佛經中的須彌山真存在嗎?「日月系統」環繞須彌,在哪裡?存不存在?有待科學證實。輕易斷言已經被證偽,實際上是對現代天文學及佛教宇宙觀的雙重不了解。佛經中的須彌山,指的是「世界中心」。世,指的時間;界,指的是空間。「世界」這個詞本身就是來源於佛教的,指涉的是時空概念,不單是指空間概念。
佛教的「世界」,有「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的說法。而一個「小千世界」由一千個小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由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由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合起來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佛經中對一「小世界」的定義是「一日一月」,也即一個「日月」系統,這裡可以理解為恆星與行星所形成的一個太陽系,稱為「一小世界」。這裡的「月」對應的應當是行星,不要簡單理解為「月亮」。
「須彌山」處於世界中心,所以對應所指當然就是指「銀河系中心」。按照佛經中的說法,日月系統也即恆星系系統,處在須彌山的山腰。這應怎麼理解呢?
實際上指的就是我們可見的恆星世界,都大致處在同一個平面。這就像太陽系中的行星都大致處於一個黃道平面的道理。類似地,佛經認為「日月系統」環繞須彌山腰運行,相當於認為所有的恆星系都是處在銀河系的圓盤面上。
而佛經認為,須彌山是有上下區別的,基座是所謂風輪、水輪、金輪、地輪逐級構成的,而超越「四大部洲」日月系統之上的有三界諸天。整體形狀大體如圖所示,大體類似於上下兩個圓錐對頂的結構,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