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比較會帶來麻煩,但是比較也會讓你看到事物之間的不同。許多人喜歡把健身房裡肌肉發達的人和練習格鬥的運動員進行比較,然後得出結論,他們在健身中練習的是「死肌肉」,而格鬥訓練才是真正的「活肌肉」。雖然作者不喜歡這種說法,但許多人早就習慣了。那麼,讓我們在下面討論,在戰鬥中訓練的肌肉,真的比健身房裡的肌肉在各方面都好嗎?
毫無疑問,格鬥訓練給人的印象是肌肉不大,但力量特別大,可以打敗比自己重得多的肌肉男。除了戰鬥技能的不同,真的是因為他們的力量大嗎?
首先,讓我們回憶動量公式(p=mv)。一個人拳頭的重量變化不大。速度越高,產生的動量越大。如果擊打對手時拳頭的速度正好為零,那麼打擊的強度取決於拳頭的速度。然而,出拳的速度主要取決於你通常所說的爆發力,而不是你所說的力量(絕對力量)。
例如,我們如何盡最大力氣舉起一塊大石頭?也就是說,應該緩慢發力,這不同於前面提到的衝壓速度。因此,格鬥運動員會有很強的爆發力,但他們的絕對力量不一定比健身房裡的大肌肉強。
都是力量訓練,格鬥訓練和健身之間仍然有明顯的區別。如果你知道格鬥訓練的五個特殊點,我相信你會明白為什麼格鬥者的肌肉更實用了。
第一,格鬥運動員非常重視力量訓練,但這種力量包括爆發力和絕對力量。例如,摔跤運動員必須做的負重深蹲,而且需要儘快完成。
第二,為了變得更強,抗擊打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實際訓練中,格鬥訓練的覆蓋面很大。其中,腹部格鬥訓練是最常見的,許多愛好者在生活中都會練習,而且練習和不練習的區別十分明顯。
第三,唯快不破。移動和躲避的能力是訓練的重點。躲避能力是格鬥者需要著重訓練的,畢竟挨一下對手的拳頭可不好受。跳繩、折返跑、牽引跑和跑樁都是非常經典的腿部柔韌性訓練。
第四,拳擊手非常重視心肺能力的訓練。因為有氧訓練很可能導致肌肉損失,許多健身愛好者不願意做有氧訓練和高頻阻力訓練,因此就耐力而言,這些健身者確實無法和格鬥運動員相比。這也是許多人說農民工兄弟的看起來精瘦,卻耐力十足力氣也大的緣故,這都是肌肉耐力好的效果。
第五,訓練側重的部位不一樣。冠軍泰森曾經說過:「如果你看到,拳擊場裡那些胸部肌肉、手臂和肩膀腫得像麵包一樣的人,就跳到他們身上揍他們。」看拳擊冠軍播求的頸部訓練,肯定沒有健身愛好者喜歡頸部訓練。而且頸部訓練能夠極大地增強格鬥者的抗擊打能力。
最後,每個人都應該清楚健身和格鬥訓練之間的區別,這只是專業技能的結果。如果你想要練那種肌肉,為什麼不把它加入你的健身計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