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等不起、內容優勢不再、供應鏈難建,馬蜂窩IPO之夢如何繼續?

2021-01-12 新浪財經

來源:鋅財經

文/劉珊珊

編輯/楊銘

15年創業歷程,10年公司化運作後,留給馬蜂窩的時間,可能已經不多了。

從2018年開始,作為國內旅遊UGC(用戶原創內容)頭部玩家之一的馬蜂窩,哪怕頻頻陷入酒店預訂烏龍事件、數據刷單造假、多次裁員等風波,仍頻頻在不同公開場合喊話,希望一到兩年內完成赴美IPO。

按照喊話中的時間計算,那麼馬蜂窩最晚應該在2020年正式啟動IPO進程。

2020年新冠疫情黑天鵝襲來之下,旅遊業成為被重創行業之一。攜程、飛豬、去哪兒、藝龍旅行、同程旅遊、途牛旅遊等所有賽道玩家,都經歷了艱難時刻。直到伴隨國內疫情好轉,國慶黃金周的到來,才呈U型趨勢快速復甦,比如OTA頭部玩家攜程,就在最新公布的財報中,淨營業收入達到了55億元,淨利潤16億元,向市場遞交了疫情以來首次盈利成績單,一掃疫情帶來的陰霾。

不過,馬蜂窩很可能不在U型復甦之列,相比其他賽道玩家轟轟烈烈的「行業自救」行動,它在整個2020年變得相當沉寂,除各大投訴平臺持續增加的用戶投訴外幾乎沒什麼大動作,直到最近才在北京發布了一個「北極星攻略」,宣稱提供更為系統化、結構化的攻略內容。

一個簡單的內容攻略方面升級,在賽道各玩家紛紛發力內容情況下,能否讓馬蜂窩走出疫情陰霾,實在讓外界懷疑。更嚴峻的是,它的IPO之夢再無任何推進消息,焦急的投資人們,還能等得起內容、商業都陷入掙扎中的馬蜂窩嗎?

長達十個月,無法申請到的退款

目前,至少超過5000位消費者在微博和黑貓投訴等平臺,反映自己在馬蜂窩遇到的種種問題,其中最多投訴,是在馬蜂窩上購買的機票、酒店等因疫情無法出行,長達半年甚至更久都未成功退款,聯繫馬蜂窩客服也沒有回應。

「因新冠疫情於2020年2月7日申請退款從廣州飛伊爾庫茨克的機票,馬蜂窩一直不予處理,2月份俄方s7航空已承諾免費退回因疫情取消的機票退款,至今已10個月,馬蜂窩接電話的客服各種推脫。」12月5日,「小珊子子子」就投訴稱,她在馬蜂窩購買的價值11454元機票,因疫情無法出行後,截止目前10個月之久馬蜂窩卻仍未退款。

12月4日,另一位匿名用戶也投訴稱,他於8月初就在馬蜂窩申請了羅馬到北京的7795元機票退款,儘管中途還有民航局介入溝通,但馬蜂窩並未按流程要求退款,至今一拖也是數月。

「6月份買的馬尼拉-泰國-廣州的轉機機票,7月份接到通知航班取消,後申請退票,顯示10月29日前處理,共90天。現在12月了,中途打了好幾次馬蜂窩客服電話,一直說要等航空公司處理,問具體時間也不知道,難道我要等幾年?」一位用戶對此表示不解,當初是因為相信才選擇了馬蜂窩,現在的處理態度和結果無疑於「欺騙」,實在讓人寒心。

從上述投訴來看,幾乎所有消費者都曾多次撥打馬蜂窩客服電話,但要麼打不通、沒人接,要麼客服人員程序化表示「等航空公司處理,平臺沒辦法。」另外,並不止國際旅遊,恢復正常的國內航線以及國內其他旅遊產品也並不少。

同時,也有不少用戶表示,和其他OTA平臺退款對比,馬蜂窩所需的退款時間花費更長。

一位對旅遊行業進行長期觀察的分析人士對此表示,疫情下機票、酒店退款因涉及多方因素,特別是出境遊國際業務,因為審核標準、響應速度的不同,退款周期往往有所延長。另外,由於退款金額龐大,部分航司、酒店會出現因現金流緊張導致退款不及時情況。「加上人手、運營服務能力有限,大批量退改訂單易積壓,短時間內難以退款,在特殊時期可以理解。」

不過,一般來說延長時間不會超過60天。像上述消費者航司已通過退款審核,卻在馬蜂窩平臺長達半年甚至10個月不退款,那麼更大責任顯然在消費者下單的平臺。

「對消費者來說,哪怕資源方(航司)拒絕退款,其損失也應由平臺承擔。」上述分析人士表示,根據他的了解來看,平臺如此長時間無法退款,一般和抗風險能力弱、現金流吃緊有關。

今年2月初,有媒體報導表示,馬蜂窩已積極應對疫情退款,上線相應的自主退款服務,截至1月30日止,馬蜂窩墊資退款5億元。不過,馬蜂窩一直未證實其數據的真實性,以及解釋為何還有如此多消費者在長達數個月之內仍無法退款問題。

投資人等不起,IPO夢難圓

對馬蜂窩來說,2020最煎熬的顯然不是如何面對眾多用戶投訴問題,而是疫情之下,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環境,都不允許馬蜂窩繼續之前的IPO之夢。

過去幾年,馬蜂窩一直尋路IPO,即便是在2018年10月,刷屏文章《估值175億的旅遊獨角獸,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質疑馬蜂窩對外宣稱的2100萬條真實點評中,有1800萬條是直接從其他旅遊網站「搬運」過來之後,馬蜂窩高管仍對媒體表示「內容造假事件不影響IPO進程。」

馬蜂窩IPO之心如此急迫,和幾方面重要原因有關。一是多年發展後並未成為行業獨角獸,競爭大環境越來越慘烈,投資人已經等不及了;二是馬蜂窩基於UGC為主的商業模式,商業化進展不順,遭遇了Downround(估值打折)。

截至目前,馬蜂窩總計完成了5輪融資,累計達28.56億元。2011年,獲得資本500萬美元A輪融資和200萬美元無息貸款;2013年4月,獲得啟明創投領投的1500萬美元B輪融資。最後一輪融資在2019年5月23日,宣布完成2.5億美元新一輪融資。此輪融資由騰訊領投,估值20億美元,相比1年前的25億美元已大打折扣。

在騰訊領投這輪融資後,馬蜂窩再次向外披露IPO計劃。諸多媒體報導稱,馬蜂窩計劃在未來一至兩年內,力爭成為中國最大的旅遊流量平臺,實現IPO上市。

對馬蜂窩而言,能否成為中國最大旅遊流量平臺的關鍵,在騰訊。2018年,依託微信「九宮格」,同程藝龍獲得了近八成的月活躍用戶增加,並逐步布局到下沉市場的行前、行中及目的地等多個細分場景。

不過,接下來的劇本,並未按馬蜂窩的計劃走。馬蜂窩至今未能接入微信的「九宮格」或獲得流量支持,藉助微信生態流量連接,實現「內容+交易」的產業鏈閉環的願景,目前看上去已經落空。

微信生態流量渴求而不得的同時,儘管馬蜂窩和同程藝龍在去年5月達成了戰略合作,但雙方「抱團取暖」未能發揮「1+1>2」效應,在市場競爭中不僅仍遠遠落後攜程、去哪兒、飛豬等,而且在UGC還遭遇了來自抖音、小紅書的強大挑戰。

而在最後一輪融資前,馬蜂窩的多年發展,已經讓投資方有所失望。「馬蜂窩投資方,均為全球最主流投資機構。但並不代表,投資方並沒有回報需求。」一位長期關注旅遊業行業的VC投資人士對「極點商業」說。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在O2O投資泡沫那幾年,VC原本也覺得旅遊市場很大,能犧牲短期利潤換取市場份額,以馬蜂窩為首的垂直類旅遊平臺,短時間內拿到了相當多的投資,但最終發現雖然很多錢燒了,比如馬蜂窩的1.65億世界盃洗腦營銷,關注者眾留存卻相當有限。「加上負面頻頻,估值一路下滑,無論是對馬蜂窩投資者而言,還是一家正式創立已10年的垂直公司而言,實際上早已等不起了。」

粗暴洗腦的馬蜂窩營銷廣告

這也是騰訊完成截至目前最後一輪領投前,時隔7個月才完成融資的重要原因——根據彼時媒體報導,「各家美元基金對馬蜂窩變現能力不是特別滿意,一直拖著,導致盡職調查過程比較長。」

這也印證,為何馬蜂窩高管過去幾年來,在各個場合頻頻表態IPO的決心。而且在最後一輪融資後,馬蜂窩社區中充斥著大量植入廣告和網紅評論,顯然旨在追求擴大規模,儘快IPO。

究其原因,是因為以UGC模式為主的馬蜂窩,一直沒有拿出讓資本市場信服的明確盈利模式,其估值想像空間越來越有限。

估值基於企業的盈利運營模式,馬蜂窩最核心的優勢,一直是社區內容。

早在2012年6月,馬蜂窩就開始用廣告及佣金分成,嘗試商業化。不過,它很快意識到,依靠廣告和佣金的商業模式規模太小了,並且難以持續。

2015年,從旅遊攻略社區轉向旅遊電商平臺,大舉介入旅遊交易環節,嘗試「內容+交易」的變現。2018年,又正式更名為「馬蜂窩旅遊網」,啟動新一輪品牌換新,正式殺入在線OTA領域。

問題是,拿到數十億融資、燒了無數現金流後,馬蜂窩商業化仍然不溫不火。2018年,蜂窩聯合創始人呂剛就在採訪中提到,其營收以廣告為主,佔據近50%。另外一半營收則主要來源於機票、酒店和旅遊產品銷售。

這表明,相比攜程、去哪兒等綜合類OTA(在線旅遊平臺),馬蜂窩的商業化開展,仍過渡依賴於UGC內容。

UGC很難變現是業內共識。全球旅遊UGC巨頭貓途鷹創始人史蒂芬,也曾無奈表示:「我們的網站很棒,每個人都很喜歡,但就是掙不到錢。」

「這種模式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用戶在這裡種草、看攻略,但並不一定要在這裡下單。」某在線旅遊平臺從業人士孫琳琳(化名)表示,UGC模式核心是長期保證高品質內容,才能為平臺引流進大量用戶,支撐起資本市場的估值。但對於平臺來說,這是相當難的。

這一點,在2018年10月的「水軍門、刷單、刷數據事件」中顯露無疑,有分析人士表示,這是馬蜂窩為融資時能交出一份更好看的成績單,而營造出的「虛假繁榮」。雖然評論造假在這一行業已成常態,但用戶選擇馬蜂窩,仍是因為UGC內容,這讓相當多喜歡「小而美」的用戶對馬蜂窩失去了信任。

客觀而言,為改變商業化過度依賴UGC困局,加速IPO進程,2015年到2019年之間,馬蜂窩進行了一系列重新整合,比如在2019年就引入大量「空降兵」降到管理崗位,嚴格KPI考核,強調「兩觀兩力」建設,建立新四大業務中心,大規模架構調整涉及的業務和部門,幾乎覆蓋整個公司。

這些,都將成為影響未來上市時,市值的重要關鍵指標。遺憾的是,截至目前,這並未收到太大成效,反而是在內部衝突不休後,投入產出率更難看,被迫收縮團隊。2019年,就兩次被曝大裁員——一次裁員10%,一次裁員40%。有被裁員工們甚至在社交平臺直言,馬蜂窩高管們為了錢背叛了創業初心和社區精神。

發力種草,原有內容優勢難保持

從旅遊行業大背景來看,雖然國內旅遊業已反彈,但全球疫情仍在繼續,國際旅遊何時恢復是未知數,針對旅遊領域的投資只會越來越保守——2020年整個旅遊業,只有阿里以3.8億抄底入股了眾信旅遊,作為飛豬的補充。

多位業內人士就表示,大環境也讓馬蜂窩的投資人,越來越等不起,給馬蜂窩管理層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業內人士看來,頻頻受相關部門、外界質疑的同時,馬蜂窩反而在轉型升級中,放棄了自己原有的內容優勢。

「最讓我遺憾的,馬蜂窩本身是依靠攻略、遊記等長內容起家,卻沒有堅持。」孫琳琳就表示,據她了解,前幾年,很多旅遊局都相當認可馬蜂窩,在和她們合作時,要求接入一個馬蜂窩的KOL,但從去年開始不會了,因為馬蜂窩放棄了自己的長攻略,反而轉向做類似小紅書的種草短筆記。

「短筆記其實就是點的種草,很多用戶實際上也需要長攻略,而不是幾個簡單的網紅景點。比如這幾個網紅景點如何串聯,就不是短筆記所能實現的。」孫琳琳稱。

「極點商業」查詢發現,馬蜂窩這一重要變化始於2019年初,在抖音、快手為主的短視頻爆發性增長背景下,其宣布加碼短內容、短視頻,對標小紅書、抖音、快手,試圖以此打通短內容與交易的閉環。

客觀上,馬蜂窩發力短內容,是因為原有的長攻略、遊記,在信息化碎片時代受到了巨大衝擊後,無奈的選擇。不過,在孫琳琳看來,這可能是馬蜂窩轉型過程中,沒有想清楚的一點。「雖然馬蜂窩分享短內容的用戶數有所增長,但也容易失去原有核心用戶。」

「我早不寫馬蜂窩了。」90後女生詩雯(化名)就感慨,她曾連續4年在馬蜂窩寫了20多篇攻略,回答了上千個問答,積攢了近萬粉絲。但後來每天收到大多是水軍和機器人的私信,要麼重複,要麼很假,功能也「越來越像小紅書」或「大眾點評」,這讓她失去了留在馬蜂窩的理由,「每個APP都應該有難以代替的特色和優勢。」

這一點,在知乎、豆瓣、虎撲等垂直網站身上,也得到了體現。面對商業化難題,他們紛紛選擇放棄原有內容優勢「破圈」,破圈之後在用戶結構、平臺內容有了巨大變化的同時,原有「小而美」氣質也遭到了破壞,並未能收穫一個理想結果,反而容易走向衰落。

相比知乎、虎撲等垂直獨角獸,馬蜂窩還有一個無法逃開的問題——競爭慘烈。不僅在OTA領域,面臨攜程、美團、飛豬等強勢旅遊平臺的不斷擠壓。在UGC內容領域,攜程、飛豬、小紅書、抖音、快手等也有著不同布局或升級,試圖進行流量變現,搶食著馬蜂窩原有的地盤。

"房琪kiki"這樣的旅行短視頻達人,如今頗受歡迎

「現在很多用戶對種草內容的需求,現在都是通過小紅書或者抖音等獲取,對馬蜂窩的蠶食速度越來越快。」在孫琳琳看來,馬蜂窩拼種草短內容,很難競爭過抖音、小紅書。

7月9日,比達諮詢發布《2020上半年度中國旅遊行業分析報告》就顯示,受疫情影響,中短途周邊遊成為用戶主要出行選擇;在出行決策方面,以小紅書、抖音為代表的生活方式社區、短視頻平臺使用率明顯增長。

另外,所有的OTA都在往內容化轉型。最典型的是攜程,最近就表示要通過旅拍、直播、點評、KOL等,構建內容生態。稱自己不是OTA而是OTP的飛豬,也計劃未來三年,培養3000個有辨識度的旅行行業達人,打通3萬個全域合作的明星和達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逐漸放棄長內容的馬蜂窩,在短視頻、短內容沒有勝算,強敵環伺情況下,其UGC內容優勢,又能保持多久呢?

難以掌握的供應鏈資源

在業內人士看來,即便馬蜂窩能將內容優勢保持下去,它描述的「內容+交易」商業模式,能否成功還要在「交易」上打個問號。

「交易核心是掌握供應鏈。」孫琳琳就表示,所謂旅遊供應鏈,其實也就是機票、高星酒店等掌控的資源數量,它能給平臺帶來佣金、返點之外的巨大想像空間,比如銷售定製產品銷售權、衍生的金融工具,為商家提供數據分析工具和營銷解決方案等等。也是馬蜂窩這樣的旅遊UGC在廣告變現想像空間有限後,發力的主要方向。

目前,這是旅遊賽道頭部玩家們的主要盈利來源。以攜程最新財報為例,收穫疫情以來首份盈利財報,主要就來源於旗下兩大核心板塊的復甦,酒店業務實現營收25億元,短途酒店同比增長20%,中高星酒店預訂增長較行業均值高出10%-20%;交通票務收入19億元,其中機票業務實現同比正增長。

攜程疫情後盈利關鍵,在於強大的供應鏈掌握能力

不過,想要掌握供應鏈,從來都是千難萬難。在複雜的旅遊業,涉及的機票、火車票、酒店等業務上遊產業鏈都完全不一樣——比如機票資源供應價格控制在航司,座位庫存控制在中航信;12306控制了所有的票源;酒店和其他旅遊產品的供應方式,則是多種多樣。

搶奪供應鏈是賽道所有玩家競爭中最殘酷的戰爭。「以攜程為例,經過了20來年的積累,以及不斷的投資併購,才有了如今在機票、高星酒店核心供應鏈上的強大資源和強硬控制。」孫琳琳就透露稱。

相關數據顯示,從2010年開始,攜程僅僅針對旅遊產業鏈上下遊的布局,其投資併購事件達到了42起。

需要靠融資活著的馬蜂窩,過去幾年在供應鏈建設上相當不順。根據孫琳琳透露情況來看,2015年開始做「內容+交易」時,供應鏈資源的庫存,主要來自攜程,馬蜂窩甚至沒有做交易的專門人員。後面幾年,雖然自己線下也發力積累了一些資源,但大部分庫存仍然來自其他OTA平臺。

「實際上,相比攜程、去哪兒、飛豬等,馬蜂窩目前在供給側、價格、渠道管理力,以及對客戶的服務能力、給客戶帶去的流量和轉化率等等方面,都是其中最差的。」另一位業內人士就直言不諱表示,相比普通用戶的種草,對於客戶而言,最認可的是內容和商業化的緊密程度,但以酒店點評為例,其結合程度和轉化率,顯然不如其他OTA平臺。

供應鏈的巨大優勢,在疫情下興起的旅遊直播中有所體現。比如攜程,截至10月28日,包括「BOSS直播」在內的攜程直播矩陣總交易額已累計超過24億元。飛豬雖然沒有公布直播的GMV數據,但在最近的飛豬商家大會上,宣稱未來內容引導成交規模要達到100億——上述兩大平臺,直播的主要產品,都為性價比較高、標準化程度較高的酒店套票、酒+景以及隨心飛產品。

直播已是旅遊業的標配

反觀馬蜂窩,雖然表示其直播項目早在3月份上線,已經進行了近1000個目的地進行了數萬場直播,但主要方向仍是種草。而且直播商家推出的產品,非標屬性強,因為需要與主播、商家進行更多即時通訊上的溝通和嚴重,導致用戶決策更為複雜。

實際上,從整個旅遊市場佔有率來看,馬蜂窩的排名也非常落後。《2019中國在線旅遊市場年度綜合分析》顯示,攜程的市場份額佔比36.6%,去哪兒市場份額為16.5%,飛豬旅行市場份額14.3%,同程藝龍市場份額5.3%,途牛和美團點評的市場份額持平為3.4%。

它唯一的優勢,截至目前仍然是一些其它平臺沒有的,以出境為主的自由行攻略遊記。但隨著全球疫情的蔓延,強大競爭對手的發力,以及自身內容轉型布局上的「迷茫」,這個優勢恐怕保持不了多久,體現規模化盈利能力,也難上加難。

問題是,資本始終是要求回報、盈利的。留給馬蜂窩的時間,還有多少呢?

相關焦點

  • 留給馬蜂窩的時間不多了:投資人等不起、內容優勢不再
    來源:極點商業(ID:jdsy2020)  對馬蜂窩來說,2020最煎熬的不是如何面對眾多用戶投訴問題,而是疫情之下,無論外部還是內部環境,都不允許馬蜂窩繼續之前的IPO之夢。  15年創業歷程,10年公司化運作後,留給馬蜂窩的時間,可能已經不多了。
  • 馬蜂窩等旅遊平臺用內容重塑旅遊市場新秩序
    內容,被賦予了更具光環的效應,也承擔著旅遊平臺打造更大業務閉環的「野心」,但實質上亦是文旅新消費、目的地新競爭多重背景下,如何實現用戶需求的價值滿足和價值再造。對用戶來說,其之於一個旅遊平臺的黏性、依賴性或忠誠度的高低,取決於平臺能帶來的產品、服務與價值,尤其在需求變化時,平臺的跟進迭代速度等。
  • 馬蜂窩「冬季新秘境」帶火南澳島,深耕旅遊內容帶動旅遊復甦
    後疫情時代,新的旅遊秩序正在建立,內容作為供應鏈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越發重要。在眾多平臺跨界進入旅遊內容領域之時,似乎也印證了旅遊內容這個領域的潛力依然巨大。馬蜂窩作為內容領域的資深玩家,此次把攻略做到極致,無疑將探索出疫後內容生態的更多可能性。
  • 馬蜂窩被曝點評造假,是行業原罪還是企業弊端?
    當時馬蜂窩員工僅200人,商業化刺激下的點評部門屬於早期項目,領導層需要設立成熟模板,帶動後續優質點評內容的跟進。因此馬蜂窩高層當時發動內部員工參與活動、撰寫攻略,但因為工作繁忙以及獎品對內部員工吸引力較小,願意參與者寥寥。知情人士透露,在整個馬蜂窩UGC架構中,起初的景點遊記質量與真實性最高,餐廳點評次之,酒店方面信息主要來自合作方信息共享。
  • 造假風波之後仍獲2.5億融資 馬蜂窩UGC社區價值何在?
    剛在去年10月遭遇數據造假風波後的馬蜂窩並沒有就此陷入低谷,相反,它又順利地從各機構那裡拿到了2.5億美元融資,繼續為IPO做準備   5月23日,在線旅遊社區網站馬蜂窩宣布完成由騰訊領投的2.5億美元融資,剩餘投資參與者還包括美國泛大西洋資本集團
  • 假內容捅了馬蜂窩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兩個月前有外媒報導,據知情人士透露,馬蜂窩正計劃進行新一輪3億美元的融資,並已經與潛在投資者進行了至少幾個月的談判。  內容,一直是馬蜂窩區別於同行最大的競爭優勢之一,而本次的公開指控,可以說直指其要害。  實際上,創業項目的數據造假早已不是新鮮事。馬蜂窩CEO陳罡曾在2014年公開炮轟去哪兒網通過虛假評論造假。
  • 馬蜂窩深陷數據造假泥淖:創投原罪下如何去偽存真?
    對此,馬蜂窩發布聲明稱,公司是旅遊平臺而非本地生活服務網站,用戶分享的主要載體為遊記、攻略與問答。馬蜂窩的UGC內容數據中,遊記和攻略佔比78.91%,嗡嗡(旅行故事)佔比7.92%,問答佔比10.26%。而點評內容在馬蜂窩整體數據量中僅佔比2.91%,涉嫌虛假點評的帳號數量在整體用戶中的佔比更是微乎其微,馬蜂窩已對這部分帳號進行清理。
  • 研討| 數位化供應鏈金融如何助力產業鏈供應鏈升級?
    9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226號文」)中,也重點提出「探索提升供應鏈融資結算線上化和數位化水平」使得供應鏈金融各參與方關注的熱潮被再次掀起。那麼,如何更好地踐行226號文指引,將產業供應鏈與金融服務更好融合,實現數據及資金的打通?
  • 馬蜂窩回應造假 怎麼回應的具體回應內容介紹
    馬蜂窩是旅遊平臺而非本地生活服務網站,用戶分享的主 要載體為遊記、攻略與問答。馬蜂窩的UGC內容數據中,遊記和攻略佔比78.91%,嗡嗡(旅行故事)佔比7.92%,問答佔比10.26%。這些數據背後,是用戶真實的情感與回憶,也是馬蜂窩內容的真正價值。
  • 目的地營銷新玩法,馬蜂窩與昆士蘭旅遊局聯手打造「巨型健身房」
    昆士蘭位於澳大利亞東北部,素有「陽光之州」的美稱,被稱為「豔陽之都」的首府布裡斯班、擁有衝浪者天堂的黃金海岸和位於大堡礁世界遺產保護區的聖靈群島,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旅行者。馬蜂窩相關負責人介紹,昆士蘭一直是馬蜂窩的重要合作夥伴,雙方已連續數年籤署合作備忘錄,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通過雙方在UGC內容、目的地信息優化、目的地營銷、大數據共享等多個方面的合作和推廣,數以萬計的年輕人從馬蜂窩平臺上了解昆士蘭,關注昆士蘭,進而前往當地旅遊,感受考拉的呆萌可愛,領略大堡礁的迷人風採,在布裡斯班自由騎行,在熱氣球上俯瞰黃金海岸。
  • 產品分析:馬蜂窩——能否真正實現彎道超車?
    最早的時候,許多旅遊從業者認為,馬蜂窩更多強調售賣有情懷、個性化,甚至有些冷門的產品。但隨著馬蜂窩用戶量的飛速發展,我們面向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我們希望用戶不僅能夠消費最好的內容,也能夠消費最好的供應鏈服務、產品服務。3.4.4 如何實現從「種草」到「拔草」?
  • 中國新秘境成馬蜂窩「雙11」亮點 冬季旅行依舊多彩
    來源:證券日報11月16日,馬蜂窩「旅行蜂搶節」仍在繼續。過去的幾天裡,中國年輕遊客紛紛將「中國新秘境」裝進自己的旅行購物車,期待前往那些新興小眾的景區和目的地,開啟一場冬季之旅。據馬蜂窩旅遊研究中心負責人馮饒介紹,黑龍江和海南都是有著明顯季節性特點的旅遊目的地,隨著溫泉度假和冰雪旅遊的興起,冬季已經不再是旅遊業的「傳統淡季」,懂得「精打細算」和追求極致性價比的年輕遊客,不僅在11月購買近期出行的周邊遊產品,也開始規劃即將到來的聖誕元旦和春節假期的旅行。
  • 馬蜂窩攜手蘇有朋開啟「好夢旅行計劃」,將「未知」玩出新花樣
    蘇有朋在8月6日發布微博稱,他與馬蜂窩旅遊網一起發起了「好夢旅行計劃」,將選出3名用戶,用一場未知的旅行幫他們實現心願。這個找到「對象」的女孩,就是被選中的用戶之一。這次計劃的起因,是馬蜂窩聯合媒體mol摩爾幫蘇有朋實現了他自己「聽一場電音節」的心願。為了跟大家分享實現心願的快樂,蘇有朋決定攜手馬蜂窩開啟這場「好夢旅行計劃」。
  • 十年、二十億,馬蜂窩憑什麼獲得騰訊青睞?
    本文簡要梳理了馬蜂窩的發展歷程,並著重對內容如何驅動增長、「內容+交易」模型進行了分析拆解。02 內容如何驅動增長2010年至今,伴隨著馬蜂窩的多次融資和大改版,其內容生產和引流方式也歷經4個階段,馬蜂窩內容運營總體策略是:從精品到UGC,從長內容到碎片化短內容。
  • 專訪波羅蜜創始人張振棟:All in供應鏈,做「跨境電商的京東」
    可怕的是,這個小程序在咪蒙主帳號沒有引流,甚至也沒有做任何推廣之下,單憑「非正常姐姐」的內容引流,上線5天,銷售額突破100萬,讓咪蒙在朋友圈好生炫耀了一把。吃瓜之餘,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瀏覽「非正常種草館」發現,其上架的商品數量多、品類全、價格低,完全超出了圍觀群眾的想像。咪蒙的供應鏈從何而來?為什麼剛剛上線就如此強悍?背後推手究竟是誰?
  • 都在"殺"你的時間,馬蜂窩為什麼反其道行之?
    2020地球發現者大會"上,馬蜂窩旅遊聯合創始人、CEO陳罡發問,臺下舉手的人稀稀落落,但瞬間被周圍豔羨目光所包圍。 後疫情時代,很多人的旅行方式、習慣就此改變,陳罡亦如此。 2020年10月,陳罡才第一次踏上北京首都機場T3擺渡小火車,心情難以抑制地激動,"以前我只有去冰島、火人節等遙遠地方旅行才會有這種心情。" 在這場馬蜂窩一年一度的年底大會上,陳罡分享了他疫後的中國澳門之行。
  • 馬蜂窩建在「太歲」頭上,無人敢去觸碰,網友:我佛慈悲
    2019-12-15 09:36:21 來源: 搞笑娛樂榜單 舉報   馬蜂窩建在
  • 馬蜂窩再推50個冬季小眾景點「新秘境」成旅行靈感發電站
    在冰雪旅遊方面,呼倫貝爾的敖魯古雅使鹿部落,西藏的普莫雍錯都是年輕遊客新近發掘的絕佳賞雪之地。從有著「東方夏威夷」之稱的南澳島,攝影愛好者們摯愛的北岐灘涂,廣東的雙月灣和海南的分界洲島等景區景點,則成為冬季避寒度假的新選擇。馬蜂窩旅遊研究中心負責人馮饒介紹,疫情以來,中國遊客的生活場景全面向線上轉移,詳細豐富的旅遊攻略成為遊客進行旅遊消費決策過程中的重要參考。
  • 如何分辨馬蜂窩和蜜蜂巢?如何摘除馬蜂窩?自有妙招!
    如何分辨馬蜂窩和蜜蜂巢?如何摘除馬蜂窩?馬蜂與蜜蜂築巢相比,蜜蜂築巢有點機械化。當一開始只有一隻蜜蜂(蜂王)時,只有蜂王自己築巢。它會咬樹皮。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朋友看到蜜蜂咬樹皮,然後混合唾液(像蜂膠),混合成糊狀,然後做蜂巢。
  • 馬蜂窩再推50個冬季小眾景點,「新秘境」成旅行靈感發電站
    在冰雪旅遊方面,呼倫貝爾的敖魯古雅使鹿部落,西藏的普莫雍錯都是年輕遊客新近發掘的絕佳賞雪之地。從有著「東方夏威夷」之稱的南澳島,攝影愛好者們摯愛的北岐灘涂,廣東的雙月灣和海南的分界洲島等景區景點,則成為冬季避寒度假的新選擇。  馬蜂窩旅遊研究中心負責人馮饒介紹,疫情以來,中國遊客的生活場景全面向線上轉移,詳細豐富的旅遊攻略成為遊客進行旅遊消費決策過程中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