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嘴巴總是不停,零食不斷,總要吃東西,很多家長懷疑自己的孩子得了貪食症。在心理疾病領域,確實有「神經性貪食」的病症,至於是不是貪食症,不能憑簡單的表面現象去做判斷需要有專業的心理醫生根據孩子多方面的情況才能做出一定的診斷。
但是大多數青少年並不是得了什麼病,而是他們從小沒有被教導在飲食上要有控制,久而久之養成了不好的飲食習慣。
很多家長尤其是很多爺爺奶奶覺得孩子能吃是一件非常好的事,甚至不少孩子的暴飲暴食是被大人們誇出來、鼓勵出來的。在孩子小的時候,吃了一碗飯,他本來已經吃飽了,大人們誇獎他說:「真棒,吃的真多,真是好孩子!」不懂事的孩子以為吃得多,多吃是很好的事情,雖然他的肚子飽了,可是為了獲得表揚和讚美,他還有可能接著吃。所以說,家長們在不知不覺中把孩子餵成了小胖墩。
現代營養學研究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過度飲食是有害無益的,老話也說,「飯吃七成飽」。對飲食的不節制不但損害了孩子的健康,還會導致孩子不能養成節制的品質。其實培養孩子節制的品質從節制飲食開始是最好的,因為口腹之慾是人類最基本的欲望,對這一欲望的控制能夠很好地鍛鍊一個人的節制。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很多宗教都有飲食控制的規定,比如不吃葷,定期禁食等。
因此,奉勸家長從孩子幼小的時候就重視對孩子飲食的節制。當孩子沒有自控力的時候,千萬不要把一堆美食都擺在他的面前。比如很多孩子喜歡吃巧克力,如果父母一下把一大袋巧克力呈現在孩子面前,他很難克制只吃規定的兩顆,他會吃了兩顆,再吃兩顆,直到他根本吃不下為止。明智的方法是,你買回一袋巧克力,但是只拿兩顆放在他面前,說:「你可以把這兩顆都吃了。」久而久之,孩子會養成習,一次吃巧克力不超過兩顆,這對他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等到他大一些你再告訴他吃過多巧克力的危害,他也很容易就接受了。
那麼針孩子貪吃的情況應該怎麼做呢?可以實行每餐配給的辦法。不要把一盤盤的菜都擺在孩子面前,而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營養的需求,給孩子盛上米飯和兩三種菜,放在一個盤子裡,總量是固定的,吃完這一盤後就沒有了。這樣做的第一個星期,孩子可能會有飢餓感,但一個星期後,孩子慢慢適應這個飯量就會好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全家一定要都實行這樣的飲食制度,不能孩子定量,爸爸媽媽卻大吃特吃,孩子就很難堅持了。當然,關於怎樣飲食更科學合理,您最終還是要諮詢營養醫生的建議,以保證孩子成長需要。家長重要的是要知道,節制孩子的口腹之慾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