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養殖技術,從育苗管理到病害防治,一個系列的技術都在這裡

2021-01-11 騰訊網

泥鰍養殖技術

1.1池塘條件

苗種培育以土池為好,池深40~60cm,池中開挖魚溜,以利其棲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夯實,進、排水口設攔魚網,池底鋪墊15~20cm淤泥層,池中投放浮萍,覆蓋面積約佔總面積的1/4。

1.2清塘培水

鰍苗下池前10d,用生石灰20~30kg/100?帶水清塘消毒。消毒後施300~400kg/667?腐熟的人畜糞作基肥培水,池水加至30cm。待水色變綠,透明度15~20cm後,即可投放鰍苗。

1.3苗种放養

鰍苗出膜第2天便開口進食,飼養3~5d,體長7mm左右,卵黃囊消失,營外源性營養,能自由平泳,此時可下池進入苗種培育階段。鰍苗的放養密度以800~1000尾為宜,有微流水條件的可適當增加。注意,同一池中要放養同批孵化規格一致的鰍苗,以確保苗種均衡生長和提高成活率。

1.4飼養管理

剛下池的鰍苗,對飼料有較強的選擇性,因而需培育輪蟲、小型浮遊植物等適口餌料,用50目標準篩過濾後,沿池邊投喂,並適當投餵熟蛋黃、魚粉、奶粉、豆餅等精飼料。

鰍苗體長達到1cm時,已可攝食水中昆蟲、昆蟲幼體和有機物碎屑等食物,可用煮熟的糠、麩、玉米粉、麥粉等植物性飼料,拌和剁碎的魚、蝦、螺蚌肉等動物性飼料投喂,每日3~4次。同時,在飼料中逐步增加配合飼料的比重,使之逐漸適應人工配合飼料。

飼料應投放在離池底5cm左右的食臺上,切忌撒投。初期日投飼量為鰍苗總體重的2%~5%,後期8%~10%。泥鰍喜肥水,應及時追施肥料,可施雞、鴨糞等有機肥,用編織袋裝入浸於水中,每次用量約0.5kg/?;還可追施化肥,水溫較低時可施硝酸銨2g/?,水溫較高時可施尿素2.5g/?。平時應做好水質管理,及時加注新水,調節水質。當飼養1個多月,鰍苗體長達3~4cm,開始有鑽泥習性時即可轉入成鰍養殖。

2池塘養成鰍

2.1池塘建設

選擇避風向陽、引水方便、弱鹼性底質、無農藥汙染的地方建池,面積一般為100~250?,池深0.7~1m,池塘可以是水泥池,也可是土池。土池池壁需用磚、石塊砌成,或用三合土捶緊,池底需夯緊,做到堅固耐用無漏洞,池底鋪入20~30cm的肥泥。進出水口用鐵絲或塑料網攔住,池底向排水口傾斜,以便排水和捕撈。

2.2培水與放種

池塘按苗種培育方法清塘消毒,池水深保持30~50cm,並施入豬糞等有機肥培育水質,用量為20~30kg/100?。待藥性消失、池水轉肥後,即可投放鰍種,3~4cm的鰍种放養密度為50~60尾/?,有流水條件的可適當增加。

2.3飼養管理

在培肥水質,提供天然餌料的基礎上,須增加投餵蛆蟲、蚯蚓、蚌肉、魚粉、小雜魚肉、畜禽下腳料等動物性飼料,以及麥麩、米糠、豆渣、餅類等植物性飼料,或人工配合飼料。

一般每天上下午各餵1次,日投飼量為泥鰍體重的5%~10%。投飼應視水質、天氣、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水溫15℃以上時泥鰍食慾逐漸增強,20~30℃是攝食的適溫範圍,25~27℃食慾特別旺盛,超過30℃或低於15℃以及雷雨天可不投飼。此外,還應根據水質肥度進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黃綠色為好。

當水溫達30℃時要經常更換池水,並增加水深;當泥鰍常遊到水面浮頭「吞氣」時,表明水中缺氧,應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並可在池角施入牛糞、豬糞等廄肥,以提高水溫,確保泥鰍安全越冬。

3稻田養成鰍

3.1稻田條件及改建方法

凡泥質、弱鹼性和無冷浸水上冒的稻田都可養殖泥鰍。選作養鰍的稻田面積不宜過大,一般以1000m2左右。田埂要加固,並埋下網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鰍鑽洞逃逸,進、出水口加設網攔,在田中開挖多個面積為2~3?、深60cm以上的坑。與坑相通,開挖縱橫數條溝,溝寬、深均為30~40cm,坑和溝的面積佔稻田總面積的10%左右,為夏季高溫、施農藥化肥及水稻曬田時泥鰍的棲息場所,又便於集中捕撈。

3.2放養

鰍种放養時間以水稻栽插初次耘田後為宜,放種前3~4d在坑、溝內施入腐熟的畜肥40kg/100?,培肥水質,然後每667m2放3~4cm的鰍種2萬~2.5萬尾。

3.3飼養

鰍种放養後,投餵糠麩、枯餅、蚯蚓、蠶蛹粉、動物內臟等,前期日投飼量為泥鰍體重的5%~8%,以後為5%左右,飼料投放在溝、坑中。同時,根據水質情況及時追施肥料,每次追肥量15kg/100?。稻田應儘量少用農藥,必要時選擇高效低毒農藥,並在陰天噴灑。同時,保持水質清新,防止投餌施肥過量而影響水質。

4病害防治

泥鰍的病害較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4.1水黴病

4.1.1症狀病鰍體表附著白色毛狀水黴菌。此病多發生於水溫較低時期,當魚體受傷時極易感染。

4.1.2防治辦法

(1)捕捉、運輸泥鰍時,儘量避免機械損傷;(2)用4%的食鹽水浸洗病鰍5~10min,或用4g/m3孔雀石綠溶液浸洗20~30min。

4.2爛鰭病

4.2.1症狀病鰍的鰭、腹部皮膚及肛門周圍充血、潰爛,尾鰭、胸鰭發白並潰爛,魚體兩側自頭部至尾部浮腫,並有紅斑。

4.2.2防治辦法(1)1g/m3漂白粉全池潑灑,或0.1g/m3呋喃唑酮全池潑灑;(2)用20g/m3的呋喃那斯溶液浸洗病魚15~20min,或按0.04%的呋喃那斯拌入飼料連餵3d。

4.3寄生蟲病

4.3.1症狀病鰍體瘦弱,常浮於水面,不安,或在水面打轉,體表粘液增多。多由車輪蟲、舌杯蟲、和三代蟲寄生蟲所致。

4.3.2防治辦法(1)用0.7g/m3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全池潑灑,可防治車輪蟲和舌杯蟲病;(2)用0.5g/m3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可防治三代蟲病。

4.4白身紅環病

4.4.1症狀病鰍身體呈灰白色,出現紅色環紋。此病因泥鰍捕捉後長期蓄養所致。

4.4.2防治辦法(1)鰍种放養時用5g/m3孔雀石綠溶液浸洗15~20min;(2)0.2~0.3g/m3孔雀石綠全池潑灑;(3)將病鰍移入靜水池中暫養一段時間。

4.5氣泡病

4.5.1症狀病鰍魚苗浮於水面。因水中氧氣或其他氣體含量過多而引起,主要危害魚苗。

4.5.2防治辦法(1)食鹽4~6kg/667m2全池潑灑;(2)立即衝入清水或黃泥漿水;(3)及時清除池中腐敗物,不施用未發酵的肥料。同時,掌握好投餌量和施肥量,防止水質惡化。

4.6敵害

清除蛇、蛙、烏鱧、水蜈蚣、紅娘華等敵害生物。

5捕撈

5.1衝水法

將捕撈工具放在進水口,然後放水進池。泥鰍受流水刺激,逆水上遊,群集於進水口附近。此時將預先設好的網具拉起,便可將泥鰍捕獲。

5.2誘捕法

把煮熟的牛、羊骨頭或炒制的米糠、麥麩等誘餌放在網具或魚籠中,用其香味引來泥鰍。

5.3幹塘法

冬季,水溫降至15℃~12℃時,泥鰍就會鑽入池塘底泥中,只能幹塘捕捉。先把水排乾,將池塘、稻田劃成若干塊,中間挖排水溝,泥鰍會集中到排水溝內,便於捕捉。稻田中養的泥鰍,還可用曬乾的油菜稈,浸泡於稻的溝、坑中,待油菜稈透出甜質香味,泥鰍聞而易聚,此時可圍埂捕撈。

6運輸

泥鰍多為鮮活銷售,如運輸不當易導致死亡,造成損失。可用竹籮運輸,每隻竹籮裝泥鰍25kg,裝運時在竹籮底部鋪上塑料薄膜,加水2~2.5kg,然後放入活泥鰍;運輸途中,每隔1.5h加1次水,可確保泥鰍鮮活

相關焦點

  • 菊花病害防治技術
    氣溫15℃以下時不發病,15℃以上時,隨著溫度升高,病害逐漸加重,發病最適溫度為27~32℃。一般6~8月,低洼積水或潮溼的田塊發病重。線蟲危害可加重發病。(3)防治技術:菊花枯萎病的防治主要應採取加強栽培管理,減少土壤菌量,促進植物根系發育以及提高植株抗病性等措施。選擇無病田塊栽培。在無病株上採穗繁殖、移植時避免傷及根系,防止病菌從傷口侵入。
  • 石斑魚養殖及繁育技術的突破,雜交新貴杉虎斑池塘人工育苗技術
    石斑魚養殖及繁育技術的突破,雜交新貴杉虎斑池塘人工育苗技術石斑魚屬於鱸形目、鱸亞目、科、石斑魚亞科,肉白而鮮嫩,營養豐富,價格昂貴,屬名貴高檔食用魚類,是我國南方魚類養殖最具發展前景的經濟品種。近幾年,隨著石斑魚養殖及繁育技術的逐步突破,更多生長快、抗病力強的雜交新品種的推出使得石斑魚養殖業得到飛速發展;而杉虎斑(棕點石斑魚♀×杉斑石斑魚♂)作為近幾年海南石斑魚養殖業的雜交新貴受到越來越多養殖者的喜愛,本文就池塘人工育苗技術總結如下。
  • 植保技術︱大棚芹菜管理要點及病害防治
    大棚芹菜一般實行夏季育苗,秋季定植,冬季保溫,春節前後就可以收穫。本文針對大棚芹菜的栽培管理及主要病害的特徵及防治進行了闡述。 生長期管理 大棚越冬芹菜主要採用育苗移栽方式種植
  • 金花茶生長習性及其育苗管理關鍵技術
    金花茶生長習性及其育苗管理關鍵技術1 金花茶概述1.1 生長習性金花茶屬長日照植物,喜長日光照,一旦日照不足就會生長不良,枝葉萎靡,葉片容易變黃脫落,甚至枯死,即使不死,也很難分化出花芽;金花茶也怕強光曝曬,強光可灼傷茶花葉子,傷後葉片變成褐色,逐漸變黃老化而落葉。
  • 河南番茄夏季高山集約化育苗技術規程
    一些企業已在高山進行了夏季育苗的嘗試,獲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缺乏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高山夏季育苗的優勢遠遠沒有發揮出來。為了規範高山夏季番茄集約化育苗技術,使標準更好地服務於地方特色育苗產業,急需編制出適合高山地區夏季番茄集約化育苗的技術規程,以提升河南省番茄集約化育苗水平,提高設施番茄的生產標準化水平,保障番茄產業健康發展。
  • 茄果類蔬菜穴盤育苗關鍵技術
    茄果類蔬菜穴盤育苗關鍵技術肖昌華等蔬菜穴盤育苗技術源於美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引入我國。由於穴盤育苗省工省力、節能高效、便於管理,適於幼苗遠距離運輸和機械化栽培,目前在全國各地被廣泛推廣應用。雖然湖南省的蔬菜穴盤集約化育苗技術在部分蔬菜品種和部分地區已得到應用,但總體發展較慢。
  • 菲律賓蛤仔育苗與越冬技術獲突破
    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林國明副研究員為技術負責人的「大規模菲律賓蛤仔人工育苗及越冬技術開發項目」,在已經取得的文蛤育苗及越冬技術成果的基礎上,再次獲得重大突破,於4月24日在「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丹東養殖示範基地」所在地遼寧省東港市通過了由遼寧省科學技術廳主持的現場驗收和鑑定。
  • 豐寧設備泥鰍養殖技術培訓__金農正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養殖階段出現細菌性爛身爛尾、性爛身爛尾、腸炎脹氣等使用相應的處理措施。近來年,泥鰍在國內以及國外市場上的需求增多,這推動了泥鰍人工養殖的興起,很多省人工養殖的面積逐漸擴大,而且成為了一個地區重要的致富來源。但因為泥鰍人工養殖技術不成熟,很多人經驗不足,在養殖的過程中常常忽視技術要點。
  • 泥鰍養殖專題——泥鰍養殖技術與成本
    據權威部門分析,泥鰍的肉含有人體所必需 的多種營養成分,如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 B2、維生素 B5 以及鈣、磷、鐵等 12 種 微量元素,尤其是蛋白質含量每百克鰍肉高達 22.6 克。泥鰍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生長,適應環境能力較強,養殖技術較易掌握,在稻田、池塘、湖泊和溝渠都能養殖泥鰍,養殖戶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合適的養殖模式。
  • 泥鰍養殖技術有哪些?有刺嗎?是魚或黃鱔嗎?和黃鱔哪個好吃?
    泥鰍是鯉形目、鰍科動物,一般生活在淤泥底的靜止或緩流水體內,除了用來做菜,還可以入藥,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被稱為「水中之參」,那麼,泥鰍養殖技術有哪些?有刺嗎?是魚或黃鱔嗎?和黃鱔哪個好吃?一、泥鰍養殖技術有哪些?
  • 鴨嘴魚的養殖技術及日常管理技術
    因此,3~5釐米以後的魚苗應投放到餌料均衡充足、水體大的池塘 。二、 成魚池塘養殖(1)養殖方式單養、混養均可,以混養為主,搭配比例依當地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白鰱+草食性魚類∶鱘魚=6~7∶1;草食性魚類∶白鰱=1∶1.5~3。無論單養混養,都需要搭配白鰱,因為白鰱可以控制藻類的數量和生長速度,避免水體富營養化。(2)放養密度① 單養。
  • 泥鰍如何養殖?初夏季節養殖泥鰍5個注意事項,泥鰍養殖戶了解下
    但是隨著夏天高溫天氣逐步的到來,一些泥鰍養殖戶也非常的苦惱,就是自己養殖的泥鰍,有些都出現死亡的症狀。那麼泥鰍該如何養殖?泥鰍幼苗如何選擇?泥鰍水質和病害如何管理?圍繞這一系列疑問,尤其是初夏季節養殖泥鰍,5個注意事項不可不知,泥鰍養殖戶值得過來了解一下。泥鰍學名是鰍科、泥鰍屬鰍類。
  • 山東省藕田套養泥鰍技術
    山東省藕田套養泥鰍技術_陳和平一、蓮藕田套養泥鰍的可行性一是由於泥鰍對水體溶氧要求不高,即使水體溶氧下降到0.16mg/L 時仍能安然無恙,所以藕田水環境尤其是溶氧狀況可以滿足其生活需要,並且可以實行較高密度的飼養。
  • 楠木育苗新技術
    楠木育苗新技術繆成秀楠木樹型優美、筆直,木材質中,紋理細密,具有較高經濟價值與觀賞價值。但是楠木根深,自然生長緩慢,幼林期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基於此,對楠木種子育苗技術進行探討,旨在提高楠木繁殖與培育水平。1 楠木種子採集、處理及貯藏1.1採集每年 11—12 月,楠木樹的球果顏色從青綠色轉為全進行種子採集。
  • 裂葉丁香的育苗與栽植管理技術
    裂葉丁香的育苗與栽植管理技術閆 濤0 引 言裂葉丁香又被稱為矮丁香或羽裂丁香,原產於我國西北部的甘肅、青海、四川西部和西藏,屬於木樨科丁香屬植物。近年來,對裂葉丁香的特徵與管理技術的研究,有效地促進了裂葉丁香的推廣的種植。1 裂葉丁香形形態特徵裂葉丁香屬於落葉灌木類,成年後樹形可高達 2~2.5m;其枝條細長且無毛。樹葉大部或全部呈現羽狀深裂(夏天長出的葉常不裂),樹葉的長度約為 3~6cm。
  • 七年技術攻關 中國小黃魚實現大規模全人工養殖
    養殖小黃魚美食成品。 林波 攝中新網寧波7月16日電(記者 林波)7月16日,記者從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舉行的全人工養殖小黃魚發布會上獲悉,經過七年技術攻關,當地實現小黃魚大規模人工養殖,並計劃於近期上市該新興養殖品種。
  • 藍杉播種育苗及苗木培育新技術
    藍杉播種育苗及苗木培育新技術基金項目:遼寧省自然基金指導計劃項目(2019-ZD-0393)。於世河等藍杉(Picea pungens)為松科雲杉屬,又名科羅拉多藍杉、北美雲杉,是一種常綠針葉樹種,原產於北美。藍杉樹冠飽滿,呈金字塔形,樹形美觀,針葉藍色,作為觀賞植物廣泛栽植 。
  • 人工養殖蛤蜊的方法,蛤蜊的養殖技術要點
    而且它的價格還比較容易讓老百姓接受的了,所以市場很廣,想養殖的人也越來越多,那麼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蛤蜊的養殖方法和技術吧。一,養殖場地的選擇養殖蛤蜊應該選在沙量比較多的沙灘附近,選擇比較平坦而且要空氣流暢的的地方來進行養殖。還可以在環境比較好的池塘裡進行養殖。
  • 湖北省「魚果模式」的生物防治技術淺析
    湖北省「魚果模式」的生物防治技術淺析_魏志宇長期施化肥、打農藥的果園增產模式,造成了土壤質量下降、果品品質下降,已不適應當前發展需要。湖北滿園果生態農業公司與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湖北省農科院果茶所合作,打造防洪抗旱、向水下要效益的無抗替抗「魚果模式」。
  • 肉驢養殖科學管理飼養技術
    驢在我國殊為常見是傳統的特種養殖項目之一,驢具有適應環境性強、易養易繁殖、養殖成本低、價格高、營養價值頗高等特點。再加上市場上的一些驢特色產品,特別是阿膠深受女性朋友的青睞。從而獲得諸多養殖戶和消費者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