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育苗新技術
繆成秀
楠木樹型優美、筆直,木材質中,紋理細密,具有較高經濟價值與觀賞價值。但是楠木根深,自然生長緩慢,幼林期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因此,現有楠木林的更新能力不強,母樹容易受到蟲害、雪壓等影響,再加上人們長期大量開發,對人工造林更新重視不足,楠木資源近乎枯竭 。基於此,對楠木種子育苗技術進行探討,旨在提高楠木繁殖與培育水平。
1 楠木種子採集、處理及貯藏
1.1採集
每年 11—12 月,楠木樹的球果顏色從青綠色轉為全進行種子採集。種子採集的時間過早則種子還沒有完全成熟,質量不佳,必然會對種子的發芽率以及發芽後的長勢造成負面影響;採集時間過晚,種子成熟掉落,容易被鳥吃掉。具體的種子採集時間應當結合當地氣溫與降水確定,雨水充足、氣溫較高,則種子成熟相對較早,可適當提前;反之則種子成熟較晚,應酌情推遲。
採集種子的楠木樹齡宜超過 30 年,樹冠完整,幹形通直,生長健壯。種子採集時,將薄膜平放在地面上,用竹槓敲打樹冠中上部枝條或者球果收集種子。條件允許時,也可以採用高枝剪或者鉤刀將果枝剪下,採用打穀機處理。
1.2處理球果
採用蛇皮袋收集採集到的球果,將其堆3 ~ 5 d,等待種皮變軟,之後將種皮搓下,可人工揉搓,也可用機械攪拌。後用自來水衝洗並篩選,一般漂浮在水面上的種子不飽滿,應去除,留沉水的種子,自然陰乾後沙藏。種子處理時不能曝曬,否則會對種子的發芽率造成影響。通常而言,100 kg 果實可得 50 kg 種子,種子的千粒質量通常為 230 ~ 300 g,發芽率在 85% ~ 90%。
1.3貯藏
楠木種子中含有較多水分,因此只能採用溼藏法。應在陰涼的房屋中貯藏種子,地面鋪設細溼沙,厚度10 cm,撒一層楠木種子,厚度 1 cm,覆蓋 2 cm 的溼沙,通常而言種子堆放 3 層即可,過厚容易引起最下層種子爛種。貯藏過程中應定期檢查沙的溼度,及時用噴霧器進行噴水,確保種子溼潤 。對種子質量進行定期抽查,發現黴變、腐爛種子應及時將其去除,否則會對其他種子造成影響。第二年春天取出種子並將其放入溫室,早晚翻動,發現腐爛、發黴種子及時剔除。
2 苗圃選擇及設置
楠木幼苗喜陰溼,忌強光,應將苗圃設置在排水便利、地勢平坦、水源方便、日照時間相對較短、土質疏鬆、富含有機質、交通方便、微酸性、雜草較少的地區。低洼地容易匯集冷空氣,不宜作為育苗地。確定苗圃地後,應清理圃地內石塊、雜物、雜草、樹枝,平整地面,根據地勢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苗床設置,以方便排水。要結合苗圃的面積確定苗床長度,苗床寬度一般為1.2 m,最好高出地面 20 cm,為了方便管理,苗床長度不宜超過20 m。苗圃四周應設置排水溝與噴灌設施,並結合當地水文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建立蓄水池,以免乾旱缺水。秋冬季深翻,第二次整地時,每667 m 2 地施用腐熟肥500 kg,整理苗床,然後噴施乙草胺以預防雜草。
採用破土機將新鮮黃壤土破碎,對黃壤土過篩,每立方米黃壤土加入 10 kg 三元複合肥,50 kg 鈣鎂磷肥以及 100 kg 有機肥,均勻攪拌後裝入育苗袋,整齊擺放在苗床上,移苗前或者播種前 14 天,採用 1% ~ 3% 硫酸亞鐵溶液消毒苗床面。
3 容器育苗
容器育苗的優點在於苗木的根系比較完整,對側根生長有利,苗木生長勢頭好,栽植、造林容易成活。一般在輕基質無紡布容器中繁育,苗木根系伸出容器壁後,空氣切根形成的愈傷組織發達,重量較小,容易運輸、上山。無紡布輕基質容器較為常見,基質主要是 70% 樹皮 +20% 泥炭土 +10% 珍珠巖和 50% 泥炭土 +50% 椰糠。
4 催芽播種
4.1催芽
通常在 2 月底至 3 月初,氣溫回升至 15 ℃時進行播種。細篩分開細沙與種子,0.3% 高錳酸鉀溶液浸泡 2 h,室內採用溼沙層催芽 3 ~ 4 d,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考慮到不同楠木種子的成熟期可能存在一定差異,種子的發芽時間可能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可以採用溫水將種子浸泡 6 h 後再催芽。
4.2播種
分批、分期將開口露出根尖的種子點播入育苗容器,也可以直接將其點播入苗床進行播種催芽,每 667 m 2 種子用量為 10 ~ 15 kg,撒播時應注意保證種子均勻,覆蓋土的厚度不超過 2 cm,木板輕壓之後,覆蓋薄膜,維持土壤溼潤。等待長出芽苗後,分批、分期移植到育苗容器中。這一做法能保證苗木的生長期一致,出苗整齊,方便統一管理。
楠木的幼苗期應注意進行遮蔭,播種後不僅要及時澆水,還要搭設遮陽網,以免芽苗受到強光照射而灼傷。通常而言,30 d 後就可以出苗,強光天氣時應揭開薄膜兩頭,以免高溫損害芽苗。
5 移杯
苗地育苗過程中,幼苗長出 2 片真葉時就可以進行移植。具體方法為:小心提起芽苗,集中一小把後,將根頸部對齊,採用小剪刀將根的 2/5 剪去,提前配製 6 號ABT 生根粉溶液,濃度為 30 mg·L -1 ,將芽苗蘸上生根粉溶液,等待栽植。栽植前 1 天,將容器苗床澆水溼潤,栽植時採用寬度為 2 cm,長度為 15 cm 的竹籤在容器中央插孔,深度為 4 cm,將芽苗栽入容器,將孔洞周圍的泥土輕輕擠壓至中央,讓土壤與苗根上下緊密接觸。土壤溼潤的情況下可全天移杯,通常每人每天的移杯數量在 3 000 株以上。移植深度以完全插入芽苗白色部分為宜,過深容易引起埋根對苗木的生長不利;過淺芽苗則容易倒伏死亡。移栽時要做到根舒栽正,移栽完畢後及時澆定根水。
6 苗木管理
6.1施肥
苗木移植後,待長度達到 6 ~ 8 cm 時,在 6 月下旬以及8月下旬分別施用尿素一次,每667 m 2 用量2 kg。9—10 月施用複合肥 1 次,每 667 m 2 用量 3 kg,噴施後及時用清水噴淋葉片上的肥料,以免肥料長時間接觸葉片。9 月以後是楠木苗生長的第二個高峰期,這一期間若不對水肥進行控制,苗木就難以休眠、封頂,苗木容易遭受凍害。為了避免這一現象,9 月以後儘量不施用純氮肥。10 月後天氣轉涼,可以將遮陽網去掉。
6.2病蟲害防治
楠木育苗較少發生病害,幼苗期常見莖腐病。莖腐病嚴重時,可見幼苗莖基部腐爛、變黑,病株下部葉片顏色發黃,邊緣褐色並逐漸枯萎。該病的發病原因在於土壤有機質少、長時間高溫、土壤溼度過大、圃地積水等。預防方法為加強排水,降低土壤溼度;搭設蔭棚,提高幼苗的抗病毒能力;播種前採用多菌靈、敵克松,5 ~ 10 g·m -2 加入稀釋 30 倍,均勻撒入表土,或者在播種溝中溝施。發病初期,採用 50% 代森鋅 500 倍液進行噴淋。
楠木較少發生蟲害,5—7 月有時可見食葉蟲、蛀梢象鼻蟲等,採用 40% 樂果乳劑 600 倍液噴灑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總的來說,無論是病害還是蟲害,都應以預防為主。可春夏時節雨過天晴後及時施用銅大師、立枯靈、甲基託布津、多菌靈等進行噴灑,以預防病害。
7 結語
楠木種子育苗涉及較多方面,育苗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細緻、耐心,因此其對林業工作者提出了較高要求。工作人員要主動學習、掌握楠木的生長習性,結合實際情況合理育苗,從而不斷提高育苗工作質量,提高楠木種植的品質,減少資源浪費。
杜英育苗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