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迷藥聞一下就倒?海口警方:初步判定屬謠言

2021-01-09 南海網

海南網絡闢謠專欄

  「神奇」迷藥聞一下就倒?不靠譜!

  

  本報訊隨著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廣泛使用,「傳謠」和「闢謠」也成了近些年網絡上常見的現象。種種謠言中,不乏有關迷藥的內容:「聞一下就倒」或者被人「拍了下肩膀」「摸了摸額頭」就失去意識,之後慘遭騙財騙色等等。迷藥真有這麼「神奇」麼?

  網上流傳的兩則謠言

  迷藥偷小孩?

  迷藥搶劫?

  失去意識?

  精神恍惚?

  被下藥說出銀行卡密碼?

  ……

  近日,網上流傳一則「公安派出所的緊急通知」,稱有一批犯罪分子,拿著人口或計生普查表,到居民家中讓填寫表格或問答,居民在拿到表之後的一兩分鐘內就會暈倒,犯罪分子便乘機偷走家裡值錢的東西,甚至還會把孩子帶走。這則消息發出後,不少人紛紛轉發,並表示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謠言一

  衛生部門:近期未安排普查,市民可撥12356諮詢

  省衛計委基層指導處處長黃少強告訴記者,近期我省並未安排普查員去居民家普查,目前也沒有開展計生普查工作的計劃。他表示,如果遇到消息中提到的冒充普查員的犯罪分子,市民可以先查看其是否有工作證,另外,也可以看看是否有衛計委下發的調查通知。此外,還可以撥打12356陽光計生熱線進行諮詢。

  謠言二

  「見到這倆人堅決遠離!不要給開門!!立馬報警!!大家相互轉發呀!!!!請記住這倆人面相,敲門送平安福(符),其實是迷藥偷孩子的畜牲!動動手指吧!讓她們繩之以法!」1月10日,海口某微信公眾帳號發布一則消息,稱照片中的兩名女子以送平安符為名,用迷藥將居民迷倒,然後偷走孩子。截至昨日下午5時許,這則消息的閱讀量已達到4萬餘人次。

  公安部門:

  未接到過此類報案,初步判定屬謠言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早在去年11月,這條消息就已經在成都被大量轉發,成都警方曾闢謠稱並未接到此類報案。記者進一步檢索發現,「迷藥偷孩子」的消息在遼寧、山東、河北等地均有流傳,照片文字基本雷同。

  昨日下午,記者從海口公安部門了解到,目前警方並沒有接到過此類報案,初步判定上述消息屬於謠言。

  記者走訪:

  海口市面上未發現有迷藥出售

  上述兩則謠言中,一個共同的元素就是「迷藥」。據了解,迷藥分為口服、腸胃吸收、噴霧、注射、揮發、香菸等類型,屬於國家明令禁止出售的物品。

  近日,記者走訪了海口多家藥店,詢問是否有迷藥或類似的藥物,店員均表示沒有。「這種東西只有醫院或者化學實驗室裡才有,我們藥店是不讓賣這種東西的。」一家藥店的售貨員告訴記者。

  隨後,記者來到博愛南路及附近的化工用品批發商行,詢問是否出售迷藥或帶有迷惑性的化學產品,店家均表示沒有。

  在龍昆北路及海甸島的一些成人用品商店,店主也紛紛表示,店內並沒有迷藥或類似產品。

  海口警方:

  並沒有真正接觸過「迷藥」案件

  迷藥真有這麼「神奇」麼?記者就此諮詢了相關專家。

  海口公安局刑警支隊政治處主任黃向軍從事刑偵工作多年,他告訴記者,根據他的經驗,迷藥不會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海口警方也沒有真正接觸過「迷藥」案件。

  黃向軍介紹,現實中,一些財物被盜的受害人報警時,會有類似遭遇「洗腦」、被犯罪分子下藥「控制」的描述,但警方隨後調查發現,這些描述往往只是受害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而編織的謊言。「比如有些詐騙案、搶劫案,受害人由於貪婪或者好色上當吃虧了,不好意思承認,就謊稱是被人用迷藥迷暈了。」黃向軍說。

  黃向軍告訴記者,上述兩則謠言中提到的「迷藥」應該是非接觸類麻醉藥物。據了解,非接觸類麻醉藥物中,使用最廣泛的就是乙醚——一種麻醉藥劑,通過空氣吸入就能使人昏迷。

  「乙醚的氣味比較怪,會對呼吸道黏膜產生刺激作用,常人很容易辨別出來,而且乙醚的揮發性很強,需要儲存在密閉的玻璃容器中,如果暴露在空氣中,濃度不是很大的話,很難致人昏迷。」黃向軍說,除非用帶有乙醚的手帕或紙捂住受害人的口鼻才有效果。

  黃向軍介紹,現實中確實有犯罪分子使用化學藥品弄暈受害人進行犯罪的案例,但「弄暈受害人」和「控制受害人的意志」是兩個概念,而且不接觸身體就迷暈對方甚至控制對方意識,必須在一定條件下完成,「將乙醚在人眼前一晃,就把人暈倒了,這個可能性不大。」

  志願者體驗「聞乙醚」

  為了驗證乙醚的效果,記者從海南某高校化學實驗室拿到一瓶無水乙醚,並找來一男一女兩位志願者參與試驗。

  志願者:小軍(男,25歲,化名)

  麗麗(女,24歲,化名)

  試驗時間:1月13日下午

  試驗地點:寬敞且通風較好的室內

  無水乙醚密度:0.7130~0.7150g/mL

  試驗劑量:100ml

  試驗過程

  志願者沒有暈倒,但出現頭痛、無力等不適症狀

  剛靠近瓶口,記者就聞到了無水乙醚散發出的刺鼻氣味。

  試驗開始,首先將50ml的無水乙醚倒在一個口罩上,然後在兩名志願者的面前扇動,志願者則保持正常呼吸。持續約5分鐘後,無水乙醚已經揮發得差不多了,試驗者又在口罩上倒了剩下的50ml無水乙醚,並繼續扇動。

  總共過了10分鐘,試驗結束。兩名志願者均沒有暈倒,但是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頭痛、眩暈、胸悶、心跳加速等不適症狀。大概過了一個多小時,小軍才逐漸恢復正常。而麗麗隨後又出現了太陽穴疼、牙痛、渾身無力等症狀,「感覺腿特別沉,上樓梯都邁不開步子。」麗麗說,直到當晚10時許,她才逐漸恢復正常。

  專家解釋

  乙醚要持續性吸入並達到一定量後才會致人昏迷

  為什麼兩名志願者都沒有暈倒呢?海醫附院手術麻醉科主任馬乃全告訴記者,首先,記者使用的是實驗室的無水乙醚,含有雜質,純度不高;其次,乙醚要在儘量隔絕空氣的環境下才能發揮最大效果,在通風良好的室內,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最後,乙醚要持續性吸入並達到一定量後,才會致人昏迷,而記者採取「扇動」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吸入量,也就不能達到使人暈倒的結果。

  麻醉專家:

  通過呼吸道吸入並在短時間內達到讓人意識不清或控制意識的效果

  這麼神奇的迷藥

  麻醉領域還沒有

  「通過呼吸道吸入,並要在短時間內達到讓對方意識不清或者控制對方意識的效果,目前麻醉領域還沒有這種藥。」海醫附院手術麻醉科主任馬乃全說,網上流傳的「神奇」迷藥是不可能存在的,網友誇大了迷藥的效果。

  「所謂的迷藥,說白了就是麻醉藥,通過麻痺人的神經,使人暫時失去意識。但像網上介紹的噴霧迷藥、煙霧迷藥等吸入幾秒鐘後就讓人不省人事的,還不太可能。」馬乃全介紹,麻醉藥分為揮發性氣體麻醉藥、麻醉氣體、鎮靜劑和致幻劑幾大類,通過呼吸生效的只有前兩種,其中麻醉氣體藥效較輕,需要用特殊的裝置噴灑,而醫院使用的大多數都是揮發性氣體麻醉藥。據介紹,揮發性氣體麻醉藥需要在不接觸空氣的情況下才能最快產生效果,而且至少需要5分鐘才能生效。「我們做手術麻醉的時候,都是用罩子將患者的口鼻罩住,然後向罩子內加入麻醉藥。」馬乃全補充說。

  馬乃全告訴記者,由於乙醚有刺激性氣味,加上其與氧氣接觸容易爆炸,存在不穩定性,所以現在醫院已經基本不使用醚類麻醉劑了,而是使用帶有芳香氣味的烷類麻醉劑。「烷類麻醉劑也需要長時間大量吸入才能產生作用,所以也不可能像網上說的那樣馬上讓人不省人事。」馬乃全說。

責任編輯:吳玉帛

相關焦點

  • 聞之即暈、拍之即倒,江湖上流傳已久的「迷魂藥」,真的存在麼?
    2你看到的「迷藥新聞」都是謠言 經過多年的發展,有關迷藥的「案例」,越來越豐富,花樣也更多,如迷藥香皂、迷藥香水、迷藥噴霧等,甚至在疫情期間,還出現了迷藥口罩。對此,小蘇可以很負責任地說:現在還沒有能夠讓人一聞瞬間就暈的迷藥,警方也沒有發現一起「迷藥案件」。不信你看這些所謂的「迷藥事件」:地鐵上被人下迷藥?假的!有人用迷藥偷小孩?假的!
  • 網上瘋傳街頭有人用迷藥搶劫 專家稱不可能
    經過調查,記者發現此信息純屬謠言,提醒市民不要輕信。加載中...網上瘋傳:街頭有人用迷藥搶劫信息內容稱,「緊急通知: 若是有人在路上向你推銷海味乾貨大蒜等產品,又建議你聞一下味的話一定要注意了,『那不是蒜!那是乙醚蒜!』
  • 四川一大學生跳樓身亡,警方初步判定為自殺
    5月5日上午9點左右,在四川成都郫都區安靖鎮的某小區裡,有一名大學生從6樓墜亡,據了解,該男子今年才二十多歲,是一名大學生,家裡人都是來自安徽,警方經過初步調查,判定該男子為自殺,但是墜樓的具體原因,目前還在進一步的調查中,一切以警方的通報為準。
  • 圖:海口警方截獲巴西龜和沼蛙各約千隻
    圖:海口警方截獲巴西龜和沼蛙各約千隻
  • 別被謠言毀了好心情!11月朋友圈謠言大盤點
    而一些謠言散播者也沒閒著,不少「觸目驚心」的謠言又開始在朋友圈蔓延......  朋友們,別讓這些謠言毀了咱們一年到頭的好心情!下面就來給大家粉碎謠言,還真相一個清白!  最近,有「營養專家」在電視節目中散布「浸出油劣質論」,認為浸出法工藝制油含有化學物質殘留,劣於壓榨法。
  • 海口警方收編民間反扒組織
    據《法制日報》報導2007年2月9日下午,海口交警大廈的大廳裡人頭攢動,一條長龍聚集在反扒志願者大隊招募辦公室的門外。自海口警方宣布招募義務反扒員的消息傳開後,目前正式填表報名的志願者已經超過150人。反扒志願者大隊將於本月揭牌正式成立。
  • 微信發布三月朋友圈謠言榜單!快來看看你中招了嗎?
    真相:網上關於微信將要收費的各類信息均屬謠言。微信針對個人用戶是不收費的。這個謠言屬於老謠新傳 ,有兩處明顯疑點:  第一,信息中指出「明天下午6點以後開微信要先付25元錢」,這個「明天」具體是指哪一天,並沒有說明。一般在正規的通知中,對相關業務的起止日期必定會定出一個準確時間點。  第二,信息中提及的「圖標會變成藍色」其實是微信時刻視頻的明顯標識。
  • 這些是近期最大的謠言,別信!
    而一些謠言散播者也沒閒著,不少「觸目驚心」的謠言又開始在朋友圈蔓延......朋友們,別讓這些謠言毀了咱們一年到頭的好心情!下面就來給大家粉碎謠言,還真相一個清白!最近,有「營養專家」在電視節目中散布「浸出油劣質論」,認為浸出法工藝制油含有化學物質殘留,劣於壓榨法。
  • 【提醒】這些是近期最大的謠言,別信!
    而一些謠言散播者也沒閒著,不少「觸目驚心」的謠言又開始在朋友圈蔓延......  朋友們,別讓這些謠言毀了咱們一年到頭的好心情!下面就來給大家粉碎謠言,還真相一個清白!  11月19日,有志願者在河北廊坊一高速收費站攔截裝滿狗的大貨車,當警方還在處理案件時,網上竟開始流傳「廊坊攔下的大貨車上有退役警犬」。
  • 「疑似迷藥搶孩子」系網友猜測 監控錄像中未顯示
    東方網5月10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前天晚上,一名市民在微博上發帖稱,其母親和孩子於當天下午在國權路遇到「疑似迷藥搶孩子」的情況。昨天,楊浦警方調閱110報警記錄後,雖未發現此類報案,但還是與這名網友取得了聯繫,並在微博上公布了事發時國權北路這段路的監控錄像。
  • 「拍一拍就暈」「聞一聞就聽話」「5分鐘起效」的迷藥,真的存在嗎?
    不僅是韓國,下迷藥這事在國內也有。沒想到,小馬一聽,倒很慷慨:「來我家住吧。」 於是,小北送羊入虎口,抵達當晚就喝了學長遞來的牛奶,很快失去意識。 第二天醒來,發現自己被侵犯的痕跡,還在冰箱裡找到寫有「獵豔」字樣的小瓶子,立馬意識到昨晚喝了「迷奸藥」,直奔派出所報案。
  • 四川丹稜幸福古村發現遠古「魚化石」 初步判定距今約上億年
    據其初步判定,此次發現的「魚」,有可能是遠古魚類品種——鱗齒魚,屬於三疊紀—白堊紀時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湖泊。時期距今約1.99億至7000萬年。 伍宇翼初步判定,此次發現的「魚」,有可能是遠古魚類品種——鱗齒魚,屬半椎魚目,鱗齒魚科,俗名為新鰭魚,屬於三疊紀—白堊紀時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湖泊。時期距今約1.99億至7000萬年,全國多地均有發現,此次發現的化石從外表體型看,這條魚當時體重大約150克左右,尚屬小魚階段。
  • 四川丹稜幸福古村發現遠古「魚化石」初步判定距今約上億年
    據其初步判定,此次發現的「魚」,有可能是遠古魚類品種——鱗齒魚,屬於三疊紀—白堊紀時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湖泊。時期距今約1.99億至7000萬年。伍宇翼初步判定,此次發現的「魚」,有可能是遠古魚類品種——鱗齒魚,屬半椎魚目,鱗齒魚科,俗名為新鰭魚,屬於三疊紀—白堊紀時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湖泊。時期距今約1.99億至7000萬年,全國多地均有發現,此次發現的化石從外表體型看,這條魚當時體重大約150克左右,尚屬小魚階段。
  • 海口警方開展養犬專項清查行動
    記者從海口警方獲悉,11月30日,海口市公安局城市警察支隊聯合龍華分局在世貿雅苑、金山廣場等小區開展違規養犬清查行動,出動執法車輛7輛、警力30人,現場發放宣傳資料300餘份,摸排養犬人60餘戶,核驗各類犬只70餘只,查處違法養犬行政案件6起,教育訓誡5人,責令限期整改6人,立即整改
  • 網傳合川狼狗吃雙胞胎系謠言 警方:正在追查造謠者
    下午,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從合川區警方獲悉,該信息經查為謠言,目前警方正在追查造謠者。同時記者發現,貼子已被刪除,打開原地址收到的提示是「正在審核中」。­  謠言信息­  其實搜索該謠言關鍵詞不難發現,類似謠言貼子,3年前就已經出現,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修改地址和細節,改頭換面後再次出現
  • 四項指標,初步判定寶寶生長發育情況
    通常情況下,醫生根據身高、體重、頭圍、囟門4項指標來初步判定寶寶生長發育情況。這4項指標操作簡單,易於觀察,儘管不能全面反映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但足夠幫助我們了解寶寶發育的大致情況。如果這4項指標不正常,則需要進一步檢查,並進行專業評估。
  • 催情催眠迷藥竟公開叫賣
    迷藥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這些迷藥從何而來?市場監管是否存在空白?催情藥公開銷售4日,記者走訪了濟南幾家成人用品店發現,均有迷藥銷售。走進文化東路一家「夫妻保健」成人用品店,對於銷售迷藥,店老闆毫不避諱,而且聲稱有很多種類型。「我這兒有粉末的和液體的,都是口服藥,效果很好。」
  • 警方:謠言,上海沒有這種香蕉
    警方:謠言,上海沒有這種香蕉 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2019-04-12 08:49 來源:澎湃新聞
  • 可為"三無人員"落戶是騙人的 警方查處6名散布謠言者
    近期,廈門警方連續查獲6名在網上散布謠言,謊稱可為「三無人員」辦理廈門戶口的違法行為人,這6人均被依法行政拘留5日。廈門警方表示,根據廈門市戶籍管理政策,無學歷、無房產、無社保的「三無人員」不符合廈門落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