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退出花唄、借唄了,難道馬雲的套路被發現?
曾幾何時花唄、借唄額度都是在朋友圈炫耀的截圖,可隨著被曝光的利率要高於多數信用卡,以及用百倍槓桿來撬動資金的模式使得不少網友開始退出花唄、借唄。
但實話講,花唄、借唄在很多時候確實解了一些人的燃眉之急,尤其是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兜裡沒錢,花唄、借唄確實好使,但每個月拆東牆補西牆也讓很多人反感起來,而近期有媒體爆料央行的一個決定,如果實行改革的話,或許對用戶來說也是一個選擇。
改革的信用卡
很多人似乎已經忘記銀行還有信用卡這個業務了,一來是因為辦理的門檻比較高(花唄當時開通只需要芝麻信用600分以上就可以),且額度也不一定高,其次就是還款啥的也比較繁瑣,而相比於信用卡,花唄、借唄這種新型的隨借隨還的操作,更容易吸引人。
單從借錢方面來說,之前已經有媒體爆出花唄、借唄的利率不比信用卡低,而信用卡這一改革,或將會使用戶多一種選擇。
根據澎湃新聞的爆料稱,大概是從今年的1月1開始,央行將取消對信用卡透支利率的上限以及下限管理。
但是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就是這個信用卡的透支利率是由發卡機構和持卡個人來決定。
暫且不說有人利率高有人利率低的問題,就是假如這個改革是真實施,那麼對花唄、借唄這種平臺來說,也是一種衝擊。
逐漸被關閉的花唄、借唄
咱再回到開頭說的話題,現在年輕人為啥開始逐漸關閉這個功能呢?是發現老馬的"套路"了嗎?
行動支付改變了我們的支付方式,而花唄、借唄,改變了我們的錢包。
支付寶現在佔據行動支付的54.5%份額,那麼這麼大的市場肯定不少人開通了花唄、借唄,據報導稱,目前貸款總額已超過3000億元,其中四成是90後。
用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不少人的消費觀念了。
總覺得現在花錢,下個月只要不離職不遲到不早退就應該都能夠還上錢,但這是一個循環,越陷越深。
還有為啥花唄、借唄使用者多?另一個原因就是佔小便宜,用花唄消費時可以領取紅包,而自己的錢可以放在餘額寶裡漲利息,這樣一來又可以領取紅包又不用支付利息(不逾期),何樂而不為?
但或許就是如此,在消費面前誰還能那麼理智地控制住?甚至每個月剛發工資就先還了花唄、借唄,也有一種為支付寶打工的感覺。
這或許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逐漸關閉這項功能的原因之一吧。
其實花唄、借唄有錯沒?按理來說沒有。那麼提前消費有錯嗎?從實際情況來看也沒錯,錯就錯在沒有節制。
很多人說央行出了方案,開始對信用卡進行改革,但即便是再怎麼改革,合理消費還是應該注意點的,透支消費總不是辦法。
你是習慣用花唄、借唄嗎?你最高時欠了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