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花唄很好用,但慫恿年輕人借錢消費,就是馬雲的不對了
文/姜子說書
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支付寶了,每個月的收入,在餘額寶裡存著;每個月的消費支出,用花唄支付,次月再從餘額寶還款,這成了無數年輕人的選擇。
當初馬云為了推支付寶花唄,也用了不少支付默認首選花唄的套路,這讓很多保守消費的人很不安,生怕自己忘了及時還款,因為,這個群體從來都不用花唄,有錢就用,沒錢就忍忍,不該買的堅決不買,消費控制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
有人說,當初慶幸自己有花唄,借唄,網商貸,信用卡,導致自己超前消費,還自我安慰,感謝他們緩解了我窮的壓力。幾年後發現,因為這種超前消費,我變得更窮了!如果時間可以倒回去,我寧願先苦後甜,而不是先甜後一直苦!
也有人說,花唄開通了一個月就立即關了,因為,每個月支出會增加很多,給第二個月增加很大壓力,很沒必要。畢竟收入有限,花唄用多了,容易失去自控能力。
其實,花唄挺好,你可以不用,有時候急用錢,還沒發工資,可以用花唄的錢,總比跟人借容易,當你突然重病,在醫院等錢的時候,當你短期出現資金鍊斷裂,支付寶的花唄和借唄確實挺方便。
總而言之,如果能控制自己理性消費的話,花唄和借唄在某些時候確實能發揮它積極的作用,急需用錢又找不到合適的人借,或者去銀行來不及的時候確實很有用。
但是,人的消費觀也是可以被養成的,但一個人習慣了使用花唄,就有可能慢慢開始嘗試借唄,從而變本加厲,直至失控,畢竟,對於涉世未深的年輕人而言,馬雲和劉強東等網際網路巨頭倡導的超前消費,本質上就是偽精緻主義,非常考驗人性。
慎設年輕人的額度
有人說,希望花唄要禁止給學生們任何額度,因為他們沒有賺錢能力,都是父母還帳,今年給孩子還了花唄,借唄的帳三萬,真的好生氣,對於年輕人借錢消費真是無語了,所以,國家確實該管管了,畢竟年輕人的自制力差一些,欠債多了不是父母還,就得走絕路。
還有人說,花唄套了多少年輕人?什麼超前消費?沒有固定工作收入都超前消費行嗎?哪有天上掉餡餅的事?
甚至有人說,這就是為什麼現代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想奮鬥的原因,隨意離職,隨便想走就走的旅行,反正急用錢了有花唄。根本就是美國之前的次貸危機經濟。
其實,除了年輕人,網際網路巨頭們慫恿農村中老年人借貸消費,也是可恥的,在這一點上,京東的借貸廣告比支付寶的廣告有過之而無不及,之所以馬雲被當作典型來罵,還不是因為支付寶位於借貸平臺裡的C位,槍打出頭鳥罷了。
不可否認急用錢的人借錢方便,這一點上是親朋好友有時也無法比擬,但年輕人的過度消費上,造成的惡劣也不可原諒,歸其原因,社會誘惑多了,自制力差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還有女神節,光棍節,雙十二,哪一個不是商家的噱頭,只為掏空你的包,借用一句話,年輕人耗子尾汁。
凡事都要兩面性,過猶不及
昔日的「馬爸爸」為何如今淪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有人說,牆倒眾人推,也有人說,從他說996是福報開始,人設就崩塌了。說馬雲披著科技企業的皮搞金融、搞壟斷,搶了各行各業人的飯碗,逼得許多剛剛有事業人二次下崗,太殘忍了!他的目標是搶到所有行業人的飯碗!
有人說,中國的超大型企業,利用中國市場積累了原始資本。沒有利用技術創新走出華為式道路,反而無限制地圈錢,圈流量,再圈錢。最後不一樣走向壟斷。企業大而不能倒,資本的一夜狂歡,留下一地雞毛誰來收場?
歸根結底,不可否認,馬雲的阿里給社會帶來的有意義的東西是存在的,但無序擴張帶來系統性社會風險必須遏制。錯的不是提前消費,是鼓吹消費。提前消費有能力還,有規劃的花力所能及的錢,才是是對的。但是鼓吹消費,把生活品質和價值觀過度附加在消費上,有點過了。確實這些廣告詞導向了錯誤的價值觀。
掙錢不容易,花錢也要謹慎。隨著現金淡出生活,快捷支付越來越普遍,我們花錢沒有了過往從自己手裡遞交出去的過程,外加誘導,好多時候就會不知不覺花出超過自己預算或者承受能力的錢。有計劃地掙,有計劃的花,比提前消費享受到的馬爾地夫或者一頓大餐,更讓人舒服。
槍本身沒錯,看怎麼用,平時買東西刷花唄,自己錢放餘額寶收利息,不香嗎,蚊子腿再細也是肉啊。非得把支付寶整倒了,你為幾塊錢跑趟銀行存錢看櫃姐白眼就舒服了?有人說,信用卡雖說以銀行為代表,借貸性質可能一樣,但不會無下限,畢竟,信用卡麻煩多了。但是,很顯然,銀行這幾年也是天天花樣推銷信用卡,而且有無數強制開通信用卡的行為。
總而言之,馬雲的錢容易借,讓人方便周轉本是好事。但是鼓吹超前消費借錢消費就是錯誤。誘導年輕人提前消費,沒償還能力的人去貸款,本身就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何況是高利息貸款?
人無聖人,面對利潤,資本家確實很難控制自己不去鼓勵消費與借貸,就像很多人很難控制自己去依賴花唄和借唄等產品一樣。好在支付寶已經吸取教訓,降低了年輕人的花唄和借唄額度,想來至少在短期的幾年內,也沒有網際網路巨頭敢不經大腦的過度宣傳借貸。對於馬雲來說,就當是吃一塹長一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