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你心中不要去生,你不會煩惱,看見所有的境界就像過去一樣,就是境自如如,就是如如不動。你們看到的東西,十幾二十年,這個房子還是這個房子,這個世界所有的境界本來就是空閒的、沒有的。唯心自鬧,是心所創造這個世界。
你們知道心可以大到什麼程度,心可以小到什麼程度。你們坐在下面,把眼睛閉起來,想像自己看見了大海,看到了遙遙無遠的天空,看到了一座城市,你們的心就像大海般的寬闊,像城市般的寬大;如果你們現在將眼睛閉起來想像著一根針、一個針眼,你們的心就像針眼一樣小,所以我們的心能大能小,為什麼宰相肚裡能撐船?學佛人要把心像大海一樣寬闊,情像無限的天空一樣寬廣,把佛的智慧灑向人間。
人心就像一個容器,裝的快樂多了,煩惱自然就少;裝的簡單多了,糾結自然就少;裝的滿足多了,痛苦自然就少;裝的理解多了,矛盾自然就少;裝的寬容多了,仇恨自然就少。胸襟決定器量,境界決定高下。活著就是一種修行,修行就是修心。修得一顆平常心,無時不是快樂;修得一顆滿足心,無處不是幸福。
學會放開胸懷,學習大海,這麼的寬廣、海納百川,永遠處在最低處,我們要活在希望當中,不要活在失望當中,過去的就是過去,未來的還沒有到,過去的已經過去,現在就是當下,金剛經說「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現在不可得」。
學佛讓一個人學會約束自己,學會懂得尊重真理、敬重佛法,可以讓社會充滿愛,讓人間享受幸福。
佛陀曾經講過,追求是一種精神,勇於捨去是一種境界。我們要放下心中的執著,懂得怎樣愛護自己的心胸,讓自己的捨去比追求顯得更偉大。這個世界上能舍之人的心胸是最坦蕩、最偉大的。當你捨去了不好的習慣,你會無比快樂;當你捨去你的愛,布施給世界上所有的眾生,你將得到精神的超越,得到心靈真正的解脫。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過程,你們想一想年輕時候到現在走過了,過程就沒了,人很快把這個過程走完了。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每天在這個過程中,是漫長的,但是結果只是瞬間。每天做一點壞事,最後抓進去了,就是結果。我們在生活中,不管是享受還是痛苦,幸福和悲哀都是一種混合物。
人在快樂的時候孕育著悲哀,在悲哀當中一定會有幸福和智慧的存在。無論貧窮富有,你都能體會到幸福當中有苦難、苦難當中有幸福,這就是人生。想改變人生的人,就要學會克服自己心中的芥蒂,克服煩惱,克服苦難的感受,讓自己的心迎接著光明。因為我們到人間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不想貪求人間的一切,用一顆好好的心好好的活著。當今社會不生病、沒有天災人禍,這已經是福氣了,要知足常樂。
我們做人要懂得心胸要寬廣,幫人要真,心胸不能狹隘,眼光不能短淺。我們心地善良的人,先想到別人,才能想到自己,媽媽為什麼偉大,因為母親首先想到的永遠是自己的孩子。告訴大家,為眾生著想的人,實際上你就成全了自己。每天想著自己的人,你就是在犯小人,天天想著我佔他一點便宜,這就叫小人;每天懂得付出、肯幫助別人的人,你就是聖人。
打開自己的胸懷,讓自己的心釋放出菩薩慈悲的能量,家庭會美滿,社會會和諧,世界就會和平。把自己的心放開,接受美好的人間事物和人,忘記悲傷和痛苦的事情,將擁有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