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機箱在選購上很容易也很難,品牌眾多、型號眾多、價格多樣,為用戶提供了多種選擇的同時也為選擇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因為不同品牌不同規格的機箱在實際設計、細節做工和周邊配件上會存在一些差異,比如鋼化玻璃與鋼板實際厚度、自帶的風扇種類和數量、燈光控制模塊等等。
一般來講,常見的中塔機箱風扇位一般是7個,9個風扇位的機箱也有,但三四百價位的機箱最多提供三個風扇,同時提供5個風扇的機箱很少見,比如安鈦克這款驅逐者DF600FLUX中塔機箱,提供了3個幻彩ARGB風扇和2個無燈光設計的風扇,多出來的2個風扇位就是電源倉上方的位置。那麼你會因為機箱附贈五把風扇而購買一臺機箱嗎?
不用著急做結論,先詳細了解下這款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
首先說說五個風扇的部分,一是後方自帶的這個無燈光的12釐米風扇,採用了9扇葉設計。至於風扇沒有採用燈光的設計,考慮到是隨機箱自帶,有總比沒有強,跟自己一樣喜歡玩燈又有幻彩ARGB風扇的,直接更換即可。
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前面自帶三個幻彩ARGB風扇,同樣是9扇葉設計,支持與主板的燈光同步功能。
至於第三把風扇也是採用了9扇葉設計,但是採用的是反向設計,用來安裝在底部位置,實現進風的作用。
接著來談談核心賣點的部分,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採用了前透+側透的設計設計,側面板為可拆卸式設計的鋼化玻璃,可以直接取下來,避免裝機過程中磕碰碎裂。
鋼化面板沒有採用打孔的設計,也不用再去擰四顆螺絲,而是採用了金屬面板加固的設計,只需要兩顆螺絲進行固定,而且是一體式設計,不用擔心螺絲丟失的問題,安裝上方便快捷實用。
作為一款中塔機箱,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體積為467毫米*220毫米*486毫米,最大支持ATX規格的主板,在CPU的限高上是175毫米,可容納顯卡長度為405毫米,遠高於主流常見的330毫米。
從下圖可以看到,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在右側金屬面板底部採用了開孔的設計,而這就是進風區,用來實現內部垂直風道並將冷氣向上方推送。
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前方的這個面板設計有些另類,並不是說採用的是亞克力面板,而是造型上採用了X字型,上下左右都可以直接進風,但是沒有看到防塵網的設計,是因為風扇安裝在外無法安裝而沒有提供防塵網嘛?
並不是,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有提供防塵網,也是採用的磁吸式設計,安裝位置則是在內側。
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前面板與機身沒有任何線材連接,可以放心拆解下來。面板與風扇距離拉的比較開,可以保證進風量。
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頂部採用水平設計的I/O面板,包含了2個藍色標識的USB3.0接口、耳機和麥克風接口、電源鍵、LED控制鍵,從下圖可以看到,USB接口和音頻接口都提供了防塵塞,細節設計上比較用心,畢竟接口朝上都是存在吃灰的問題。兩個按鍵鍵程很短,按鍵非常清脆,均採用了螺紋工藝處理來提升按鍵手感,不過按鍵並沒有採用背景燈的設計。
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頂部自帶磁吸式防塵網,拆裝上比較方便。頂部在支持的冷排規格上為360冷排,也可以安裝3個12釐米風扇或是2個14釐米風扇。
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背部7個PCI-E槽位所對應的擋板均有鏤空工藝處理外,同時採用了可拆卸式設計。
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內壁設計上開孔數量不算多,頂部兩個孔位搭配左側兩個開孔來實現走線需求,頂部開孔與主板安裝位拉的比較開。
在硬碟安裝位上,內壁提供了2個2.5英寸快拆板。
左側也預留有兩個硬碟安裝位,包含了一個3.5英寸的硬碟位和一個2.5英寸的硬碟位,比較新鮮的地方就是在側壁安裝3.5英寸硬碟。
機箱底部自帶了一個硬碟支架,同時支持3.5英寸硬碟和2.5英寸硬碟安裝,此外這個硬碟支架可以拆掉或是調節位置,那麼總共可以安裝的硬碟位就是6個,可以是3個2.5英寸硬碟+3個3.5英寸硬碟,也可以是1個3.5英寸硬碟和5個2.5英寸硬碟。
前面提到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內壁開孔不多,一定硬度上也讓它在電源倉上方開了三個孔,比同類型機箱上常見的2個開孔要多一個,保證了走線上的方便,同時電源倉上方全部採用鏤空設計,這種開孔的設計也可以用來安裝2個12釐米風扇,對於內部空氣流動也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
開放式的主流下沉式電源倉設計,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讓機箱站立更穩,其次就是更有利於機箱內部的整潔,也有利於散熱。硬碟架的可拆卸式設計,使得標準ATX電源在安裝上很輕鬆,同時也對一些異形的長電源來說也可以正常容納下。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在電源倉的部分加入了兩條很長的海綿條來實現減震的效果,同時也抬高了與底部的距離。
下面談談電源的部分,也就是這款80Plus金牌認證的全模組安鈦克NE650W,屬於NE系列的全新升級版,也就是將半模組提升到了全模組,體積為86mm (H) x 140mm (W) x 150mm (D)。安鈦克NE650W採用採用LCC+DC-DC方案與全日系電容,為主動式PFC,支持寬幅電壓,最高轉化效率88%,內置12釐米 FDB液態軸承靜音風扇,售後上提供七年換新服務。
模組口分為了上下兩排,上排為PCI-E/CPU模組口,支持CPU或PCIE的模組線;下排為IDE/SATA接口,其中主電源接口為20+4 pin設計。
在實際的安裝上,安鈦克NE650W可以與機箱正常匹配安裝,電源倉開孔準確,另外可以看到安鈦克NE650W與機箱側面距離拉的開。
實際硬碟的安裝上,這裡安裝了一塊SSD,一塊2.5英寸的HDD和2塊m.2 NVMe SSD,總共的容量也就是3T,其中這塊HDD主要就是用來保存資料。
實際安裝的主板是技嘉 X570 AORUS ELITE WiFi主板,主板孔位可以正常對準,從下圖來看,內部空間較為寬闊,同時最主要一點是頂部與主板的距離拉的很開,可以確保頂部冷排的正常安裝,也讓線材安裝上更加輕鬆。
考慮到機箱的進風設計,那麼電源倉頂部安裝的風扇就只能是反向風扇,也就是往機箱內部吹風,原裝自帶的反向風扇只有一個,只能自己去選購另外的反向風扇,目前在用的就是利民三隻盒裝的反向ARGB風扇C12R-S,這裡安裝了其中一個C12R-S風扇。
上圖只是演示效果,實際使用上自己會換上兩個C12R-S反向風扇,因為會玩燈同步。利民TL-C12S正面看到燈光效果更為好看,利民TL-C12R-S同樣可以看到無遮擋的燈光效果,不用因為傳統風扇的屁股問題影響到燈光效果,當然利民TL-C12R-S也適合安裝在前面板上,當你的側透機箱擺放在桌面上時,可以更直觀的看到更佳的燈光效果。
在所有硬體安裝完成後,通電開機一次點亮。全黑房間內,九個風扇搭配水冷頭和RGB燈條的效果看起來挺不錯,燈光亮度也不算高。
如果感覺燈光統一沒什麼意思,那麼就可以搭配另外的線控設備分別管理風扇,比如冷排風扇為幻彩ARGB效果,前後風扇燈光為紫色,底部風扇燈光調整為綠色等等。
簡單跑了個壓力測試,環境溫度26度開空調,這裡將AMD 3800X直接鎖頻4.3GHz,但不知為何顯示的是4421MHz,搭配AIDA64 FPU實際測試30分鐘,溫度基本穩定在73度。
上面的數據看起來會有些無感,簡單用對比以前的一組測試結果,機箱內安裝風扇數量為7個,為前三頂三後一安裝,風扇均為12釐米,所有的硬體配置相同,也是室溫26度且開空調,不過CPU沒有進行鎖頻,搭配AIDA64在FPU下測試31分鐘的溫度為79度,比上面的結果高了6度,某種意義上來講,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在整體的散熱性能上會有優勢,在散熱性能提升上是有效的。
對於功耗的部分,這套主機待機時的功耗為108.3W,單烤FPU時的功耗提升到了338.1W。
下面簡單做個總結。
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作為賣點的部分,一是隨機箱自帶的三個幻彩ARGB風扇、1個反向風扇和1個普通風扇共計五個風扇,用戶基本無需額外購買風扇;二是自帶一個兼具燈光與供電的集線器,可以同時外接5個幻彩ARGB風扇的安裝使用需求,還可以直接連接主板實現燈光同步。從實際的對比結果來看,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搭配9個風扇可以實現散熱性能上的提升。
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延續了安鈦克成熟的做工設計,拆裝上比較方便,在內部的空間容量可以滿足容納下當前絕大部分顯卡、電源、風冷等,開孔數量和位置上可以滿足日常走線的需求。
不過也可以看到,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的前面板是亞克力面板,非鋼化玻璃,風扇是直接與外部接觸而沒有防塵網設計,這是後續需要優化升級的部分。
最後附上整機的配置。
CPU為7nm工藝打造的3800X, Zen2核心架構,採用八核十六線程設計,處理器CPU主頻為3.6Ghz,Boost 頻率4.5GHz, 36MB總緩存(L2/L3緩存分別為4MB/32MB),AM4接口,TDP為105W,最高支持內存雙通道DDR4-3200MHz。主板為技嘉 X570 AORUS ELITE WiFi主板,採用ATX版型及14相供電設計;4條內存插槽最高可支持128GB,支持雙通道;擁有1個PCIe x16插槽、1個PCIe x8插槽和2個PCIe x1插槽,支持CrossFire技術;擁有6個SATA接口,2個M.2接口。
內存為技嘉AORUS RGB DDR4 3600Mhz,啟用DOCP後默認即為3600,屬於主流常見的高頻條,還可以一鍵選擇4000而不黑屏、不藍屏、不自動重啟,性能穩定、運行穩定,同時還有可以向上超的潛力,適合資深玩家手動進行進一步超頻。
這樣技嘉主板、顯卡和內存就可以通過官方的RGB FUSION2.0來進行燈光上的聯動設置,此外還可以控制同樣支持燈光同步的水冷、風冷、風扇等配件。
水冷就是水冷為超頻三凌鏡GI-CX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支持Intel、AMD雙平臺安裝。冷頭正面採用了鏡面設計來實現全透光效果,同時水冷頭採用了1680萬色幻彩ARGB燈效設計,還在冷頭四周加入了環狀燈光帶設計,大幅提升了燈光顯示面積以及顯示效果。水冷頭搭載純銅底座設計,內置的水泵轉速性能為2600RPM,同時兼顧了靜音與效能。冷頭兩側採用了ABS材質的側翼設計,硬度較強,用來實現搭配對應的貼片和螺絲使用。自帶的三個12釐米皓月風扇,都是幻彩ARGB靜音風扇,提供了可編程的5V 3PIN接口,可以與華碩、微星、華擎、技嘉四大主板進行燈效同步,這三個風扇各自的轉速為1000~2000rpm,風壓為72CFM。同時導水管採用蛇網材質包裹的設計外加二次加固以及塑封接口的設計有效提升了使用上的安全性,降低了漏液問題發生的機率。
核心主硬碟將之前入門級的ORICO m.2 NVMe SSD直接升級到了更高速的中高端Lexar 雷克沙NM700,更換的直接原因是因為自己有了雷電3硬碟盒,後面後搭配雷電3筆記本和主板進行測試。而雷克沙NM700採用的是PCIe3.0*4 8通道規格,支持 NVMe 高速技術標準,官方宣稱的順序讀取速度高達3500MB/s,順序寫入速度高達 2000MB/s,容量仍舊是足容512GB大容量,足夠安裝多款3A遊戲大作。
雷克沙NM700外觀看起來有些普普通通,沒有採用金屬散熱片設計而是在表面貼了一張石墨烯散熱貼紙,結合實際的情況來看,雷克沙NM700即使不搭配主板自帶的金屬散熱片,也可以保證良好的散熱性能來確保數據傳輸的高速穩定性。在售後上,雷克沙NM700質保時間為5年,而且品牌售後是以換代修服務,比部分品牌的售後上要更加安心。雷克沙 NM700用的是三星存儲顆粒,主控則是採用的Marvell 88SS1092,官網對這款主控介紹是「為了增強下一代存儲和數據中心系統做準備」,優點就是自帶緩存、支持LDPC糾錯機制。
從雷克沙NM700主控和存儲顆粒來看,這款SSD定位就是高速穩定,結合CDM測試軟體,實際測試的讀寫性能分別為3519MB/s和1953MB/s,與宣稱速度比較接近,沒有存在嚴重虛標的問題,完全可以滿足日常遊戲、PS修圖等場景下的快速讀寫需求。
以上就是對安鈦克驅逐者DF600 FLUX中塔機箱的一個裝機點評,感謝各位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