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躲貓貓」藏頭不藏腳,寶媽:我家寶貝怕是個小笨蛋?

2020-12-03 映雪麻麻

家裡有了小寶貝之後,跟寶貝玩遊戲就成為了寶爸寶媽們的日常。而很多寶媽們都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自家寶寶最喜歡玩「躲貓貓」。

但是每次躲貓貓的時候總是藏頭不藏腳,很多時候躲在窗簾後面露著腳,又或者是趴在床上把自己的頭藏起來,小屁股露在外面,甚至還有寶媽懷疑自家的寶寶是個小笨蛋。

那麼寶寶這種行為真的是因為寶寶笨嗎?當然不是,寶寶「躲貓貓」藏頭不藏腳可是有科學依據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些事。

寶寶為啥「藏頭不藏腳」

其實寶寶藏頭不藏腳是因為寶寶的心理認知問題,這個問題在寶寶非常小的時候就已經初現端倪了。

比如寶寶幾個月大的時候,大人常常會用手捂住自己的臉,然後拿開手做表情,這種做法會逗得寶寶咯咯大笑。

但其實這是因為在寶寶的世界裡面,是沒有「別人」這個概念的,他們看待事物會以自我為中心出發,他們會覺得自己看不見的東西,就是不存在的東西,所以別人也看不到。

在寶寶「躲貓貓」的時候,他們藏住了自己的眼睛,就覺得爸爸媽媽也是看不見得了。在「感同身受」這一塊上,寶寶可是絕對「王者」。

面對這種行為,家長要這樣做

1. 不要批評糾正

寶寶在跟家長玩「躲貓貓」的遊戲的時候,不要覺得寶寶藏頭不藏腳的做法是錯誤的,然後糾正他這樣不對,這會使寶寶產生認知障礙,而且使他喪失玩遊戲的樂趣。

2. 認真參與進寶寶的遊戲

在寶寶想要玩遊戲的時候,家長要給出積極的回應,並且認真配合寶寶玩遊戲,當家長處於寶寶的視角和寶寶玩遊戲的時候,也會發現無窮的樂趣。而且,跟寶寶一起遊戲是增強親子關係很重要的一部分。

3. 注意遊戲安全

在跟寶寶玩遊戲的時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時刻注意寶寶的安全,尤其是一些行動能力很強的寶寶,他們會在家裡尋找自己的「冒險島」。比如有些寶寶會鑽進柜子裡,或者是爬上窗臺。

寶寶的每一次遊戲對於他自己而言都是成長、獲取新信息的途徑,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站在寶寶的角度去看看這個世界,畢竟家長們離童年時期已經很遠很遠了。陪伴寶寶遊戲、成長,也能讓家長們重回童年時代去感受一下寶寶們的純真!

相關焦點

  • 為啥6歲以前的孩子躲貓貓只藏頭不藏腳?大人先別笑,原因很科學
    文|秘籍君為啥小孩子都喜歡玩躲貓貓呢?朋友發出了這個靈魂拷問。「兒子現在兩歲半,每天樂此不疲的遊戲就是躲貓貓,而且不管藏哪都是只蒙頭,把腦袋藏起來,腳露在外邊,我每天都要戲精上身,明明一眼就看到了,還要配合著孩子,假裝看不到他,到處找他,喊他,寶寶,你藏在哪裡了?
  • 小寶寶喜歡玩躲貓貓,其實有好處!
    躲貓貓這個遊戲,我陪寶寶玩了好幾年,我也慢慢的發現,寶寶從一開始只把眼睛蓋上,到後來的擋住小腦袋,到現在「技術」完全成熟。不知道大家的寶寶是不是和我家寶寶一樣,非常喜歡玩躲貓貓。有些家長很不理解,為什麼在大人眼中特別無聊的遊戲,寶寶們卻如此喜愛?
  • 「寶貝快出來,媽媽輸了」,家長跟孩子玩躲貓貓,孩子卻再回不來
    「寶貝快出來,媽媽輸了」,家長跟孩子玩躲貓貓,孩子卻再回不來為了增進親子間的感情,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跟自己家的小寶寶玩些小遊戲,捉迷藏算是很常見的遊戲了。但是其實捉迷藏是個很危險的遊戲,一不留神,就有可能釀成不可挽回的過錯。小薰之前有一個三歲大的孩子,她平時就很愛和兒子進行一些小遊戲,躲貓貓更是兒子的最愛。
  • 「躲貓貓」的作用,被嚴重低估了,這樣玩寶寶更聰明
    剛生完二胎的閨蜜丫丫帶著4個月兒子來工作室玩,我們好久沒見到這麼小的寶寶了,就都圍上去逗他。我用手捂住臉,然後突然又把手拿開,和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逗得小嬰兒咯咯咯地笑。閨蜜感嘆:「小嬰兒就是笑點低!」
  • 寶寶遮臉躲貓貓遊戲背後的心理學小秘密
    遮臉躲貓貓很簡單,我們可能都曾那樣逗笑過孩子:擋住自己的臉,然後慢慢打開,時不時還配上誇張的聲音或者動作,然後寶寶就會咯咯地笑,特別歡快。圖片來源:giphy.com在2017年,波蘭華沙大學對寶寶和遮臉躲貓貓遊戲進行了探索。
  • 寶貝媽媽把這四個細節做好,寶寶一覺醒來
    天涼了,寶寶最容易感冒,加上睡覺不踏實總踢被子,這樣下去,就更容易感冒。身為寶爸寶媽,總不能一晚上不睡覺就盯著給寶寶蓋被子?初出茅廬的媽媽把這4點做好,就再也不用擔心寶寶晚上踢被子會感冒了。保暖被子寶媽不能給寶寶蓋太厚的被子,如果給他蓋太厚的被子,寶寶會感到很悶熱,一出汗自然就把被子踢了出去。仔細看寶媽會發現,寶寶被子蓋得越緊,踢得越快。
  • 「我家寶寶都是玩累了自己睡」如此帶娃的寶媽,不出兩年要後悔
    文|秘籍君孩子小的時候,寶媽最頭疼的事情,應該是哄孩子睡。尤其是頭幾個月大的時候,真是不分白天黑夜各種鬧,好不容易熬過百天,孩子睡眠相對正常了吧,他又開始有了「玩心」。於是,各種貪玩,各種纏著媽媽,哄睡依舊很困難。
  • 為什麼寶寶喜歡玩躲貓貓?原因出乎人意料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過程具有規律性,主要分為四個階段:0-2歲的感覺運動階段,2-7歲的前運算階段,7-11歲的具體運算階段以及11-16歲的形式運算階段。
  • 想要照顧好新生寶寶,四個「勤快」要做好,寶媽可不能再偷懶了
    文|小豆芽育兒記每位寶媽在第一面對新生寶寶的時候,除了會滿心喜悅,再就是不知所措,面對軟軟小小的寶寶,真怕自己傷到他們,這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成了每位寶媽需要考慮的問題。新生寶寶哭鬧該不該勤抱新手寶媽小何最近和婆婆鬧得不愉快,因為寶寶剛出生沒多久,小何還在坐月子,所以寶寶一直由婆婆照顧。
  • 香濃酥脆、喚醒寶寶食慾,冬天寶媽「偷懶」的妙品早餐餅
    V 餵出健康可愛大寶貝! 寶寶的飲食健康是寶媽時刻上心的,每天都在營養、味道和寶寶的喜好之間不懈戰鬥,很多時候一頓看起來簡單的飲食也要經過數道繁瑣的烹製流程,耗費寶媽精力與時間。
  • 寶寶玩「躲貓貓」時,為何只藏腦袋?無聊的遊戲卻藏著兒童心理學
    每次和寶寶玩捉迷藏的時候,寶寶總是只藏腦袋不藏腳,或用窗簾蓋住頭,或頭鑽進被子,但是屁股和腿一點也不遮掩,樣子看起來滑稽極了。不過面對寶寶的自欺欺人,媽媽們還要佯裝不知,時刻要維持一副努力尋找的模樣:寶寶在哪裡啊?媽媽怎麼找不到寶寶了?這樣呼喊10多分鐘後,寶寶就會自己興奮的從被子裡鑽出來,飛撲過來抱住媽媽,一臉得意。
  • 寶媽抱娃尿在公交車垃圾桶裡,被大學生指責:沒素質!
    寶媽們常碰到一個人帶娃的情況,不是在家帶娃就是要帶著寶寶出門,而女性相比男性總是在孩子身上付出更多的一方,因此在生活中碰見帶娃困難的也普遍都是寶媽。前段時間在本地新聞上看到了這樣一則消息,說是一位寶媽獨自帶著孩子出門坐公交,由於寶寶憋尿,寶媽怕孩子尿溼褲子,於是抱著寶寶尿在了公交車上的垃圾桶裡。旁邊的乘客見了這一幕有的轉過頭去捂住口鼻,有的表現出鄙夷的神情,而更是有一位大學生沒能忍住自己的憤怒,直接指責寶媽素質低,不顧公共場合的環境衛生,從小就給孩子樹立起壞榜樣,丟孩子的臉!
  • 新生兒寶寶吐奶怎麼辦?新手寶媽別再傻傻地拍嗝了!
    新生兒寶寶吐奶怎麼辦?新手寶媽別在傻傻的拍嗝了!很多新手寶媽在餵養寶寶的時候都會遇到一個難題。那就是寶寶吃完奶之後,為什麼都會吐奶呢。看起來簡單的餵奶。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很多寶媽在寶寶吐奶之後,怕寶寶被嗆到,一般都會及時地把寶貝抱起來。幫寶寶拍拍嗝。但是你知道嗎?
  • 寶寶一上幼兒園就哭怎麼破?就這麼破!寶媽快收藏
    想想我家二寶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她在裡面哭,我在外面哭,每次送完孩子我就繞著幼兒園外面轉幾圈,想聽聽我家小寶貝是不是還在哭,感覺自己真是個狠心的媽,那叫一個揪心啊! 那麼寶寶的入園分離焦慮到底有沒有辦法去緩解?有沒有辦法讓寶寶提前做準備呢?我在這裡給寶媽們十個建議,相信也是能緩解不少的了。
  • 聰明寶寶的4種表現,寶媽:不好意思,我家寶寶全都有
    前幾天,有寶媽在文章下的評論裡求助,說她家寶寶5歲了,但是學任何東西都比其他孩子慢,顯得很遲鈍,她感到非常害怕,想問問是什麼情況。 其實也不能怪這位媽媽大驚小怪,因為家長總是對寶寶的一言一行都十分關注,總是害怕出了問題沒有及時發現,從而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聰不聰明不能光從他的學習能力上來判斷,通過孩子這幾個表現也能夠展示出來,家長們看看自家孩子佔了幾個。
  • 新手寶媽:寶寶每次便便後,用紙擦還是用水洗?小問題潛藏大學問
    「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每個孩子出生之後都是家裡的寶貝,父母都想好好照顧孩子,把最好的給孩子,但是對於新手爸媽來說,照顧寶寶是第一次,經常因為沒有經驗而做出錯誤的舉動,可能會對小寶寶造成傷害。寶寶每天都要拉粑粑,拉粑粑之後的護理就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那到底怎麼做才是對寶寶最好的呢?
  • 寶寶學走路不要牽手幫倒忙,全職寶媽教你用遊戲鼓勵寶寶邁開腿
    我家帥帥快12個月啦,從十一個開始我就輔助寶寶走路,用我的手牽著寶寶走路,後來查了很多資料才知道,這個動作一直影響著寶寶。很多家長著急讓孩子任何事都快人一步,沒會爬沒會站就開始練習行走,這個是不可以的,之前說過孩子有自己的生長規律,再沒準備好走之前是不能過分幹預的,寶寶腿部肌肉無力,骨頭還沒長好呢,哪裡能支撐住自己的小體格子。稍後會介紹寶寶什麼時候是準備好。
  • 寶寶耳朵上長了一個小肉疙瘩,用切除嗎?
    許多寶寶出生時,媽媽會發生,小耳朵旁邊多了一個或幾個小肉疙瘩,這個是什麼呢?用不用切除呢?@丁丁媽媽我家寶寶右耳朵長了兩個小肉疙瘩,半歲時要進行手術,好揪心!懷孕都是各方面非常非常注意了,可是還是讓寶寶這樣了,好自責,沒把寶寶生好,這麼小就得讓他遭這麼大罪!
  • 寶寶為什麼都喜歡躲貓貓?原來背後暗含著這麼多你不知道的事!
    ,得出了一個結論,僅僅只有四個月的孩子,就懂得和別人玩躲貓貓的遊戲了,在6個月的時候,就能很好地玩這個遊戲了。讓寶寶感知情緒變化 兩位心理學家戴安·蒙塔古博士、阿琳·沃克-安德魯斯博士對於寶寶和躲貓貓遊戲之間的關聯很感興趣,曾經通過"躲貓貓"遊戲研究寶寶在4個月時的某些特性。 通過研究發現,孩子會花費不同的時間去關注人臉部的不同表情。當成人的表情比較悲傷時,孩子注視時間較短,當成人的表情表情帶著憤怒時,孩子注視的時間會較長。
  • 寶寶吃奶總是扭來扭去哼哼唧唧的,知道原因後,有些心疼寶貝了
    ,那麼吸不到奶,寶寶自然也就會哼哼唧唧扭來扭去給寶媽們發出求救信號了.寶貝拉了或者是尿了在餵奶的過程中,寶寶可能會出現邊拉邊尿的情況,那麼就會不舒服.這個時候寶寶可能沒有完全吃飽,但是對於寶貝來說,最不舒服的是有屎有尿特別的難受,因此想要通過扭來扭去哼哼唧唧的信號來求救媽媽,希望媽媽們可以先把寶貝的屎尿處理一下,讓寶貝舒服一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