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6歲以前的孩子躲貓貓只藏頭不藏腳?大人先別笑,原因很科學

2021-01-12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為啥小孩子都喜歡玩躲貓貓呢?朋友發出了這個靈魂拷問。

「兒子現在兩歲半,每天樂此不疲的遊戲就是躲貓貓,而且不管藏哪都是只蒙頭,把腦袋藏起來,腳露在外邊,我每天都要戲精上身,明明一眼就看到了,還要配合著孩子,假裝看不到他,到處找他,喊他,寶寶,你藏在哪裡了?媽媽找不到你了,然後孩子咯咯笑著,自己跳出來,說到媽媽我在這裡。躲貓貓一天玩很多遍都不帶膩的,看著孩子很多時候躲貓貓只藏頭不藏腳,我都想笑。」

要說小孩子最喜歡什麼遊戲,躲貓貓絕對榜上有名。而且躲貓貓還是很多家庭每天必備的親子遊戲,而且很多家長會反映孩子玩躲貓貓的時候只藏頭和臉,大人一說找不到自己立馬就出來了,或者直接捂著自己的臉,把眼睛閉上,然後過一會自己鬆開手,睜開眼笑個不停,感覺特別好笑。為啥6歲以前的孩子躲貓貓只藏頭不藏腳?大人先別笑,原因很科學。

著名瑞士兒童心理教育學家皮亞傑把兒童智力認知發展劃分為「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思維」、「具體運算思維」、「形式運算思維」等四個階段。2——6歲的孩子正處於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典型的特徵就是自我中心主義。孩子認為他人和自己有相同的感受,總是以自我的感受,經驗為出發點。比如躲貓貓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只要我看不到別人,別人也就看不到我。所以就造成了他們玩躲貓貓時總是藏頭不藏腳。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就會選擇讓自己躲起來,並讓自己決定何時被看到,自己在什麼地方被看到。

所以3歲前的孩子玩躲貓貓的時候,經常會藏頭不藏腳,捂著眼就覺得自己藏起來了,掩耳盜鈴,因為他們還不能理解這是為了讓別人找不到的概念我。但是大一點的孩子,開始逐漸去中心化,他們開始理解躲起來,別人找不到,就會試圖真正躲起來,藏在爸媽找不到的地方,享受被爸媽找的刺激感和緊張感。這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和對事情的掌控感,這也是他對自己的身體,家庭權利和規則的試探和探索。

總的來說,3歲以前的孩子是為了「被找到」,4歲以後的小朋友,是為了「藏起來」。

藏貓貓可以開發孩子的各種能力

在躲貓貓這個遊戲中,想躲的地方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躲到任何安全隱蔽的地方。比如門後、衣櫃、鑽到木桶裡,他們渴望在這些物體後面得到安全感,並希望別人找不到自己,自己是最聰明的人。在玩的過程中鍛鍊了鍛鍊了孩子的發現能力、觀察能力和偵探能力,而且還可以充分挖掘孩子思維邏輯意識的深淺。再加上孩子認識世界很單一,而他們又天性好奇,所以他們渴望尋求更多新鮮的事情,而躲貓貓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你家孩子玩躲貓貓是什麼樣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6歲前的兒童躲貓貓只躲頭不躲腳?成人不要笑,這是理由
    小孩為什麼都喜歡玩躲貓貓呢?這位朋友進行了靈魂拷問。」兒子現在兩歲半了,天天玩樂,玩躲貓貓,不管藏哪一個都是個蒙頭鬼,腦袋藏哪一個,腳露哪一個,我每天都要戲精上身,明明一眼就看見了,還配合著孩子,裝作沒看見,到處找他,叫他,寶貝,你藏在哪兒?
  • 孩子玩捉迷藏,只會藏頭不藏腳?不是智商發育不夠,原因很科學
    在我們的小時候其實就非常能體會到捉迷藏的樂趣,包括現在我們長大了,做了父母之後,與孩子玩起了這個捉迷藏的遊戲。當我們看到孩子藏起來的時候,總是懂得把頭藏起來,但卻不懂得把腳藏起來。可能在很多大人眼裡,會覺得這是孩子的智商發育不夠,還不懂得把自己全部藏起來,也不懂得這樣暴露在外面容易被別人發現自己。其實這並不是孩子的智商不夠,而是要從心理學以及孩子的發育階段來理解。
  • 寶寶躲貓貓只藏腦袋不藏腳?背後藏著你所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孩子再大一點,約摸到了2歲左右,隨著他們對身體的掌控愈發的熟悉,他們開始自由躲藏了!這種遊戲,我們也稱為"躲貓貓"的進階版——捉迷藏。為了驗證這一觀點,皮亞傑老先生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三山實驗"(與我們數學中的"三視圖"類似),他先讓孩子從四個角度觀察三座高低、大小、顏色都不相同的假山模型,然後在孩子的對面放了一個娃娃,最後要求讓孩子看四張從前、後、左、右四個方位所攝影假山的照片,再讓孩子指出自己和娃娃所看到的的假山情景與哪張照片一樣。
  • 小朋友「躲貓貓」的迷之模式:只藏頭不藏腳,背後的心理學要了解
    文|原創,歡迎評論轉發 對於孩子來說,玩遊戲是天性,而在眾多遊戲中,「藏貓貓」絕對是百年不厭的一款遊戲。不分場合,不分年齡,隨時想玩就玩。
  • 寶寶「躲貓貓」藏頭不藏腳,寶媽:我家寶貝怕是個小笨蛋?
    而很多寶媽們都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自家寶寶最喜歡玩「躲貓貓」。但是每次躲貓貓的時候總是藏頭不藏腳,很多時候躲在窗簾後面露著腳,又或者是趴在床上把自己的頭藏起來,小屁股露在外面,甚至還有寶媽懷疑自家的寶寶是個小笨蛋。那麼寶寶這種行為真的是因為寶寶笨嗎?當然不是,寶寶「躲貓貓」藏頭不藏腳可是有科學依據的!
  • 「我看不見你,你就看不見我」,為什麼全世界寶寶都喜歡躲貓貓
    評論區裡大家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啥孩子躲貓貓時都只是認真把自己的頭藏起來呢?之後就啥也不管了,天真得可愛。孩子玩得不亦樂乎,自己卻哭笑不得,也不知道應不應該「找到」他?0101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舉動?
  • 寶寶玩「躲貓貓」時,為何只藏腦袋?無聊的遊戲卻藏著兒童心理學
    每次和寶寶玩捉迷藏的時候,寶寶總是只藏腦袋不藏腳,或用窗簾蓋住頭,或頭鑽進被子,但是屁股和腿一點也不遮掩,樣子看起來滑稽極了。不過面對寶寶的自欺欺人,媽媽們還要佯裝不知,時刻要維持一副努力尋找的模樣:寶寶在哪裡啊?媽媽怎麼找不到寶寶了?這樣呼喊10多分鐘後,寶寶就會自己興奮的從被子裡鑽出來,飛撲過來抱住媽媽,一臉得意。
  • 為什麼孩子總愛玩「躲貓貓」?心理學解釋,為父母解開疑惑
    文|秘籍君很多父母都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孩子如果喜歡玩一個遊戲的時候,就會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玩。大人都很疲累了,孩子們還是熱情不減。就比如躲貓貓的遊戲,孩子就很愛玩。為什麼孩子總愛玩「躲貓貓」?心理學解釋,為父母解開疑惑。孩子總愛玩「躲貓貓」的原因所謂「躲貓貓」,也可以叫做「捉迷藏」,就是有人藏起來有一個人找。那麼,孩子為什麼喜歡玩這個遊戲呢?
  • 為啥孩子能看見「髒東西」?聽聽科學解釋,或許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比如孩子三歲以前,晚上別出門,不然很容易衝撞鬼神;如果孩子沒滿6歲,那麼他的衣服不能在室外過夜;小孩子常常會看見大人看不見的「髒東西」,有鬼神會欺負孩子,掐孩子……總之,越是農村,這些說法就被傳得神乎其神的,那麼,這些現象是不是有科學依據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開這個神秘的面紗。或許你聽完這個解釋,你就不會亂想了。
  • 全世界的孩子都愛同一個遊戲,家長疑惑的背後,是你不懂的心理學
    兒子小的時候,每晚親子互動的必備項目,他自己拿個小毛巾,往頭上一蓋就當自己藏起來了,以為我們找不著他了,最後自己把蓋頭一掀,開始各種咯咯地笑。就這種簡單無聊的小遊戲,每晚都要玩上幾遍才入睡。就是一個簡單遊戲,為何如此吸引小孩子?
  • 寶寶為什麼都喜歡躲貓貓?原來背後暗含著這麼多你不知道的事!
    ,得出了一個結論,僅僅只有四個月的孩子,就懂得和別人玩躲貓貓的遊戲了,在6個月的時候,就能很好地玩這個遊戲了。 為什麼不分種族,不分國界,那麼多的孩子不約而同地都喜歡躲貓貓呢? 這就需要我們了解一下瑞士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客體永久性。這個概念指的是即使對象無法被人感知,但是它仍然存在。 比如說,你面前有一隻毛毛蟲,你閉上眼睛說自己沒看到,但是不代表它並不存在。
  • 12歲孩子40碼的鞋,長個先長腳,孩子將來身高跟腳的大小有關嗎?
    「長個先長腳」,孩子的身高跟腳的大小有多少關係呢?姜女士的兒子剛剛12歲,身高差不多也就一米六多點,但鞋子40碼的都嫌擠腳了。每次買鞋都不敢買多,生怕浪費。但家裡還是堆了一大堆半新不舊的鞋,每年這一筆開銷都不少。人不高,鞋子又大,感覺很不協調,像唐老鴨的樣子!腳大的孩子不會太矮,很多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想法。
  • 為什麼寶寶喜歡玩躲貓貓?原因出乎人意料
    「10,9,8,7……藏好沒有?我要來找你了哦。「 這句話是Mommy最近在家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天大概也就要說二三十遍吧。宅在家無所事事,躲貓貓成了女兒最喜歡玩的遊戲。
  • 真的是長個先長腳,孩子腳大就能長得高?聽聽醫生的說辭
    前不久慢媽帶兒子去商場買鞋,旁邊也有幾位寶媽在給孩子看鞋子,一位媽媽說我兒子才7歲,他的腳長得很快,一個季節初買的鞋不到季末就穿不上了。旁邊一位媽媽說他兒子11歲,穿的鞋子已經和她穿的大小一樣了。旁邊的導購聽到說,孩子長個先長腳,腳大的孩子今後個頭肯定也低不了。
  • 孩子為什麼喜歡玩「躲貓貓」?心理學詳細解析背後的原理
    孩子為什麼喜歡玩「躲貓貓」?孩子喜歡玩「躲貓貓」,玫瑤老師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在我和我們家孩子玩躲貓貓的時候,她甚至還會故意躲在大人容易找到的地方,好讓你找到她。「我猜你一定會找到我!」「你果然找到我了!」這一心理的活動過程,就像是一個積極的正向反饋,當正向反饋越多,孩子自然也會更願意玩。而「找」的過程,給予了孩子一段空白的時間,使她更期待被找到的驚喜瞬間,帶來學習的刺激感。
  • 發光的孩子 | 6歲女孩給媽媽當花滑教練,小孩的勇氣一點不輸給大人
    六一兒童節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大人開始執著於在六一這天當個寶寶,反倒是孩子,越來越像大人。今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一個6歲的小大人跟37歲的大小孩的故事。後來回家的一路,丸丸的腳步走得憤憤不平,在進入家門之前,丸丸突然說「媽媽,那個小哥哥的媽媽難道不覺得這樣做很丟臉嗎,難道不擔心這樣打孩子,小哥哥長大後會這樣打自己的女兒和兒子嗎?」這件事情給了丸丸母親很大的觸動,深夜她在自己的公眾號裡記錄下了這件事,小孩的勇氣一點不輸給大人。
  • 在家該不該給孩子穿拖鞋?危險又傷腳,這些「雷點」別不知道
    初見拖鞋還覺得挺新鮮,可沒穿一會兒我就發現了不妥:穿著拖鞋搖搖晃晃看著真危險,而且不一會兒鏘寶就自己脫了下來。奶奶忙說:「地上多涼,趕緊把拖鞋穿上!」相信大家的家裡,也一定有這樣的老人。因為大人回家穿拖鞋,也相當然地給娃買一雙。如果孩子不愛穿,還要屢次給娃穿上。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這拖鞋如果穿著舒服,孩子為啥要脫呢?兒童拖鞋隱藏「雷點」知多少?
  • 寶寶遮臉躲貓貓遊戲背後的心理學小秘密
    研究發現,年齡在 4 個月左右的嬰兒,就能夠和家人進行「躲貓貓」遊戲,在 6 個月大時就能將這個遊戲進行得很好了。為什麼全世界的寶寶都如此熱愛躲貓貓遊戲呢?下面讓我們掌聲有請心理學大咖——讓· 皮亞傑(Jean Piaget)。
  • 孩子為什麼喜歡躲貓貓?
    孩子為什麼喜歡躲貓貓?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看成年人。今天在家裡帶孩子去公園騎腳踏車。一般在五歲前,我得跟著跑,不能讓她離開我的視線。去年開始,她在騎行的時候,可以允許離開我的視線一會,就會出現如下圖所示的情形。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離開我的視線的時間逐漸延長。
  • 想讓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好,在0-6歲關鍵期抓住這三點,事半功倍
    「嬰兒的大腦是一個令人驚訝的學習機器,在很大程度上,孩子的將來是由父母來決定的。0-6歲是孩子學習言語的關鍵期,錯過這個時期,語言裝置系統將完全卸載。」 婆婆欣喜地說:"你倆快來!這150張卡片,咱們寶寶都認識了!"我和先生半信半疑,畢竟孩子才一歲三個月。婆婆看出了我倆的小心思,說:"嘿,你倆甭不信,現在就讓你倆開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