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為什麼都喜歡玩躲貓貓呢?這位朋友進行了靈魂拷問。
」兒子現在兩歲半了,天天玩樂,玩躲貓貓,不管藏哪一個都是個蒙頭鬼,腦袋藏哪一個,腳露哪一個,我每天都要戲精上身,明明一眼就看見了,還配合著孩子,裝作沒看見,到處找他,叫他,寶貝,你藏在哪兒?母親沒有找到你,於是小孩笑著,自己跳出來,說媽媽我在這兒。躲貓貓一天玩好幾次都不帶膩的,看孩子很多時候躲貓貓就是躲頭躲腳,我就想笑。」
對於小孩子最喜歡的遊戲,躲貓貓絕對是第一名。另外,躲貓貓是許多家庭每天必須要玩的親子遊戲,許多父母在孩子玩躲貓貓的時候都只是隱藏頭和臉,大人一說找不到自己馬上就會出來,或直接捂著自己的臉,把眼睛閉上,過一會兒自己就會放開手,睜開眼笑,感覺特別好笑。為什麼6歲前的兒童躲貓貓只躲頭不躲腳?成人不要笑,這是很科學的理由。
皮亞傑是一位著名的瑞士兒童心理教育家,他將兒童的智力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即「知覺-行動-具體-行動思維」和「形式-行動思維」。二、6歲的兒童正處於運算前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的典型特徵是自我中心。兒童認為別人和自己有同樣的感覺,總是從自己的感覺、體驗出發。例如躲貓貓的時候小孩就會覺得只要我不看到其他人,其他人也不會看到我。因此導致了它們玩躲貓貓的時候總是頭不藏腳。
當孩子慢慢地長大,他會選擇讓自己隱藏,並讓自己決定什麼時候被人看見,在哪裡被人看見。
因此3歲前的孩子玩躲貓貓時,常常會把頭藏起來,腳藏起來,看起來像是藏起來了,掩耳盜鈴,因為他們還不懂這個概念,別人找不到。但年長的孩子,開始逐漸變得不那麼敏感,他們開始懂得躲起來,別人找不到,就會試著真正的躲起來,躲在父母找不到的地方,享受被父母找的刺激和緊張。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信心,讓孩子有一種控制事物的感覺,也可以試探和探索自己的身體、家庭權利和規則。
總體來說,3歲前的孩子是為了「找」出來的,4歲後的孩子是為了「藏」出來的。
藏貓可以發展兒童的多種能力。
遊戲中,想要藏身之處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躲到任何安全的藏身之處。例如,門後、衣櫥、鑽進木桶,他們渴望在這些東西背後獲得安全感,也希望別人找不到自己,他們才是最聰明的。玩兒的過程鍛鍊了孩子的發現能力、觀察能力、偵探能力,而且還能充分挖掘出孩子思維邏輯意識的深度。加之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是單一的,他們天生好奇,因此他們渴望尋找更多新鮮的東西,躲貓貓能夠滿足他們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