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孩子都愛同一個遊戲,家長疑惑的背後,是你不懂的心理學

2020-12-03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有沒有發現,所有的小孩子都愛玩捉迷藏,一堆人玩得熱鬧,可即便是兩個人也可以玩起來。

兒子小的時候,每晚親子互動的必備項目,他自己拿個小毛巾,往頭上一蓋就當自己藏起來了,以為我們找不著他了,最後自己把蓋頭一掀,開始各種咯咯地笑。就這種簡單無聊的小遊戲,每晚都要玩上幾遍才入睡。

就是一個簡單遊戲,為何如此吸引小孩子?

玩遊戲是為了圖開心,英國一位心理學家對超過300對父母和孩子進行了實驗,就是玩5種不同的遊戲,結果是70%的孩子在玩捉迷藏時都很開心。並且,玩樂時再誇張一些,比如說話大聲,動作搞怪,孩子會更喜歡。

除了開心,孩子在這個遊戲中,既能享受到重視感,又能得到一種成就感。捉迷藏是「藏」和「找」。「藏」起來等待別人找,別人會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孩子普遍有一種自我主義,喜歡被人關注重視的感覺,會感覺自己很重要,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喜歡這種存在感。其次,「找」別人對孩子是一種智力的考驗,這個過程需要耐心和細緻的觀察,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別人時,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成就感。

此外,捉迷藏遊戲作為簡單的角色扮演類遊戲,還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小心理:被找到時有一種和別人心有靈犀的欣喜感、自己藏得不夠好這麼容易就被找到的失落感、原來我這麼重要立馬就能找到我的自我良好感;沒有被找到時,感覺自己不被人重視被人拋棄的不開心,又或者感覺自己原來這麼聰明,別人怎麼都找不到的開心……種種情緒,好玩又刺激,讓孩子們欲罷不能。

孩子躲貓貓時一個有趣現象,只藏頭不藏屁股

發現沒有,大部分6歲以下的孩子,在玩捉迷藏時,基本不會完全將自己隱藏起來,大部分孩子只會藏起頭部,其它的部位就不管了,其實這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在作怪,說出來也是很搞笑。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把孩子的智力認知分為4個階段,2—6歲的孩子處於第2個階段「前運算思維」。這個階段孩子的特徵就是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簡單來說就是唯心主義,以自己的感受看世界,自己認為是什麼樣的,就認為客觀世界是什麼樣的。把頭藏起來,我看不到你了,你也就看不到我了。

因此,每每玩追迷藏時,你會發現他們不是把頭藏在枕頭下面,像鴕鳥一樣撅起屁股;就是拿毛巾蓋住頭,像個小鬼一樣;又或者把自己藏在窗簾後面,身子腳全部在外面。不要嘲笑他們傻乎乎,這是他們這個年齡段的正常現象,隨著時間增長,孩子們會越有耐心和智慧,不僅會把自己藏的嚴嚴實實,更會耐心等待不會自曝位置,越發掌握這個遊戲的精髓。

作為孩子普遍喜歡的一種親子互動遊戲,除了好玩,還能緩解親子分離焦慮,你一會兒消失一會兒出現,會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消失是暫時的,不會徹底地離開自己,有助於孩子內心安全感的構建。

【話題討論:你和孩子經常親子互動嗎?】

相關焦點

  • 孩子都喜歡「追逐遊戲」,背後隱藏的心理學,對孩子大有益處
    在幼兒園裡你一問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是什麼,很多寶寶都會回答丟手絹或者老鷹捉小雞。在玩這些遊戲的時候,孩子沉溺在歡聲笑語之中,給孩子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快樂。孩子都喜歡「追逐遊戲」,背後隱藏的心理學,對孩子大有益處閨蜜的寶寶晨晨是一個非常可愛討喜的寶寶,每次他發現媽媽在他後面的時候,他總是以為媽媽要和他玩「你追我趕」的遊戲。
  • 為什麼孩子總愛玩「躲貓貓」?心理學解釋,為父母解開疑惑
    文|秘籍君很多父母都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孩子如果喜歡玩一個遊戲的時候,就會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玩。大人都很疲累了,孩子們還是熱情不減。就比如躲貓貓的遊戲,孩子就很愛玩。因為,女兒玩這個遊戲就像開啟了循環播放模式,一遍又一遍。哪怕是家裡所有角落都被藏了個遍,哪怕是用腳趾頭都能想到彼此藏在哪裡,女兒還是在我們彼此找到對方的那一刻,興奮得像個「小瘋子」。為什麼孩子總愛玩「躲貓貓」?心理學解釋,為父母解開疑惑。
  • 為什麼孩子會喜歡看小豬佩奇?背後隱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莉莉(化名)的女兒今年2歲了,正處於各種學習技能的啟蒙年齡,不僅熟練掌握了如何開電視,還強烈要求媽媽每天必須放自己最愛看的小豬佩奇。莉莉也陪著孩子看了一集,真的覺得囉嗦又乏味,搞不懂為什麼別的都不愛看,怎麼就這麼愛看這個動畫。要說現在最火熱的動畫片,無疑就是小豬佩奇了,特別是2歲左右剛開始學會看電視的孩子。究竟這部動畫片哪裡吸引了孩子呢?
  • 寶寶遮臉躲貓貓遊戲背後的心理學小秘密
    遮臉躲貓貓很簡單,我們可能都曾那樣逗笑過孩子:擋住自己的臉,然後慢慢打開,時不時還配上誇張的聲音或者動作,然後寶寶就會咯咯地笑,特別歡快。圖片來源:giphy.com在2017年,波蘭華沙大學對寶寶和遮臉躲貓貓遊戲進行了探索。
  • 孩子愛穿大人的衣服和鞋子?背後暗藏的兒童心理學,很多人不知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從2歲多到小學4年級之前,孩子會出現不同程度對大人的衣服和鞋子的喜愛,總喜歡穿上大人的衣服和鞋子到處走動。有的家長把孩子的這些表現當成了「好玩」,笑笑也就過去了,殊不知這些現象背後暗藏著兒童心理學的問題。
  • 心理學:男人越愛你,越會有這四種心態,別不懂
    1、害怕失去你,往往會很寵你的心態一個男人越愛你,其實他本質上就越害怕失去你。愛其實從來都是百轉千回的事情,只有愛你的男人才知道,遇到你有多麼驚喜。我的一個姐妹和自己的老公談戀愛的時候,老公對她特別寵愛,尤其是她生氣鬧脾氣的時候,他都是無條件的寵她。
  • 為什麼說喜歡貓的家長,比喜歡狗的更會養孩子?心理學這麼解釋的
    幾日前就有心理學家指出,養寵物的人對待孩子大多更有耐心,關鍵時刻,寵物的存在能緩和家庭矛盾。而在孩子的教育上,喜歡貓的家長要比喜歡狗的家長更擅長教育孩子,至於背後的原因,心理學上是這麼解釋的,大家可以一起來討論下。
  • 一組漫畫告訴你,孩子的問題大部分都是家長的問題!
    一組漫畫告訴你,孩子的問題大部分都是家長的問題! 心理學大師溫尼科特認為: 世界上沒有不夠好的孩子
  • 孩子為什麼喜歡玩「躲貓貓」?心理學詳細解析背後的原理
    隨著孩子開始學步,探索的範圍變得更大,你可能還會發現孩子對藏物品非常著迷。他們會翻箱倒櫃,像探索新大陸一樣看看柜子裡放著什麼有趣的東西;他們會移開障礙物(如蓋著玩具的布),找到藏在背後的玩具,並且樂此不疲。到底孩子為什麼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動作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 你家孩子上課愛說話嗎?
    作為家長,如果老師找到你並告訴你:你的孩子愛在課堂上接話茬、製造各種麻煩,家長  就要和孩子一起找出這些行為背後的根本原  因。如果孩子不矯正,在現在的環境中很  可能就會被整個環境所孤立。這顯然  不是家長想看到的。先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愛說話  在課堂上愛講話的孩子不是壞孩子,家長首先要承認和肯定這一點。
  • 為什麼寶寶都愛玩躲貓貓?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為什麼全世界的寶寶都愛躲貓貓?圖片來源:giphy.com為了搞清楚為什麼全世界的寶寶都喜歡玩這個遊戲,波蘭華沙大學在 2017 年,對嬰兒和「躲貓貓」遊戲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年齡在 4 個月左右的嬰兒,就能夠和家人進行「躲貓貓」遊戲,在 6 個月大時就能將這個遊戲進行得很好了。為什麼全世界的寶寶都如此熱愛躲貓貓遊戲呢?想了解原因,我們首先要了解一個概念,就是「客體永久性」。
  • 為什麼孩子喜歡玩捉迷藏?這背後的原因99%的媽媽都不知道!
    但即使如此,也阻礙不了她玩捉迷藏的熱情,「媽媽,叫爸爸一起來藏就不怕我找不到我了」、「媽媽,記得帶著你的電話出門喲!」、「「媽媽,現在天剛剛開黑,可以陪我玩捉迷藏嗎?來,石頭、剪刀、布!」。而且這種情況絕不僅僅發生在小樺身上。可以說全世界的孩子都瘋狂地喜歡捉迷藏遊戲!那麼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玩捉迷藏?
  • 養育孩子,不懂心理學怎麼行- 為什麼說家長過分的期望會壓垮孩子
    他自以為沒有人是能夠超越他的,因此無論是抬高自己的價值還是貶低別人的價值都無所謂。但是對於類似這種極力追求優越感的孩子來說,考試就成了一項不小的挑戰,因為通過考試,他們的無價值的地方就會輕而易舉地暴露出來。學校和家長都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但考試對不同學生來講意義是不同的。如果兒童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屢遭挫折,並因此氣餒,進而喪失了信心和勇氣,那麼他們在面臨新的情境時就會表現畏縮,而不是勇往直前。
  • 我看全世界只有你不懂
    也總會有一天,你們會在廚房的鍋燒的嗞嗞響的時候還在爭論今天的魚香肉絲該放幾勺鹽;下午晾衣服的陽臺上他的白襯衫旁是你的花裙子;晚飯後他收拾餐桌你洗碗,然後他從背後抱住你對你說好愛你;再一起去公園裡遛狗散步。
  • 孩子愛打小報告是「多管閒事」?分析行為背後原因,父母幫助孩子
    後來,女孩媽媽問老師孩子在幼兒園表現情況,老師說孩子都挺好的,不知道是陌生還是不懂,各種「打小報告」,圍著老師轉個不停,老師說也很無奈。孩子「打小報告」的行為有沒有感覺很熟悉?家長的縱容孩子基本是每個家庭的重中之重,如果沒有什麼特殊情況,爸爸媽媽對於孩子的願望都能夠給予滿足,不願意委屈孩子,但因為這種看似很正常的縱容,導致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很容易產生自私的心理。
  • 幼師寫給家長的一封信:我們愛孩子,和你們的心情是一樣的
    一封給家長的信,願我們都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陪伴者,而不是監控者。 而如果你的孩子經常缺席的話就更糟了,那樣他會不知道和哪些小朋友一起玩,做什麼遊戲,在哪裡玩。這樣,孩子會覺得上幼兒園一點樂趣都沒有,而更想待在家裡,也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 心理學:越愛一個人,越要懂得「放手」
    兩性之間,又該如何做才能增添幸福感、甜蜜感,讓自己所愛的人更愛自己?此專欄結合個體、微行為、社會、發展、情緒以及性格等一系列的心理學內容,同時附加方式和技巧,幫助男性、女性朋友認知另一半內心醜陋的一面,認知兩性情感的本質,幫助男性、女性朋友解析情侶、夫妻問題,以便於維護好自己的權益,守護好自己的幸福人生,增添彼此之間的幸福感。
  • 宋尚聰攜新歌《全世界只有你不懂》,給你帶來幸福感
    這次我想寫一首能給人帶來「幸福感」的歌從第一首單曲《匿名的想念》到《我想我應該像你一樣》再到距離現在最近發表的《夏焰》,宋尚聰的音樂總是帶著一絲赤子的哀愁,雖然表達的感情各不相同,但基調都帶著淡淡的憂傷。
  • 李春祿:養成孩子好習慣家長鬚掌握一定心理學方法
    比如說孩子一次考了100分,作為家長在看到結果時應該多給予孩子在平常學習的努力和細節上的讚揚,從而強化學習習慣的形成,這樣的孩子大考依然穩定;而好多家長往往只重視考試結果,考的好就皆大歡喜,考的不好就一頓臭罵。這樣的孩子容易小高發揮好,一到大考就容易失常。
  • 為什麼全世界的孩子都鍾愛恐龍?
    為什麼全世界的孩子都鍾愛恐龍?或許因為這個已經滅絕的物種給孩子帶來了無限的想像空間,或許是人類天生對力量和英雄的天然崇拜所致,扮演成怒吼的恐龍,會給力量尚小的孩子帶來安全感與自信。愛心樹童書盤點了關於「恐龍」的繪本,如果你家有個恐龍迷,趕緊碼住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