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喜歡「追逐遊戲」,背後隱藏的心理學,對孩子大有益處

2021-01-15 糖果的媽媽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小孩子的很喜歡被人追著鬧。

在幼兒園裡你一問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是什麼,很多寶寶都會回答丟手絹或者老鷹捉小雞。

在玩這些遊戲的時候,孩子沉溺在歡聲笑語之中,給孩子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快樂。

孩子都喜歡「追逐遊戲」,背後隱藏的心理學,對孩子大有益處

閨蜜的寶寶晨晨是一個非常可愛討喜的寶寶,每次他發現媽媽在他後面的時候,他總是以為媽媽要和他玩「你追我趕」的遊戲。

然後便快速的跑開了,步子邁得歡快,一邊還不忘回頭確認媽媽是不是真的在追他。

把這個當成遊戲習慣了,所以當晨晨洗完澡後,媽媽拿著衣服要給他穿。

寶寶大概又生出來遊戲的興趣,不管三七二十一撒腿就往床上跑,居然還躲到了窗簾後面。

媽媽只能不知疲倦的跟著孩子跑,好不容易抓住了孩子,懷裡的寶寶還在那裡咯咯的笑。

這可真是甜蜜的負擔呀,寶寶一旦喜歡上這個遊戲就會自作多情的和你玩,跟你鬧,即使你並沒有這個閒情逸緻,但是寶寶們卻尤其鍾愛這個遊戲。

追逐遊戲的快樂源泉在哪裡?

那麼問題來了,寶寶們為什麼如此喜歡這個遊戲呢?這種遊戲的快樂源泉又來自於哪裡?

1. 對捕食者的恐懼,演化為追逐遊戲的快樂

在原始的社會環境中是弱肉強食的,要想活下去就必須學習生存下去的本領。

比如說鹿,他們為了避開狼的追擊,就要學會在陡峭的山崖上奔跑,必須保證自己的安全。

而我們的祖先代代相傳下來的基因也有這種奔跑的天性,所以我們會從奔跑中獲得喜悅和快感。

2. 感受自身更多的控制力,給人一種不一般的成就感

當孩子在感受這一切的時候,他們就相當於可以有能力去支配自己的身體了,可以用不一樣的視角其看世界。

而且當孩子在追逐的時候,孩子可以複習和鞏固各種基本的運動技能,還可以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即使是看似毫無意義的奔跑孩子都可以領悟到不同,比如說怎麼樣跑的最快,什麼距離可以抓住對方,慢慢建立起自己對於運動的自我理解能力。

3. 在被追逐的過程中獲得被關注的喜悅

小孩子內心是很渴望可以多獲得一些關注的,所以在捉迷藏的遊戲中孩子都喜歡成為被尋找被發現的一方。

孩子喜歡看的別人為他著急的時候的樣子,他會感覺很有成就感。

所以媽媽們要好好引導他們,耐心的與他溝通交流。

其實孩子喜歡追逐遊戲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1. 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這種看似常規的運動可以促進孩子身體的骨骼的發育,提高身體素質。

孩子在追逐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還要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從而贏得比賽的勝利。

孩子要時刻考慮哪些不確定因素,從而做出不同的應對反應,這些在無形中提高了自己的保護能力。

2. 促進孩子的自我認知和社會性發展

遊戲對孩子來說是簡單的可以與別人建立友誼的方式,一般孩子的第一個朋友都是在玩遊戲的時候認識的。

在你追我趕中,孩子們可以有一個近距離的接觸機會,孩子們既有情感上的交流也有語言上的溝通。

所以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更好地完善自己。

3. 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快樂,感受到自己對於身體控制能力的提升,觀察自己同伴的情緒從而學會換位思考,又或者是捉到小夥伴等,都可以感他們帶來成就感。

他們的自信心也從中慢慢的建立了起來,孩子變得自信,就會勇於去嘗試不同的事物,還可以讓他們明白責任的意思。

孩子在這些看似細小的行為中慢慢的成長,慢慢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優點和缺點,有快樂也亦有難過。

所以家長們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遊戲的時候保護好他們,讓他們避免在追逐的時候傷害到了自己,也傷害到了別人。

【糖果媽媽寄語】

孩子可能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家長們要耐心的一一為他們解答,安靜的聽他們訴說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然後在指點他們應該怎麼去做。

每一個人都是在慢慢的摸索中一步步成長的,我們要給予孩子最大的包容,讓他們在我們的呵護下,平安長大。

【今日話題】

不知道你家寶寶是否也喜歡「追逐遊戲」呢?

我是糖果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一個四歲寶寶的媽媽,有育兒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哦~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會喜歡看小豬佩奇?背後隱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網友D:正在看,我跟著看了一集,就明白為啥大家都喜歡了,家庭中充滿了溫暖,讓做父母的反省自己。究竟為什麼孩子會喜歡看小豬佩奇?背後隱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這部動畫片之所以受歡迎,第一是因為這部動畫片從設計上完全是為剛學會說話的孩子而設計,2歲左右的孩子基本就能聽懂;第二是這部動畫片主要講的是日常,比較貼近孩子的生活;最後一點就是符合小孩子的審美而製作。孩子喜歡看小豬佩奇,背後隱藏著這樣的兒童心理學。
  • 全世界的孩子都愛同一個遊戲,家長疑惑的背後,是你不懂的心理學
    就這種簡單無聊的小遊戲,每晚都要玩上幾遍才入睡。就是一個簡單遊戲,為何如此吸引小孩子?玩遊戲是為了圖開心,英國一位心理學家對超過300對父母和孩子進行了實驗,就是玩5種不同的遊戲,結果是70%的孩子在玩捉迷藏時都很開心。並且,玩樂時再誇張一些,比如說話大聲,動作搞怪,孩子會更喜歡。
  • 孩子為什麼喜歡玩「躲貓貓」?心理學詳細解析背後的原理
    隨著孩子開始學步,探索的範圍變得更大,你可能還會發現孩子對藏物品非常著迷。他們會翻箱倒櫃,像探索新大陸一樣看看柜子裡放著什麼有趣的東西;他們會移開障礙物(如蓋著玩具的布),找到藏在背後的玩具,並且樂此不疲。到底孩子為什麼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動作的背後隱藏著什麼秘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 孩子愛穿大人的衣服和鞋子?背後暗藏的兒童心理學,很多人不知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從2歲多到小學4年級之前,孩子會出現不同程度對大人的衣服和鞋子的喜愛,總喜歡穿上大人的衣服和鞋子到處走動。有的家長把孩子的這些表現當成了「好玩」,笑笑也就過去了,殊不知這些現象背後暗藏著兒童心理學的問題。
  • 無聊的遊戲卻藏著兒童心理學
    執筆:暖陽定稿:筱沐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澆水、施肥、呵護,方能成功。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養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別人請教,學習養花的經驗與藝術。——舒天丹陪寶寶做遊戲是很多媽媽下班後必做的一件事,多數寶寶也很喜歡和媽媽玩遊戲,即使是最簡單的捉迷藏遊戲,孩子也能興奮很久。
  • 寶寶遮臉躲貓貓遊戲背後的心理學小秘密
    原創 李穎Faith 上海武志紅兒少心理如果要問有沒有一種遊戲能讓寶寶一下子咯咯笑起來,馬上和大人建立起親密互動的遊戲,那肯定非「遮臉躲貓貓」莫屬。遮臉躲貓貓很簡單,我們可能都曾那樣逗笑過孩子:擋住自己的臉,然後慢慢打開,時不時還配上誇張的聲音或者動作,然後寶寶就會咯咯地笑,特別歡快。圖片來源:giphy.com在2017年,波蘭華沙大學對寶寶和遮臉躲貓貓遊戲進行了探索。
  • 孩子為啥偏愛「恐龍」?心理依戀的背後原因,父母們應及早了解
    最近大寶從幼兒園一回到家就到處找紙箱子,一問才知道原來老師讓他們班的小朋友一起用紙箱拼出一個大恐龍,一時間班裡的男生女生興趣盎然,到處找紙箱。於是在家長群裡,很多家長都在問:"為什麼孩子這麼喜歡恐龍?"、 "孩子的心裡到底在想什麼呢?
  • 玩玩具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玩具對孩子有哪些益處
    玩具幾乎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玩的玩具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家長不願意給孩子買太多玩具,認為玩多了不好,其實不是這樣的,玩玩具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一定幫助的,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玩玩具對孩子有哪些好處吧!
  • 孩子有壞習慣該怎麼辦?心理學:父母可以了解下「條件反射理論」
    ,心理學聯結主義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學體系的創始人。04條件反射理論對孩子的影響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強,他們很多的好習慣都是在兒童時期形成的,千萬不要認為孩子還小,就會了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患上厭食症,那麼後果將是難以想像的,所以父母儘量要讓孩子愉快吃飯,讓孩子正常的吃飯。父母可以先了解孩子喜歡吃什麼,儘量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做創意菜,讓食物更加討孩子的歡心。
  • 為什麼說喜歡貓的家長,比喜歡狗的更會養孩子?心理學這麼解釋的
    幾日前就有心理學家指出,養寵物的人對待孩子大多更有耐心,關鍵時刻,寵物的存在能緩和家庭矛盾。而在孩子的教育上,喜歡貓的家長要比喜歡狗的家長更擅長教育孩子,至於背後的原因,心理學上是這麼解釋的,大家可以一起來討論下。
  • 心理學:七種不同笑容背後隱藏的秘密,你有同感嗎?
    今天我們就說說笑容背後的秘密,不同的微笑方式背後隱藏的信息是什麼呢?迎合之笑微笑能感染人、打動人。當你在和某人交談時,如果你發現她的眼神注視著你但看起來似乎在思考某些事情同時她說話的語速變的緩慢遲疑。這很有可能不是發自內心的笑,或者她在用面帶笑容的方法為自己接下來如何應付你爭取時間。
  • 孩子為什麼喜歡「假裝遊戲」?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父母要知道
    孩子都喜歡玩遊戲,這是他們的一種天性,只是在不同的年齡段呈現出來的遊戲方式是不同的。相信很多父母都會發現孩子在某一個時期會特別喜歡假裝遊戲,這讓人看了覺得很傻很可愛。兩歲多的童童拉著爸爸和他一起玩小賣部的遊戲, 他把自己的玩具排成一排,然後還加上了一些爸爸平時的用品,比如剃鬚刀,手機等等。
  • 致90後童年:和娃一起玩簡單有趣的遊戲,這類玩具益處多多
    致90後童年:和娃一起玩簡單有趣的遊戲,這類玩具益處多多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玩具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男孩都喜歡玩具車和槍類的,女孩子則喜歡漂亮的小娃娃,毛絨絨的大狗熊等。積木是媽媽們必須為孩子必須準備的一款玩具。因為不分男孩女孩從小都喜歡自己動手,可以培養出他們擺積木的習慣。讓孩子玩積木可以培養他們很多能力,益處多多。1、積木可以發揮寶寶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 孩子喜歡玩捉迷藏,家長要善於陪玩,「小遊戲」內含有「大智慧」
    文章/書晗編輯/書晗捉迷藏是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的一個小遊戲,不管是什麼年齡段的孩子都對這個遊戲情有獨鍾,只是玩的精度不一樣,周末去表哥家長被可愛的小侄子邀請加入他的捉迷藏小遊戲中,這個孩子躲在了窗簾的後方,只是把窗簾擋住了自己的上半身,小侄子的腿以下的部分都露在了外面
  • 孩子對網路遊戲成癮?巧用「阿倫森效應」,幫助孩子戒掉網癮
    這其實是父母的問題,很多父母在要求孩子做某一件事情,孩子不願意的情況下,就會用對孩子來說有誘惑的事物來讓孩子聽父母的話,比如打遊戲。現在這個時代,遊戲開發商為了抓住客戶群體,把遊戲畫面設置的十分精美、在內容的構造上也非常有趣,這對孩子來說本就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 原生家庭對孩子有多重要?對孩子性格、未來生活和婚姻都有影響
    在心理學越發普及的今天,人們對於心理學上的概念多了更多的了解和接納。比如說「原生家庭」這個概念更是時不時地就會在日常生活中被人們所談及。而在孩子的成長中,原生家庭是他所不能夠左右的環境因素,不管是好是壞,原生家庭所造成的影響將會伴隨孩子一生。
  • 美國心理學研究發現:5歲前,「高智商」的孩子會顯露出3大信號
    父母們總是本能地對孩子的智商水平抱有高度的「期待感」,於是他們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熱衷於搜尋孩子比他人更聰明的證明。與此同時,有很多家長想當然地認為,「孩子學習好就智商高的表現!」 於是這部分家長很樂意給孩子報名早教班,希望能夠讓孩子「智力發育贏在學齡前」。
  • 從心理學解析《窗邊的小豆豆》:無條件積極關注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在《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作用最大的知識點當屬"無條件積極關注",家長想要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無條件積極關注"。什麼是"無條件積極關注""無條件積極關注"是一個心理學的專業名詞,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的,主要是指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表示無條件的溫暖和接納這樣的態度,使來訪者覺得他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 如果你有孩子,一定要看看這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
    作者 / 小C媽分享0~3歲育兒知識和早教心得,都是乾貨。C媽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方面的實驗,這個實驗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就是著名的恆河猴代母實驗。而哈洛的回答是:「我只是為了拯救更多人類的孩子。」上世紀五十年代前盛行的行為主義觀點是,母親對孩子的意義僅僅在於提供食物。他們認為母親和孩子過度的親密接觸會使孩子在成人後仍對母親過度依賴,從而對人格有負面影響。當時著名的心理學家約翰·沃森John Watson在書中寫道:「儘量減少親吻和擁抱孩子,更不要讓孩子坐在母親的大腿上。
  • 做數獨對孩子大腦開發有用嗎?港中大教授:作用大了
    數獨是一種運用紙、筆進行演算的邏輯遊戲,玩家根據9*9盤面上已知的數字,推理出剩下所有空格上的數字。並滿足每一行、每一列、每一個粗線宮內的數字均含1-9,不重複。數獨遊戲在年輕人之中比較風靡,作為很多人的課外娛樂活動。但當然,數字這種遊戲,對於邏輯思維推算能力要求較高,很多同學剛剛接觸數獨,就直接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