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集老領導發揮餘熱指導養殖基地和老區紅色村建設

2020-11-29 大洋網


11月24日,肇慶市懷集縣原縣四套班子退休老領導到革命老區永固鎮蒼嶺村和宿安紅色村開展參觀考察活動,他們走基層、看變化、提建議,發揮餘熱助推老區鄉村建設。

老領導們首先來到地處大山深處的蒼嶺村「嶺上人家」山坑玉米鴨養殖基地,現場考察該基地利用山坑水塘養殖玉米鴨情況,聽取「嶺上人家」農業專業種養合作社負責人孔祥林介紹利用當地自然生態地理環境優勢,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分散養殖模式和環保生態循環養殖方式發展玉米鴨「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情況。

目前,該合作社帶動99戶農家養殖玉米鴨,每月出欄玉米鴨4000—5000隻,鴨肉鮮美香滑不膩,沒有羶味,並加工成「茶油鴨」,精美真空包裝出售,掃碼按址預約快遞,暢銷縣內外,深受消費者青睞,產品供不應求。

隨後,縣老領導又來到永固鎮宿安紅色村革命紀念館和烈士紀念公園參觀學習,深入了解宿安、聯安、永良、保安、朝進、富祿和富德等7個革命老區村湧現出植啟芬、陳如傑等11位有較大影響的革命烈士的光輝事跡,重溫革命年代,體會烈士們用生命代價浴血奮戰的烽火硝煙場面,烈士們的英雄事跡讓老領導們深受教育,銘記於心。沿石梯級步上烈士紀念公園,只見整齊劃一植根在公園四周的小松柏滿目蒼翠,公園西側築有一座站立著7位戰士的銅像,他們身著軍裝,手握鋼槍,槍尖如刺,目光炯炯有神,象徵著當年革命先烈舉槍吶喊,誓要推翻舊世界,解放勞苦人民大眾翻身當主人的決心。

通過參觀考察,懷集縣老領導對革命老區「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和紅色教育基地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表示今後要大力支持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建言獻策加快老區建設,為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建設灣區西大門、打造肇慶副中心發揮餘熱多作貢獻。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於敢勇

通訊員:譚揚漢、陳奮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於敢勇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童丹


相關焦點

  • 茂名支隊舉辦總隊級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掛牌儀式暨主題黨日活動
    為全力做好全省首批總隊級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掛牌活動,根據《廣東省消防救援總隊關於公布首批總隊級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名單的通知》精神,12月30日上午,茂名支隊在化州市柑村廣東南路革命歷史教育基地舉辦「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暨黨日活動」。
  • 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舉辦首屆年會 實事兒好事兒做得真不少
    大小資訊12月29日訊(今日龍口報 記者 姜淑君)昨天,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在市委黨校報告廳舉辦首屆年會,共謀全市革命老區發展事業。市委副書記馬吉嘉出席並講話。成立一年來,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注重從基礎工作入手,建立起一套相對完善的規章制度;精準選擇聯繫點開展調查論證,確定了27個革命老區重點村莊和2個紅色單位;創辦會刊《紅色龍口》,編纂出版了龍口市革命老區基礎讀本《紅色印跡》;積極組織協調推進幫扶共建,爭取常倫莊、黃城陽躋身煙臺紅色基因特色村行列,並落實了包幫共建單位。
  • 黃圃鎮「萬企幫萬村」行動成效明顯,鄉賢助力革命老區換新顏
    本報訊 濱江觀光帶,溼地公園,還有一系列生動的紅色文化和農耕文化手繪牆……置身黃圃鎮石軍村,看到的是一幅幅美麗鄉村的畫卷。作為革命老區,石軍村2020年嬗變成紅色文化休閒旅遊村。記者近日探訪發現,該村鄉村振興大潮中,紮根村裡的中山市力添羽絨製品有限公司主動作為,並踐行公益帶動石軍村群眾致富。
  • 「珠海英才服務基層行」走進化州白石老區
    茂名網訊 由珠海市人社局組織開展,由珠海農業、醫療、法律等方面專家組成的「珠海英才服務基層行」活動,近日在革命老區化州市中垌鎮白石村(省定貧困村)舉行,全面開展智力幫扶活動,受到當地群眾好評。
  • 老區蘇區行 | 河源:紅色精神從鄉土中來 到鄉土中去
    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了河源連平、龍川、紫金等原中央蘇區和革命老區,了解了紅色精神的發祥地在如今又有什麼新的變化。  連平:「紅色+旅遊」 不落下任何一個老百姓  坐落在連平大湖鎮的何新屋,作為一座典型的客家圍龍屋,它是當地何姓人家的祖屋,至今已有350餘年歷史。但作為著解放戰爭時期的戰鬥舊址,黃磚青瓦的何新屋卻有著濃鬱的紅色基因。
  • 鄭俊雄到黃羌鎮調研「紅色村」建設工作
    10月7日,縣委書記鄭俊雄到黃羌鎮調研「紅色村」建設工作時強調,要強化規劃引領,加快推進「紅色村」建設工作,將黃羌鎮打造成紅色文旅小鎮,全力以赴推進「紅色」「綠色」兩條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葉勝勇參加調研。
  • 重慶最大的林麝養殖基地即將引種入場
    原標題:重慶最大的林麝養殖基地即將引種入場   近日,筆者從高燕鎮獲悉,位於該鎮河岸村,重慶規模最大的林麝養殖基地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即將引種入場。  據了解,麝一般分為5種,包括林麝、馬麝、原麝、喜馬拉雅麝和黑麝,而林麝數量最多,分布最廣。
  • 尋訪紅色記憶:革命老區茂南飛馬村
    記者 何寧 攝茂名網訊 近日,「尋訪紅色歷史記憶」聯合尋訪組,隨同當年曾任飛馬覃巴地區革命鬥爭的中共負責人、現市老戰士聯誼會副會長王克,來到了革命老區茂南區鰲頭鎮飛馬村(原稱飛馬鄉)。在當地鎮委書記謝開榮、副書記鄭將帥的帶領下,先後尋訪了當年飛馬抗日武裝起義舊址、中共飛馬覃巴武工隊駐地,瞻仰飛馬革命烈土紀念碑。
  • 看乳山市下石硼村如何玩轉「調色板」:用「綠色」和「紅色」調出...
    看乳山市下石硼村如何玩轉「調色板」:用「綠色」和「紅色」調出「金色」 2020-05-22 2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首羨鎮:新時代下紅色旅遊+的新路徑探索
    境內有崔莊戰鬥、王堂戰鬥、三座樓戰鬥、孫莊戰鬥、李藥鋪地道戰及湖西秘密交通線等一大批紅色資源。從首羨鎮政府西行驅車三公裡,便來到該鎮張後屯村。在村中整齊的農家院落中間,兩間土坯的東廂房靜靜地矗立在紅色廣場上,這裡就是中共豐縣縣委舊址——低矮古舊的房子、簡陋的家具,仿佛還在訴說著抗日的艱辛。當年老區的人民充分發揮了聰明才智,利用地道和前來掃蕩的敵人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鬥爭。
  • 懷集的「寶貝」,曾亮相央視的橋頭石山羊!
    據《懷集縣誌》記載,橋頭人從明朝嘉靖元年開始馴養野山羊。清朝末葉,橋頭人在長期中,創造了「貴兒戲」,利用說唱的形式,反映對生活的嚮往,發展到今天,已成為廣東省地方傳統戲劇。其中,「貴兒戲」《羊倌駙馬》就是反映橋頭青年以養羊為樂、以羊為媒的愛情生活。近年來,懷集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
  • 白蓮河示範區白蓮鎮全面消除「空殼村」
    圍繞「美麗白蓮」建設,抓住白蓮河示範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大環境大機遇,白蓮河示範區白蓮鎮找準定位謀發展,因地制宜找路子、做強實體,發揮實效,整體聯動推進村集體經濟穩步發展。截至10月19日,全鎮14個村(社區)集體經濟總收入近百萬元,其中11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全面消除了「空殼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 建昌縣這個鄉建成東三省最大蟾蜍養殖基地!
    瞄準商機,雷家店鄉於今年9月末建成了佔地百畝的蟾蜍養殖基地,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更為鄉村振興增添了一抹亮色。瞄準商機,在縣委組織部的倡議下,7月中旬,雷家店鄉組織幹部先後到山東、吉林等多地的蟾蜍養殖基地進行參觀、學習,回鄉後,僅兩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佔地百畝的蛤蟆養殖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十一期間,源自山東地區的15000對蟾蜍種苗的成功引入,標誌東三省規模最大的蛤蟆養殖基地在雷家鄉正式落戶。項目預計於明年下半年創收800萬元,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 安徽省桐城市新渡鎮: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產業扶貧
    安徽省桐城市新渡鎮: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產業扶貧2019-07-06 17:0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桐城市新渡鎮先鋒網        瀏覽量: 1632 次 我要評論 六月初的一天,天剛蒙蒙亮,桐城市新渡鎮勝塘水庫旁邊的500多畝稻田裡就已經開始熱鬧起來,只見一籠接一籠鮮活的小龍蝦從稻田裡被拉出來,再經過挑選、衝洗和打包後,準備運往市區的市場銷售,好一片繁忙的景象
  • 生態飼料養肉鴿 帶動老區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他將中藥材和肉鴿養殖結合,以「急支糖漿」生產原料金蕎麥,製作成飼料用於鴿子養殖,使得鴿子遭受病害的比例低了三成,同時,因肉質上佳,售價漲了近一半。金蕎麥秸稈荒廢成難題4月28日,參加「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重慶在行動——青年記者走轉改」大型採訪活動一行來到此行最後一個革命老區——石柱縣。
  • 探訪地道戰紅色旅遊景區:被"漢奸"和垃圾攻陷(圖)
    公開資料顯示,位於河北保定市清苑縣冉莊鎮冉莊村的地道戰遺址,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青少年教育示範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第一批省級國防教育基地。冉莊村,是2007年經國家有關部門評定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7年1月,地道戰遺址入選中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 廣東汕尾:紅色傳承點燃鄉村振興引擎
    汕尾是中國首個蘇維埃政權誕生地,擁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豐富的紅色資源。這片紅色土地上,汕尾以「紅色傳承」助推新時代鄉村振興發展。為推動紅色傳承,汕尾市根據《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行動實施方案》的工作內容,於今年舉辦了廣東汕尾第二屆紅色文化旅遊系列活動,如「探尋紅色印記感懷崢嶸歲月」紅色文化交流活動、「鄉村振興路、紅色徒步行」徒步活動、廣東省工人藝術團走進革命老區—「中國夢·勞動美」廣東工人藝術團暨文藝小分隊送文藝進企業活動紛紛落地汕尾……保護紅色遺產、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在汕尾形成濃厚的氛圍。
  • 成都體育學院領導赴吳家營村調研指導精準扶貧工作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16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張佳音 鄭帥)6月15日,駐成都體育學院紀檢監察組組長、 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馬濤帶隊赴該校精準扶貧對口幫扶點達州市達川區吳家營村調研指導精準扶貧工作。
  • 「扶貧故事」心系革命老區 義診傳遞真情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的惠農、強農、富農政策使農業生產連年豐收,興縣農民收入也逐年增加,但與此同時也出現新情況:貧困山區和革命老區的農民在教育、醫療方面的需求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存在著較大差距。百姓們的健康牽動著大家的心,中國老科協決定充分發揮老科協組織醫療專家薈萃的優勢,為老區人民作力所能及的貢獻,在山西省老科協的大力配合下,組織首都和省城大醫院的名醫專家深入革命老區呂梁市貧困山區扶貧義診。【女聲】:中國老科協首次赴興縣的老科技工作者名醫專家醫療隊很快成功組建,這些老專家都是在全國享有盛譽的名醫。
  • ...河源埔前鎮上村村——「紅色力量」擰成一股繩 助力紅色上村村...
    革命先烈羅煥榮的故鄉上村村,是河源埔前鎮的老區革命村、省文明村。近年來,該村深入挖掘革命先烈羅煥榮的英雄事跡,並在此基礎上把黨建工作、紅色教育、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了紅色動能。  隨著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的建設,紅色旅遊和紅蛇文化體驗活動的開展,貧困村集體收入漸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