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這兩句話出自宋代黃庭堅的《雜詩七首》。
黃庭堅: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時人評黃庭堅作詩「一字一句,必月鍛季煉,未嘗輕發」,而且注重用字,用字「要字字有來處」。蘇東坡評價說:魯直以平等觀作欹側字,以真實相出遊戲法,以磊落人書細碎事。
黃庭堅的一生,歷盡滄桑,幾經政海波瀾,但從未登上高位執掌大權。他不苟附近,淡泊名利,批評時政,所以屢遭厄境。這首雜詩就是他淡泊名利,言懷抒志的一篇佳作。這首詩的意思是:天地猶如一間屋子身在其中,世間萬事勞心耗神頭髮變少,世上有幾個人得到富貴呢?人們只是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罷了。
畢竟幾人真得鹿化用了蕉鹿夢的典故,出自《列子·周穆王》。
鄭國有個砍柴人偶然打死了一頭鹿,怕別人知道,就把鹿藏在壕溝裡,並用蕉葉蓋上,卻忘記了自己藏在了什麼地方,一路自言自語,以為是自己做了一個夢。恰好被一個有心的路人聽到,經過仔細尋找,真的找到了砍柴人藏鹿的地方。路人回到家和妻子吹噓說:」事實和砍柴人的夢一樣啊!「妻子打趣說;」是你做夢夢見砍柴人得到了鹿吧?真有砍柴人存在嗎?現在得到了鹿,只是你的美夢成真了吧。「路人說:」管它是別人的夢還是我的夢呢!既然美夢成真了,還是先美餐一頓再說吧。「
砍柴人回到家很不甘心,始終想不明白是真是夢。驚奇的是到了夜裡,不但夢到了藏鹿的地點,還夢到了鹿被路人盜走。第二天,按照夢的指使果然找到了那個路人,二人為了爭奪鹿的歸屬,鬧到了官府,官員說:」砍柴人啊,你開始真的到了鹿,卻說是夢。後來又在夢中看到路人拿了鹿,妄然說這是真相。那路人真的拿了你的鹿,卻與你爭鹿。可他的妻子卻說他只是在夢中認為鹿是別人的,鹿實際不歸任何人所有。既然現今真的有一頭鹿,那麼你們平分了算啦!「
鄭國國君知道了這件事,感嘆道;」唉!那官員也是在夢裡分鹿給他們吧!「又問國相,國相說;」是不是夢我也分辨不了,只有黃帝和孔子能做到,現在這二人不在了,就姑且聽官員的論斷吧。「
因為鹿與「祿」諧音,而在中國,「祿」代表著錢財,所以人們經常把鹿作為富貴的象徵。《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寫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逐鹿中原的意思就是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在這個故事中,這隻鹿最初由一人偶然得到,卻迅速輪轉到他人手中,又多次在人的夢中出現,連得到鹿的人都不知是否在做夢。寓意自古富貴不堅牢,雖讓人魂牽夢繞,始終不知自己是否身在夢中,是否夢醒後一無所有。
不知終日夢為魚出自《莊子·大宗師》中孔子和顏回的對話:「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於淵」,意思是「你夢到自己是鳥,便會在天上飛翔;你夢見自己是魚,便會在水中潛遊。」人會做出什麼樣的表現,取決於他認為自己是什麼。而這種認知就像夢一樣。
蘇東坡也曾寫過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雖然人生一世,碌碌無為是可恥的,但也不必執著於成敗。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就可以了。做一個佛系好青年,追求自己內心平和、淡然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大部分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擺脫各種矛盾焦慮,成為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