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是最複雜的。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讀書,就是要把別人的經歷變成自己的經驗,變成自己的本事。《Facebook效應》一書解密了Facebook如何從哈佛的宿舍裡萌發,最終成長為社交媒體巨頭。當我們了解到別人如何克服挑戰時,也能將其與自己的生活聯繫起來。本文作者從這本書中得到了11條啟發,相信對您也會有所幫助。本文作者Esat Artug,原標題為" 11 Inspirational Lessons I Learned from the Book 「The Facebook Effect」",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Facebook效應》(The Facebook Effect)的作者近距離地採訪了與Facebook相關的人士,其中包括Facebook的創始人、員工、投資人、意向投資人以及合作夥伴,加起來超過了130人。作者解密了Facebook如何從哈佛的宿舍裡萌發,創始人的內訌,權力之爭,如何放棄華盛頓郵報的投資,怎樣爭取到第一個廣告客戶,而第一輪融資又如何獲得一億美元的估值,讓人痴迷的圖片產品如何上線,面對Twitter的競爭,與Google的世紀之爭。
當我們了解到別人如何克服挑戰時,我們也能將其與自己的生活聯繫起來。我們可以認識到歷史人物或當代人物所面臨的困難,並將其與我們自己的奮鬥聯繫起來。以下是我從《Facebook效應》中學到的11條啟發,你也可以從中受益。
1. 創立小項目
書中有一句來自扎克伯格的話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有個愛好,就是創立一些小項目,那一年我手上大概有12個項目。」扎克伯格說。
在創辦Facebook之前,他參與了12個不同的項目。這句話給我的啟發很大。
如果你還處於職業生涯的早期,想找市場營銷、軟體開發或一些其他工作,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創造出一些東西。當你手上有「東西」時,你就可以向別人展示過去幾個月你一直在做的事情。
這樣做會讓你有話可說,也會讓你在市場營銷或軟體開發團隊中更有吸引力。
而且,你也可以通過做一些小項目來增強自己的創業能力。
2. 打破界限
從facebook.com創立之初,讓它走出哈佛的想法就已經在扎克伯格的腦海裡了。
走出你的舒適區,帶著蹦極繩跳躍,你收穫的會比想像的更多。
3. 測試,測試,測試!
扎克伯格表示,他當時之所以決定先把業務擴展到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史丹福大學(Stanford)和耶魯大學(Yale),是因為這三所學校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本土社交網絡。這是一種市場測試,讓他的產品直面最好的競爭對手。他解釋道:「如果Facebook在這些學校仍然很受歡迎,並取代了本土的社交網絡,那麼我就會知道,Facebook在其他所有學校都會很受歡迎。」
按照Alex Osterwalder的說法,精益創業運動的核心理念是,在擴大規模之前,先用客戶的實驗/測試來驗證自己的商業理念。
4. 採取行動,執行計劃
當扎克伯格發現一個好點子時,就會馬上去實現它,而別人可能會覺得他需要先完成學業。」莫斯科維茨說。
正如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所說:「對我來說,如果不付諸實踐,創意就一文不值。創意只是一個乘數,而執行本身價值數百萬。」
5. 環境的力量
「帕洛阿爾託(Palo Alto)有點像一個神話般的地方,所有的技術都來自這裡,」扎克伯格告訴一名記者,「所以我想去看看。」
正如Benjamin Hardy博士在他的書《意志力不起作用》(Willpower Doesn’t Work)中所說,除非你積極地改變環境,否則特定的起始環境會對你的餘生產生直接和可見的影響。
其他研究也證實了作者兼公開演講家吉姆·羅恩(Jim Rohn)那句被廣泛引用的話,那就是「你的水平,就是你最常接觸的5個人的平均值」。
6. 可用性
「在iPhone或黑莓的Facebook App出現之前,Facebook的移動界面操作性比較差。你可以將一個人的名字發送到m@Thefacebook.com,並添加特殊的代碼來獲取朋友的電話號碼或其他信息。唯一的問題是,它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顯得很笨拙,用戶需要隨身攜帶一張小抄才能記住如何使用它。」
可用性(Usability)是「用戶體驗」的一部分,指的是產品或網站的易用性。
即使你的產品非常棒,你也要注重可用性,它要很容易被用戶熟悉,並且在用戶第一次接觸用戶界面的時候,就應該讓客戶覺得方便好用。
7. 說「不」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初創企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什麼時候說不。你要非常清晰地喚起一個願景,讓每個人都為之興奮,但要知道它的界限在哪裡,尤其是在產品方面。你不能什麼都做。」
對某些事情說「不」,你才能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情。學會說「不」可以讓你對別人更誠實、更真實。你可能不會覺得自己被利用了,而且慢慢的,人們也能知道你會拒絕什麼事情,接受什麼事情,他們也不會再來拿你討厭的事情來煩你了。
8. 原型設計
達斯汀·莫斯科維茨(Dustin Moskovitz)說:「扎克伯格說,『我的人生計劃基本上就是創建一堆這樣的應用程式,然後不斷嘗試……』」
「原型」能給出一個產品的清晰想法,以及最終產品的準確預覽。原型是一個克隆,是一個未來產品的截圖,在實現完成後,將提供完整的功能。
從我對不同工作方式的經驗來看,創建原型永遠是一個首選方法。使用原型的好處是,它能模擬實際的產品,挑戰你提出的新想法,防止出現重大問題。
9. 先建立受眾,再建立產品
「來自Facebook尚未推出的學校的學生也會經常訪問該網站,並試圖註冊。他們會排在等候名單上。當候補人數超過該校學生總數的20%左右時,Facebook就會進入這所學校。」
如果你已經開發了一個創新的產品或服務,你知道它是你所在行業的一個潛在的遊戲規則改變者。而且你已經仔細地測試了它,並解決了bug。現在你已經準備好向全世界介紹它了,但面臨一個問題:沒有人知道你的初創公司,或者你的產品的存在。
解決這個問題時,讓我們保持簡單。製造出一種能夠成功營銷並銷售給大眾的產品是困難的。而讓大眾喜歡上它,更是超級難。
它需要企業和消費者層面的許多因素結合,才能順利實現,比如正確的推出時機和優秀的運營團隊。
經典方法的思路一直是「如果你建立了產品,客戶就會來」。這種方法可以帶來成功,但也有很多風險。但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由於世界聯繫的緊密性和社交媒體的力量,這個經典的方法已經被顛覆了,現在可以反過來做了:「在你推出產品之前,先建立你的受眾」。
建立受眾的最佳時機是,在你決定成為一名企業家、創始人、創辦公司的那一刻。扎克伯格和莫斯科維茨是Facebook擴張的大師,他們的策略是不輕易進入一個學校,只在有需求夠大的時候才開放,這確保了Facebook一旦開放,用戶就會激增。
10. 儘可能簡單
「這個項目後來被稱為翻新項目。Sittig整個夏天都在與扎克伯格密切合作,解開軟體代碼的謎團,簡化工作的流程。簡單性後來成為了該基地特徵,這是刻意做到的。」
為什麼簡單如此重要?查理·馬歇爾在他的書中解釋了這個問題。有兩個主要原因:簡單會讓你專注於做好自己所做的事情。它能讓你更好地與你寶貴的客戶、員工和供應商溝通你正在努力做的事情。
簡單並不容易做到。事實上,我個人覺得這很難,必須非常努力地去做。將一個主意提煉成連貫的想法需要時間和努力。我常說,寫一個段落比寫一個句子要懶。
簡單是最複雜的。——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肯·西格爾說:「實際上,簡單是賈伯斯最強大的商業武器。它幫助蘋果區分自己的產品,創造出全新的產品類別,也拉開了蘋果與其競爭對手之間的距離。」
11. 長遠思考的價值
查馬斯·帕裡哈皮蒂亞(Chamath Palihapitiya)在Facebook的工作就是思考增長的問題,他說:「馬克是我所見過的眼光最長遠的人。」
長期目標是你對未來的設想。它們不可能在今天、明天、甚至一周或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長期目標不容易實現,它們需要你在計劃和毅力之間保持謹慎的平衡。
不要只關注短期目標,比如每天、每周、每季度的目標,要制定並執行長期戰略,這會帶來穩定的增長。
譯者:Jan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