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考生輕鬆走出考場。 記者王鋒 攝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這句在2016年火遍全國的歌詞,激發了很多人背上行囊看世界的心。沒想到,山東2016年作文題就與「行囊」沾邊。「在人生的路上,行囊裡有很多東西,有些東西已經準備卻沒有用到,有些沒準備卻用到,有的馬上就要用,有的一直陪你走到最後。」與去年一樣,今年仍是材料作文,材料的主題是「我的行囊」。
11:33,在省實驗中學考點外,記者看到,考生的表情大都比較輕鬆。「作文題難嗎?」面對記者的提問,大多數學生都表示「還行」。「今年的語文題不難,跟平常做的差不多,作文也不難寫,我四十多分鐘就寫完了,比平常練習寫得還快。」考生小彭說,他作文寫的是議論文,立意是辨析人生成長中對自己最有用處的「行囊」是精神層面的東西還是物質層面的東西。
每年的高考作文也備受網友關注。不少網友表示,比起山東2015年的作文材料「絲瓜藤與肉豆須」,「行囊」真是簡單又好理解,更有2015年的高考考生稱已哭暈在廁所。於是,網友今年的神作裡,「肉豆須」也PK掉了「行囊」,成為絕對主角。
對於今年的作文題,記者採訪了多位高中語文教師,均表示難度不大,有發揮空間。據悉,這已是山東第五年考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是全國的大趨勢,而今年山東作文相對簡單,不過想拿高分還得看立意是否深刻、文章是否有層次。」一語文教師分析。
名師解讀
濟鋼高中高三語文備課組長孔軍:
結合生活實際談人生感悟
這則材料,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人生感悟。材料中的「行囊」可以理解成人生積澱,包括學識、技能、力量、情感、精神等。「旅程」可以理解為成長曆程,包括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行囊裡的東西肯定是一個人成長必備的東西。
學生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個角度來寫,也可以綜合整個材料的含義來寫。例如,選取「有的東西很快用到了」,可以緊扣人生旅程中給你帶來力量、指明方向的東西,讓你在旅程中受用無窮;「有的暫時用不上」,則要扣住「暫時」二字,突出某些成長要素自己具備了,只是暫時用不上,最終會促進你的成長。「有的想用卻沒有準備好」,則可以從反思的角度,談某些東西在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性,因為準備的不充分,積澱的不深厚讓你的人生產生遺憾。最後一句「有的會一直伴隨我們走向遠方」,很有詩意,也很有深意。可以是物質層面的,更應該是精神層面的某種優秀品質、情懷情操。如果綜合來寫,則要強調人生成長需要備好各種物質需求和精神品質。總之,今年的高考作文,審題上並不難,符合學生認知能力和感悟範圍,讓學生有話可說。
山東省實驗中學高三語文教師吉林絮:
材料富思辨性,體現價值取向
2016年山東卷作文題目,在形式上選取一段富有哲思的語言材料,內容上集中探討「人生漫漫旅行,我們的行囊中到底需要準備些什麼」。這段材料最鮮明的特徵是極富思辨性,即「準備好的卻沒有用到」「沒有準備的卻可能有用」,「有用」與「無用」等二元概念的解構分析,恰好體現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情感體驗。
比如在解析「行囊中的儲備」時,我們既可以談及比較務實有用的東西,如知識技能、處事技巧、健康體魄等,這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曾讓我們用力準備,卻可能在旅行的某些時刻被弱化或棄用;也可以談及訴之精神層面的東西,如理想信仰、樂觀心態、詩意情懷等,這些務虛的東西看似無用,沒有刻意準備,卻可以濡養人的精神氣質,伴隨整個旅程,「無用之用」,終為大用……概念的解說是不可或缺的,背後原因的挖掘能體現理論深度;行囊中的東西,也可以在某些情境下建立聯繫或相互轉化,最終成就文章的高度。
行文過程中考生需要著眼全篇,抓住關鍵詞,分析概念,探討關係。同時也要重點突出,談及個人體悟寫出真情實感;也可以貼近時代現狀,寫一篇閃爍思想火花、凝聚理性智慧的文章。
相關連結 盤點山東歷年材料作文
[2016年] 材料的主題是我的行囊。
[2015年] 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有個小孩想分辨兩者的不同,結果把自家庭院裡絲瓜肉豆的那些糾結錯綜的莖葉都扯斷了。父親看了好笑,就說:「種它們是挑來吃的,不是用來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顧他們長大,摘下瓜和豆來吃就好了。」請據以上材料寫文章。
[2014年] 材料的主題是望向窗外。
[2013年] 以「莫言」為材料自擬標題。
[2012年] 以孫中山箴言自擬題目。
全民寫作
怨念篇
我的行囊,裝滿肉豆須
@JW雪呆呆:2016年山東考生的行囊裡,裝著2015年考生的肉炒絲瓜藤和涼拌肉豆須……
@喜歡:我用行囊裝滿了絲瓜藤和肉豆須,從此走上不歸路……
@HY:我的行囊,讓我走得好緩慢,因為裡面裝滿了絲瓜藤和肉豆須。
正經篇
我的行囊是一個夢
@郝勝優:我的行囊是一包衣,替我遮風擋寒;我的行囊是一雙手,靠自己的勞動填飽肚子;我的行囊是一個夢,一個讓我踏上徵程不甘放棄的憧憬。
@山師歷社學院2015級學生張瀛之:古羅馬神父奧古斯丁說過:「雲朵流散了,可天空還在。」充實自己便如那永不改變的天空般,即使你不再擁有那些身外之物也不會顯得貧瘠。反觀當下,許多學生以為高考的結束便是學習生涯的結束,到了大學之後便肆意揮霍青春,在宿舍裡醉生夢死,沒有了原來的朝氣和活力。殊不知,大學是充實人生的一個平臺,在你踏進去的第一天起就意味著你將離開,你本應趁著這韶華,在象牙塔中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的行囊,你卻將自己的行囊掏空,待到離開大學,發現自己一無所有時,你將如何自處?
「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必有成功之日。」孫中山先生在遇到那些困難和挫折時,曾這樣說道。我想,充實自己便是要有這樣的精神,不怕苦也不怕累,不經歷風雨哪裡能見到彩虹,行囊中每一個物件都是一筆財富,總會被用到,充實自己的行囊吧,不管明天天寒地凍路遙馬亡,我無所畏懼。
惡搞篇
行囊裡除了吃的還是吃的
@雲中漁夫--:行囊裡總會有洗面奶、爽膚水、乳液、精華、補水面膜、美白面膜、蒸汽眼罩、保溼口罩、手膜、防曬霜、祛痘膠以及指甲刀、創可貼、相機、鏡頭、偏振鏡、三腳架、快門線、自拍杆……
@柒個先生:我的行囊裡有很多東西,有油酥火燒冷切腸、鴨脖辣條烤麵筋、黃桃蛋撻榴槤酥、滷煮滷鴨涼拌菜、醬雞臘肉八寶粥、酸奶可樂果粒橙、啤酒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