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鮑魚12噸~國內首個深遠海鮑魚養殖平臺投產

2021-01-16 國際船舶網


10月26日,振華重工自主研製的首臺深遠海養殖裝備"振鮑1號」在福建福州市連江縣舉行啟動儀式。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黃慶豐、副總裁陳斌,福州市副市長嚴可仕、連江縣委書記周應忠、副縣長林承祥及有關專家領導等出席本次儀式。

 

「振鮑1號」是國內首個深遠海鮑魚養殖平臺,總造價約1000萬元,外形類似一個巨型網箱,長24.6米、寬16.6米,可容納近5000個鮑魚養殖箱,預計單臺年產鮑魚約12噸。平臺主要由浮體結構、養殖網箱、上部框架、水下框架、機械提升裝置5個部件組成,實現了餌料輸送、投放、網箱上下吊裝全部機械化。



「振鮑1」讓鮑魚養殖的範圍從離岸200米的近岸區域開始向3公裡外的外海區域發展,平均30米以上的水深,清澈、高含氧量的海水又將大幅度提升鮑魚的品質和生長速度。除此之外,該設備充分考慮海上豐富的自然資源,引入風力發電系統,為鮑魚養殖提供了綠色動力,節能又環保。

 

比起傳統的人工養殖來,「振鮑1」不僅拓寬了養殖海域環境,減輕養殖者勞動強度,提升養殖效率,使得鮑魚養殖業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機械化模式,還配備了多種環境水質監控檢測系統,通過數據無線傳輸到岸上的養殖監控室,改變了漁業保險與鮑魚養殖絕緣現狀。



業內專家表示,此次研製的新型養殖裝備解決了傳統養殖模式抗風浪能力差的缺點,讓鮑魚養殖從200米的近岸區域直接向3公裡外的外海邁進,平均30米以上的水深及清澈、富含氧量的海域又將大幅度提升鮑魚的品質。新型養殖裝備還通過智能化與數據化改造,建立健康養殖的監控體系,通過感應設施將數據實時上傳,真正做到實時監控鮑魚生產及周圍環境的各種參數,實現鮑魚養殖集約化、標準化、規範化。在發生赤潮的時候,工作人員可在浮體結構上設置增氧裝置,給水下增氧,確保鮑魚的存活率。

 

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黃慶豐表示,今後三年,上海振華重工集團將與連江縣展開全面合作,擬在3年內投資200億元人民幣,建造12000組智慧養殖設備,其中鮑魚智慧養殖平臺投資100億元,外海大魚養殖平臺投資100億元,整體提升連江漁業產量約20萬噸,增加漁業產值約200億元。






相關焦點

  • ...東魚西養、海魚陸養」成為現實,衡陽萬噸裝配式陸基養殖項目投產
    湖南日報4月24日訊(記者 唐曦 通訊員 湯瀟瀟 唐蘭榮)今天上午,位于衡陽市珠暉區東陽渡街道的衡陽萬噸裝配式陸基養殖項目清源基地正式投產。據介紹,該項目是去年衡陽市與深圳市近山院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籤約引進的水產養殖項目,計劃在衡總投資約7.9億元,對推動衡陽乃至全省水產品生產的供給側改革有著重要意義。△投產儀式現場近山院公司的「裝配式陸基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是國內首次將裝配式技術應用水產養殖。
  • 涪陵年產120萬噸食品級PET高分子新材料項目一期投產
    今(25)日上午, 在重慶涪陵龍橋工業園內,重慶萬凱年產120萬噸食品級PET高分子新材料一期項目正式投產運營,項目在原先基礎上對工藝進行進一步優化和設計,採用了一系列行業領先的新技術和設備,藉助涪陵乃至重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開放契機,推動涪陵區產業結構升級,形成新的產業集群。
  • 連江深遠海養殖將添「利器」 大黃魚住「健身房」
    福州新聞網12月4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侯宗焜 鄭瑞洋 林雙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記者3日獲悉,連江在推進深遠海養殖方面又有大動作。  由連江本土企業研製的大黃魚深遠海養殖平臺「定海灣1號」,計劃明年春節前下水。大黃魚住進「健身房」,「健身」半年,肉質變好,預計價格還能翻兩番。
  • 玉溪雙胞胎36萬噸綠色飼料生產線投產
    10月16日,記者在玉溪雙胞胎飼料有限公司年產36萬噸綠色飼料生產基地的生產車間看到,工人們正在對安裝好的生產線進行最後調試,並預計於10月28日試運行,這標誌著雲南豬飼料行業內產能最大的飼料生產基地之一已在峨山縣小街街道金水片區基本建成投產。
  • 火熱之冬|佳木斯:3.78億元蛋雞養殖加工項目一期投產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導 近日,黑龍江省的百大項目——佳木斯市郊區60萬隻蛋雞標準化養殖及屠宰加工項目部分車間投產,20萬隻蛋雞日產蛋近2萬斤。佳木斯嘉裕農牧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4個投產的智能養殖車間裡,有20萬隻蛋雞,蛋雞運至養殖車間後,產蛋量是一個逐步遞增的過程。最高峰時,20萬隻蛋雞日產蛋量能夠達到2萬斤以上。從現在到年末,預計將產蛋90萬斤。今年項目開工以來,嘉裕農牧有限公司克服疫情及多雨天氣影響,完成了8棟車間的主體工程。
  • 閩首條全自動佛跳牆生產線投產
    本報訊 (陳 永 記者江 東)近日,福建省首條全自動佛跳牆生產線在該省馬尾區長安工業園投產,可年產速凍佛跳牆成品300萬份,實現年產值約兩億元。據悉,這條生產線由福建海文銘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該公司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速凍佛跳牆產品經電商平臺和商超逐步進入尋常百姓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 重慶市萬州區30萬尾大鯢養殖基地年底竣工投產
    重慶市萬州區30萬尾大鯢養殖基地年底竣工投產2014-12-15 11:5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nbsp&nbsp&nbsp&nbsp據基地負責人李方原介紹,整個養殖基地共有三個車間:育苗車間、仿生態養殖車間和工廠養殖車間。大鯢在育苗車間養了一段時間後,就分別放養到仿生態養殖車間和工廠養殖車間。如今,基地建設僅剩下收尾工程。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裝潢部分養殖車間。
  • 豐原集團二期年產30萬噸聚乳酸項目開工
    豐原集團二期年產30萬噸聚乳酸項目開工 2020-12-28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山東大草原年產30萬噸牛羊飼料生產線峻工投產
    目前中國最大的牛羊飼料生產企業——山東大草原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這裡,年產30萬噸牛羊飼料生產線在此峻工投產。V5p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他於2014年創辦了「山東大草原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總投資達5000萬元,新建了5條國內最先進的電腦配料全自動化生產線。V5p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 重慶市首個食品級PET高分子新材料一期項目在涪陵投產
    昨天上午(3月25日),在涪陵龍橋工業園區,重慶萬凱食品級PET高分子新材料一期項目投產。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可有效彌補西部食品級PET高分子新材料市場產能空白,實現年產值100億元,解決就業人員800餘人,並將帶動石化、新材料、包裝、紡織化纖、物流等相關上下遊產業聯動發展,打通當地石化產業鏈,形成新的產業集群。
  • 連江鮑魚:品種更新產銷旺
    當時,福州市水產科學研究所在連江苔菉鎮後灣村建立海珍品實驗基地,進行鮑魚育苗工作。「鮑魚產業能在連江落地生根,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還受益於當地發達的海帶養殖業。」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副院長柯才煥教授告訴記者,2018年,連江縣海帶養殖面積7萬多畝,產量超過25.6萬噸,其中,約一半海帶餵食鮑魚,為鮑魚養殖業發展提供了可靠保證。
  • 塔牌集團600萬噸水泥項目二期投產
    本報訊 (記者羅誠浩)昨日上午,塔牌集團600萬噸水泥項目二期工程點火投產,標誌著歷經6年建設,總投資43億元的塔牌集團600萬噸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市委書記陳敏,市長張愛軍,塔牌集團董事長鍾朝暉,市領導吳曉暉、曾尚忠等參加點火儀式。
  • 衡陽松木經開區:前十月月均1.5個新竣工項目投產
    發展循環經濟,鍛造支柱產業衡陽松木經開區:六成項目循著口碑而來,前十月月均1.5個新竣工項目投產建滔(衡陽)實業有限公司項目施工現場。記者 李成輝 攝 年產10萬噸燒鹼項目已經投產,年產5萬噸環氧氯丙烷正在安裝設備,預計本月可試生產,其他幾個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地加快推進中……記者走進衡陽松木經開區,寒冷的冬天也擋不住火熱的項目建設,一批投資體量大、發展前景好的重大項目正快馬加鞭推進,耳邊不時傳來經開區負責人報來的喜訊,「今年1-10月,新開業的工業項目12個,新竣工投產項目15個,平均每月1.5個新竣工項目投產。」
  • 「煙臺海參鮑魚」驚豔巴蜀大地
    原標題:「煙臺海參鮑魚」驚豔巴蜀大地 26戶企業籤訂供貨協議,成交額近2億元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開展半小時,已經對接了三四個天貓淘寶平臺商家,成都專供酒店的最大經銷商天天海 鮮也表達了合作意向。」常光波告訴記者。成都餐飲企業聯合會執行會會長謝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煙臺海域環境非常好,成都酒店廚師非常看好煙臺海產品,需求量非常大。現在在成 都,對煙臺海參的認可度也很高,請客吃飯,如果有煙臺海參或鮑魚、大蝦等大件,是非常有面子的。
  • 海南逸盛石化50萬噸/年PET項目建成投產
    海南逸盛石化第7條PET生產裝置8月3日投料生產,之前其第8條PET生產裝置已於今年6月12日投產。這標誌著海南逸盛石化年產50萬噸PET項目(三期)全部完工,正式投產。8月3日下午,在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PET三期項目中控室,該公司副總經理郭振輝表示,第7條和第8條PET生產裝置屬於公司建設的PET三期項目,每條生產裝置年產25萬噸瓶級聚酯基礎切片生產線,配套2條年產25萬噸固相增粘切片生產線。建設內容還包括基礎料倉區、成品料倉及打包區、打包分揀車間等,約59616平方米。項目總投資8.36億元,於2018年12月開工建設。
  • 浙江萬凱年產120萬噸PET高分子新材料項目落戶涪陵
    年產120萬噸食品級PET高分子新材料項目籤約儀式現場 記者 朱志強 攝巴渝傳媒網訊(首席記者 文雯)8月24日,涪陵區政府與浙江萬凱新材料有限公司籤訂年產120萬噸食品級PET高分子新材料項目投資協議。
  • 48座海洋牧場平臺在山東「拔」海而起「耕」海新牧歌
    乘船駛至渤海深處的山東長島大欽島海域,可見一座現代化海洋牧場平臺傲然聳立。這是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長鯨1號」,集成了自動投餌、5G基站、風力發電、海水淡化、水下機器人、海洋數據觀測等多種「高精尖」技術,僅需4人一年就可養殖優質深海魚1000噸。依海而生,向海而強。
  • 江津建了18個大筒倉,能裝12萬噸糧
    今日從德感工業園傳出喜訊益海嘉裡(重慶)糧油公司稻穀加工項目已完成當年投資完成率的87%目前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和消防安裝計劃將於8月竣工投產益海嘉裡項目在建現場 益海嘉裡(重慶)糧油公司稻穀加工項目是江津
  • 海鱸年產量超20萬噸,穩居國內海水魚類之首
    中國水產頻道原創報導,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海鱸養殖面積逐年擴大且呈集中趨勢,其中,在廣東、福建兩省產量所佔總份額達79%。截至2020年12月,全國海鱸年產量預估超20萬噸,對飼料的需求量超25萬噸,穩居國內海水養殖魚類之首,是目前最有市場開發價值的水產品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