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18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王帥)春去夏來,鮑魚進入採收期。中國鮑魚之鄉——連江縣的鮑魚生產加工企業忙活起來。
11日,記者在福州日興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的無菌車間內看到,幾十名工人正將新鮮捕撈的鮑魚搓洗、剝殼、去內臟,這些鮑魚將被加工成罐頭,銷往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地。
日興產品熱銷是連江鮑魚產業繁榮的一個縮影。
在業界,一直流傳著「世界鮑魚看中國,中國鮑魚看連江」的說法。「在中國,每三隻鮑魚就有一隻來自連江。」連江縣縣長鄭立敏說,鮑魚產業是連江最大的漁業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鮑魚產量一直穩居全國縣級首位。2018年,連江鮑魚產量4.64萬噸,約佔全國鮑魚產量30%,產值達56億元。
從無到有,再到全國產量最大的生產加工基地,連江鮑魚已走過30多年曆程。
30多年前,福州並無鮑魚養殖。1980年,福州市與日本長崎市締結友好城市,開展水產苗種交流。5年後,長崎盤鮑幼鮑作為珍貴禮物,運抵福州。當時,福州市水產科學研究所在連江苔菉鎮後灣村建立海珍品實驗基地,進行鮑魚育苗工作。
「鮑魚產業能在連江落地生根,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還受益於當地發達的海帶養殖業。」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副院長柯才煥教授告訴記者,2018年,連江縣海帶養殖面積7萬多畝,產量超過25.6萬噸,其中,約一半海帶餵食鮑魚,為鮑魚養殖業發展提供了可靠保證。
「重視科技創新是連江鮑魚從業者的一大特質。」柯才煥認為,這助力連江鮑魚產業持續繁榮。
「原先鮑魚都是陸上養殖,連江在1993年創新海上試驗,將塑料桶圍上漁網,倒扣著,吊在海帶浮繩上,這也是最初鮑魚養殖籠的雛形。1996年改良為現有的鮑魚網箱,海上養殖大規模鋪開。」連江縣鮑魚協會會長吳永壽見證了這段歷史。之後,連江鮑魚養殖規模逐年擴大,成就「中國鮑魚之鄉」的美譽。
吳永壽告訴記者,長期以來,連江的鮑魚生產企業與各大院校科研機構合作,不斷培育適合本地生長的新品種。「從盤鮑、黑鮑到如今的綠鮑,連江的鮑魚品種已更新到第三代。」
養殖環節,早在2005年,連江就開始探索南鮑北養的養殖方式並形成標準。每年5月,連江鮑魚通過活水船運至北方海域「避暑」,11月底啟程返閩「過冬」。如此一來,鮑魚實現全年生長,縮短了養殖周期,增加了成活率。
去年下半年,由連江鮑魚生產企業福建中新永豐實業有限公司與上海振華重工共同研發的全國首臺鮑魚機械化養殖平臺——振鮑一號在連江下水。讓鮑魚養殖從200米的近岸區域直接向3公裡外的外海邁進,連江鮑魚走進外海養殖和機械化養殖新時代。
「由我們公司引導編制的《鮑魚罐頭加工技術規範》已成為福建省地方標準。」日興水產總經理江銘福說,日興水產擁有獨立的研發中心,目前已擁有自主發明專利24項。2017年,日興水產自主研發的鮑魚系列產品全面進軍電商,先後在天貓、京東等多個平臺打開市場,並持續推出紅燒鮑魚、咖喱鮑魚、鮑魚佛跳牆等多款網紅產品,2018年公司全年實現產值3.6億元。
此外,捷豐海珍品開發有限公司的特色產品QQ鮑,獨創手撕鮑魚包裝,開袋即食,成為新零售時代鮑魚產業的網紅產品。
在一批龍頭企業帶動下,連江鮑魚加工量連年上升,2018年全縣鮑魚加工產量達5800噸,即食鮑魚、鮑魚罐頭、鮑魚面等眾多產品暢銷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