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寶寶的健康,每個家長都很重視,畢竟作為脆弱的新生兒,很容易因為一丁點的細菌和病毒而受到感染並且威脅到健康安全。然而家長要注意,並不是所有的"髒"都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影響。
案例:
我的閨蜜小吳就跟自己說了這麼一件事情,在孩子寶寶生下來的時候,頭上就有一層比較明顯的乳痂,因此看上去白花花的一片,顯得很髒。本身小吳自己就有潔癖,見不得孩子的腦袋上頂著這樣的東西。
因此,她就想著把孩子腦袋上的乳痂給洗掉,但是就在她要洗的時候,婆婆趕緊過來制止,表示這種東西不能洗,否則會給孩子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原來,乳痂無法強行摳掉,畢竟孩子腦袋上的角質層非常薄弱,用強硬的手段洗掉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皮膚,還會讓寶寶的囟門受到難以挽回的損傷,因此,在這個期間最好不要隨便動寶寶頭上的乳痂。
除了寶寶腦袋上的乳痂,寶寶身上這4個地方一樣"不怕髒",家長別瞎勤快,洗太乾淨反而「有害」,讓寶寶容易生病。
還有哪4個地方一樣"不怕髒"?
一:鼻子
寶寶的鼻子有時候會因為鼻涕沒清理和積累許多的汙垢,但是這個地方不能太勤清理,因為寶寶的鼻腔還沒有發育成熟,太勤清理會對孩子的鼻黏膜造成損害,家長應當注意。 不過家長可以選擇用生理鹽水蘸著棉籤在寶寶的鼻腔外圍清洗,或者用熱毛巾敷在寶寶的鼻子上幫助寶寶緩解鼻子堵塞帶來的問題。
二:肚臍
寶寶在生出來的時候,臍帶斷掉的地方會有一個臍痂,而這個痂和乳痂一樣,隨著時間會自然脫落,因此家長不要刻意去剝落。在掉落之前家長可以用酒精每天擦拭,但是如果肚臍出現紅腫或者出血的症狀,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去就醫。
三:耳道
對於成人來說,寶寶的耳道更加脆弱,一丁點的損傷都可能造成寶寶的耳朵出血,甚至細菌感染,因此,家長應當極力避免去挖寶寶耳道的耳屎,如果有耳朵堆積的話,則可以觀察一段時間,沒有自己脫落的話再選擇到醫院讓醫生幫忙清理。
四:屁股
屁股或者私處的位置,在我們成年人看來確實是需要每天清理的地方,然而對孩子來說,則不能每天都清洗。一來是這兩個地方會有天然的保護屏障,過於勤洗會損壞屏障,其次是這個地方的皮膚非常嬌嫩,經常清洗則會讓皮膚受到損傷。
寶寶和成年人不同,其實不用過於勤洗,如果說身體太過於勤洗的話,還會有感冒和著涼的風險。那麼,除了不要給寶寶太過勤洗以後,我們在照顧新生兒的時候還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我們還要注意這些事情:
1)溫差
寶寶對溫度的變化是非常敏銳的,因為對他們來說22°到26°是最適宜的室內溫度,如果說溫差變化太大的話,則會對孩子造成非常惡劣的健康影響。譬如說感冒症狀,就是因為溫差太大而導致體質急劇下降,因此才被病毒趁虛而入。
2)紙尿褲
寶寶的紙尿褲家長一定要經常觀察,畢竟寶寶無法跟成年人溝通,有什麼問題也不能直接跟家長反饋。
如果說家長沒有及時注意寶寶紙尿褲的"變化",則有可能導致寶寶排洩了,但是家長仍舊不為所動的情況發生,那麼到時候則會因為紙尿褲裡的排洩物影響了寶寶的皮膚健康。
3)通風情況
雖說寶寶不能經常清洗,但是如果家長經常忘記清洗室內環境,或者給室內通風的話,那麼就會導致寶寶經常呼吸到沒有流通的室內空氣,最後有可能因為寶寶的體質情況變差而讓閉塞環境當中滋生的細菌和病毒趁虛而入。
4)睡姿
隨著寶寶年紀的增長,其實他們已經可以開始翻身或者做其他的小動作,因此,家長應當注意寶寶的睡姿情況。
如果說寶寶經常翻身的話,則要注意搭建護欄避免寶寶摔下去,同時,如果寶寶經常踢被子的話,家長要注意不要讓寶寶被被子蓋住,不然可能會因此出現窒息的危險情況。
寶寶身體相對比較脆弱,因此也讓許多家長經常牽腸掛肚,然而家長也要注意寶寶的身體並不允許他們可以經常被勤洗。
在這樣的認知前提下,家長就知道要給寶寶做好全面的防護,就要注意他們一些容易受到傷害的地方,在保護寶寶的時候儘量"繞過"這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