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一對80後夫妻為了拯救身患重症地中海貧血的女兒,連續生了3個兒子,以求臍血與女兒配型。終於,第3個兒子的臍血和大女兒配型成功。6月24日,在深圳兒童醫院的移植倉內,這份珍貴的臍帶血被移植進大女兒體內。而這場「生育大戰」也終於畫上了句號。
2015年8月,北京一名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2歲小男孩,由於沒有找到配型成功骨髓,他的命運一度陷入絕境。然而,出生僅1個月尚在襁褓中的親妹妹的臍帶血,幸運地為他帶來了一線生機。
在以前,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視作品和新聞裡報導同胞兄弟姐妹之間,獻血或者抽取骨髓來治療疾病。看完這些新聞故事後,大家總會對臍帶血產生好奇,再生一個孩子為什麼就能救命呢?臍帶血到底是什麼?臍帶血跟普通的血液和骨髓又有什麼區別呢?
所謂臍帶血就是產婦生產時胎兒娩出斷臍後從臍靜脈中提取的殘留在臍帶和胎盤中的血液。臍帶血採集是在新生兒娩出後胎盤臍帶與胎兒完全分離以後進行的,因此對小嬰兒沒有任何副作用和不良影響。如果臍帶血在出生之時不採集,那麼就會隨著臍帶胎盤一起被當作醫療廢物處理而丟棄。經過近三十年來的醫學研究發現,臍帶血富含造血幹細胞。而造血幹細胞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可以分化成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等各種細胞,具有重建血液和免疫系統的功能,可用於治療相關疾病的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是目前唯一臨床準入且成熟應用的幹細胞。除了骨髓和外周血以外,臍帶血現已成為第三大造血幹細胞的主要來源。這三大來源的造血幹細胞在臨床使用時各有利弊互為補充。
在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前,尋找HLA配型是關鍵。通常,血液科醫生認為,親緣間的造血幹細胞配型相合機率高且移植排斥率低。因此移植前優先在親緣同胞間尋找。但自我國80年代實施計劃生育以來,每家一個孩子的情況,要尋找全相合的配型多寄希望於骨髓庫,而非親緣供者配型相合的機率僅有三十萬至十五萬分之一,這常常讓醫生犯難。據國家衛計委2011年的統計數據。我國有500萬血液病患者正在等待造血幹細胞的移植,且每年以4萬數字在增長,其中一半是兒童。然而每年僅有約0.03%的患者有幸能得到造血幹細胞的治療,在這種殘酷的形勢下,儲存臍帶血可以給予患者第二次生命的希望。因此,救子心切的家長為了尋得珍貴的臍血造血幹細胞,不得不走上了生老二救老大的道路。同胞間25%的全相合的機率,使得這條路充滿了未知和艱辛。
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和臍帶血幹細胞行業的不斷發展,許多父母選擇為孩子在正規臍血庫保存臍帶血,因自存臍帶血自用不存在配型問題,並以造血幹細胞的實物形式進行儲存,在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取用。因此很多自體臍帶血應用,都為急重型疾病的患者爭取到了寶貴的治療時間。隨著二孩時代的來臨,自體存儲的臍帶血,除了肩負著對自存者本身的保障功能,還有可能讓兄弟姐妹同時獲得寶貴的治療機會。臍帶血在非孿生兄弟姐妹間的配型全相合率是25%,也就是說,一份臍帶血將有四分之一的機率滿足同胞兄弟姐妹的造血幹細胞應用。因此,如果一個家庭在第一個孩子出生時未能存儲臍帶血,那麼為第二個孩子存儲臍帶血或許將為兩個孩子同時提供保障。
以我國庫存面積最大的廣東省臍血庫和建庫最早的北京市臍血庫為例,截止2016年7月31日,廣東省共有85份自存臍帶血應用案例,其中68份為同胞間的應用,佔比高達80%,臍帶血植入率為98.5%。相信在我國兩廣地區,人們對於地中海貧血並不陌生。地中海貧血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由於遺傳的基因缺陷,導致血紅蛋白中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珠蛋白鏈合成不足,引起貧血或其他病理狀態。臍帶血逐漸凸顯的醫學價值,為該病的治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廣東庫68份的同胞間臍帶血應用中,其中61份都是用來治療重型地中海貧血。另外,北京市臍血庫同胞間臍帶血應用也佔該庫所有自體應用數量的30%,主要治療的疾病為白血病和再生障礙性貧血。
從以上數據來看,同胞間臍帶血應用在遺傳性疾病和惡性血液疾病的治療上擁有極大的優勢。臍帶血可分為自體移植,同基因移植和異基因移植,其中同基因移植是指患者與移植供體為同卵孿生兄弟或姐妹。對於某些先天遺傳性疾病和惡性血液疾病的治療上,醫生首選的治療手段就是採用異基因的造血幹細胞移植。而同胞間的臍帶血(非同卵孿生)既屬於異基因,同時還擁有著親緣關係。根據2007年美國血液學年會上報告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有親緣關係臍帶血的臨床移植效果更好,患者存活率高,移植後排異反應發生率低、程度輕。因此,同胞間的臍帶血應用,既可以達到僅次於自體臍帶血移植的高植入率和治療效果,更可以成為醫生治療某些疾病需使用異基因造血幹細胞來源時的首選。
在這麼多老二臍帶血救老大的故事裡,讓我們聽聽醫生是怎麼說的!
我國著名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陸道培教授:
作為醫生,我不反對自體存儲臍血。在治療時,如果臨床有病人自體存儲臍血,我一定會選擇利用其進行治療。因為自體臍血的基因和患者完全吻合,不會出現移植後的移植物抗宿主反應和排斥現象。」他表示,從醫學的角度,保存臍血是有價值的,家庭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決定是否保存。作為醫生,陸院士希望將來有更多病人在需要時能用上自體臍血。
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中心 孫媛主任:
孫媛在國內臍血應用方面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自體臍血移植治療,曾有過3例自體臍帶血移植治療兒童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經驗。孫媛表示家庭存臍血除了自用,還可以給家庭成員用,同胞之間有1/4的全相合機率,1/2的半相合機率。
對於臍血的儲存問題,孫媛建議健康的家庭,如果經濟上能接受就可以儲存備用,自存臍帶血就像買保險,一旦生病需要使用,將會節省更多的費用。
中華醫學會臍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協作組組長、安徽省立醫院的院長 孫自敏教授:
臍帶血移植優勢就是雖然這個種子量少,但它很原始,一旦刺激它或激發它,被激發以後的活力非常好。
保存臍帶血是為什麼?就是因為臍帶血它是一個高質量的造血幹細胞,它是一個優質資源,保存下來作為父母,總是想留下來,給孩子將來生病的時候給他使用。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好的動機。
軍事醫學科學院輸血醫學研究所所長 裴雪濤:
現在可以肯定的說臍帶血造血幹細胞肯定是有應用價值的,隨著這個研究進一步的深入,應該說它的價值也會越來越多的被大家所認識,對於今後或者對於現在這個疑問,我個人覺得如果經濟狀況允許的情況下,保存自己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不僅僅是對個體的一個儲備或者是一個保險,同樣對於這個血緣相關的親屬或者是今後用於公共庫的捐贈都是有很好的應用的前景和價值。
中山大學附屬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主任 方建培教授:
目前通過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病,如骨髓移植,配對要求高,排斥反應較大,術後排斥反應費用可以達到50-70萬元,甚至更多。而通過自體臍帶血醫治,因為沒有抗排斥反應,整體治療費用可大大降低。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患者可以考慮自體儲存,相當於「買一層保險」。
隨著二孩時代的到來,一個家庭擁有兩個寶寶已不再是新鮮事。兄弟姐妹之間,不僅分享著父母的關愛,殊不知這份有著同胞血脈親緣的臍帶血,更能救對方於病情危難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