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鼠鷺鳥又現餐桌 專家:傳播病毒危險性極高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被捕獲的鷺鳥。

  食野味之風又起!記者在鬥門、新會、鶴山等地的田野、山林看到,一些市民白天在田埂上捕捉田鼠,晚上又拉上電線攔截田鼠,他們還在山林裡拉起魚絲網在夜間攔截鷺鳥。進入冬季以來,江門等一些地方出現了田鼠、鷺鳥、野豬、毒蛇等野生動物重返餐桌的現象。

  對此,專家提醒:野生動物傳播病毒的危險性極高,食野味有營養無科學根據。

  記者直擊一:夜深人靜時拉網捕鳥

  進入秋冬季節,特別是入冬以來,在鬥門、新會、鶴山、恩平等地,出現了吃野生動物現象。據了解,江門等地棲有獼猴、鷺鳥、貓頭鷹等10多種國家保護野生動物。但一些食檔仍存在出售野生保護動物的現象。儘管江門市各級林業部門加大查處力度,但仍有人捕獵。

  在報料人的帶領下,記者日前來到新會崖門古兜山一處山林裡。報料人陳先生說,這片山林,入秋冬以來,經常可以見到捕獵者出沒,他們在山林中布上陷阱,對鷺鳥、果子狸、老鷹、野豬下手。

  他說,除古兜山脈,還有鶴山市彩虹嶺山脈、臺山市北峰山和深井鎮北陡鎮一帶,恩平市那吉鎮大田鎮一帶,開平市大沙鎮、赤水鎮一帶等地,都是捕獵較多的地方,而捕獵方式主要是布置鐵夾、絲網等。

  記者與陳先生一起,登上其中一個高峰,只見在一塊大石邊,放著一個鐵籠,裡面裝著一隻小斑鳩。「這是用來引誘老鷹的。」陳先生說。「次日就能收穫一隻老鷹。」陳先生說。記者不時在山林裡看到一些魚絲網。「那是夜間攔截鷺鳥的,它們常夜間出來活動。」他說。

  記者直擊二:不少人到田間捉田鼠

  一市斤的田鼠,在當地一些市場上,售價高達60多元。因有市場,不少市民湧入田頭捉田鼠。

  記者日前來到了鬥門、新會等地,了解當地市民捉田鼠的經過。在新會三江鎮,市民何先生說,捉田鼠十分講究方法,田鼠一般是晚上出洞覓食,白天要灌洞捉鼠;夜晚則是捕網電鼠。

  記者跟隨何先生等人來到了新會一處田野。何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是捉田鼠最好時機,因田鼠無處躲藏,因此,它們只能在田埂上打洞築巢。

  「田鼠鐵籠、竹籠是必備的,把竹籠插入田鼠洞口,可以裝逃出來的田鼠。」何先生一邊說著,一邊把竹籠插進田鼠洞口,之後又裝一桶水,倒進另一邊田鼠洞裡,不過半分鐘,就有幾隻田鼠逃出來落入竹籠。

  何先生說:「如果運氣好,每天能捉20多斤田鼠。」

  吃野味補身體?專家:沒有科學依據!

  江門營養界人士認為,野生動物的營養並不比其他動物高,有些人總以為野生動物很補,專家稱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因為野生動物所含的營養如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脂肪酸一點不比其他動物高。專家們呼籲,人們應改變不良飲食習慣,與野味告別。

  專家還建議不要接觸田鼠。江門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科負責人介紹說,鼠類是很多疾病發生和流行的傳播媒介,能傳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熱和鉤端螺旋體病等30多種疾病。「比如說鼠類身上的一種蟲子,就是很多疾病的傳播媒介,它寄生在鼠類身上,如果人與鼠類接觸,它再跳到人身上,就可能把病毒傳染給人。」該負責人表示。

  他還提醒說:「人的傷口不要和田鼠的血液接觸,以免感染疾病,田鼠有多種傳染病,更不要談吃了。」

  還有專家稱,近年來廣東省流行性出血熱發病率有上升趨勢,人類流行性出血熱是接觸了帶有漢坦病毒的鼠類及其排洩物、分泌物感染的。文/圖 記者黃文生、嚴建廣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南方有的地方喜歡吃田鼠?
    我們國家都還能把水溝的小龍蝦吃掉,那麼能不能把田鼠也端上人們的餐桌呢?於是網上先查了田鼠的吃法,真的是千奇百怪各種吃法,爆炒鼠肉,烤田鼠,曬鼠幹,等等,那麼這種田鼠究竟能不能吃呢?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地區,有些人把鼠肉放在桌子上作為美味的菜餚。那麼老鼠的肉可以吃嗎?
  • 它的危險性極高,你孩子可能也在玩
    它的危險性極高,你孩子可能也在玩 2020-12-23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珠三角地區興起吃田鼠 部分餐館被爆售賣毒田鼠
    春季是滅鼠的最佳時機,也是田鼠最「高產」的季節。然而,當地一些村民為了牟利,竟將用滅鼠藥毒死的田鼠魚目混珠買給餐館。營養學專家昨天表示,田鼠營養價值高沒有科學依據,佛山市疾控中心專家昨天也提醒愛吃老鼠的食客們,田鼠存在極大的寄生蟲病和傳染病風險,進食毒田鼠更是危險,老廣們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口」。
  • 【圍觀】鷺鳥也來過長假? 廣佛交界現「原生態」小鳥天堂!
    【圍觀】鷺鳥也來過長假? 廣佛交界現「原生態」小鳥天堂!近日,有居住在廣州大坦沙的居民反映,自家窗外一處江心小島地塊有大量鷺鳥棲息,與鷺鳥為鄰讓身處鬧市的居民感受到「新活力」。記者從佛山方面獲悉,鷺鳥棲息的地塊尚未開發,從保護生態環境出發,建議廣佛兩地市民和外地遊客不要打擾鳥兒。
  • 絕跡3年大嘴鴉再現 專家:生態改觀的證據
    專家稱,這對於研究溼地野生動物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這一現象表明淇澳生態已恢復「元氣」。  3月17日,瀕危所專家會同珠海有關部門對淇澳溼地大澳一帶進行日常觀測時,意外發現了已在珠海消失3年之久的大嘴烏鴉,其中較大一群足有5隻。  據當地動物保護人士郭子華介紹,2001年前後,淇澳因圍墾及人為破壞,生態資源急劇惡化,田鼠、魚蟲蝦蟹等的數量大幅下降。
  • 伊波拉患者愛犬被處決引眾怒 有專家稱狗不會傳播病毒
    當地時間2014年10月8日,西班牙馬德裡,馬德裡地方法庭下令,將對一名感染伊波拉病毒的女護士的寵物狗處以安樂死,理由是「沒有科學證據」顯示狗不會傳播伊波拉病毒,一些民眾不滿當局不給狗做體檢或隔離就直接處死
  • 疫情| 河北石家莊:今起全面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專家:農村病毒傳播...
    美國首位新冠疫苗接種者注射第二劑,美專家認為,年底前美國無法擺脫疫情,2.3億人接種才能群體免疫;英格蘭全境實施最嚴管控措施;印度累計58人感染變異新冠病毒;印尼開啟疫苗大規模接種計劃,總統將接種中國疫苗。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已有30多個國家為高風險人群接種新冠疫苗。全球「大考」,共克新冠。
  • 四川專家24年找18新物種 讓恐龍時代田鼠「復生」
    6月18日上午,在實驗室裡,小型哺乳動物學專家劉少英從標本櫃中拎起一個四川田滑鼠本,仔細地打量著,像是在看一件藝術品。標本櫃中,有30隻大小不一的田滑鼠本,顯出四川田鼠不同年齡段的發育狀況。  一場關於物種發現之旅的採訪,從這裡開始。
  • 食肆田鼠竟稱「天鹿肉」
    食肆田鼠竟稱「天鹿肉」 ——仍見偷賣,來源可疑,但吃者日少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5日 15:35 來源:羊城晚報     本報訊記者許靜、孫晶報導:湖南田鼠已進入廣州市場?
  • ...卡病毒疫情。寨卡病毒是一種通過蚊子傳播的黃病毒。-FX168財經網
    2020-06-26 21:47:53來源:FX168 【巴西發現新型寨卡病毒專家警告或引發另一場疫情】在對2019年巴西流行的寨卡病毒進行基因序列分析後,巴西流行病學專家近日宣布,發現了一種起源於非洲的新型寨卡病毒,專家警告說這種病毒的傳播可能引發新一輪的寨卡病毒疫情。
  • 十大病毒排行出爐 聊天軟體成病毒傳播渠道
    國內知名的反病毒軟體廠商「江民科技」日前發布了《2005上半年十大病毒排行》及《中國大陸地區計算機病毒疫情報告》。報告顯示,2005年上半年度中國大陸地區的電腦病毒通過即時通訊工具(主要是QQ及MSN)進行傳播已經取代電子郵件成為病毒傳播的主流途徑。  在上半年十大惡性病毒排行榜中,與QQ有關的病毒佔據了一半。
  • 美專家發現新冠病毒能在貓之間傳播,提醒不要親吻寵物
    實驗室試驗表明,貓會感染新冠病毒,並能將病毒傳給其它貓。科學家正在研究貓能否能將病毒再傳給人。威斯康星大學獸醫學院的病毒專家彼得·哈爾夫曼和同事們在實驗室裡進行了這項實驗。他們從一名人類患者身上提取了新冠病毒,讓3隻貓感染上病毒,再將這3隻貓分別與另一隻沒有感染病毒的貓關在一起。5天內,研究人員發現,所有6隻貓都已感染新冠病毒。
  • 不要吃魚了,淡水魚能傳播新冠肺炎?假的!
    謠言:網傳不要吃淡水魚,因為很多地方有廁所搭在魚塘上或者在魚塘洗便桶的習慣,現已確認糞口傳播病毒了。闢謠:最近有傳言稱由於有些地方「廁所搭在魚塘上或者在流經魚塘的水中清洗便桶」,所以養出來的淡水魚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甚至通過餐桌傳染給食用者。
  • 安徽:萬餘鷺鳥「身世」成謎 森林公安掛牌督辦
    這起訴訟背後,是來自安徽的一萬多隻鷺鳥的「身世」之謎,人們關注的焦點在於,這些鳥類到底是非法狩獵的還是人工繁殖的?  起訴方北京市豐臺區源頭愛好者環境研究所認為,涉事的幾家養殖場並無馴養繁殖鷺鳥的能力,去年12月中旬,該公益組織向安徽省林業廳申請公開涉事養殖場《馴養繁殖許可證》的信息,安徽省林業廳以申請理由不充分為由,拒絕公開。源頭愛好者據此提起行政訴訟。
  • 專家:病毒已隱秘傳播一段時間
    疾控專家:河北本輪疫情中傳播的病毒為境外輸入 1月5日,河北省啟動應急機制,進入戰時狀態。 馮子健介紹,目前發現,河北疫情中的病毒仍然是境外輸入病毒,很可能為歐洲輸入。 石家莊傳播的病毒與邢臺南宮高度同源,南宮市的病例與石家莊有流行病學聯繫,可能是同一起病毒傳播所致。
  • 外媒稱莫斯科現「殭屍」鴿子 病毒可感染人類
    原標題:外媒稱莫斯科現「殭屍」鴿子 病毒可感染人類   死亡的鴿子   據英國《衛報》8月19日報導,莫斯科近日出現鴿子大量死亡現象,這些鴿子患上的疾病可能在人類中傳播。專家發現,這些鴿子之所以出現這些奇怪的症狀,是因為感染了紐卡斯爾病,這種疾病可傳染人類。   有科學專欄作家在網站上寫道:「在死亡之前,這些鴿子就像殭屍:它們失去方向感,四處亂飛,然後從空中掉下來,沒有力氣站起來。」   在某些死鳥身上也發現了沙門氏菌。但是並未發現禽流感和鸚鵡熱等更危險的疾病。
  • 非洲疑出現未知致命病毒?!專家發出警告:比新冠更恐怖
    然而還沒到人們歡呼之時,世界衛生組織(簡稱:世衛組織)卻帶來了另一則更加糟糕的消息,發現伊波拉病毒的專家Muyembe Tamfum發出警告:儘管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非常嚴重,但現在還不算最糟糕的時候,未來,「疾病X」或比新冠病毒更加致命!圖源:每日郵報看到這裡,人們都會疑問:什麼是「疾病X」(Disease X)?
  • 專家介紹湖南東方田鼠特徵 尾巴較短寄居湖灘
    湖南東方田鼠屬長江亞種   東方田鼠隸屬倉鼠科田鼠亞科。它們是田鼠中的大型種。短肢。體軀為圓筒形。尾巴短於或接近身體的1/2,但大於1/3。   7月12日,李波對本報說:「東方田鼠與其它老鼠最明顯的區分就是尾巴比較短。不及體長的一半,而一般的老鼠其尾巴與體長差不多。
  • 圖文:懷疑傳播「猴天花」病毒的草原土撥鼠
    圖文:懷疑傳播「猴天花」病毒的草原土撥鼠近來,美國中西部3個州已有至少19名患者通過接觸動物而感染了俗稱「猴天花」的猴痘病毒。這是該種致命疾病首次在西半球爆發。專家們初步認定猴痘病毒是通過這種草原土撥鼠傳播的。
  • 新冠病毒來源再生疑雲!專家提出「流浪狗可能是病毒起源」假說引發...
    另外,他否認了「貓是新冠病毒來源」的說法,他認為這一可能性非常小,不過,流浪狗可能是新冠病毒來源之一,且有必要對流浪狗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最近,關於新冠病毒宿主話題持續引發關注。從穿山甲到蛇,再到貓和雪貂,科研專家都紛紛找尋,導致全球200多萬人受感染的病毒,最初是如何傳播給人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