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安徽醫科大學獲悉,該校研究團隊近期研製出一種在空氣氛圍中具有強磷光發光效率的金銅(Au@Cu14)納米糰簇,為製備更多具有強磷光效率的新型金屬納米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論基礎。該成果日前在國際著名期刊《科學》子刊《科學進展》上發表。
據介紹,由於低毒性、近紅外發光、良好的光學穩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徵,光致發光的金屬納米糰簇在生物成像、細胞標記、腫瘤治療等生物醫藥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儘管目前一些增強團簇發光效率的策略已經被提出,但具有離域型自由價電子的金屬納米糰簇的發光效率普遍偏低。
研究成果標明,該金銅(Au@Cu14)納米糰簇磷光量子產率高達71.3%,打破了金屬納米糰簇光致發光效率低的瓶頸。結構解析和光譜動力學研究表明,該結構設計(一個大的硫-銅多聚體被一個金原子所束縛)顯著地增加了單子從單重態到三重態的躍遷,同時降低了振動能量的損失。
據悉,安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宋永波教授為第一和通訊作者,聯合安徽大學朱滿洲教授團隊、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金榮超教授團隊,朱滿洲、金榮超為共同通訊作者,安徽醫科大學為第一作者通訊單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編輯 張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