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醫科大學研製出一種具有強磷光發光效率的金銅納米糰簇 在生物...

2021-01-19 安徽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安徽醫科大學獲悉,該校研究團隊近期研製出一種在空氣氛圍中具有強磷光發光效率的金銅(Au@Cu14)納米糰簇,為製備更多具有強磷光效率的新型金屬納米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論基礎。該成果日前在國際著名期刊《科學》子刊《科學進展》上發表。

據介紹,由於低毒性、近紅外發光、良好的光學穩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徵,光致發光的金屬納米糰簇在生物成像、細胞標記、腫瘤治療等生物醫藥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儘管目前一些增強團簇發光效率的策略已經被提出,但具有離域型自由價電子的金屬納米糰簇的發光效率普遍偏低。

研究成果標明,該金銅(Au@Cu14)納米糰簇磷光量子產率高達71.3%,打破了金屬納米糰簇光致發光效率低的瓶頸。結構解析和光譜動力學研究表明,該結構設計(一個大的硫-銅多聚體被一個金原子所束縛)顯著地增加了單子從單重態到三重態的躍遷,同時降低了振動能量的損失。

據悉,安徽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宋永波教授為第一和通訊作者,聯合安徽大學朱滿洲教授團隊、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金榮超教授團隊,朱滿洲、金榮超為共同通訊作者,安徽醫科大學為第一作者通訊單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編輯 張大為

相關焦點

  • 天津大學研發「團簇酶」:能有效減輕腦損傷小鼠的神經炎症
    日前,天津大學醫學部張曉東團隊成功設計出一類全新的人工酶——「團簇酶」。「團簇酶」具有超強催化活性和選擇性,對阿爾茨海默症、腦損傷等神經炎症治療潛力巨大,相關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 酶是生物體內一種重要的催化劑,是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
  • 天津大學研發「團簇酶」 對阿茨海默症等神經炎症治療潛力巨大
    中新社天津1月11日電 (張道正 焦德芳)記者11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醫學部張曉東教授團隊日前成功設計出一類全新的人工酶——「團簇酶」,對阿茨海默症、腦損傷等神經炎症治療潛力巨大。相關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
  • 受螢火蟲啟發 LED等發光效率提高50%以上
    慧聰LED屏網2月1日報導  來自比利時、法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根據女巫螢火蟲尾部發光器結構,改進了發光二極體(LED),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    研究人員對螢火蟲尾部的發光器進行研究時,意外地發現了一種鋸齒狀排列的鱗片,它可以提高發光器的亮度。隨後科學家將其應用在了LED設計中,製作出了模仿螢火蟲發光器天然結構的LED覆蓋層。這種覆蓋層最高可提高55%的LED光提取效率,並且很容易應用到現有二極體設計中,節約更多能源。
  • 《Nature》發表溫州醫科大學李校堃團隊在生長因子研究領域的重大...
    《Nature》發表溫州醫科大學李校堃團隊在生長因子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_中新網_安徽新聞近日,溫州醫科大學李校堃教授團隊與美國紐約大學醫學中心MoosaMohammadi教授團隊通過數年聯合攻關,在國際上率先解析「抗衰老蛋白αklotho–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1c(FGFR1c)–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FGF23)」三元複合物晶體結構
  • 安徽醫科大學專家獲「郭應祿男科獎」
    開幕式上,安徽醫科大學副校長、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教授梁朝朝獲頒2020年全國男科學最高獎項「郭應祿男科獎」,一附院泌尿外科副教授張力獲「郭應祿傑出青年專家獎」。 「郭應祿男科獎」由北京郭應祿泌尿外科發展基金會發起,中國醫師協會男科與性醫學醫師分會負責評選,每年僅評選2人,以表彰獲獎者在男科領域的卓越貢獻。
  • 夏夜裡發光的小精靈——螢火蟲
    (來源:eurekalert.org) 螢火蟲發光的秘密 螢火蟲發光的秘密在於它的腹部有一個叫做「燈籠」的發光器官,這個器官看起來像一系列的管子,逐漸延伸出更小的管子,就像一棵樹的樹枝長出小樹枝一樣。
  • 新型電子皮膚:靈感來自警報水母,在受傷時會發光!
    導讀最近,中國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由警報水母啟發的電子皮膚,如果給它施加的壓力足以引發傷害,它就會發光。>(圖片來源: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案例二:中國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研製出一種帶有毛髮的電子皮膚
  • 恭喜,這些單位獲得安徽科技進步大獎
    離子通道病理生理功能研究完成單位:安徽醫科大學完成人:沈兵,杜鵑,鍾明奎,朱金行7. 具有潛在功能的稠雜環骨架分子的高效綠色合成完成單位:安徽師範大學,安徽工程大學完成人:胡益民,王紹武,胡瓊,孟祥珍,張號8.
  • 半導體所等實現晶圓級高質量InAs納米結構的維度調控
    二維InAs納米片優異的物理性質及獨特的幾何造型,使其成為研製高性能堆疊的納米片場效應電晶體的重要選擇。最近,二維InAs在拓撲量子計算研究中的編織操作及幹涉測量方面也展現出美好的前景。然而要實現InAs材料這些應用,需要在InAs製備過程中對其形貌、晶體質量尤其是維度進行高度的控制,因此,尋找一種可實現高質量InAs材料維度調控的技術是近年來科學家們追求的目標。
  • 當材料遇上藥物化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合作...
    前言:中山大學高理錢、廈門大學劉剛、廣州醫科大學許川山等研究發現包含吡啶的吩噻嗪鎓鹽新型光敏劑(PSs),具有較高的光動力效應及較小的毒副作用,選擇性地定位於溶酶體並光敏殺死癌細胞,且合成方便。此外,優選化合物5在光照射下具有增強細胞內活性氧(ROS)的生成速率,比亞甲基藍(MB,一種基於吩噻嗪鎓的PS)高出近40倍,具有出色的光療能力,顯示了較好的光療指數(PI=53.8),能快速消除異種移植模型小鼠的固體瘤。背景:光動力療法(PDT),藉助光敏劑(PS)在特定波長的光照源射下產生活性氧,有選擇性的殺死癌細胞,被認為是一種安全且微創的治療方法。
  • 「第四屆納米與生物交叉科學研討會」召開
    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和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承辦的「第四屆納米與生物交叉科學研討會」8月25日至28日在長白山天域賓館召開。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汕頭大學、東南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科院化學所、中科院長春應化所、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等科研單位的一線專家學者蒞臨本次研討會。
  • 中國科大研製出無需粘合劑的高性能仿生木材
    中化新網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消息,近日,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通過深入解析生物質微觀結構,提出了一種利用生物質天然納米結構的全新的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木屑等生物質中天然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將其暴露在木屑顆粒表面,並使其互相交聯從而構築無需任何粘合劑的高性能人造木材。這種人造木材在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學強度,且超越了實木材和傳統人造板。
  • 科普知識:發光生物
    作者:賀俊傑 今天講一下發光生物方面的知識:世界生物,就人們知道的,包括部分微生物在內,大約有七千億種。就我們所知的發光生物,也有上千種之多。我們先從動物界說起,在動物界發光現象是最令人驚嘆的自然現象之一。無論是動物自身,還是依靠共生的發光微生物,各種動物的發光都具有重要的目的。
  • 談談:南方醫科大學怎麼樣,值得報考嗎?
    南方醫科大學,很多聽說這個大學後就一臉懵逼,這個大學校名怎麼樣不耳熟,是不是和南方科技大學一樣是新建的高校?然而,細心的考生會發現不少權威排行榜前列都有這所高校的身影,那麼南方醫科大學到底是何方神聖?南方醫科大學很多人沒有聽說過,確實情有可原。
  • 我國學者以蓖麻油為原料研製出「超強彈性」材料
    新華社合肥4月3日電(記者 徐海濤)蜘蛛絲是一種拉伸強度驚人的天然材料,安徽農業大學教授汪鍾凱團隊受其啟發,近期以蓖麻油為原材料,研發出一種抗拉強度超過200兆帕的超強螢光彈性材料,實現了農林生物質的高價值轉化與利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仿變色龍軟體機器人 能爬行運動
    中新社深圳8月1日電 (鄭小紅 徐曉美)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的杜學敏團隊成功研製出能通過顏色變化進而實現與環境交互,同時還能運動的軟體爬行機器人。該研究成果7月31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姊妹刊《Matter》上。
  • 「皮卡丘」老鼠:在實驗室發光發熱的轉基因小鼠
    是的,通過一種轉基因實驗小鼠就可以實現,它們體內可以表達一種基於螢光蛋白的「生物傳感器」。早在1997年7月,「發光小鼠」就在日本大阪大學誕生了。大阪大學微生物研究所的岡部勝和伊川正等人,將發光海蜇的發光遺傳基因「GFP」注入到老鼠的受精卵中,從而培育出這種在黑暗中能發光的小鼠。
  • 一種色域提升膜,可以使未來的顯示能夠再現超過人眼可見顏色75%的...
    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系和太陽能研究所(SERIS)的TAN Zhi Kuang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色域提升膜,可以使未來的顯示能夠再現超過人眼可見顏色75%的色彩。這種技術是通過鈣鈦礦的半導體材料實現的,科學家可以通過改變其化學成分來調節其發光的效率和純度,進而實現更高效地色域和強度提升。 為了製作這種色域提升膜,研究小組將納米級鈣鈦礦材料晶體材料與液態單體(塑料前體)混合,並通過用白光照射使得該混合物發生聚合反應。藉助這種方法,該團隊能夠製造出高效發光的鈣鈦礦——聚合物複合膜,與傳統的鈣鈦礦納米晶體膜相比,該色域提升膜具有三倍的發光效率。
  • 新型茅巖莓牙膏問世,復旦大學研製
    ,這支牙膏,叫作茅巖莓,是復旦大學1位著名生物學家、4位教授、16位科學家嘔心瀝血15年的成果。 茅巖莓,是一種張家界獨有的草藥。張家界土家族在受到外傷、或被蟲蟻咬傷時,就會把茅巖莓搗爛了敷在傷口處。 它具有清暑解毒、消炎鎮痛、化溼健胃的功效,能預防細菌感染,消腫止癢,甚至對燒燙傷也有很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