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孩子們沒有手機、電腦、pad玩,那麼他們有什麼好玩的玩具嗎?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古代小朋友玩過的玩具。
一、布老虎
布老虎,一種極具鄉土氣息的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就已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它又是很好的兒童玩具、室內擺設、饋贈禮品及個人收藏品。
追根溯源,布老虎起源於虎圖騰崇拜。原始社會,風雷閃電,猛獸出沒,人類自身的脆弱,強大的老虎被人們看作是世界上的強者。
而老虎不僅勇猛無敵,而且對自己的幼崽特別保護,民間有「虎毒不食子「的說法。因此,人們把虎作為生命保護神和繁衍生育之神。
布老虎以雙頭虎枕為多見,是崇虎習俗在民俗中的表現形式,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在北方很多地區廣為流傳。
老百姓更是把虎看做是兒童的保護神,「小猴孩,你別哭,給你買個布老虎;白天拿著玩,黑夜嚇『麻胡』」。
民間在春節、元宵節以及新生嬰兒「洗三」(嬰兒落生三天時)、百日、周歲生日、兩歲生日,以及平日裡喜歡讓孩子穿虎頭鞋、戴虎頭帽、睡虎頭枕。
二、撥浪鼓
撥浪鼓是我國最傳統、最古老的玩具之一。直到現在,每年在逛廟會的時候依舊可以看到許多賣撥浪鼓的攤子,那熟悉的鼓聲卻時常能在我們耳邊響起。
說起撥浪鼓的產生,它的歷史可悠久了。撥浪鼓的產生肯定在鼓之後,早在新石器時期的彩陶中,就曾經發現過疑為鼓的器物。
發展至宋代的撥浪鼓已經在三個領域出現,一是禮樂之用;二是商業之用;三是兒童玩具。歷代禮樂中都有鞀,宋代當然也不例外。
商業之用則是指「貨郎鼓」,民間貨郎一般是持撥浪鼓招徠顧客的。與此同時,撥浪鼓也成為深受兒童喜愛的玩具。
關於撥浪鼓的名稱,歷代不同,各地也不盡相同,總體說來有撥浪鼓、波浪鼓、播郎鼓、博浪鼓、搖咕咚、小鼓等。諸多名稱,皆因寫法不同而來,發音近似,取字不一。
縱觀撥浪鼓的古今,自先秦時期鞀鼓誕生直到今天,撥浪鼓這種樂器與玩具的形態居然沒有什麼變化。一種玩具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流傳,不改初創之型,真是難以置信。
三、傳統風箏
傳統風箏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們喜愛。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春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在漫長的歲月裡,我們的祖先不僅創造出優美的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繪畫。還創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圖案。
它通過圖案形象,給人以喜慶、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眾的欣賞習慣,反映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滲透著我國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
有著二千多年歷史的風箏,一直融入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受其薰陶,在傳統的中國風箏中,隨處可見這種吉祥寓意。
從傳統的中國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祥圖案運用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
風箏寄託人們對幸福、長壽、喜慶等願望。它因物喻義、物吉圖案,將情景物融為一體,因而主題鮮明突出,構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獨特的格調和濃烈的民族色彩。
各位看官,以上這些都是古代兒童玩具,居然流傳上千年,至今不衰,還入非遺文化,你還知道哪些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