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民間玩具看中國古代玩具設計智慧

2021-01-09 李溪說歷史

導語:傳統民間玩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和啟迪。它們許多具有娛樂、競技、健身、益智功能,根據人們文化生活的需要應運而生。如節令玩具、觀賞性玩具、可食用玩具、健身玩具、音響玩具及益智玩具等。

元宵節時的走馬燈、西湖賞春時的風箏、充滿智慧的連環等,傳統玩具充滿了濃鬱的生活氣息,承載了普通百姓的審美情感和生活理想的認知,也是人們祈福除災、盼望美好生活的反映。這些貼近人們生活的玩具,多流傳至今,展示出了中華民族曾經的燦爛文化,表達著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擁有美好的理想、非凡的智慧。

古代節日中的玩具

節令玩具由來已久,它與四時節日風俗相結合而產生。如春節的煙花爆竹,元宵節的玩具燈等稱作節令玩具。和平繁榮時期,市井商貿興旺。民間玩具貨色齊整,且多與節令相關。很多玩具與節日的傳說相關,由此玩具也承載了節日中的民俗活動,甚至成為節日的象徵。與民俗活動緊密結合是節令玩具重要特徵。

提著彩燈鬧元宵的孩童

以元宵節的彩燈為例。元宵節燈彩歷經各代,制燈技術提高,花燈材料多樣、樣式無所不有。元宵節更是兒童嬉耍玩鬧的好時候,他們深受節日氣氛的感染,「攔街戲耍,竟夕不眠。」元宵節的燈彩中有一類特別的肖形燈,當時全國各地都很時興的玩具燈。它們以竹或金屬絲編扎骨架,製成各種形狀,再糊上紙或絲綢,配上中心搖曳的蠟燭,精美絕倫。

清明時節放紙鳶

元宵節的玩具彩燈如兔子燈、瓜形燈、小燈籠、走馬燈等,造型別致可愛,圖案精美華麗,令人嘆為觀止,為古人的生活帶來無盡樂趣。古代傳統節日眾多,還有其他豐富的玩具。如清明時節的紙鳶,端午時節的香包、百索和艾虎,除夕時節的爆竹、煙花和儺面具。節日與玩具相映成趣,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民間生活。

古代觀賞類的玩具

古代觀賞類的玩具有很多。如泥塑工藝泥孩兒,製作成本低,方便易行,是民間百姓喜聞樂見的玩具。經過歷代發展,泥塑玩具豐富起來,各式各樣的造型,加上多彩的配色,十分精美。陸遊寫詩記述當時鄜州的泥偶兒:「莫言無妙麗,土稚動金門。」「土稚」就是泥孩兒,因其妙麗無雙,引得大家競相購買。

蕉石嬰戲圖

中國的傀儡藝術,歷史悠久。用木偶演傀儡戲,源於漢代,至於唐宋興盛起來。據《夢粱錄》記載,當時的傀儡木偶製作的像真人一般,表演者技藝成熟,操縱木偶變化萬千,像是真的一樣。活靈神現的傀儡戲,演出多種劇目,是人們繁忙生活的娛樂節目,深受各年齡段的人喜愛。

古代可發聲響的玩具

古代玩具中也有許多可發聲響的,它們造型材料各異。如哨子有陶的、瓷的、泥的,還有小鑼鼓、小喇叭等。大人們使用的樂器,縮小規格之後就能成為孩童喜歡的音響玩具。撥浪鼓是音響玩具中歷史最久的一種。其造型是中有鼓,下有柄,兩側綴小丸,轉動發聲。鼓身、鼓面可用多種多樣材料,音色會略不同。

可發聲響的玩具撥浪鼓

撥浪鼓經過各代發展,造型別致,裝飾美觀。如鼓面彩繪花紋,鼓身銅鑲小花,輕盈靈巧。撥浪鼓能發出富於節奏、清脆悅耳的聲音,吸引孩童的注意力,讓他們破涕為笑。而且,動作和聲音結合的小玩具鍛鍊嬰兒的觸覺、聽覺等,蘊含著無盡巧思。所以雖然造型簡單,但流傳至今。

古代健身運動類的玩具

蹴鞠是中國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鞠」,即球,唐宋商品經濟的發展,蹴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起來。到宋代,社會各階層都喜愛上了這項運動。陀螺也稱為陀羅,也是中國最早的娛樂工具之一。關於它的起源,因為年代久遠,沒有找到可以參酌的詳細資料。兩宋時期留下的繪畫作品, 多有陀羅與小鞭子出現, 證明「鞭陀羅」已是普遍性的兒童玩具。

踢毽子的兒童

毽子也是是古代民間非常受歡迎的玩具。古代毽子以錫錢作底,加上雞毛而成。踢毽子既可做運動,又花樣繁多,老少鹹宜。這項遊戲根植於民間,有很強的生命力,至今仍然為人們喜愛。騎竹馬也是一種歷史久遠的兒童遊戲,簡單易行。最初是由於兒童羨慕成人騎馬而創造的,以男孩玩的較多,且往往是集體玩耍。後來發展成為舞蹈,不僅僅是屬於兒童們的專利遊戲。男女一起騎竹馬而舞,自然是歡快無比。

古代益智類玩具

益智玩具以啟發智慧為主要功能,分為棋類、板類、環類幾種。益智玩具需要玩者有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無形中增加了困難,流傳下來的不多,有些種類已逐漸廢絕。現存的益智玩具主要有:選仙、加減、插關火、大小象戲、弈棋、採選、打馬、七巧板、益智圖、紙牌、華容道、九連環、孔明鎖、重排九宮等。

益智玩具九連環

我國多個歷史時期下棋極為風盛,社會各階層出現了眾多的愛好者。他們在日積月累中總結經驗,創造出許多有趣玩法:七國象棋、打馬棋等。古環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益智玩具,起源於民間,環數從一個到幾十個,越來越複雜,其中九連環最為著名。古環淵源甚遠,文獻記載可以上溯到戰國時代。古環材料多樣,富家可選玉制。銅絲或鐵絲製成的古環,物美價廉,受到民間喜愛益智玩具人士的歡迎。

古代可食用的玩具

可食用玩具多為麵塑玩具,以小麥粉、米粉、澱粉等為主要原料製成。最大的特點是既可大開胃口,又可一飽眼福。食用玩具可以說是泥塑的變種,但相比泥塑,其兼具實用性和觀賞性。製作精良的實用玩具具有很強的裝飾性,是極具藝術性的麵食。

可食用玩具糖人

麵塑食品節令性較強。如寒食的「子推燕」。七夕的麵塑更為精彩多樣:花瓜、油麵糖蜜造的果食。重陽節有造型奇巧的蒸糕,北宋時期有蒸糕摻雜了各類果實,上面還立著「獅蠻」,很是壯觀。育子禮節裡也有可觀的食用玩具:用盤合裝送饅頭,並做眠羊、眠鹿等。這些精巧的麵食中蘊含著古人對孩子的美好期望。

古代玩具中的智慧與情感

從民間玩具的發展演變不難看出,民間玩具的產生與發展,不是偶發和孤立的。它是伴隨著勞動者的生產、生活、節日、習俗而產生的,表現出濃厚的鄉土味和單純的情感。作為民俗活動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民間玩具不僅僅給孩童們帶來歡樂,還寄託著大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如端午節的布老虎、中秋節的兔兒爺等,處處體現著對生活的美好願景。

擔貨郎帶著各式各樣的玩具

在中國民俗觀念中萬物有靈,人們尊重並遵守自然規律,從天地間吸取靈感,如用自在而靈巧的雙手將兇猛的野獸重新塑造成樸拙憨厚的形象。民間玩具的最初創作形式都是以家庭為單位,長輩們在製作玩具時不帶有功利性,也沒有把精工細作當成終極追求的目標,而僅僅是出自對孩童的祝福和對生活的美好期盼,這是一種純真的設計情感。

百子戲春圖,孩子們玩著各種玩具

隨地取材、成本低廉是傳統民間玩具延續千年的另一重要因素。在勞動生產之餘,隨手可得的泥巴、竹管、竹片、麵團、木板、貝殼、蘆葦杆、糖、紙張成為製作玩具的主要材料。用「平常之心」,選「平常之材」,造「平常之物」是傳統民間玩具創作的精髓。這些看似最為平常的素材,在民間藝人的手裡卻能出神人化,活靈活現。

玩具泥泥狗

如民間最常見的泥人來自於人們腳下的泥土。泥土與人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泥土不僅僅是農作物得以生長的基礎,更成為人之生死的載體,人們對泥土的喜愛也源自於此。在農閒的時候,人們隨手拿起地上的泥土,和上些水,就可以捏造出形態各異的小玩意兒。人們不挑揀,當地什麼樣的泥土就制出什麼樣的泥人。如河南淮陽的「泥泥狗」就地取材當地的高黏土。

結語:中國傳統玩具體現了節令民俗、娛樂遊戲、藝術文化等內容。玩具濃縮了民俗、文化、藝術、教育、政治及經濟等社會的各個方面,方寸之中有著廣闊的世界。種類豐富,分為節令玩具、觀賞性玩具、食用性玩具、健身玩具、音響玩具及益智玩具等。玩具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發揮著多彩而鮮明的社會功能,像民俗功能、益智功能、娛樂遊戲功能及藝術教育功能等。

傳統民間玩具作為中國工藝美術中的一種獨特藝術形式,以其鮮明的地域性、民俗性、趣味性和寓意祈求的特點滲透到百姓的生活中並留傳至今。憨態可掬、色彩豔麗的布老虎、富有吉祥寓意的「老鼠騎葫蘆」糖人、形態逼真的「水叫鳥」、變化無窮、益智有趣的七巧板和九連環。這些玩具凝聚著祖輩流傳下來的技術和工藝,凝聚著勞動人民樸實、熱情、善良的民俗氣息,更凝聚著中華幾千年來孕育的傳統文化與傳統造物智慧。

參考文獻

(漢)應劭:《風俗通義》

(唐)段安節:《樂府雜錄》

(宋)周密:《武林舊事》

(明)曹昭:《格古要論》

相關焦點

  • 中國民間玩具的再創造與發展思考
    對中國民間玩具的借鑑和再創造一直是現代玩具設計師關切的課題,本文就中國民間玩具再創造與發展的源泉、手段、以及銷售方式等進行了論述,總結了中國民間玩具文化為今人所用的方式,以期通過本文呼喚玩具設計師對中國民間玩具文化的特徵,狀態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探索。使中國民間玩具文化從理論上對現代玩具設計的思維流程和設計理念進行引導。
  • 中國古代四大益智玩具,折射數學智慧,西方稱是「中國的難題」!
    中國是一個偉大的文明古國,中國古老的智力遊戲和古典益智玩具,對於提高玩具品位、開發思維智力具有獨特的功能,西方將它們統稱為「中國的難題」,這些難題涉及了數學中的幾何學、拓撲學、圖論、運籌學等多門學科。由此可見中國古典益智玩具對世界的巨大影響和世界對中國古典益智玩具的重視。
  • 中國傳統民間玩具賞析:泥玩具的發展
    【中外玩具網訊】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蘊無疑留給了我們這些後人一筆龐大而珍貴的文化遺產。同時中華民族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民族,不同歷史時期的民俗文化和民間故事,為「玩具」的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當然我們現在所謂的「中國民間玩具」或者「中國傳統玩具」,和我們祖先的理解就大不一樣了。
  • 中國傳統的益智玩具如今怎麼不見了?
    於女士上小學的孩子放暑假,在家上網時迷上了華容道遊戲,於女士想與其讓兒子在網上玩,不如給他買套玩具,誰知帶兒子跑了幾家大商場的玩具專櫃,卻都沒有買到,於女士困惑地說,她小時候玩過的華容道、九連環、魯班鎖等不少中國傳統益智玩具,現在怎麼不見了?
  • 中國古代最有智慧的玩具是什麼?
    它還可以讓人腦洞大開一方面玩具往往是由生活應用衍變而來另一方面,人們還可以從玩具中獲得靈感做出進一步發明來改變生活今天這篇文章,為大家介紹中國古代與數學、物理相關的玩具大家可以在了解這些玩具的過程中領略中國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華 容 道尋 找 最 優 解
  • 「中國民間玩具收藏展暨傳統織繡展」在市民間藝術博物館開幕
    膠東在線消息:為大力弘揚傳統民間手工藝,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9日上午,「中國民間玩具收藏展暨傳統織繡展」在市民間藝術博物館開幕。
  • 這些古代孩子們的玩具居然流傳幾千年,現在已入非遺文化
    在古代,孩子們沒有手機、電腦、pad玩,那麼他們有什麼好玩的玩具嗎?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古代小朋友玩過的玩具。一、布老虎布老虎,一種極具鄉土氣息的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就已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它又是很好的兒童玩具、室內擺設、饋贈禮品及個人收藏品。追根溯源,布老虎起源於虎圖騰崇拜。
  • 看古人童年都玩什麼? 八大經典玩具
    看古人的幸福童年生活,其實古人的玩具一點都不比現代人的玩具少。八大經典玩具,不僅益智而且傳承數百年,直到今天,我們依舊可以在很多玩具身上找到影子。  經典一:七巧板  七巧板也稱「七巧圖」,是中國著名的拼圖玩具。因設計科學,構思巧妙,變化無窮,能活躍形象思維,特別是啟發兒童智慧,所以深受歡迎。
  • 古代中國的數學玩具
    古代中國的數學玩具 2002年8月21日03:30  中國青年報   8月19日,為慶祝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科技館和北京玩具協會聯合在中國科技館舉辦
  • 古代孩子玩什麼玩具
    近日,江漢關博物館聯手南陽市張衡博物館、南陽唐王府博物館舉辦的《郎騎竹馬弄青梅——古今兒童玩具專題展》,獲「湖北省博物館、紀念館六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精品獎。該展覽匯集了兒童玩具類文物精品267件,輔助展品11件,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至上世紀80年代。此展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我國古代兒童珍貴有趣的玩具。
  • 女孩痴迷收藏民間玩具15年 藏品超過200件
    5月8日,記者在位於北京大興區的一間工作室裡見到了收藏者玲凌和她的200多件玩具。  【同期】民間玩具收藏者 玲凌  這個叫「小猴翻跟頭」,這個是用我們民間最簡單的材料,縫衣服的線管做的。  這是幾個小木棍組成的,這叫「木蘭耍槍」,跟中國的皮影的道理是差不多的。
  • 古人也愛玩玩具,清代紫禁城裡玩具最多,工藝最精巧
    霸王鞭 網絡圖片中國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了玩具,但要說古代玩具集大成者,還得數清代紫禁城裡的玩具。在紫禁城裡,皇太后、太妃們都有好多各式各樣的玩具,是預備著在年節時賞給小阿哥和小格格們的。蒙古象棋 網絡圖片晚清到民國時期,中國社會處於傳統與外來交匯,此時的宮中玩具也有中西合璧、土洋結合的特點。
  • 獨具特色的北京民間玩具 按功能分為七大類(圖)
    北京民間傳統玩具——風車 北京民間傳統玩具——兔兒爺  北京民間玩具以實際功能為劃分標準,可分為七大類,分別是:觀賞玩具、節令玩具、益智玩具、音響玩具、健身玩具、實物玩具、其他玩具。  益智玩具是以啟發智慧、刺激大腦活動為主要功能的玩具,這類玩具歷史非常悠久,形制也比較複雜,包括解環類、拼板類、移塊類、棋類等很多種,尤以九連環、七巧板、華容道、升官圖最具有代表性。益智玩具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數理性和競技性,是老少鹹宜的娛樂器具。
  • 人民日報:中國傳統玩具要有新創意
    運用流體力學原理再設計,一個風箏可以賣到約300美元中國傳統玩具要有新創意  本報駐聯合國記者  丁小希  從動漫機器人到毛絨玩具,從立體圖書到可視互動遊戲……美國紐約賈維茨會議中心成了一個五彩斑斕的兒童世界。
  • 古人不寂寞:中國古代玩具大盤點
    「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似乎有些曲解了古人的業餘生活,但是千萬不要覺得古人迂腐不堪,那只能說明你的無知,古人玩的東西遠遠超出現在人的智商,之前小編已經盤點了古代益智類的、宮廷類的以及雜耍類的玩具,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其他品類的玩具。
  • 古代小孩子都有哪些玩具?
    ‖風箏‖‖皮影戲‖皮影戲是中國一種民間藝術形式。中國西北部甘肅的隴東皮影主要分布於平涼、慶陽各縣,較為集中的為東臨陝西、寧夏的三角地帶。‖空竹‖空竹又叫「抖嗡」,是一種著名的民間玩具。用兩根小竹棍拴線,纏在木軸上抖動,空竹高速旋轉而發出聲音,早在明末,北京的空竹就成為春季的玩具了,人們在胡同裡、院落中抖響空竹,悠揚悅耳的聲響便在北京城內此起彼伏。
  • 石陀螺、竹蜻蜓、竹馬……古代兒童的玩具什麼樣?
    可以想見,在當時生產力進步的情況下,先民們已有餘力去磨製一件石陀螺,送給孩子作為玩具。原始社會的陶響球,影響後世聲響玩具聲響玩具,是中國出現最早的兒童玩具品類之一,從考古發現可以推測,原始社會的孩子或已玩這類玩具了。上世紀50年代,在距今約5000年的湖北京山屈家嶺遺址上,出土過一種陶響球。
  • 尋找中國玩具飲水鳥 曾令愛因斯坦也吃驚(圖)
    我國古典玩具下落不明 多種國外刊物曾有記載——  中國古代玩具「飲水鳥」類似永動機的狀態曾經讓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驚嘆不已。「飲水鳥」的形象最後一次公開出現是在上世紀30年代時一本國外的科普讀物上,之後就銷聲匿跡了。這隻神秘的「飲水鳥」發明於什麼時候?不可考;民間是否還有流傳?不知道。
  • 傳統益智類早教玩具,適合中國寶寶的最佳選擇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玩具的陪伴,由此選擇適合孩子的玩具顯得尤為重要。在玩樂的同時,又能開發智力,實在是一舉兩得。而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玩具產品,往往會讓家長迷失其中,怎樣選擇才對孩子更加有益呢?
  • 古代孩子的玩具神器,你玩過幾個?
    中國玩具文化源遠流長 遠在新石器時代 就出現了人類原始的玩具 雖然古時候沒有智慧型手機、電視機、 遊樂場、IPAD、動畫片 但是孩子們生活卻同樣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