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生蝌蚪:科學家發現奇怪的新青蛙

2020-11-26 驅動之家

2014年的最後一天,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發表了一個大頭蛙屬(Limnonectes)的新種。發表一個兩棲類新種本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稀奇的是,這種蛙的生殖方式非常獨特:體內受精,直接生出蝌蚪。

在蘇拉威西採集到的L. larvaepartus標本。左邊為雄性個體,右邊為雌性。圖片:參考文獻1

這種青蛙發現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其實二十年前就有科學家採集到了這個物種的標本,但直到去年,它們才被正式命名發表。它的學名被定為L.?larvaepartus——從種加詞裡,我們就能看出它們的生殖方式非同一般:「larvae」意為幼體,而「partus」是分娩的意思。

一般青蛙的生殖方式都是較為低等的體外受精,繁殖期雄蛙趴到雌蛙背上,用前肢死死抱住雌蛙(即抱對),隨後兩者分別將精子和卵細胞排出體外,在水環境下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在體外完成一系列胚胎發育過程後發育為蝌蚪,再變態發育成為幼蛙。

這種大頭蛙的出現,打破了人們的思維定式。雖然在此之前已經發現了十幾種可以體內受精的蛙類,卵胎生的青蛙也不是第一次發現,但這個新種是已知6400多種蛙中唯一一種直接生蝌蚪的種類。此前發現的那些卵胎生青蛙都會等到受精卵發育、變態為幼蛙後才產出。

L.?larvaepartus的採集位置(左)以及它與其它大頭蛙屬動物的親緣關係。圖片:參考文獻1

科學家第一次注意到這種非凡的生殖方式是在一次在蘇拉威西島的野外考察中。在製備標本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一隻雌蛙被剖開的腹腔中有什麼東西在顫動,隨後,一群活的蝌蚪從腹腔湧出,這令在場的人大跌眼鏡。此後,人們不止一次目睹這種蛙產出蝌蚪:有一次,一隻雌蛙被捕捉後在研究者的手中產下了蝌蚪;另外四次是人們在採集袋中發現了雌蛙產下的蝌蚪。人們已經至少19次觀察到雌蛙在受到刺激的條件下產出蝌蚪,或經解剖在輸卵管中發現發育完全的蝌蚪,但此前人們尚未觀察到此種在野外環境下的自然分娩。關於這種大頭蛙奇怪的生殖方式,研究人員提出了兩種假說:

這種蛙的卵經過體內受精後發育為蝌蚪後生產出。 這種蛙的受精卵一直在體內發育,直到變態為幼蛙後生產出。


雖然說從已有案例來看,這種大頭蛙直接產出幼蛙的可能性很低,但是畢竟第二種假說有先例可循——非洲胎生蟾屬(Nectophrynoides)和利比亞胎生蟾屬(Nimbaphrynoides)的部分成員就是這樣幹的。到底哪種假說符合事實,實驗室或者野外的直接證據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了解真相,研究人員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他們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採集了19隻孕蛙,通過解剖,在輸卵管中只發現了蝌蚪而未發現幼蛙。然後,這批研究人員回到野外,去搜尋這個物種,他們在溪流邊的一個小水窪中發現了至少四群蝌蚪,不同群體的蝌蚪大小不盡相同,明顯是處於不同的生長階段。這些證據都很有力地支持了第一種假說,說明這種蛙的最有可能的繁殖方式是受精卵在體內發育為蝌蚪後產出,蝌蚪在體外完成變態過程。

在野外觀察到的L. larvaepartus雄性個體和蝌蚪(黃圈中)。圖片:參考文獻1

通過解剖觀察,雌蛙通常懷有50多枚卵,最多的個體甚至達到100枚,卵徑約3mm。與其他蛙卵明顯不同的是這些卵的外圍不包被膠層。蛙卵膠層的作用是起到緩衝作用,使中間的受精卵免於受到外力傷害,但由於這種大頭蛙的卵在體內孵化,膠層的存在反而會佔據過多輸卵管的空間——膠層在演化過程中消失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的。

這種大頭蛙的受精卵在雌蛙體內經過一系列胚胎發育過程後,發育為蝌蚪,每隻蝌蚪的肚子下面都有一個卵黃囊來供給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當卵黃即將耗盡的時候,蝌蚪也基本發育成熟,準備脫離母體自己求生了。卵胎生的生殖方式大大增加了幼體存活的機率,起碼它們不會在卵的階段就被各種動物當果凍吃掉了。

L. larvaepartus的正模標本。圖片:參考文獻1

雖然搞清了生殖方式的問題,但科學家依舊存有疑惑——它是怎樣完成體內受精的呢?人們把雄蛙的內部結構翻個底朝天也沒找到交接器官。這種不同尋常的蛙留給我們的疑問或許還有許多,但無論如何,這個物種揭示了青蛙在海島生態系統中獨特的適應輻射。(編輯:老貓)

參考文獻Iskandar DT et al (2014).?A Novel Reproductive Mode in Frogs: A New Species of Fanged Frog with Internal Fertilization and Birth of Tadpoles.?PLoS ONE

9

(12): e115884. doi:10.1371/journal.pone.0115884

相關焦點

  • 一種神奇的青蛙,沒有繁殖器官,卻能直接生出蝌蚪,突破人類認知
    我們要知道,作為兩棲動物的青蛙大部分是沒有生殖器的,所以無法完成體內受精,所以一般而言,青蛙都是將精子和卵細胞排出體外,在水環境下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在體外完成一系列胚胎發育過程後發育為蝌蚪,再變態發育成為幼蛙。
  • 厄瓜多雨林新物種:吸蝸牛的蛇 無蝌蚪期的青蛙
    140餘種新物種,這其中包括小到可以從容「站立」在鉛筆頭上的壁虎和身體透明可以看見心臟跳動的青蛙等。除了上述新物種之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了無肺蠑螈和巨腹蛇,這種世界上最長的蟒蛇已經在其它地區消失殆盡。周身透明的青蛙在所有的發現中,最讓科學家感到興奮的是一種在樹上而不是在水中產卵的青蛙,不僅如此,這種青蛙的卵不會發育成蝌蚪,破卵而出的已然是成年青蛙的微縮版。
  • 從野外捕獲的蝌蚪長成青蛙後,如何正確放生?
    青蛙屬於雌雄異體,體外受精的動物,雖然,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青蛙在4-5月份「抱對」(雄蛙爬在雌蛙的身上),但是這並不是一種交配行為,而是雄性青蛙刺激雌性排卵的一種行為。科學家曾經在青蛙的繁殖期做過實驗,如果沒有這個抱對的行為,雌性是不會排卵的。當青蛙完成抱對之後,雌性先將自己的未受精卵排入水中,此時雄性會立即將自己的精細胞排入其中,完成受精的過程。
  • 帶著孩子抓蝌蚪,想看蝌蚪變青蛙?小心養成癩蛤蟆
    隨後,記者前往芙蓉湖,發現那裡也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捕撈蝌蚪。 「池塘裡的水越來越暖和了,青蛙媽媽生下的卵慢慢地活動起來,變成一群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幾乎每個孩子都讀過。 小男孩兒的媽媽說,天氣暖和了,她常帶孩子外出踏青,也常帶回家一些小動物,讓孩子觀察其成長過程。
  • 非常大的蝌蚪,長達十幾釐米,變成青蛙後卻讓人無語了!
    青蛙的幼崽就是蝌蚪,一般也就是兩釐米左右。如果個頭比較的大,最多也就是4釐米。可不要小看蝌蚪的體積,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也會慢慢長成一隻青蛙。如果在幼崽時期,蝌蚪的體積比較大大,那麼長成的青蛙也不會小。比如生活當中我們所見到的牛蛙。那麼在生活當中你見過巨型的蝌蚪嗎?
  • 蝌蚪變成青蛙,除了去尾長腿,還要……
    想要了解科學意義上的變態,我們還要從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說起。變態=改變形態小蝌蚪遊啊遊,見到動物就喊媽。很奇怪,小蝌蚪為什麼不認識自己的媽媽呢?因為小蝌蚪和它們的媽媽(青蛙)長相太不一樣了(圖1),科學家將這種在成長過程中,娃娃和媽媽形態差別很大的現象稱為「變態」,意思是變了個形態。
  • 青蛙認識自己生的蝌蚪嗎?混進隔壁老王的它能認出來嗎?
    原標題:青蛙認識自己生的蝌蚪嗎?混進隔壁老王的它能認出來嗎? 問題:青蛙認識自己生的蝌蚪嗎? 不過有些蛙像非洲牛蛙,雄性會在一定程度上照顧後代,蝌蚪呆的水窪幹了還會挖渠把它們帶進有水的池塘。雖然不是每隻蝌蚪都能叫出名字,但意識到這一群蝌蚪是他家娃還是沒問題的。
  • 地球上最大的「蝌蚪」,被發現後,科學家擔心人類會受襲擊
    在進化論中,生物是經過進化而來的,一些生物都是由無到有演變而來,這是一個時間的過程,很多的生物在物競天擇的自然中滅絕,一些適應性強的生物得以生存,一般來說生物的進化是需要佷長的一段時間,所以在一定階段,生物的形態是固定不變的,比如蝌蚪就是很小的一個,但人類卻發現了地球上最大的「蝌蚪」?這是怎麼回事?
  • 世界上最大的蝌蚪,體長25釐米,變成青蛙後的樣子讓人無法相信
    那麼就有一種蛙你可能沒見過,接下來一起看看,世界上最大的蝌蚪,體長25釐米,變成青蛙後的樣子讓人無法相信。這種蝌蚪在變成蛙的過程中,不僅沒有長大反而變小了,從體長25釐米的蝌蚪,變成不超過7釐米的蛙,而且變成青蛙後的樣子讓人無法相信。
  • 奇怪的發現:這麼多年來,被人類找到的6大奇怪的事物
    奇怪的東西之所以被認為奇怪,是因為它們脫離了我們的常規認知和常規邏輯。那很自然的,它們並不是那麼容易常見到,但卻又時不時的會在我們的世界裡出現。從狗在樹上變成木乃伊到橙色的雪,今天小編就要為你介紹,這麼多年來,被人類找到的6大奇怪的事物。
  • 黑暗料理指南:蝌蚪好吃嗎?|奇怪的動物知識
    原創 蘇澄宇 返樸 收錄於話題#奇怪的動物知識1個那得看你怎麼吃,還有吃的哪種蝌蚪了。撰文 | 蘇澄宇(科普作家)蝌蚪也能吃嗎?能!先來說熟食吧。蝌蚪雖然聽起來像只存於貝爺的菜單裡,但其實確實有地方把蝌蚪作為一種食材的。
  • 現在抓來的蝌蚪,你以為會養成青蛙?癩蛤蟆啦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孫燕 通訊員 馮新恩 葉晶 陳潔虹「池塘裡的水越來越暖和了,青蛙媽媽生下的卵,慢慢地活動起來,變成一群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幾乎每個孩子都讀過。前段時間,不少人的朋友圈還被一款養青蛙的遊戲刷屏了。
  • 蝌蚪變態成青蛙的過程,本質與量子力學有關,該學說能解釋一切?
    隨著生物學的不斷發展,人們不僅認識到了生物進化的重要性,也了解了有關動物形態變化的各種反應,其中變態反應最為獨特,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而在擁有變態反應的動物中,蝌蚪是最好的例子,它們能夠在短短數周的時間裡從只有尾巴的蝌蚪變成擁有四肢的青蛙,期間身體內部還需要進行億萬次的化學反應,遠遠超出了人類的想像。
  • 非人哉:小玉初到月球餵養蝌蚪,本以為是青蛙,結果長成了蛤蟆
    這裡是ACGN收穫站,我是人稱ACGN朋克、美圖壁紙舔狗、新鮮資訊挖掘機、閱讀理解課代表,祖安詞彙大發明家、寵粉狂魔的小颯,本期我們繼續來聊一聊《非人哉》的故事在《非人哉》漫畫中,小玉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女性角色,她陪伴嫦娥在月球上生活了數千年,但小玉初到月球時是十分孤獨的,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沒有什麼好玩的,多虧在月球上也有許多樂趣,小玉在月球上玩起了養成遊戲,將蝌蚪撫養成青蛙,但最後結果讓小玉大吃一驚
  • 剛果金髮現新種青蛙:透明蛙體內蛙卵清晰可見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5月20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最近,科學家在剛果(金)發現5種「迷失」的青蛙,其中包括透明蛙。1950年至1952年,科學家第一次描述這些青蛙種群。很長時間以來,它們的生存狀況便是一個謎,直到最近的一次野外考察,科學家才再次發現它們的蹤跡。此次野外考察於2009年至2011年進行。
  • 最大青蛙 自造池塘—新聞—科學網
    有些青蛙只有拇指指甲大小,但喀麥隆的非洲巨蛙(如圖)比人類的腳還大,體長34釐米,重3.3公斤。 儘管這些世界最大的青蛙以其腰圍、跳躍能力以及為我們提供豐盛大餐的能力而聞名,但它們的繁殖行為一直是個謎。 現在,科學家認為自己知道了這些生活在森林裡的青蛙是如何照顧後代的:為子女建造自己的遊泳池。
  • 俄發現變異青蛙 皮膚透明心臟跳動清晰可見
    (原標題:俄發現變異青蛙 皮膚透明心臟跳動清晰可見)
  • 都是蝌蚪,那青蛙和蛤蟆的幼體,有什麼區別?
    這是一個來自靈魂深處的疑問:為什麼教科書等很多書籍上把黑色蝌蚪說成是青蛙的幼體?我們平時在野外或水塘中看見了蝌蚪,但是都分不清它們長大後到底是青蛙還是蛤蟆。事實上,按照常見的兩棲動物來說,黑色的蝌蚪一般是蟾蜍的幼體。
  • 青蛙、癩蛤蟆、蝌蚪,英文都怎麼說?
    小雅和英美友人青蛙-美國朋友語音示範00:30來自你和寶寶說英語Frog 青蛙Toad 癩蛤蟆;蟾蜍Tadpole 蝌蚪(1) Frogs and青蛙和蟾蜍都是由蝌蚪長成的。(2) Frogs live near water and have wet skin.青蛙生活在水邊,皮膚是溼的。(3) Toads live under bushes and have bumpy skin.
  • 世界上最大的蝌蚪,平均身體長度超25釐米,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
    導語:世界上最大的蝌蚪,平均身體長度超25釐米,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內容,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上面,存在著許許多多奇妙的生物,它們或大或小,形態也是千變萬化。大家都知道,青蛙並不是一出生就成為了如今的模樣的,它最開始是一個小蝌蚪的模樣,經歷了長久的變化過程,到最後才能長大成為一個大青蛙的模樣。蝌蚪的體型是非常小的,很多小孩子都很喜歡把蝌蚪從水裡面捉上來,當作自己的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