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武術優秀拳種——八卦掌

2021-01-10 棍舞山城

八卦掌,這是眾多武術拳種之一,我們了解它最早也是從影視作品中。八卦掌是一種將攻防招術和導引方法融合於繞圓走轉之中的拳術。也被稱之為「遊身八卦」、「形意八卦」、「陰陽八卦掌」、「龍形八卦」等,由於練習者大都以轉掌走圈似循八卦八個方位的連線,再加上其技法講究縱橫交錯,隨走隨變,以變應變,這與《周易》中「剛柔相濟,八卦相蕩」,運動不息,變化不止之理,後習慣稱之為「八卦掌」。

其實關於八卦掌的起源,眾說紛紜。孫祿堂在《八卦拳學》自序中說:「八卦掌不知創於何時何人」。另據《藍簃外史》載:嘉慶丁巳,山東濟寧人王祥教馮克善拳法,馮克善盡得其術。庚午春,牛亮臣見馮克善拳法中有八方步。牛亮臣說:「你的步伐似合八卦」,馮克善說:「你怎麼知道的呢」?牛亮臣說:「我所練的為坎卦。」馮克善說:「我練的為離卦。」牛亮臣說:「你為離,我為坎,我二人離坎交換,各自習練對方的可以吧。」由於馮克善、牛亮臣是當時天理教起義的帶頭人,雙方均通過「八方步」互相認識了所練之拳法。據此,有人認為他們所練拳法為八卦掌的雛形。由於這種拳法來源於秘密的抗清組織,所以拳法最早的師承關係沒有公開,其真正源流也無法考證。

另外根據光緒九年春所立董海川碑文記:「先生姓董諱海川……遍遊四方,乃過吳越巴蜀。舉凡名山大川,無不歷臨搜奇,以壯其襟懷。後遇黃冠授以武技,遂精於拳勇。……」孫祿堂在《八卦拳學》中寫道:「聞有董海川者……涉跡江皖遇異人傳以此技。」也有人認為八卦掌是董海川自南方習而傳之。在《八卦掌源流之研究》一文認為:八卦掌創始於董海川,其流派形成於1866——1894年間,很可能是董海川將自身掌握的各種拳術與南方道士的「轉天尊」繞圓走圈導引術相結合,創編成為八卦掌的雛形——轉掌。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八卦掌是由明末清初四川峨眉山一帶碧雲、靜雲兩道士所傳。

八卦掌的習練者眾多,國內以河北居多,有的謹尊師承,有的帶藝投師。在長期的傳承中,逐漸形成多種風格和練法。

八卦掌的基本功以站樁與行步為主,以繞圓走轉為基本運動形式,走轉的足跡路線分走陰陽魚,走九宮及八卦圖等。其技術充分發揮掌比拳和勾長的優勢,以掌代拳施之擊打之功能,以掌代勾行撥擄之巧。其手法以掌為主。其基本掌法有定式八掌,變式八掌,六十四掌;另有八卦暗腿,截腿與連環腿等。單練套路有連環八卦掌,龍形八卦等,對練套路有八卦對子,八卦掌對練,器械套路有八卦刀、八卦槍、八卦劍等。

八卦掌的動作要求:順項提頂,松肩垂肘,暢胸實腹,立腰溜臀,縮胯掰膝,十趾抓地。整體上講求能進能退,能生能化,虛實結合,變化無窮,每掌發出,以腰為軸,周身一體。

八卦掌不僅僅是一門技擊術,也是一門健身術。經常練習八卦掌,能全面改善人體各系統的機能狀況,從而取得強身延年的效益。

相關焦點

  • 國家體育總局認定的129個拳種,禁止自創武術門派
    目前我國武術行業管理機構主要有三個: 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 中國武術協會 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 其中,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和武術研究院均是國家體育總局下屬國家機構,中國武術協會則是全國性群眾體育社會團體。
  • 中國傳統武術中為什麼大多用掌?絕不是金庸小說中寫的那麼神奇
    而且在小說中掌法無所不能,可以用掌把對手擊出數丈開外,人仰馬翻,一掌斃命;打成平手時可以兩人掌對掌比拼內力;不光能打人,還可以把掌按在傷者後背救人;還可以將幾十年修行的內力通過手掌傳輸給年輕後輩,使後輩內力大增迅速成為武林高手。在武打影視中更是誇張,武術神人兩掌一揮,地動山搖,狂風大作,河水倒流。金庸不會武功,小說裡的武功都是他憑自己的相像編的。
  • 中國武術拳種雜談之一
    中國武術素有幾千年歷史,在這幾千年的發展演變中,中國武術具有傳承有序,內容豐富且具有系統性,獨具運動等特點。中國武術拳種派別眾多,按地域來分有「南派拳」和「北派拳」之說,「南派拳」主要指長江以南各地所傳播的拳種,南派拳有拳法多,腿法較少動作緊湊,勁力充沛。
  • 想自學傳統武術?不知道怎麼入門 給你一點學武術的建議
    在傳統武術中,很少有高位的腿法出現,武術中的腿法會離地。但是不會很高,一般來說以自己的腳尖立起來的高度,就是出腿最高的高度了。爬不起來,就很可能意味著就沒了。那位朋友也聽了我說的這些,不服氣。要踢我一腳讓我知道厲害。我住在郊區,家裡的院子很大,可以比試。我說,你想比試?好的,我去多穿一件衣服。我穿了一件厚厚的棉襖,我說好,可以了。來吧。
  • 中國功夫南拳北腿指的是什麼?傳統武術知識科普
    少林功夫南拳北腿並不是說南方人只打拳,北方人只踢腿,南拳北腿這個詞很好的概括出了中華傳統武術裡南北方武術風格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僅是南北方的文化造成的,身高,生活習慣,各種微小的因素都決定了南北方武術的差異。
  • 歷史上的武術門派和真實功夫拳種 中國武林中的武功和鏢局的歷史
    那麼武術練習中的套路、表演形式的武術、實戰武術和擂臺競技比賽是有著很大的去別的,同時大家對中國武術的誤區和問題做了部分解答和科普,受到很多武術愛好者或者行業從業者的評論和指點,作為晚輩表示感謝,能受到大家的關注,說明原創走心的文章還是有地位的我寫的這篇文章內容還是值得去討論的。
  • 傳統武術除了坑蒙拐騙的「大師」,原來還有真能打的武術家
    近年來,閆芳、太極雷雷等所謂「大師」,一次次把傳統武術推上風口浪尖。傳武到底能不能打?傳武在當代還有沒有價值?傳武未來的路在何方?知名作家、評論家、媒體人,同時也是傳統武術練習者的吾非羊老師,以親身經歷,圍繞多年來接觸的武術家、江湖門派、不同拳種、武術打假,以及武術江湖中的人和事,寫成一部紀實小說——《武林揭秘》,講述當代中國武術和江湖的發展現狀。
  • 太極拳詠春拳八卦掌鬧出的笑話 是武術還是騙術?
    小編也練了很多年的武術,八極拳、太極拳。武術打假,我很支持。但若是打殘,打弱,「假打」。我不知道是什麼心態。從詠春拳,太極拳,到八卦掌的事情。如果非要小編下個定義,只能說是鬧劇。一群假「武者」配合著炒作。真的武者,很忙,也沒時間,是不是練武術的人,看走路穩不穩都能看出來。一個事情如果不正常了。就該換個角度去看待他了。太極拳,八卦掌,詠春拳有很多年輕人在習練,為什麼非要找老先生比試呢。
  • 中國流傳至今最完整的拳種,每一代都有出色的弟子精通
    在中國近代中,你要是說哪個拳種的高手最多,那我來告訴你,是形意拳。很多人可能對形意拳還不了解,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形意拳是一個內家拳種,他的歷史很是悠久,形意拳已經有了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的傳統拳種,什麼空手道啊跆拳道啊都是中國拳種的變種,形意拳適合男女練,可以提高身體素質。
  • 陝西一名體育老師遍訪武林高手創出武術操,網友:建議全國推廣
    近日,陝西灃西第四學校學生們都化身「武林高手」,做起武術課間操。該操由體育教師張晨卿拜訪多個拳種傳人後創編,結合了太極拳、八卦掌、八極拳、陝西紅拳等拳術,動作簡易且包含代表性武術動作,深受學生們喜歡。網友評論:又是別人家的老師啊!
  • 天女迷蹤拳八卦掌拳打世俱杯
    【原創】天女「迷蹤拳、八卦掌」:「拳打」世俱杯為什麼說天津人傑地靈呢?因為在華夏武林,天津曾出過兩位歷史級武術家。1,津門大俠霍元甲: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曾嚇跑英國、俄國大力士,後戰勝日本柔道會領隊。在上海創辦精武體育會,為救危亡、赴國難,打破霍式迷蹤拳不傳外性人的家規。
  • 當下傳統武術,需要摘掉「表演體操」的帽子嗎?
    該項賽事,往屆都在中國境內舉辦。最近的一屆在2019年6月,於四川峨眉山成功舉辦,賽事共設立了80多個比武門類,境內選手達6000餘人。從參加者報名情況來看,我們可以了解到在當今傳統武術中,哪些項目較為熱門:太極拳與太極劍,無疑是參與者最多的兩個門類。但其他五花八門,聽上去像是在武俠小說裡才存在的拳種,乃至各類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等,也可以在該錦標賽上看得到。
  • 道家思想——中國功夫理論之源
    《易經》我國文化史上少有的一本同時得到儒道兩家尊崇的古代典籍,其最初雖是一部佔卜之書,但它的價值不止在佔卜方面,更在於它提出了一套關於宇宙萬物的生成、發展及相互關係(陰陽、八卦)的宇宙體系,包括「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樣影響深遠的哲學思想。這套理論影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武術也不例外。
  • 河南許昌舉辦武林大會 260名武林高手切磋武術 最小選手年僅5歲
    為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擦亮體育健身優勢品牌,創建「河南省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12月27日,由河南省許昌市體育局主辦、許昌市武術運動協會承辦的2020許昌市傳統武術交流比賽在許昌市木易影視培訓基地舉行。來自全市的20支隊伍、260餘名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及武術愛好者同臺切磋,為廣大群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武林大會」。此次比賽分為團體競賽和個人競賽兩類。
  • 雷公太極武當八卦掌十秒內被KO,人家1秒完球
    雷公太極、武當八卦掌十秒內被KO,人家1秒完球!》紀錄,是用來被破的!像前幾天,自創「雷公太極」新門派的雷雷大師,因其堅持認為,太極神功能夠戡破綜合格鬥(MMA)中無解之術——「裸絞」,從而引發了雷雷與一草根格鬥教練的約架比武。
  • 傳統武術一再敗給自由搏擊,武術缺的到底是什麼?
    最近號稱走訪了全國300拳館的傳統武術習練者上門挑戰徐曉東,可是這次連徐曉東的徒弟都沒有打的過。雖然如此,但你值得尊重,因為有膽的武者不多,敢上門挑戰的寥寥,所以尊重每個有勇氣的傳統武術者是最起碼的。傳統武術並不假,假的是習練的人,有這樣一位網友評論說的特別好:傳統武術經過明清兩代的打壓,流逝很大,大部分只剩套路,失去系統訓練的構架,練武不練功到頭一身空。
  • 《河南省武術志》出版!填補全國沒有省級武術志書的空白
    圖為:河南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萬旭發言 吳海舒 攝河南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萬旭介紹,河南是少林與太極兩大拳種的發源地,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和廣泛的民間基礎。編纂《河南省武術志》的主要目的是從時代的緯度和理論的高度,深入挖掘中原傳統文化內涵,記錄河南武術曲折輝煌的歷史,實現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中原武術文化走出去,增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自信。
  • 中國以動物命名的拳法,你覺得哪種最強?
    中國以動物命名的拳法,你覺得哪種最強?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幾千年下來享譽中外,不僅可以防身,更是成為了許多武術愛好者強身健體的首選,中華武術中有一類拳法是以動物命名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中國以動物命名的拳法!
  • 一本書囊括河南武術的「前世今生」《河南省武術志》出版
    突出以少林和太極為主的河南省起源的拳種《河南省武術志》第一章在7個拳種的記述中,突出了少林太極。在之後的各個章節,幾乎都有少林太極在比賽、交流、教育、著書、培訓、產業、演藝等方面的內容,突出了河南武術的亮點、重點。對這兩大拳種濃墨重彩予以加強,全面記述,全志中這兩大拳種佔據了較大的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