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自古以來就有南拳北腿的說法,我們從小聽得最多的一個詞應該就是南拳北腿了。可是南拳北腿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幾乎很少有人能搞得清楚。
南拳北腿並不是說南方人只打拳,北方人只踢腿,南拳北腿這個詞很好的概括出了中華傳統武術裡南北方武術風格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僅是南北方的文化造成的,身高,生活習慣,各種微小的因素都決定了南北方武術的差異。
因為過去的南方人身材比較嬌小,南派的武術更多注重搏擊時的細節問題,比如南少林的擒拿手,講究的就是拿穴位,不拿關節,在中國武術裡,對於穴位的運用,是全世界的武術都做不到的。不管你身型有多矮小,抓對了穴位一樣能制服高大的對手。也因為這種武術技術流派的要求,南方武師的武術醫術都很高明。
北方人身材多為高大,物盡其用是中國的成語,在武術裡體現的也特別好。因為北方人高大的身材,所以北方的武術多為強調,勁力,力量,和速度。例如河北的八極拳,天津地區的劈掛拳以及中國跤,細節都做的不如南方拳種優秀,但是更依賴身體的鍛打,力量的運用。
在過去中國武術史中,因為北方人的高大,威猛,體格力量都有優勢,北方武術的總體水平要略勝於南方武術,到了近現代,由於種種原因,北方武術的傳承已經幾乎斷了根,遠遠不如南方武術。把太極健身體操和太極拳混為一談的也多是北方武術家。
在現代的北方武術家,每天說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樁功,在過去的老武師口中,這個詞是很少提起的,我接觸過一個老洪拳武師,提的最多的就是我們南派馬步,硬橋硬手。而現代的武師們,常常拿樁功來作為自己不肯吃苦蹲馬步的藉口。
南拳北腿,一定是有一個拳法和腿法代表了南北的。
南拳指的是廣東洪拳,並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洪拳,中國南方地區的所有拳種幾乎都和洪拳有關,很多拳種都是洪拳衍化而來的。在南方武術裡,兩廣(廣東,廣西)的武術最為高明。廣東洪拳代表了南方洪拳的最高水平。太極拳等等拳法也很出名,但是太極拳的底蘊以及功夫的細節遠遠不及廣東洪拳,太極拳在武術圈內並沒有洪拳的造詣高。
因為廣東洪拳很注重細節,技法很多,打拳的時候非常好看,動作優美,洪拳慢慢的流傳也越來越注重表演性,以至於現在廣東的很多洪拳習練者練的只是能表演的拳,老洪拳的習練者卻越來越少。
廣東洪拳的兵器武器以及拳法是非常複雜的。小編對洪拳的了解皮毛都不到。洪拳中很著名的拳術就是伏虎拳,龍拳,虎拳,五行拳,鐵線拳等等。其中鐵線拳就是大家熟知的功夫。
鐵線拳是洪拳裡面的精華。最初是鐵橋三也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梁坤傳留下來的。鐵橋三因為橋功和馬步的功夫特別穩健,人送鐵橋三之名。鐵線拳是名副其實的內功拳法。練拳的時候需要運氣以及丹田的發聲。
北腿在中國武術裡指的是什麼。
北方的武術裡有各種各樣的拳種腿法,但是北腿指的是潭腿。這個潭腿既不是現代的譚腿也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彈腿。十二路潭腿和南方的洪拳一樣,都是很複雜又特別好的武術功法,在過去,北方的武術家不管是練什麼拳種的,幾乎都會習練潭腿,就像南方的洪拳,潭腿也一樣,作為武術家基本功的練習功法,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人們常說,南洪拳,北潭腿。
在真正流傳下來的潭腿中,握拳就有幾十種方法,踢腿的方法組合有上百種之多,潭腿的習練特別辛苦,也是很值得大家去鍛鍊的一門武術。北方的拳法多數注重腿法,腿法指的並不只是用腿去踢人。馬步,下盤的力量才是真正意義的腿法。十二路潭腿分為上盤功夫,下盤功夫,中盤功夫的訓練。潭腿訓練的時候,非常注重低馬步,也就是鍛鍊腿部的力量。
中國武術不管是南拳還是北腿,現在都很少有真正願意靜下心來的武術家了。太極拳非常盛行,很多武術家也並不是練太極拳,只是打了一套太極體操罷了。而優秀的潭腿,洪拳,卻越來越少的人習練。武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支,傳承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