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手對於平常百姓來講是一個較為神秘又威風的職業,其以冷靜精準的射擊能力一槍斃掉歹徒匡扶了正義。但有一點是,狙擊手往往只射擊對方胸膛而不是瞄準頭部來打,這究竟有什麼樣的講究呢?
不是所有戰士都能成為狙擊手,其需要一定的天賦和經受得住專業訓練。軍方通常會在武警或軍隊裡挑選合適的培養苗子。通過嚴格專業的魔鬼強化式訓練後,合格者才能正式成為狙擊手。那麼狙擊手作為特殊兵種,所進行的多數也是特定任務,比如配合警察、武警擊斃兇徒拯救人質等。
這時候,狙擊手在開槍之際首先會考慮射擊敵方的胸口,而非打頭部,但目的是為了射打心臟部位,同樣是一招斃命。因為狙擊手也是人,並非電視劇裡的神槍手,而從概率上講,胸膛的面積比頭部大,故此為了提高擊中把握,減低人質死亡風險,狙擊手在一般情況下,若沒有收到上級強令射頭部的話,自己都會選擇射擊胸膛。
而在戰爭期間,狙擊手很少會考慮射敵人的哪個部位,畢竟戰勢變化很快,能打中一槍是一槍,這時狙擊手擁有的反應時間很短,並非現代警匪對抗時,擁有稍長的時間給安排。而在理論上,狙擊手一槍射出只要打中敵人上半身就可以使其失去反抗能力,嚴重的話則直接暴斃。
所以戰爭中的狙擊手與出警時的狙擊手略有區別,打仗的狙擊手開槍頻率多,少追求指定的部位,少圖求一槍斃命,這是針對情況而定。出警對付歹徒的狙擊手則不同,此時人質在歹徒手中,免不了有一些窮兇極惡的歹徒要抱著人質同歸於盡,如果狙擊手一槍殺不死對方,那麼人質就可能有生命危險,所以警方一向都要求狙擊手務必要完成一槍斃命的任務。
根據了解到的情況,軍隊培養出一名精英狙擊手至少需花費兩年以上,在這期間該狙擊手們每日要按時接受嚴格的射擊訓練,約發上100次標靶,狙擊槍使用的全是特造子彈,成本很高,為此說明我國培育出一名優秀狙擊手是代價相當高,幾乎與培育一位飛行員差不多。而綜合素質方面,狙擊手貌似要求的更高。
和平年代,狙擊手執行擊殺歹徒任務多數以射擊胸膛為先,在戰爭年代則不同。這時的狙擊手一個人在野外執行任務,幾乎與自方軍隊失去聯繫,緊靠自己的信念與技能存活。蹲守是他們慣用的戰術,通常一個身披「綠植偽裝」的狙擊手會選擇一個佔高的理想位置,儘量把視野擴寬,避免風力過大,距離又掌握到自己的能力範圍,那麼等目標進入射擊範圍後,就會瞄準其頭部,而不再是胸膛。
特別是奉命射殺敵方的高級軍官的時候,狙擊手多以打擊頭部為主,目的是要做到一槍斃命,不給予對方搶救過來的機會,那麼此時如果射胸膛的話,若偏移心臟位置,對方還是會在自家軍醫的搶救下活下來的。
另外環境因素也會影響狙擊手的射擊部位,若是在自方的控制範圍內射擊,如警察包圍歹徒,此刻需要酌情處理,儘量射擊胸膛,讓歹徒喪失傷害能力保護人質安全,事後可能還能搶救過來,給予審問判刑,那麼在戰爭上,敵人處在敵方控制範圍射胸膛的話,是沒有警察及時衝上去扣押的,所以狙擊手在戰爭上對付敵人都會選擇射頭部,讓他們無法搶救過來。對此大家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