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山塘。兩處好地方,無限好風光。」
這民歌,可見山塘街在蘇州這座城,曾經佔據了多重要的地位。
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中把閶門、山塘一帶稱為「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古往今來,山塘向來是帝王國君、文人墨客的鐘愛之地。
無論是乾隆康熙,亦或是伯虎秋香,都曾流連於山塘河兩岸。而清乾隆帝對山塘街則是分外青睞,他寫的詩中,直接提到山塘的就有九首。
從虎丘到山塘,可以步行,全長約3600米,約合7華裡,故稱「七裡山塘到虎丘」,也因為這,山塘街也稱作「七裡山塘」。
山塘街,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位於蘇州古城西北,東至閶門,西至虎丘。和很多蘇州本地人一樣,我們很少去山塘街。
那是繁華的旅遊商業街,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的遊客去打卡。
山塘街因山塘河而命名,沿街大多是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古建築。提起山塘街,不得不提白居易。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任蘇州刺吏期間,率蘇州百姓疏通山塘河,拓展河堤,興建了山塘街,故這條街又名「白公堤」。
很多人到蘇州旅行,除了蘇州園林,也會去遊覽一下山塘的夜景,感受下江南水鄉韻味。而且,這裡不需要門票,無論多夜深,你都可以走走逛逛。
曾經和一個北方的男子聊起蘇州,他說:某一個夜晚,我坐在山塘街的船上,看著兩岸的紅燈籠和古建築交相輝映,那感覺太好了。
這條老街,最具蘇州街巷特徵的典型,已經經歷了1100多年的風雨滄桑。
但這「姑蘇第一名街」大多數時候,是熱鬧的。可你知道安靜的山塘街,是什麼樣子麼?選了個下雨天,帶你去逛逛。
七裡山塘從頭到尾,山水、名勝、寺院、祠宇、塔院、坊表、義局、會館、宅第、橋梁等等有案可查的古蹟就有二三百處之多,被譽為「老蘇州的縮影,吳文化的窗口」。
打著把傘,輕輕的、慢慢的獨自閒逛這條石板路,雨水倒影著粉牆黛瓦,別有一番意境。
心想著很多東西都潛移默化進入我的生命裡,很多次旅行時,還未張口,就會有人說:我猜你來自江南。
對著櫥窗裡的旗袍看了很久,想起家中的幾身旗袍,已經很久沒有穿了。
蘇州的絲綢,同樣也是享譽中外,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把絲綢穿出成熟內斂的韻味來。
這裡的建築,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家家戶戶前街後河。
這樣安靜的山塘街,若不是因為新冠疫情,是很難看到的景象。蘇州古城的韻味,在這條老街,展現的淋漓盡致。但倘若是熙熙攘攘,也就失去了閒逛的心情。
零零散散幾個當地人,打著傘經過我。沿街的店鋪裡,營業員閒坐著,往日的熱鬧不復存在。
於我,這小雨老街,這一派安靜,是歡喜的。
「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有河必有橋。
幾經歷史滄桑,山塘街的不少古橋已消失。
如今橫跨山塘河上的古石橋有七座,分別:山塘橋、通貴橋、星橋、彩雲橋、普濟橋、望山橋、西山廟橋。其中新民橋既橫跨山塘街,又橫跨山塘河,可以特別關注下。
而始建於明朝崇禎年間的通貴橋,是蘇州橋梁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欣賞山塘街風景的最佳地之一。
只見山塘河中,遊船緩緩駛過,兩旁是古色古香的民居,高高掛起的紅燈籠,確實代表了江南水鄉的典範。
經過老街上的山塘評彈崑曲館,看了下價位,評彈茶座是88元/位,崑曲+評彈是128元/位,崑曲折子戲是98元/位。
想著沒有遊客,為我一個人表演也太尷尬了,便沒有上去詢問今日有沒有演出。
倒是牆上的留言,一條條,看了很久。有人把想念,掛在這裡,風雨之中。
一個人沿著山塘街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雨中的三輪車,沒有可招攬的顧客,靜靜地停在那。
突然想起晚唐詩人杜荀鶴的一首詩:「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
倘若你最近來蘇州,倘若遇見下雨天,不如去一趟山塘街吧。慢慢走走,你會發現,這曾經「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另一番安靜模樣。
嗨,我是若有所思,喜歡旅行和攝影,想帶你一起去看看這個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