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魔笛》向荒誕劇情的致敬 主創揭秘最「潮」歌劇

2021-01-14 荔枝網新聞

  騰訊娛樂訊(文/小西)7月19日,歌劇《魔笛》新聞發布會在天橋藝術中心多功能劇場舉行,導演託比亞斯(Tobias Ribitzk)和帕帕基諾的扮演者湯姆·埃瑞克·李(TOM ERIK LIE)現身發布會,與在場媒體共同分享了這版創新歌劇創作理念,獨家揭秘了臺前幕後的心路歷程。此外,媒體還跟隨劇組走進後臺,深度探訪了《魔笛》幕後的奧秘,並搶先觀看了《魔笛》劇組的聯排。

  7月19日,德國柏林喜歌劇院和英國1927劇團共同製作的歌劇《魔笛》新聞發布會在天橋藝術中心多功能劇場舉行。導演託比亞斯(Tobias Ribitzk)和帕帕基諾的扮演者湯姆·埃瑞克·李(TOM ERIK LIE)應邀出席了此次新聞發布會。

  作為莫扎特最具有代表性的德語歌劇之一,《魔笛》在今天也是世界各地歌劇院的常演劇目。與眾多經典版本相比,柏林喜歌劇院這次脫穎而出,玩出了「新花樣」。發布會現場,導演託比亞斯(Tobias Ribitzk)坦言,最初團隊在製作這部歌劇時是有不少壓力的,如何跳出思維慣性演繹這部經典歌劇,更形象地詮釋這個童話故事,並且製作出一部老少鹹宜的歌劇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邀請英國1927劇團加入到這部劇的製作,是因為他們天馬行空的思想與這部劇荒誕的劇情和超現實主義不謀而合」,於是在兩年多的潛心鑽研下,這部以新媒體技術為載體,以動畫形式呈現的《魔笛》將原作中「荒誕、矛盾,幻想、魔法和超現實主義」的故事元素和音樂精神傳遞下來。

後臺探班 揭秘最「潮」歌劇

  發布會現場帕帕基諾的扮演者湯姆·埃瑞克·李(TOM ERIK LIE)這位雜誌《歌劇世界》提名為「年度最佳年輕藝術家」表示這是他首次出演這種形式的歌劇:「在表演的過程中演員無法看到背後的圖片,可移動空間大概只有10-20釐米,為了與樂隊、畫面同步往往要大量的練習與配合。」如今,投影在劇場的應用並不新奇,但柏林喜歌劇院版《魔笛》更看重的是「二維」的動畫與「立體」的演員之間的互動,「科技不會代替舞臺上的表演」,這是演員演出時自始至終遵循的原則。「這版《魔笛》通過畫面,把帕帕基諾這一鬼靈精怪的角色詮釋的更加生動,一個鬼臉一個滑稽的眼神就可以讓觀眾了解這一角色的性格特點。」

  活動當天,劇組工作人員帶領大家參觀了《魔笛》的後臺,可以說是非常「令人失望」:一塊巨大的白板橫在舞臺中間再無其他裝飾,白板後面是幾個參差的樓梯,演員的化妝不為變美只是將整張臉塗成白色……臺上臺下的種種讓人摸不清頭腦。但是,當場燈拉下,現場樂隊伴奏響起,投影儀的燈光打向白板時,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舞臺上一切變的多姿多彩起來,魔笛在空中漂浮,花兒在身邊緩緩綻放,粉色小象在天上飛翔,演員有時會出現在高六米的臺子來一段屋頂逃生,所有的一切都超乎想像。

  默劇歌劇 此時無聲勝有聲

  除了豐富多彩的視覺風格,這版《魔笛》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採用了20年代默片的表現手法。劇中的「捕鳥人」帕帕基諾酷似「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頓,帕帕基娜讓人聯想到路易斯·布魯克,而在大反派摩羅身上不難看到諾斯法拉圖的影子。原本在德語歌劇中的對白,在這裡通過演員的眼神、肢體動作展現出來,這種默劇式的表演就像是藝術創作中留白的手法,給予在場觀眾以無盡地體味空間。

  這一部「會唱歌的默片」就像一本巨大的童話書,兩個多小時的演出時間裡,媒體觀眾經歷了一場歌劇與童話的奇幻旅程:從塔米諾和帕米娜深情的詠嘆調,到帕帕基諾歡快的民間小調,從薩拉斯妥深沉的男低音,到夜後華麗的花腔女高音,一首首經典的唱段,一幕幕新奇的畫面,共同組成了這一部童話般的作品。

  7月21日-23日,德國柏林喜歌劇院&英國1927劇團版歌劇《魔笛》將於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上演。

相關焦點

  • 莫扎特經典歌劇《魔笛》將上演 新聞發布會探亮點
    7月19日,《魔笛》新聞發布會在天橋藝術中心舉行,導演託比亞斯(Tobias Ribitzk)和帕帕基諾的扮演者湯姆·埃瑞克·李(TOM ERIK LIE)現身發布會,與在場媒體共同分享了這版創新歌劇的創作理念,獨家揭秘了臺前幕後的心路歷程。
  • 新版《魔笛》最魔幻 歐洲大陸的「阿拉丁神燈」
    繼11月上旬在香港藝術中心完成世界首演後,新版歌劇《魔笛》將在本月20日至23日「著陸」國家大劇院。近日,該劇主創及主演先期抵京,導演保羅•柯倫、指揮扎裡•哈馬萊寧、舞美設計高廣健從不同角度「揭秘」《魔笛》,引起了媒體的濃厚興趣。
  • 莫扎特經典歌劇《魔笛》7月將上演
    歌劇《魔笛》誕生於18世紀莫扎特創作成熟期,由19世紀成立的歌劇院團進行詮釋,通過20世紀默片風格演繹,藉助21世紀新媒體手段展現,此次德國柏林喜歌劇院與英國1927劇團合作的歌劇《魔笛》將為首都觀眾帶來一場豐厚的藝術盛宴。
  • 三地劇院聯手打造 莫扎特歌劇《魔笛》下月亮相
    國家大劇院《魔笛》發布會11月20日至23日,由國家大劇院、挪威國家歌劇院、香港歌劇院聯合製作的莫扎特歌劇《魔笛》將在國家大劇院上演。三院聯手打造國家大劇院繼今年分別與義大利帕爾瑪歌劇院和鳳凰歌劇院聯手出品了歌劇《弄臣》和《蝴蝶夫人》獲得成功後,有意將這一合作模式發揚光大。即將上演的歌劇《魔笛》將匯集挪威、中國和中國香港兩國三地劇院共同投資、共同召集藝術家,這在國家大劇院劇目生產的歷史上還屬第一次。
  • 莫扎特最後一部歌劇作品 原版歌劇《魔笛》重慶首秀
    初識歌劇選擇一部場景好看、歌曲好聽的劇十分重要,因為也許你聽不懂這些歌詞說的什麼,但卻會被超越國界的視覺設計、音樂所打動。《魔笛》中「夜後」演唱的詠嘆調相信不少觀眾多會覺得旋律熟悉。並且,看歌劇一定要看現場演出!因為只有現場演繹,演員的情緒才能最直接地打動你將你帶入劇情之中。
  • 最潮歌劇《魔笛》7月首抵京 莫扎特生前最後作品
    》作為世界十大經典歌劇之一,自問世以來,已有諸多版本流傳於世。其中德國柏林喜歌劇院與英國1927劇團合作的演出版本可謂獨樹一幟!該版本的《魔笛》打破傳統的歌劇表演方式,以動畫和投影的形式調動觀眾的想像,用豐富新奇的視聽語彙調節緩慢的大段詠嘆,讓臺下的觀眾能夠充分享受經典的魅力!7月21日至23日,柏林喜歌劇院版《魔笛》將首次抵京,登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
  • 傾影科技|歌劇《魔笛》多媒體全息投影與經典舞臺劇的火花碰撞!
    在大部分國內觀眾的印象裡,觀賞歌劇,尤其是古典歌劇是一件嚴肅、鄭重的活動。但接下來小編要描述的這場歌劇《魔笛》卻打破了所有到場觀眾的想像——原來古典歌劇還可以這樣!像一部會唱歌的暗黑童話繪本,情節天馬行空,畫風光怪陸離,伴著精妙華麗的旋律一頁頁展開。
  • 新版歌劇《魔笛》亮相香港 兩周後赴京(圖)
    11月5日晚,由中國國家大劇院、挪威國家歌劇院、香港歌劇院聯合製作的新版莫扎特歌劇《魔笛》在香港藝術中心成功上演,完成了首度亮相。  《魔笛》講述了王子塔米諾在一枝魔笛的引領下,歷經各種艱險和奇遇,最終戰勝考驗,贏得了公主帕米娜愛情的故事。
  • 【值得珍藏的歌劇名曲】莫扎特《魔笛》夜後詠嘆調
    在高音區上躥下跳、彈跳自如演繹,用整個人的表演氣場,表情動作將觀眾籠罩在音樂意境裡面,抒情戲劇女高音在這段高難度選段上飆高音飆華彩的精彩瞬間,讓我們喝彩不斷。 今年十月底在廣州大劇院上演的柏林喜歌劇院的《魔笛》,應該是改編最超前的版本。
  • 歌劇《魔笛》夜後詠嘆調 最高唱到High f3
    主創解讀莫扎特歌劇《魔笛》  10.30開始連續3天,廣州大劇院將上演年度歌劇——柏林喜歌劇院聯手英國新銳劇團1927共同打造的莫扎特歌劇《魔笛》。託拜厄斯介紹了《魔笛》別出心裁的舞美設計,而蓋勒和安德森展示的經典唱段燦若繁花,技驚四座。  聽!歌劇史上人聲最高音High f3  「夜後」安德森:天賦很重要,後天努力更重要  在見面會上,碧姬-蓋勒說自己演的是一個被囚禁的公主,她想擺脫現狀,尋找愛情。
  • 上海國際藝術節:莫扎特生前最後一部歌劇《魔笛》亮相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 1791年,莫扎特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魔笛》在維也納郊外的狄亞·維登劇院首次公演,由莫扎特本人親自擔任指揮,同年,年僅35歲的莫扎特去世。 兩百多年後,這部歌劇終於來到了上海。10月21日晚,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攜《魔笛》正式登陸第21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帶領中國觀眾們深入探索了莫扎特作品的魅力。
  • 莫扎特百年經典歌劇《魔笛》青海上演
    >     10月20日晚,莫扎特百年經典歌劇《魔笛》在青海大劇院上演。羅雲鵬 攝   中新網西寧10月20日電 (羅雲鵬張海雯)20日晚,莫扎特百年經典歌劇《魔笛》在青海大劇院上演。
  • 原版歌劇重慶首秀——《魔笛》
    初識歌劇選擇一部場景好看、歌曲好聽的劇十分重要,因為也許你聽不懂這些歌詞說的什麼,但卻會被超越國界的視覺設計、音樂所打動。《魔笛》中「夜後」演唱的詠嘆調相信不少觀眾多會覺得旋律熟悉。並且,看歌劇一定要看現場演出!因為只有現場演繹,演員的情緒才能最直接地打動你將你帶入劇情之中。
  • 這一版的《魔笛》施了哪些「魔法」
    昨天,記者走進後臺探訪這部《魔笛》的奧秘。    作為莫扎特最具有代表性的歌劇之一,《魔笛》在今天也是世界各地歌劇院的常演劇目。與眾多經典版本相比,柏林喜歌劇院玩出了「新花樣」,完全顛覆了人們心中傳統的歌劇演出,給人以視覺和聽覺上新穎又美妙的感受。
  • 上海大劇院首部戶外歌劇《魔笛》本周六首演
    《魔笛》是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1791年在維也納首演,而本周六晚,由漢堡國家歌劇院和上海大劇院聯合製作的戶外歌劇《魔笛》將在上海大劇院正門廣場首演,這也是上海大劇院首次嘗試戶外演出。一般舞臺版歌劇《魔笛》演出時長近3小時,此次戶外歌劇《魔笛》演出時長為80分鐘,但保留了原劇的基本劇情和經典詠嘆調,更適合普通觀眾觀看。 此次演出也將把上海部分城市地標融入劇情。
  • 中央歌劇院演出莫扎特歌劇《魔笛》
    5月30日,男中音耿哲(右一)、女高音李晶晶(右二)在歌劇《魔笛》中表演。 當日,中央歌劇院在北京天橋劇場演出莫扎特經典歌劇《魔笛》。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5月30日,男高音韓鈞宇在歌劇《魔笛》中表演。當日,中央歌劇院在北京天橋劇場演出莫扎特經典歌劇《魔笛》。
  • 布雷根茨水上舞臺上演莫扎特歌劇《魔笛》
    8月24日,在奧地利布雷根茨,演員在水上舞臺出演莫扎特歌劇《魔笛》。    布雷根茨藝術節將於8月25日落下帷幕,在本屆藝術節舉行的眾多演出中,在水上舞臺表演的莫扎特歌劇《魔笛》最受關注,預計有超過20萬人次觀看。這座水上舞臺坐落在奧地利與德國、瑞士交界的博登湖上,是目前歐洲最大的露天水上舞臺,最多可容納7000餘名觀眾。新華社記者錢一攝
  • 魔幻版《魔笛》:讓年輕人續寫著自己嶄新的記憶
    在莫扎特的正歌劇、諧歌劇之間,《魔笛》剛好屬於亦莊亦諧的維也納的「歌唱劇」。不用說,有關《魔笛》的經典版本無數,而最近在天橋劇場連演三場的德國柏林喜歌劇院和英國1927劇團聯合製作的《魔笛》則帶來新的驚喜。
  • 兒童節前夕,中央歌劇院在天橋劇照上演莫扎特經典歌劇《魔笛》
    >帕帕吉諾:耿哲劇情簡介王子同意了,夜後贈給王子一支能解脫困境的魔笛,隨後王子就起程了。事實上,薩拉斯特羅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國」的領袖,夜後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無邊的太陽寶鏡交給了他,又把女兒帕米娜交給他來教導,因此夜後十分不滿,企圖摧毀光明神殿,奪回女兒。王子塔米諾經受了種種考驗,識破了夜後的陰謀,終於和帕米娜結為夫妻。
  • 聽莫扎特用《魔笛》吹響的最後一部歌劇
    誰能想到,1791年9月30日莫扎特的最後一部歌劇《魔笛》在維也納首演後兩個月零五天,這位歷史上最天才的音樂神童竟於35歲時撒手人寰,這部歌劇幾乎成了他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