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裡發現了硬塊、皮膚變得像橘子皮、乳頭不再凸起而變得內陷……別大意,這可能是乳腺腫瘤的早期信號。
01.
每個女人都該學會乳房自檢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雖是乳腺癌的低發地區,但近年來,在一些大中城市已躍居為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或第二位,發病年齡也趨向年輕化。
不過你不必過於焦慮,因為乳腺癌又是一種可治癒的癌症,早期乳腺癌的治癒率可達60%以上。
所以加強乳腺癌篩查,做到早發現、早幹預,是可以告別「談癌色變」的恐慌的。
正確的乳房自檢必不可少,時刻關愛自身健康,建議女性20歲起,每月做一次乳房自檢,有助早期發現乳腺問題。
最佳時機
月經後第9~11天。此時乳房腺體回縮,乳房最小,而腫瘤一般不會回縮,容易被揪出來。
檢查步驟
看:最好在大鏡子前進行,觀察乳房雙側是否對稱,乳房的膚色有無改變、乳頭有無凹陷等。
摸:一手託起乳房,一手併攏除拇指以外的其餘四指,以乳頭為中心,由內向外以畫圈的方式滑動觸摸乳房,檢查有無腫塊、硬結。
按:按壓檢查乳房外側至腋窩,檢查有無腫塊。
擠:壓迫乳暈,看是否有液體排出。如果有發紅的液體溢出,需高度警惕。
有些女性摸到乳房裡有硬塊,會緊張不安,甚至焦慮難眠,其實這很可能是乳腺增生導致的。下面這張表,有助女性簡單自測乳腺問題。
乳腺增生乳腺癌皮膚一般無變化發紅或凹陷,像橘子皮乳頭正常凸起
凹陷、溢出液體
硬塊可移動一般不可移動界限清晰,不黏連皮膚界限模糊,與皮膚黏連
質地較軟質地偏硬增長速度慢
增長速度較快大小隨經期波動大小不隨經期變化疼痛與月經有關不疼或與月經無關腋窩淋巴結一般不腫大腫大或有腫塊
02.
不同年齡段,怎樣查乳腺?
光養成自檢的好習慣還不夠,仍有可能因個人手法不正確而貽誤病情。自檢與定期去乳腺專科門診體檢相結合,才有可能早發現早治療。
20~30歲女性
每月自檢1次;每1~3年臨床體檢一次。
30~35歲女性
一般選擇乳腺B超,每年一次。超聲檢查經濟實惠,對人體沒有損傷,對年輕女性、緻密型乳腺比較理想。
35~40歲女性
間隔1~2年定期做乳腺X射線,超聲檢查為補充。
40~45歲女性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範(2017)》建議,40~45歲女性每年一次乳腺鉬靶檢查,緻密型乳腺推薦與B超聯合檢查。
鉬靶檢查準確性高,特別是對微小鈣化灶準確性較高,還可以看到乳腺內淋巴結情況,能發現比較早期的癌變。
45~69歲
45~69歲每1~2年進行一次乳腺鉬靶檢查,緻密型乳腺推薦與B超聯合檢查。
70歲及以上
70歲及以上每2年一次乳腺鉬靶檢查。
從臨床來看,40~60歲是乳腺癌的高發年齡段,45歲左右更顯集中。以下高危人群更要密切關注自身變化:
有家族史,特別是母親、姐妹患有乳腺癌的;
12歲前就來月經,55歲後絕經的,風險較大;
有乳腺非典型增生等疾病的;
特別愛吃高脂肪食物、缺乏運動、心情長期壓抑的。
日常生活中,要想保護乳腺,可以從以下細節入手:
及時排解情緒:壓抑、悲傷、憤怒等情緒會干擾免疫系統,增加乳腺疾病發生率。
多吃果蔬和全穀物:高脂飲食容易使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乳腺細胞過度增生。建議每天攝入果蔬800克,豆類30~45克;橄欖油、牛油果、堅果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減少炎性反應,降低惡變風險。
不亂用雌激素:雌激素類藥品,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避免自行、長期、大量使用雌激素。
適齡婚育:有研究證實,晚生育甚至不生育,和乳腺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密切相關。
規律鍛鍊:每周運動3~5次,每次至少半小時,散步、慢跑、遊泳、跳舞都可以。
重視乳房健康
收穫健康、收穫美麗
來源:公眾號「生命時報」
原標題:《關於乳腺健康,這些事你一定要知道》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