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寧波經常參加自行車運動的市民超過3萬人。(胡龍召 攝) |
![]() |
夏天市民健身方式多種多樣。 (胡龍召 攝) |
![]() |
韓立萍 製圖 |
本報記者 林 海
夏天運動「狀況」不斷
前不久,寧波跑友圈爆出了一則新聞:有一名參加過百公裡越野賽和鐵人三項的資深跑友,在寧波參加一個公益性跑步活動時,因天氣太熱患上了「熱射病」,被緊急送到寧波市第二醫院急診科治療。幸虧醫生處理及時,她才得以康復。
熱射病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的一種疾病。熱射病在中暑的分級中是重症中暑,是一種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遇到高溫天氣,一旦出現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時,就要注意降溫。這名跑友因為運動時不夠注意,才出現了險情。
實際上,在夏天因為運動引發疾病或意外事故,這並不是第一例。由於天熱,前往遊泳池的市民成倍增加,由此也引發了安全隱患。今年5月底6月初,鄞州和海曙各有一家遊泳池發生溺水事件,其中一起因為救生員及時出手,又偶遇一位經驗豐富的護士而救回一條命;另一起溺水事件則因為當事人本身有心臟病,身體狀況又不佳,加上運動量過大,沒能救回當事人。
此外,自行車愛好者夏季騎行時也常有安全事故發生。前幾年,北侖先後有兩名自行車愛好者在車禍中發生不測,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此事在當地引起很大反響。據了解,這兩名自行車愛好者均是在夜晚騎行時出事的,事發地均在太河南路(城灣水庫段)。
上海也發生過一名20歲的女性患者由於不當運動健身引發心源性猝死的事件。當事人在健身房鍛鍊,休息時突然倒地,120將她緊急送醫院搶救,入院時人已經沒有脈搏和呼吸,雖然急診科醫護人員全力搶救,遺憾的是沒能搶救回來。醫生稱,女孩是劇烈運動後導致惡性心律失常,發生了心源性猝死。
遊泳、跑步/夜跑、自行車騎行……這些夏天最常見的運動項目,實際上均存在一定的風險。不少人在夏天鍛鍊時,對自身體能狀況估計過高,對客觀風險估計不足,忽視甚至漠視風險,容易出現運動傷害或意外事故。
夏天運動有特殊禁忌
夏天參加體育運動,最常見又最需要預防的疾病是熱射病。
前幾年,外地也發生過夏天出門跑步導致熱射病最終不治身亡的事例。2014年6月的一天中午,四川46歲的馬拉松愛好者雍波冒著32℃高溫跑出家門,不久後他被發現昏倒在路邊。在醫院搶救多日,儘管有國內首席熱射病專家、解放軍總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宋青教授參與搶救指導,最終他還是因為多個臟器出現衰竭繼發血液感染導致感染性休克,搶救無效死亡。
寧波市第二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劉鵬解釋,夏天室外氣溫高、溼度高,會影響機體的散熱,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體內產熱過多而散熱減少,出現散熱障礙,就有可能誘發熱射病。遇到熱射病患者,一般要求一小時內將患者體溫降到38.5℃以下;要立即停止運動,將患者挪到陰涼地,解開衣服,體表暴露,用風扇和空調吹,用冷水擦拭身體,補充鹽水,同時還要測量體溫,觀察患者神志,如果降溫效果差或昏迷不醒,要立即送往醫院。
需要注意的是,夏天還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季。從文獻和臨床數據來看,盛夏發生心源性猝死的病例要比春秋季節高兩成。夏天運動量大,出汗多,人體水分通過汗液大量蒸發,血液黏稠度升高,達到一定程度時會誘發低血鉀症甚至出現血栓,導致惡性心律失常及心臟病發作。
低血鉀症是一種常見的電解質紊亂,夏季大量出汗會造成血液中鉀鹽的大量丟失而缺鉀,這是造成低血鉀症的直接原因。而鉀離子通過調節體內若干種酶的活性,使肌肉和神經處於正常的興奮狀態,包括心臟肌肉的舒展,調節心跳節律,維持腎上腺的功能,調控血壓。因為運動流汗過多,導致低血鉀症而引起惡性心律失常,最嚴重的後果就是猝死。
運動醫學專家認為,夏天在遊泳池發生意外,除了溺水之外比較常見的是誘發一些心血管疾病,有的遊泳愛好者在空腹的時候下水遊泳,容易出現低血糖甚至暈倒的情況。而自行車騎行出現意外,比較常見的問題是一些車友因為天熱不願戴頭盔等安全裝備,這樣一旦出事頭部就會遭受重創。
高溫天這樣運動才科學
專家說,市民在夏天運動時要避開一條警戒線:氣溫超過32℃、溼度超過60%。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熱射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有研究表明,參加馬拉松運動最適合的氣溫是14℃至16℃,在夏天跑步如何預防中暑?寧波越野跑達人「小音」曾多次參加100公裡越野賽,並創造了「上馬」2小時41分的全馬佳績。他表示,首先要避免在陽光直射的環境下運動;其次要降低運動強度,縮短運動時間。為了預防脫水及電解質紊亂,要帶足水和電解質飲料,10公裡以內的距離,跑步時帶一瓶250毫升左右的水就可以了,跑到5公裡時喝一半。如跑22公裡至40公裡的距離時,可以按每10公裡補充500毫升的水,每跑2公裡喝一兩口。「小音」還透露了他的一個「秘訣」:大運動量之後,通過洗冷水浴和熱水浴交替刺激的方法,幫助肌肉儘快消除疲勞,減輕炎症,緩解酸痛。
為了預防夏季的低血鉀症,平時要多吃含鉀量高的食物,比如紅薯、香蕉、豆類和魚類等。夏天在運動大量出汗後補水,以少量多次為宜。但不能單純地補水,要同時補充一些無機鹽,否則大量補水會衝淡血鉀濃度,而且補得多排出得多,會加重鉀鹽的丟失。因此,專業人士推薦夏季出汗或熱症急救應當補充含電解質的運動功能飲料。
除了預防熱射病之外,夏天參與遊泳、水上運動時,需要注意防溺水。在遊泳池遊泳,切忌在空腹、疲勞、飲酒等身體狀態不佳的情況下進行。在下水前做好準備活動,在現場聽從救生員和工作人員安排,根據體能狀況確定合理的距離、速度。「遊泳鍛鍊總的要求是不能過量,需要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年齡等情況確定相應合理的運動量。」市遊泳訓練中心教練徐根明表示。
寧波市升騰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總教練兼市水上救生協會培訓師張峰表示,夏天雖然炎熱,但是在水裡時間過長的話,會導致體溫下降,容易發生抽筋,可能會有溺水的風險。另外,在下水之前一定不要吃得太飽,太餓也不行,最好是飯後一個小時才下水,這樣可以避免噁心嘔吐;遊泳時要控制時間,特別是患有低血糖的泳客,遊泳時間過長,體力消耗過大容易發生暈倒。70周歲以上老年人屬於心腦血管疾病的易發人群,一定要在醫生允許的情況下入池遊泳,並由專人陪同,這樣隨時可保障老年人的遊泳安全。
吳曉軍是寧波市自行車運動協會副主席。他介紹,現在寧波經常參加自行車運動的市民超過3萬人,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有夏季「夜騎」的愛好,特別是東錢湖、九龍湖等地已成為市民「夜騎」的首選之地,每年的4月至11月幾乎每天晚上有數百名市民去騎車。「晚上騎車不會曬傷,而且涼風習習,感覺十分舒適。但『夜騎』時請務必戴上頭盔。」
評 說
「夏練三伏」也要有個度
民間有諺語:「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三九和三伏是一年中最冷和最熱的時候,在這麼極致的氣溫環境下鍛鍊,是告誡人們運動要有一種執著和持之以恆的態度。但無論是「冬練三九」還是「夏練三伏」,都要注意一個度,看到一些人在夏天鍛鍊時出了這麼多「狀況」,有的甚至倒下不起,深感可惜。要是早學一點知識,注意鍛鍊的度,很多「狀況」或許可以避免。
生命在於運動。經常參加體育鍛鍊比不運動鍛鍊的人,其心臟功能、肺活量、消化功能都要好,而且發病率較低,人看起來也會更精神些。所以,任何時候、任何季節,都應該堅持運動,夏季也不例外。但夏季有夏季的特點,天氣炎熱,運動出汗多,對人體消耗較大,故夏季參加體育活動必須講究方法,只有合理安排才能收到好的健身效果。比如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快走」隊伍,快走就要選擇好時機,要避開中午高溫時節,避免強烈的紫外線照射。這個時候連室外作業工人都在錯時工作,你假使還去運動鍛鍊,那不是毅力和恆心了,而是盲目和無知了。
年紀不同,男女不同,身體狀況不同,氣候季節不同,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運動處方」,根據不同的情況適度進行體育運動。運動的目的本就是增強體質,一旦過量或不注意,反而傷身,這樣的傻事我們不能幹。(李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