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兵入伍已經有了一段時間,新兵基本適應了軍營的生活,自從2018年陸軍率先改革,新兵連從原來的3個月改為現在的6個月,其他軍兵種還是原來的3個月,新兵連是軍旅生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這是認識軍營,適應軍營,習慣軍營的一個過程。新兵連結束之後會安排所有的新兵下連,分配到對應的工作崗位上。
新兵下連的時候通常會根據這些「因素」來分配崗位。
通常會根據新兵在新兵連的表現,還有就是新兵連的考核結果,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說新兵的身高,個人形象,學歷,大學所學的專業,個人的專業特長等等來考慮。
新兵下連分到基層的情況下,通常有這三大去向,新兵和家長有必要了解。
第一、新兵被分配到戰鬥班排。
這是大部分新兵的去向,分配戰鬥班排專業是非常多,比如被分炮班,炮班通常有好幾個專業,從一炮手到七炮手,每個崗位都有各自的職責。
分到戰鬥班排,一般對體能的要求是非常高。因此新兵下連之後,會重點練習體能,因為新兵剛下連的時候,體能和老兵有很大的差距。因為在新兵連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以公共科目的訓練為主,體能的訓練強度也是比較小,因此等新兵下連之後,會按照老兵的標準來練體能。
新兵下連之後,體能訓練由原來的三公裡,變為了5公裡,偶爾也會練習武裝5公裡,甚至還會跑10公裡越野。400米障礙也隨著登場,各種體能科目的訓練標準也會隨著提升。因為在戰鬥班排裡面,崗位專業技能,對體能的要求是非常高,必須要有一定的體能作為基礎,才能勝任該工作崗位。
第二,新兵被分到後勤保障單位。
大家比較熟悉的後勤保障單位就是炊事班,駕駛班等。以前想要去到後勤保障單位,需要在同年兵當中屬於佼佼者,體能非常過硬,才有可能被分到後勤保障單位,因為在這些單位裡面主要是以搞好保障為主,體能方面的訓練會比較少,而這些單位剛好是機關抽查的重點,所以能下到後勤保障單位的士兵,每一個士兵的軍事素質都是非常過硬。
但是最近幾年很多新兵都不願意去到後勤保障單位,特別是去炊事班。因為很多新兵覺得去炊事班比較累,比較髒,比較油。寧可選擇去戰鬥班排,也不選擇去後勤保障單位,所以現在被分到後勤保障單位的新兵基本都是因為體能比較差,其他班長都不願意挑的情況下,才被分到了炊事班。
第三,新兵被分到了「連部」或者「營部」。
如果被分到連部,通常只有兩個職務,那就是文書和通訊員。文書就相當於整個連隊的文職工作人員,負責全連的相關資料和文件等,領導安排的各項任務,形成文件下發到各班排。文書這個職務是要有一定的學歷,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因為這涉及到,要經常寫材料,寫報告,寫總結。
同時也需要會使用電腦,至少要會簡單的辦公軟體。擔任文書職務,對今後的發展非常有幫助,特別是在轉士官的時候會優先考慮,只要自己工作能力沒有問題,能夠得到連長和指導員的認可,在連隊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晉升上士期滿完全沒問題。
如果是當通訊員,主要是保障好連隊首長的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問題。如果是被分到了「營部」,通常是分到指揮專業,比如說情報,偵察,有線,無線等這樣的專業,只要把專業技能學精學透,在部隊晉升到中級士官和晉升高級士官的時候會優先考慮。
綜合以上分析,新兵下連分配專業的時候,通常會根據這些因素來考慮,分別是學歷,在新兵連的表現,身高,個人的形象,個人的專業特長等等。如果被分到基層,通常有這三大去向,第一,被分到戰鬥班排;第二,被分到後勤保障單位,比如炊事班,駕駛班等;第三,被分到「連部」或者「營部」。不管分到哪裡,分到什麼樣的工作崗位,只要在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鑽研,精益求精,在本職崗位上立功受獎,那是遲早的事。
#新兵下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