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這座臺灣著名組合五月天代言的美麗城市,充滿浪漫氣息的愛河穿城而過,奔流入海,也連接起了高雄大多數景點:海濱勝地旗津、山海合一的壽山、繁忙的高雄港、另類的駁二藝術特區等。在遠離愛河的區域,同樣不缺好玩的地方,例如各種博物館、美麗的美濃小鎮等等。雖然高雄既不是臺灣最大的都市,也不是遊客最愛光顧的城市,然而高雄風景秀麗,物價也相對低廉,讓你也許只花費一半的價錢便可以獲得接近臺北的享受。
現在的高雄市由舊高雄市和高雄縣合併而成,擁有多達38個行政區,而主要旅遊景點依然集中在原先高雄市的11個區中,大多數景點搭乘捷運便可輕鬆到達。不過城市合併的壞處便是各個區的路名經常重複,例如「大仁路」在高雄至少6個區中均有出現,因此要注意,無論是網絡搜索還是按圖索驥,請先確定路名所在區,才不會跑錯路。
雖說是臺灣第二大城市,高雄的生活節奏卻比臺北要慢得多,與大陸一線城市更不可同日而語。城區只有100多萬人口的高雄,在大陸只能算是中小城市。高雄就連捷運都只有三節車廂,即便如此,大多數時候你仍然可以輕鬆地找到一個座位。
如果說捷運還能便捷地搭乘,與臺北或者大陸區別不大,那半小時一班高雄的公車可就要考驗你的耐力了。公車可能一天只有兩班都是常事,所幸雖然班次少,時間卻算準點。
與慢吞吞的生活節奏相對應的,是高雄人結婚速度之「慢」。在高雄,年過而立的鑽石王老五比比皆是,他們中有人還在留戀戀愛的甜蜜而不捨得進入婚姻的圍城,更有人乾脆快樂地一直做單身貴族。在高雄,不妨讓自己的步調也跟隨這座城市一起慢下來,慢慢地,欣賞這座城市的每一個瞬間。
高雄的歷史,從「高雄」這個好聽的名字的由來便可一探究竟。在古代,高雄原住民曾把門前用於防禦海盜的刺竹林稱作「ta-kau」,閩南漢人登陸臺灣後,聽到如此發音,便將這裡稱作「打狗」,這也是高雄的古稱。現在的「打狗英國領事館」等地點仍然遺留著當年的名稱。而19世紀末日本殖民者來到後,又將「ta-kau」音譯為日文漢字「高雄」,這才有了現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