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中國救援隊成員在厄瓜多卡諾阿鎮進行震後消毒工作。當日,中國救援隊繼續在厄瓜多地震最嚴重的地區進行消毒殺菌、幫助建立臨時避難所等工作。 新華社發(張鵬飛 攝)
新華社厄瓜多波託維耶霍4月26日電 通訊:「中國人來了!你們來得太及時了!」——記厄瓜多強震後的中國救援人員
新華社記者郝雲甫
「房子強烈搖晃了有50多秒,但實際感覺時間相當漫長。」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工國際)承建的厄瓜多波託維耶霍市(以下簡稱波市)專科醫院現場經理官春光向記者描述了16日強震來襲時的驚魂一刻。
今年66歲的官春光已到了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這次厄瓜多醫院項目是他被公司返聘後執行的最後一個項目。就在他結束休假返回波市的第二天,一場7.8級的強震發生了,波市距離震中僅180公裡,是地震重災區之一。
官春光說,當意識到發生地震時,腦子裡一片空白。和同事一起衝出房子後,他看到街道上的電線桿左右擺動得非常厲害,街上的房屋瞬間一片漆黑,房屋中傳出尖叫聲和哭泣聲。
一夜之間,波市滿目瘡痍,悶熱、潮溼的空氣中四處瀰漫著腐敗的氣味,城中停水停電,通信中斷。
災情就是命令。在確認項目施工人員全部平安後,官春光和同事們立即開展營救行動。17日11時,中工國際第一批4臺挖掘機抵達救援工作現場;16時,第二批1臺挖掘機、10臺裝卸車、1臺吊車和1臺小型裝載車分別抵達市中心三處救援現場,交由當地消防單位總體部署救援工作。
此時,波市消防局的厄方救援人員正在為缺乏得力的救援設備一籌莫展,中方救援設備的到來令他們倍感振奮。「中國人來了!你們來得太及時了!」
17日14時,震後20個小時,羅卡富恩特街一個倒塌的藥店廢墟中,在中方人員和機械設備的幫助下,一名小女孩經過40分鐘的救援被從廢墟中抱了出來;15時,中工國際的挖掘機在安拉胡埃拉街一座四層建築物地下一層救出一名27歲女性。現場圍觀的群眾和維持秩序的警察激動不已,高喊著「中國兄弟,好樣的!」
官春光介紹,據初步統計,中工國際救援隊共救出3名倖存者,幫助找到47名遇難者。目前倖存者狀況良好,無生命危險,遇難者遺體也移交給了厄方。為保障後續救援,救援隊在地震重災區、首都基多和厄第一大城市瓜亞基爾市建立起緊急救援網絡,提供多層次後勤補給調配。
當記者在波市醫院項目工地現場見到官春光時,連日的指揮協調救援使他一臉倦色。但說起自己身後這座佔地面積11.5萬平方米的醫院時,官春光一臉自豪。他介紹說,醫院建成後能提供508張病床,醫院的醫療設施在整個厄瓜多都將是數一數二的。記者看到,建築物內除了吊頂和牆皮脫離外,整個建築完好無損。
「無論面對怎樣的天災,一座城市的醫院都不能倒塌。這是維護一座城市生命安全的底線!」官春光指著這座在波市市區十分醒目的白色建築說。
中工國際波市醫院項目厄方工程師維克多在接受採訪時對記者豎起大拇指:「這是我的好朋友官春光在厄瓜多的最後一個項目,項目結束後他就要回到中國退休了。雖然醫院尚未完工,但在我們厄瓜多老百姓心中,這座醫院已經通過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