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出現用各種消毒液消滅新冠病毒的方法,其中,有不少人用的是主要成分為對氯間二甲苯酚的消毒液,市面上常見的有滴露、威露士、詩樂氏、迪朵、綠管家等。
大家對這些消毒劑並不陌生,為何這次又粉墨登場,因為它的有效成份「對氯間二甲苯酚」中含有一個「氯」字。
很多人覺得它們屬於含氯消毒劑。在度娘上找到下面滅活新冠病毒的有效方法後興衝衝地用上了。
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 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節選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
(試行第六版)
問題1
對氯間二甲苯酚是不是含氯消毒劑?
答疑解惑1
雖然對氯間二甲苯酚名字含「氯」,但是它並不是含氯消毒劑。
含氯消毒劑是指溶於水能產生次氯酸鈉的消毒劑。對氯間二甲苯酚(PCMX)又名氯二甲酚(Chloroxylenol),其在25℃的水中微溶,屬於滷代酚類消毒劑。
這些消毒液外包裝上通常寫著:有效殺滅99.999%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這裡敲小黑板了!所列出的這些名稱是細菌或真菌而不是病毒,更不是本次害人不淺的新冠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是病毒
不是細菌
細菌(bacterium)
為單細胞生物,極易受到外界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一般消毒劑在常用的濃度下,只對細菌的繁殖體有效。
病毒(virus)
是形態最微小,結構最簡單的微生物。它對化學因素的抵抗力一般較細菌強。
(大腸桿菌的掃描電子顯微鏡鏡照片,摘自:Wikipedia)
(計算機輔助重建輪狀病毒顆粒,摘自:Wikipedia)
問題2
對氯間二甲苯酚對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就是大家熟悉的新冠病毒是否有殺滅作用?
答疑解惑2
目前官方出的最新診療方案,指出「對冠狀病毒理化特性的認識多來自對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
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將新型冠狀病毒正式命名為「SARS-CoV-2」,其基因特徵與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顯區別。目前研究顯示,SARS-CoV-2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達85%以上。先前基因組研究表明SARS-CoV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包含了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這種重組對人類的影響是災難性的。
儘管多年來對氯間二甲苯酚被廣泛使用,但它的作用模式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
筆者想從消毒劑的作用機制方面入手看看有沒有可能對氯間二甲苯酚能殺死病毒,似乎沒門!
找來找去發現有兩篇替代性實驗研究的文章。
不想了解實驗過程的可直接看結論
1
2005年,Wolff等人用冠狀病毒229E來測試4.8%對氯間二甲苯酚的抗病毒活性。
註:人冠狀病毒229E (HCoV-229E)是冠狀病毒科,α冠狀病毒屬的一種單股正鏈RNA病毒,它是導致普通感冒的病毒之一。
實驗方法
4.8%對氯間二甲苯酚原液按1:40(v/v)稀釋後待測。室溫(23±2℃)按下圖在玻璃皿中準備數個(具體個數文中未提及)不鏽鋼製成的圓片(0.7毫米厚,直徑1釐米)作為載體,先各在上面滴加10微升的病毒混懸液,放1小時等它幹,然後再滴加50微升待測消毒劑對氯間二甲苯酚,作用10分鐘後,229E冠狀病毒顯著減少。
同樣的試驗方法,75%乙醇作用5分鐘就能顯著減少病毒。可知,對氯間二甲苯酚的抗病毒活性與酒精相比,並無優勢。
2
2009年,Christine Dellanno等人用小鼠肝炎病毒(MHV-1)來測試4.8%對氯間二甲苯酚的抗病毒活性,原液按1:40(v/v)稀釋後待測。
註:小鼠肝炎病毒 (mouse hepatitis virus, MHV)是冠狀病毒科、β冠狀病毒屬的一種單股正鏈RNA病毒。可引起流行的小鼠疾病,臨床表現為肝炎、腦炎和腸炎,死亡率很高。在發現SARS-CoV之前,無論在體內、體外還是在分子水平上,小鼠肝炎病毒都是被研究得最透徹的冠狀病毒,是SARS-CoV的替代研究物。
實驗方法
這回的實驗方法與2005的實驗有較大區別。室溫下,在28平方釐米的培養皿(未註明材質)上滴入0.3mL的病毒懸液,放置30-50分鐘,待其形成白色幹膜,然後加入2mL的待測消毒劑對氯間二甲苯酚,作用30秒後未再發現存活的小鼠肝炎病毒。
小結
上述兩個實驗使用的都是載體定量法,均間接提示對氯間二甲苯酚可能對SARS-CoV有一定殺滅作用,但這兩種病毒僅僅是作為替代研究物。
從本質上講,消毒液的抗病毒活性評估,需要根據產品的常規用法(如表面消毒或手部消毒),將病毒與待測產品結合在一起,在適當規定和精確的接觸時間內,對其抗病毒活性進行測試。以上證據並不足以支持對氯間二甲苯酚能滅活新型冠狀病毒。
對氯間二甲苯酚對滅活新冠病毒是否有效還尚未找到有力的實驗證據與文獻支持。故暫不推薦其用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滅活消毒。
劃重點
筆者建議
當前暫缺特定抗病毒治療方案,有效的預防手段顯得尤為重要。有必要謹慎看待主要成分為對氯間二甲苯酚的消毒劑的抗病毒作用。
在有條件選擇消毒劑以及消毒方式的情況下,還是選用相對有效的消毒液吧。
圖片為筆者原創
參考文獻
[1] McDonnell G,Russell AD.Antiseptics and disinfectants: activity,action,and resistance[J].Clin Microbiol Rev.1999, 12(1):147-79.Review.Erratum in:Clin Microbiol Rev 2001, 14(1):227.
[2] McDonnell,Gerald E.Antisepsis,disinfection,and sterilization[M].Washington,DC:ASM Press, 2017.177
[3] Wolff, M. H., Sattar, S. A., Adegbunrin, O., & Tetro, J. (2005). Environmental survival and microbicide inactivation of coronaviruses. In Coronaviruse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first insights concerning SARS (pp. 201-212). Birkh user Basel.
[4] E. R. Gaunt,1 A. Hardie,2 E. C. J. Claas,3 P. Simmonds,1 and K. E. Templeton.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s of the Four Human Coronaviruses 229E, HKU1, NL63, and OC43 Detected over 3 Years Using a Novel Multiplex Real-Time PCR Method down-pointing small open triangle. J Clin Microbiol.2010,48(8): 2940–2947.
[5] Dellanno C1, Vega Q, Boesenberg D. The antiviral action of common household disinfectants and antiseptics against murine hepatitis virus, a potential surrogate for SARS coronavirus[J]. Am J Infect Control. 2009, 37(8):6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