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總扯著耳朵哭鬧?當心中耳炎

2020-12-01 澎湃新聞

原創 大頭蝦 醫學界兒科頻道

BMJ最新兒童急性中耳炎診療建議來了!

急性中耳炎是兒童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發病率在兒童中為4%左右,發生的高峰年齡段為1~2歲,與上呼吸道感染有著密切關係。據統計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中,急性中耳炎的發生率為10%左右。因此,冬春季正是其高發期。

兒童的急性中耳炎如不進行規範化處理,可導致患兒聽力下降,嚴重者可引起顱內外併發症,包括耳後和耳下膿腫,以及腦膜炎、硬膜外膿腫、硬膜下膿腫、腦膿腫等顱內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近期,國際知名期刊BMJ上更新了兒童急性中耳炎的診療建議,從病因、症狀、診斷、治療以及預防等方面進行了綜述。

小編將此版最新建議與2015年發表在《中國實用兒科雜誌》上的《兒童急性中耳炎診療——臨床實踐指南》(簡稱「2015版本」)進行對比,以供各位學習。

病原學

急性中耳炎通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普通感冒」之後發生。該病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鏈球菌、未分型流感嗜血桿菌和卡他莫拉菌。

2015版本:

急性中耳炎的病原體主要有細菌和病毒,但有一部分患兒由肺炎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主要為肺炎球菌(約佔70%),其次為未分型流感嗜血桿菌(約佔20%)、卡他莫拉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易感人群

兒童由於其免疫系統功能不成熟,更容易患上中耳炎。嬰兒的咽鼓管比成人短、寬、水平且鬆散,增加了中耳感染的風險。

急性中耳炎的危險因素包括:男性、土著血統(例如澳大利亞土著兒童)、急性中耳炎家族史、接觸菸草煙霧等。

症狀

患兒最顯著的症狀是耳痛。

15%~20%的急性中耳炎患兒會出現新的耳部分泌物。

患兒有時表現為拉扯耳朵、拽耳朵或摩擦耳朵。

還可能出現發燒、煩躁不安或睡眠障礙症狀。

但是以上症狀並不能區分兒童是患有急性中耳炎還是上呼吸道感染。

2015版本將急性中耳炎的症狀按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進行區分。

(1)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主要表現為局部症狀,即耳痛呈持續性;嬰幼兒的耳痛特點可表現為易煩躁,有時表現為捂耳朵和拽耳朵,甚至影響睡眠,僅早期伴上呼吸道感染者可有發熱。

(2)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除主訴為局部持續性較重耳痛症狀及嬰幼兒耳痛特點之外,還可伴有高熱、哭鬧、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其症狀直到耳流膿後緩解。部分患兒早期聽力下降。

診斷

出現耳痛或患兒有拉扯耳朵、拽耳朵等症狀時,應懷疑急性中耳炎。

耳窺鏡發現中耳積液可證實診斷。耳窺鏡檢查可看到正常鼓膜為珍珠灰色、半透明的。鼓膜呈紅色充血狀提示中耳積液。

正常鼓膜

急性中耳炎鼓膜

2015版本:

急性中耳炎的診斷除了症狀及耳窺鏡檢查,還有聽力學檢查(包括聲導抗檢查、耳聲發射檢查、純音測聽檢查、聽性腦幹反應和多頻穩態反應檢查)、CT檢查、病原體檢測以及血常規檢查。

還有哪些情況需要考慮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通常伴有中耳積液。最突出的症狀是中耳積液引起的聽力下降。

若無中耳積液可排除急性中耳炎,需要檢查與耳痛相關的其他疾病,如咽炎、扁桃體炎等。

如何管理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兒童中有90%的人耳痛可以完全緩解。在7~8天內,32%的兒童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下,症狀最嚴重的患者會在3天內緩解。如果症狀未緩解,可使用抗生素。

具體管理方式包括以下三項:

1、解決父母的擔憂

2、疼痛管理

按照年齡適當提供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的常規劑量以緩解疼痛。但關於急性中耳炎的疼痛治療目前爭議較多。

3、抗菌藥物

(1)全身使用抗生素:建議全身不適,患有嚴重和持續性疾病的兒童以及發生併發症的高風險人群(年齡<6個月,既往有合併症,例如顱面畸形、唐氏症候群和免疫缺陷),立即口服抗生素。對於2歲以下雙側急性中耳炎的兒童,考慮立即口服抗生素。

抗生素的推薦類型、劑量和使用時間因國家而異,並且取決於當地的抗生素耐藥性和文化/社會偏好。

在歐洲國家/地區,阿莫西林是急性中耳炎是兒童的一線抗生素用藥。療程為5天(最多10天)。如果48~72小時初始治療失敗,應改用更廣譜的抗生素,例如口服或靜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若兒童對青黴素過敏,歐洲指南推薦口服克拉黴素或口服複方磺胺甲惡唑。

(2)外用抗生素:對於耳部出現分泌物,推薦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在英國有各種外用抗生素配方,其中含非耳毒性喹諾酮滴劑被認為是最合適的。

2015版本急性中耳炎的治療包括:

1、抗菌藥物:根據國內外指南、文獻報導及臨床實踐經驗,推薦選用口服阿莫西林,其常用劑量40~45mg/(kg·d)增加到80~90mg/(kg·d)能有效對抗青黴素中度敏感菌株,療程7~10d。

或選擇大環內酯類的口服阿奇黴素等,阿奇黴素每次劑量10 mg/kg,每日1次,療程為3~5d,療程總劑量不超過1500mg。

以上藥物治療無效,可選用第2或第3代頭孢菌素,如肌注頭孢曲松和口服頭孢地尼等。

2、局部治療:1%酚甘油滴耳劑、3%雙氧水清洗加局部採用非耳毒性抗菌藥物滴耳劑、鼻腔局部用藥。

3、手術治療:鼓膜切開引流術、鼓膜切開中耳置管術。

如何處理復發性感染?

有些患兒會出現復發性感染,定義為:6個月發作3次或3次以上,或1年發作4次。

符合復發性急性中耳炎標準的兒童應該請耳鼻喉科會診,排除潛在的疾病,並討論治療方式以及預防措施。

如何預防急性中耳炎?

1、預防措施包括積極預防各種上呼吸道感染,同時別忘了接種疫苗。

2、美國兒科學會建議避免兒童接觸菸草煙霧,減少奶嘴的使用,並提倡6個月或更長時間的純母乳餵養。

參考文獻:

[1]BMJ 2020;371 doi:https://doi.org/10.1136/bmj.m4238(Published 18 November 2020)Cite this as:BMJ 2020;371:m4238

[2]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6,31(2):81-84.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大頭蝦

責任編輯:李小榮

原標題:《​寶寶總扯著耳朵哭鬧?當心中耳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同款寶寶:晚上睡覺不踏實,總是哭鬧怎麼辦?
    寶寶睡不踏實不外乎這幾個方面:寶寶生理不適,例如拉臭臭了、尿尿了、太熱了或者是餓了等等;再一個就是睡眠環境的影響,溫溼度、噪音過大、蚊蟲叮咬等都可能影響寶寶睡眠。所以寶媽們要及時了解寶寶的睡眠不好的原因,才能改善寶寶的睡眠質量。豆媽總結了一些可能會影響寶寶睡眠的原因,寶媽們可以參考。一、睡前過於興奮良好的睡眠是寶寶生長發育的前提條件。
  • 哭鬧——寶寶表達情緒和需求的重要方式,寶媽寶爸如何正確理解?
    寶寶哭鬧是十分正常的事兒,在寶寶還不會說話或者剛剛學會說話的時候,如果身體或心理上不舒服,想讓寶爸、寶媽知道的話,只能通過哭鬧來進行表達;即使寶寶會說話,在遇到某些情況的時候,也會選擇通過哭鬧來實現自己的目的,畢竟會哭的孩子才會有奶吃。因此遇到寶寶哭鬧的時候,必須要認真地分析一下原因。
  • 寶寶耳朵流黃色分泌物,原來是這些原因
    作者:寶寶知道 科學育兒達人 寶寶耳朵流黃色分泌物,抓撓不停, 油耳屎 分泌油耳屎的寶寶排出的棕黃色、油性粘稠物質,在沒有乾燥時就已積滿在外道眼裡,有的流出耳外凝結成加,有的凝聚成團。寶寶愛自己抓耳朵,沒有別的異常反應。
  • 5個簡單小妙招,讓哭鬧寶寶立刻安靜下來
    5個簡單小妙招,讓哭鬧寶寶立刻安靜下來2011-12-23 10:42:40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研究表明,約有一半的新生兒一天之中哭鬧的時間超過兩個小時,有五分之一的新生兒無休止的號啕大哭反覆發作,常常令初為人父母的爸爸媽媽束手無策。
  • 「寶寶夜裡哭鬧的原因」嬰兒夜間哭鬧是受了驚嚇?別讓無知害了寶寶
    大人無論如何也沒辦法確定嬰兒哭聲的真正含義,就當孩子的夜間哭鬧是受了驚嚇,抱著喊一喊搖一搖也就過去了,好歹也算是種可實施的解決辦法。實際上,孩子夜間哭鬧的真正原因多數是--身體不舒服。大家想一想所謂孩子被嚇到的症狀都是什麼?持續性的哭鬧,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家裡老人抱著哄都不好使。
  • 哭鬧——寶寶表達情緒和需求的唯一方式,寶媽寶爸必須多加關心!
    寶寶哭鬧是十分正常的事兒,在寶寶還不會說話或者剛剛學會說話的時候,如果身體或心理上不舒服,想讓寶爸、寶媽知道的話,只能通過哭鬧來進行表達;即使寶寶會說話,在遇到某些情況的時候,也會選擇通過哭鬧來實現自己的目的,畢竟會哭的孩子才會有奶吃。因此遇到寶寶哭鬧的時候,必須要認真地分析一下原因。
  • 周歲寶寶睡覺老是愛搖頭, 但能是耳朵前庭系統發育障礙
    好啦廢話不多說啦,直奔主題吧~張女士家寶寶一轉眼已經一周歲了,一年來,看著孩子在自己的呵護與陪伴下一天天慢慢長大,張女士心中還是很有出息感的。尤其是在晚上給孩子餵奶的時後,以及孩子睡醒找媽媽的時後,儘管說孩子會哭鬧,可是張女士心裡還是充滿了感動,畢竟孩子醒以後睜眼要找的人就是自己。但是近來張女士發現自己的寶寶睡覺的時後就好像做噩夢壹樣,會反反復復的來回搖頭。
  • 寶寶老愛抓耳朵,不僅是出於好奇,五種情況需要及時做出處理
    其實寶寶老愛抓耳朵,問題沒有這麼簡單,不僅是出於好奇,如果是以下五種情況,需要及時做出處理,不然寶寶很受罪。寶寶愛抓耳朵,可能代表什麼問題?1、中耳炎家長如果發現寶寶抓著耳朵哭鬧,一定要仔細看看他的耳朵眼兒裡是否有流膿症狀,抓耳朵時的表情又如何?如果寶寶表現得很難受,即使耳朵裡沒有流膿,也要儘早就醫,寧可檢查出沒什麼事,也不要到出了事兒再去檢查,那就晚了。
  • 寶寶總是搖頭、抓耳朵?小動作隱藏不少問題,快來看看吧!
    「為什麼寶寶經常抓耳朵?看了看耳朵,也沒什麼不對勁的」  各平臺上經常會收到類似的諮詢。  諮詢的人數比較多,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寶寶的這些小動作究竟是怎麼回事。  開了3天後,發現寶寶穩穩的坐在電扇面前,跟著風扇的頻率搖起頭來,還玩得很開心。  寶寶愛抓耳朵多與有以下原因有關:  最開始寶寶抓耳朵多是由於好奇,也是熟悉身體的一個標誌,家長也無需擔心。
  • 寶寶喜歡搖頭、摳耳朵?家長們要警惕了,可能是生病了!
    最初發現我家寶寶喜歡搖頭、摳耳朵是在二個多月的時候,寶寶還不能做精準的小動作。她不停地撓耳朵周邊部位,再後來就是直接扭自己耳朵,經常是把耳朵拽得紅通通,甚至用鋒利的小指甲撓出血。雖然吃奶正常、精神狀態不錯,但是有顆玻璃心的媽媽還是高度重視不放鬆警惕,翻書泡網去醫院,還好,寶寶一切正常!可我哥哥家的小寶寶就沒那麼幸運了!
  • 怎麼才能給寶寶安全的掏耳朵?
    隨意給寶寶掏耳朵會帶來一些危害,寶寶的耳道尚未發育成熟,皮膚嬌嫩,而父母又不懂寶寶耳道的特點,稍有不慎便會引起損傷,輕者可導致外耳道皮膚損傷,引起感染,甚至形成癤腫,非常疼痛;嚴重者會損傷鼓膜,病菌進入中耳,引起感染,影響聽力。因此父母不要隨意給寶寶掏耳朵,如果耳垢太多,要去醫院耳鼻喉科就診,請醫生幫忙解決。
  • 怎樣安撫哭鬧不休的寶寶?父母學會這五個小妙招,哄娃輕鬆有效
    你家是否也有一個哭鬧不休,讓你心力交瘁的新生寶寶呢?你是否除了餵奶和搖晃,對你的寶貝就再無招數了呢?今天小書蟲媽媽跟大家分享幾種有效安撫新生兒哭鬧的方式,希望對你有幫助。寶寶哭鬧的原因,你知道嗎?想要有效地找到安撫哭鬧新生兒寶寶的好方法,我們要首先了解寶寶哭鬧的原因。新生兒哭鬧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
  • 寶寶經常抓耳朵,真是癢那麼簡單嗎?可能在傳遞這些信號,要重視
    寶寶的到來,對與新手爸媽來說,迷茫、無措、欣喜,更多地是擔心,擔心自己沒有經驗照顧不好寶寶,尤其是在寶寶哭鬧時,不知道哭鬧的原因,看著寶寶哭鬧,束手無策。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寶媽看見寶寶總是抓自己的小耳朵,抓得特別用力,耳朵紅彤彤的,甚至有時候抓破出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寶寶肚子脹氣哭鬧,媽媽做到以下這幾點,寶寶不再腸脹氣
    小敏的寶寶3個月大了,最近晚上總是哭鬧,而且準時9點左右,剛開始小敏以為寶寶是餓了,衝奶,寶寶不喝;以為是尿了、拉了,結果也不是。就是哭,小敏很著急,去看了醫生,但緩解不明顯。真是逼得沒辦法了,於是小敏的婆婆就開始迷信了,認為這是「撞邪」了,甚至搞起了封建迷信,在屋裡擺一碗米,要「叫一叫」,結果「叫」了3天也不管用。
  • 寶寶反覆搖頭抓耳朵的原因你知道嗎?
    家住廈門思明區的黃女士發現,七個月的寶寶最近總是抓耳朵,有時候還把耳廓皮膚抓爛了,耳朵裡面看起來又沒有分泌物。此外,寶寶晚上一直睡不安寧,搖頭,哭吵,總會醒。 於是黃女士帶著寶寶到兒童醫院進行檢查檢查,醫生經過詳細檢查後,診斷為中耳炎。
  • 哭鬧、煩躁、拒奶,寶寶情緒變化大寶媽要注意,寶寶可能要長牙
    可最近寶寶變得十分煩躁,特別容易生氣,只要哪裡不對勁,寶寶就會哭鬧,有時候還喜歡咬人,這樣的變化讓欣欣不知所措。因為是第一次當媽媽,寶寶也不會說話表達自己,欣欣一時間也跟著著急上火。那麼寶寶到了出牙時候,牙齒的萌出會給寶寶帶來很多影響,那麼除了像欣欣的寶寶那些反應,寶寶還會出現哪些狀況?寶寶出牙都有哪些反應1. 情緒變化強烈,以前的乖寶寶也會變得易怒、煩躁、愛哭鬧。2.
  • 適合寶寶睡前放的音樂,聽完寶寶就不哭鬧了
    夜深人靜,萬家燈火都已熄滅,很多寶寶卻還在哭鬧,根本沒有睡意。這樣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很多90後爸媽第一次當父母,面對這種情況常常會手忙腳亂,不知道怎麼辦。年紀很小的寶寶,很多時候並不能理解寶爸寶媽的語言,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嘗試給他們放一些舒緩的睡前音樂。
  • 家長學會這幾個動作,能讓寶寶快速停止哭鬧!
    新生寶寶以及6個月以內的嬰幼兒,經常會出現夜裡哭鬧的現象,搞得媽媽們心力交瘁!中醫認為,寶寶夜啼多是由於脾胃虛寒、心經積熱、受到驚嚇、飲食積滯等原因所致,今天就來教您幾個小兒夜啼的推拿穴位和手法,可以幫助緩解寶寶哭鬧~針對寶寶的哭鬧,我們要先學會操作一些基本的手法,分別是:清心經、搗小天心、揉百會、捏脊,可以起到清心除煩、調和氣血、養心安神的作用。
  • 爸爸睡覺打呼嚕,寶寶耳朵自動「關閉」,網友:這耳朵也太靈活了
    小玲的孩子就屬於前者,很好哄,而且小寶寶的睡眠質量特別好,必要時還會啟動身體的「保護機制」自動把耳朵「關閉」,這也是小玲無意中發現的。有一次小玲讓老公帶寶寶去睡午覺,她在客廳忙家務。不久聽到臥室傳來老公的鼾聲,覺得寶寶一定被醒了,於是就去臥室查看。
  • 寶寶經常抓耳朵,媽媽們要警惕這些疾病
    導語:寶寶用手抓耳朵,無論什麼原因,媽媽都應該重視。對於寶寶而言抓耳朵屬於不由自主,除非耳朵出現瘙癢或是耳朵裡進入了東西,要不然孩子一般很少自主的抓耳朵。所以媽媽要引起重視,觀察寶寶耳朵裡有沒有身異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