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促成帶血的羊絨產業鏈 市場搶走農民口糧田

2021-01-08 央視網

暴利促成帶血的羊絨產業鏈 市場搶走農民口糧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3日 09:02 來源:

    帶血的羊絨產業鏈

    人們把羊絨稱為「纖維寶石」或「軟黃金」,人們以穿著羊絨服飾為榮。但是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從生態、佔地、生產、交易、環保等方面進行調查後發現,現在的羊絨產業鏈條,每個環節都不光鮮……

    ■本報記者 王南 王潤海

    「羊絨,羊絨,非要俺的老命不可呀!」

    2007年6月9日上午,後孫莊80歲的孫老漢指著一塊工地說:「羊絨市場已經蓋到了宅基地上,洗絨廠的汙水就排在水井旁邊,這是全村的飲水源啊……」

    這是中國的「羊絨之都」;這是羊絨產業鏈條的一環。

    生態原罪

    高寒地區的山羊在冬季來臨之前,緊貼皮膚會生長一層薄薄的細絨,到了春天又會自動脫落,牧民用鐵梳子撓下來就成為「原絨」。

    「原絨」裡含有粗毛和各種雜質,要經過清洗、分類、疏理,才能得到純淨的羊絨原料,再經過紡紗、織造、後期整理,製成羊絨衫等高檔服飾。

    一隻絨山羊每年產絨僅150克-200克。由於產量稀少,羊絨價格高昂,交易時往往以「克」論價,有「纖維寶石」、「軟黃金」之稱。

    由於地理和氣候條件限制,山羊絨只產在世界少數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絨山羊和山羊絨生產國。目前世界羊絨每年產量大約在1.4萬噸-1.5萬噸,而我國的羊絨年產量約為1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70%左右。

    龐大的羊絨產業鏈條從源頭開始,就充滿著殘忍。

    「山羊是吸血鬼。」根據內蒙古的牧民介紹,山羊和綿羊的生理特性不同:綿羊吃草是「啃草莖」,而山羊則是連莖帶根一起拔,特別是一些小樹,山羊直接啃樹皮,由上至下,一點不剩。

    對草原、草場、植被來說,山羊意味著毀滅。

    考慮到山羊對自然的破壞,一些地方政府限制放養,鼓勵「圈養」,但這樣會使山羊出絨率、羊絨質量受影響。「經濟效益」使得放養山羊的牧民越來越多。

    「鄂爾多斯羊絨衫,溫暖全世界」是一句廣告詞,但在當地普通牧民看來,「一個羊絨行業毀了內蒙古草原」的說法更為真實。

    2005年牧業年度,內蒙古自治區山羊存欄達到3453.5萬隻,比2004年的2578.02萬隻淨增875.5萬隻。2006年羊絨產量突破6500噸。

    「過去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現在――」 當地的農民巴特兒說:「就是不颳風,一隻老鼠跑過也看得清清楚楚。」

    羊與人爭地

    中國清河羊絨製品大市場2007年4月18日舉行奠基儀式時,當地的農民卻高興不起來。他們把外地的100多位商人和本地的要員圍住,白色條幅上寫著「還我土地、我要吃飯」……

    和佔地958畝、總投資10億元的「省重點項目」――中國清河羊絨製品大市場緊鄰的,是正在建設的「生態湖公園」工程;生態湖東側的數十畝耕地也被圈出,以每畝38萬元的價格賣給開發商,要蓋高檔住宅區。

    周圍幾個村的耕地都沒了。

    當初答應農民每畝耕地補償1500元,這還不到當地公務員一個月的工資,但到現在也沒見著錢的影子。

    賴以生存的耕地被圈佔,這還不是最厲害的。

    「清河國際羊絨科技園區」,面積8平方公裡,佔用耕地12000畝,全部是「基本農田保護區」!劉保莊村1327.17畝耕地被圈佔,當初答應每畝給予2.1萬元的補償,但此款全部交由清河縣財政局管理,每年只付利息1000元,而到農民手上只剩500元了。一天一塊多錢,能幹什麼呢?

    現在的「園區」已經遠不止8平方公裡了。以「高速接口」為由,將有14公裡的路程開通,而兩側的土地又要開發……

    農民的耕地驟然減少,有的就連「口糧地」也不保了。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經常看到大片大片的耕地壘起了圍牆基礎,水泥和紅磚也垛在旁邊。農民指著已經圈起的耕地說:「棉花柴、棒子秸還沒有收哩,怎麼就被賣了呢?沒有任何人給俺補償,沒有任何人給俺籤協議,到底是誰賣的耕地,俺也不知道。」

    前杜林村的農民帶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來到村南,老308國道東側是「大森羊絨有限公司」。村民說這個廠子以前叫「徐氏絨毛公司」,這裡不是縣裡的「開發區」,也不是鄉鎮的「規劃區」,這是「基本農田保護區」,將近60畝的耕地沒有手續就蓋上了企業用房。村民指著「大森」東邊約30畝圍牆說,牆裡面就是「賽狗場」,大森的老闆就在這裡邊賭狗,這是「一級良田、水澆地」呀,被有錢人圍起來玩狗!

    2007年4月9日上午,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到清河縣國土資源局採訪,局領導說:「的確有一些企業是在沒有批准的情況下建設了,但這也是為了經濟發展。」

    人造「廢墟」?

    為了一年一度的「國際羊絨交易會」,有關部門在清河城南推平的莊稼地裡建造了「新世紀廣場」,南起「新世紀石」,北到「三羊塑像」,方圓約3平方公裡。由於它距縣城中心很遠,除了每年「國際羊絨交易會」時用一上午,其它時間根本沒有人來往。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該廣場上轉了一個多小時,沒有見到一個人,甚至過路車輛也沒有幾個,只有風吹雨淋變了顏色的標語,在路燈柱上搖曳,訴說著似有若無的繁華……

    在距離清河縣城十多公裡的王官莊鎮,幾十家業主在耕地裡壘起了圍牆,佔地100餘畝,五六年過去了,仍然沒有建成,成為「雞肋開發區」;同一批申報的企業「兔皇羊絨製品有限公司」,在上級批件中是「七類土地」,實際卻圈佔了「基本農田保護區」裡的「一級耕地」近30畝。老百姓不同意,鄉鎮領導竟這樣「調解」:以該公司批件「平均補充」到多佔地的其他四家企業中,佔地有「據」,多佔也有「理」了。

    錢從哪裡來呢?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所謂的市政建設款項,除了一部分來自企業、個人的「建築配套費」以外,主要部分由政府以土地來彌補,如「羊絨科技園區」拖欠市政建築款數千萬元,施工企業無法經營,時任主管領導在離任的前夜,一筆批下了100多畝的耕地「抵」給企業算做「工程款」,企業欣然接受,用做了「北方工業城」……

    趙莊的一對老夫婦說:「俺家的魚塘也被人佔了。池塘裡還有2000多斤魚哩,就愣用推土機給拱平了……」

    禍害人的工廠

    羊絨的清洗、分類、梳理過程,可以用骯髒、毒害、危險來形容。

    河北清河被稱為「羊絨之都」,業界素有「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的說法。但是這裡,對一些人是天堂,對另一些人是地獄:

    清洗時要使用大量化學藥劑,排出的汙水顏色恐怖,臭氣燻天;「分類」基本是靠手工分撿,也就是把滑石粉混合原絨,用自製的「開毛機」攪和,灰塵漫天飛揚;

    「梳理」過程骯髒之外,又加上了危險:梳絨機械是用鋼質的齒條相互絞合,把羊絨和粗毛分割開來,對操作人員非常危險。以河北清河為例,那裡的僱工大多數是山東省冠縣、莘縣、聊城20歲左右的女孩子,她們沒有經過任何的專業培訓,放下書包或者鋤頭,直接上機械操作,加上沒有保護措施,傷害時有發生。到底有多少女孩子的手指、手掌、手臂……被捲入鋼條,無法統計。

    即便保住了生命,又有多少粉塵、短纖維,被年輕的女孩子吸入肺部,形成嚴重的職業病?同樣無法統計。

    在「紡紗、織造、後整理」階段,又需要各式各樣的染料、縮絨劑;為了洗滌這些化學藥品,又需要大量清水、排出大量汙水。河北清河有100多家動物纖維洗滌企業,絕大多數沒有使用治汙設備,廢水直接排到溝渠、河流。

    「跳進清河洗不清!」因為那裡的水,太髒了。

    「一毛錢裝卸隊」

    為了吸引投資,一些地方出臺了「零地價政策」,土地可以無償使用。清河國際羊絨科技園區新世紀大街25號的河北奧來克絨毛製品有限公司,以羊絨分梳、絮片加工等絨毛初加工業務為主,公司80畝土地享受政府「零地價」的優惠政策。清河東方葉楊羊絨有限公司是廣東一家公司投資的,不僅享受「零地價」政策,當地政府又支持1200萬元,用於購買設備。然後又憑白得的土地和「暫借款」購置的機器設備,在當地的中國銀行清河支行貸款4000萬元。老百姓氣憤地說:「這不是空手套白狼嘛!」

    享受「零地價」優惠的遠不止這兩家。企業無償佔用土地,那麼,該交給國家的「土地出讓金」,應該給農民的「補償金」,由誰來掏呢?

    沒有土地的農民,也就失去了生活來源,壯年男人外出打工,婦女每天騎著自行車帶上鐵鍁在園區內轉悠,野雞覓食似的尋找零活兒。運輸砂石料的卡車來了,大家一哄而上,要不了那麼多人,便趕鴨子似的往下推。活多的時候每個人可以多分點,一天掙上二三塊錢就算不錯了,少的時候只能分一毛錢,人們稱他們是「一毛錢裝卸隊」。

    「這就是俺們村裡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只剩下這一塊石碑了,留個念想吧……」西康莊村的農民牛老漢指著藏在家裡的一塊石碑說:國家減免農業稅的政策是好啊,可俺沒趕上。沒有耕地了,要農業稅還能要得了嗎?1985年的時候我們村是人均2畝地,現在是人均3分地,那些土地都被人給賣了,就每年補助每人200斤面,不再給錢了!過去計劃經濟時期按指標吃糧食是每天8兩,現在是5兩5,比『低指標』還低了哩!錢去了哪裡?俺老百姓咋知道?!現在就靠卸腳(裝卸)生活,來了水泥、白灰、沙石料,給人家卸了,掙個一毛、兩毛的,有時候分個3毛、5毛,人少的時候能分一塊多錢,湊合著過唄……

    稅收「黑洞」

    清河的羊絨產業大多是由「原絨」到「成品絨」的簡單加工過程。在銷售「成品絨」的時候,要繳納17%的增值稅。因為採購原料時沒有增值稅發票,企業無法獲取應有的「抵扣差額」,清河就參照「農牧產品」可以抵扣13%稅率的規定,實行了「自開農產品收購發票」的政策,這樣企業就有了所謂的合法抵扣稅率,「國稅」部分只收3.5%的銷售增值稅,「地稅」收1.8%,合起來佔5.3%的比例。

    河北省稅收整頓,禁止清河縣「自開農產品收購發票」。羊絨企業的問題浮出水面。

    2007年3月14日,清河縣國家稅務局對清河縣翔威絨毛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作出了《行政處罰告知書》,分別以「收購發票填寫項目不符合規定」、「未按規定提供所有相關納稅資料」、「不積極配合檢查」、「虛開增值稅發票」、「部分不計銷售收入」等理由,告知相應的處罰決定。

    相關企業提交了書面申辯材料,要求召開「聽證會」。有企業私下訴苦說這次查的都是沒有硬靠山的,有關係的沒有人敢查,你問的大森(徐氏)羊絨公司,有人敢查嗎?

    清河國家稅務局趙局長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說:「此次要求聽證的這5家企業是河北省、邢臺市國家稅務局的聯合調查組查出來的,我們只是配合工作。」

    2007年3月30日下午,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到清河縣國家稅務局辦公室,提出採訪聽證會有關情況。稽查局李局長說:「聽證的程序稅務機關已經準備了,但是,5家企業沒有到會。」

    李局長介紹說,羊絨行業的稅收已經引起上級領導的重視,有虛開增值稅發票行為的近30家企業已移交公安機關,目前正在偵查過程中。李局長還說:「現在查的已經不僅僅是哪一家了,是否有問題要等到200多家羊絨企業通查一遍後,再做結論。」

    但羊絨企業的老闆也喊「冤枉」:當初是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現在卻說企業虛開增值稅發票,有理往哪裡說去?

    金融隱患

    地圈了、房蓋了,但產業鏈條脆弱有如稻草,隨時有崩斷的危險。

    由於盲目上馬、無序競爭,羊絨行業的「賒銷」已經成為主要經營模式。內蒙古商人有這樣的說法:在清河買羊絨10公斤要付現錢,要收1000公斤,給你送到家裡,還不用付款,可以白白使用他們的無息「貸款」。

    「賒銷」還帳是生意,取貨無影叫「詐騙」。清河的羊絨戶因為「賒銷」而被騙的不計其數,受騙者傾家蕩產,而騙人者往往揮霍無度,或者乾脆攜款舉家外逃;即便是通過刑事偵查追繳回來部分貨款,扣除辦案費用,也所剩無幾了。所以「羊絨之都」流傳這樣的口頭禪:「開車的沒本(駕照)兒,收絨的沒子(鈔票)兒,打官司的贏個嘴(判決)兒,賣絨的傻小兒混張紙(欠單)兒」。

    清河工商局的一位人士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清河的羊絨企業,大多數是用70%的資金做固定資產的投入,流動資金僅佔30%,需要資金時只好用「抵押貸款」的方式,以固定資產從銀行換取貨幣周轉;一旦出現貨物積壓,企業就無法及時歸還貸款;若趕上羊絨的價格暴跌、市場疲軟,即使銀行拍賣抵押物,也是「有價無市」,金融就有癱瘓的危險。

    危險的不止是企業,還有銀行。

    一位金融業內人士透露,清河很多項目是用固定資產抵押貸款,特別是像「羊絨園區」這樣的政府項目,在沒有《土地使用證》之前,都用土地批文抵押貸款;現在用土地、房產抵押的貸款已經佔到了貸款總額的一半以上,銀行承擔著非常大的風險。比如說,去年因為貸款收不上來,銀行抵押物賣不出去。都不景氣,誰買呀?開始評估的時候有政府賣地的標準、建築物的市場價格、勞動力的使用標準,可一到變現的時候就值不了那麼多了,最終吃虧的還是銀行,2006年清河縣就有類似的貸款達數億元,只能展期,沒有其它辦法……

    「這些都是表面的問題,」記者結束採訪的時候,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了其中的「潛規則」:「企業經營不下去,至少還有地;銀行的壞帳可以衝銷;但該得到和不該得到的,人家都早得到了。吃虧的是國家,可憐的是農民……」

責編:毛婷

相關焦點

  • 業內人士揭開販貓暴利產業鏈:貓販子月盈利十萬
    業內人士揭開了一條觸目驚心的產業鏈:供貓商一個月能有近10萬元的盈利,就連抓貓工的月收入也都高達萬元。法律界人士則表示:志願者攔截販貓車的做法非常不安全。昨天一早,記者接到讀者爆料,稱一輛從上海開往蘇州的運貓車被兩位志願者在蘇州相城區高速公路收費口攔截。兩位志願者用私家車逼停貓車後報警,最後貓咪成功獲救。據蘇州市元和派出所透露,三百餘只貓暫時由蘇州市動物保護協會出面接手。
  • 一隻售價高達3000元,一年可出欄,這樣暴利的養殖項目農民能信嗎
    國家鼓勵農民創業,如今確實有不少農民都從城市回到了農村,手裡頭有了些存款以後,就有了自主創業的打算,養殖魚、蝦成為了農民們常見的創業選擇。不過,這些養殖品種雖然還不錯,但是利潤比較低,因此有些農民就想,如果有既是養殖業,又是暴利項目就好了。
  • 邢臺女裝寵物用品清河羊絨入選全國百強產業帶榜單
    1月4日,淘寶公布2020年度全國百強產業帶。河北邢臺市邢臺女裝、寵物用品、清河羊絨產業帶入選。邢臺市產業帶的迅速發展得益於數位化轉型。去年受疫情以及外貿衝擊,政府和商家對數位化轉型都形成了共識。清河羊絨產業帶商家利用電商快速打開一條新路徑。
  • 羊毛變羊絨 空轉「騙」八億——上海騙稅大案曝出退稅黑洞|出口...
    調查顯示,犯罪嫌疑人黃某、陳某控制的四家企業中,只有一家具備小規模生產加工能力,而四家企業員工一共也不到百人;其實際購買和生產能力與公司的羊絨紗線出口規模更是大相逕庭。原來,自2009年以來,黃某夥同陳某等人在報關出口時,將羊毛紗線虛報為羊絨紗線,並高報價格,用從內蒙古、河北、遼寧等地大肆虛開的增值稅發票,出口至境外,騙取了高額的出口退稅。
  • 贛縣田村:做大黃元米果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客家新聞網訊 袁東明 見習記者方強報導:2020年12月29日,記者從相關新聞發布會獲悉,近年來,贛縣區田村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理念,圍繞當地知名地標農副產品——黃元米果,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大力發展黃元米果產業,著力把田村建成獨具客家特色的「米果小鎮」,助力脫貧攻堅。
  • 廉凌雲20年致力駱駝產業 打造品牌做好產業鏈
    廉凌雲20年致力駱駝產業 打造品牌做好產業鏈   廉凌雲回憶:「80年代的初期,我們國家開始了羊絨產業的開發,和日本合作把原來的羊絨的原材料,變成了羊絨的成品絨,這形成了一個新的產業。但後來摻雜使假和各種不規範的運作,把這個市場砸掉了,從1986年開始,整個絨毛市場一片蕭條,原來國外的投資商都撤資,都跑道了。那麼這個行業就啟動不了,四年的時間,這個養畜的農牧民顆粒無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進入這個產業。
  • 販貓成暴利產業鏈 高速攔車有待商榷
    業內人士揭開了一條觸目驚心的黑色產業鏈。據透露,供貓商一個月能有近十萬元的盈利,就連位於產業鏈最低端的抓貓工的月收入也都高達萬元左右。  追擊  私家車逼停販貓車  昨天清晨6點多,志願者張小姐(化名)和小黃(化名)在得到線索後自發驅車駛入上海高速公路口,試圖追擊一輛開往蘇州的運貓車。
  • 寵物吃播:帶血的暴利生意
    更有甚者會打著「生骨肉餵養」的名義,讓寵物吃生食,喝生血。「有些人為了讓寵物吃更多,會添加誘食劑,鹽就是最簡單的誘食劑。」一位寵物食品老闆告訴深燃。在寵物吃播背後,一張帶血的產業鏈正在張開,小動物們深陷其中,無力逃脫。寵物吃播,什麼都敢餵近日,小紅書主頁推送了一條狗狗吃播的視頻。畫面裡一隻薩摩耶對著一盤食物笑得很甜,盤子裡是一些並不常見的食物:鷓鴣、澳洲綿羊心、兔脊骨、兔肺等,而且都是生食。面對這一大盤食物,狗狗三下五除二就吃了個精光。
  • 河北清河部分羊絨廠家造假 羊毛、兔毛洗成「純羊絨」
    這種幾乎不含羊絨的羊絨衫批發價約二三十元,最終被銷售商當做純羊絨衫,高於批發價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價格投放市場,賣給消費者。這些工廠代加工的背後,還出現了一些知名服裝品牌的身影。更常見的是,他們通過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自產自銷假羊絨衫。
  • 多管齊下助力消費扶貧 農民變身網紅帶貨直播
    湖北恩施宣恩縣椒園鎮慶陽壩村村民 聶成:收入還可以, 我們現在生活不用擔心了。  強化產業鏈供應鏈 加強電商專業服務  電商扶貧、直播帶貨火熱的背後,是傳統電商向社交電商的轉化。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正從傳統貨架式的搜索、比價,轉變為熟人、職業經理人推介的社交電商購買方式。
  •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弘揚企業家精神: 深耕農牧漁 產業鏈「出海」
    作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海大集團充分發揮了其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積極做大國內市場。目前,海大集團擁有門類齊全的產品類別,包含飼料、種苗、藥品、疫苗、生物製品等,基本覆蓋養殖的全過程需要,構建了全產業鏈的經營格局。 不斷創新的薛華正在積極布局現代農業和安全食品產業,進一步擴展海大集團的商業版圖。
  • 羊絨大衣起球正常嗎 羊絨大衣為什麼會起球
    由於面料的特性,羊絨大衣起球是正常現象。羊絨大衣是比較容易起球的,毛球是羊毛大衣上的短毛經過長期摩擦形成的,尤其是平時摩擦較多的部位,如袖子、內袋等。這些地方十分愛起球,所以要儘量避免此類部位的摩擦。羊絨大衣價格一般以千算價格。羊絨製品起球在所難免,質量好的羊絨會少很多價格也比較高。
  • 事關百姓口糧!農業農村部:堅決糾正耕地 「非糧化」行為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和資源環境承載力趨緊,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糧食等大宗農產品貿易鏈、供應鏈受到衝擊,國際農產品市場供給不確定性增加。對市場明顯過剩的非食用農產品,要加以引導,防止無序發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可保障我國95%的口糧《意見》對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和建設有什麼考慮?
  • 【記者走一線】從「黑」到「綠」 灣田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曲江鎮和坪壩營鎮相鄰,曾經兩鎮有近10家煤礦開採企業,灣田村是典型的「以煤養村、靠礦吃飯」。 2012年以來,煤炭市場持續疲軟,2016年,村裡煤礦停產,灣田村徹底告別了「煤時代」。
  • 羊毛和羊絨哪個好 羊毛和羊絨哪個貴
    羊毛和羊絨哪個好 羊毛和羊絨哪個貴 2019-03-26 11:57:55 來源:全球紡織網 羊毛和羊絨哪個好?羊毛和羊絨哪個貴?
  • 河北省保定市蠡縣 打造羊絨之都升級版
    紡織工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國際競爭優勢產業,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鎮化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打造中國紡織經濟升級版刻不容緩。本報現推出「打造紡織經濟升級版」欄目,全面展示在實現紡織強國目標的道路上,紡織企業在進行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中所作的努力。
  • 揭秘販貓暴利產業鏈:貓販子月盈利有近十萬元
    業內人士揭開了一條觸目驚心的黑色產業鏈。據透露,供貓商一個月能有近十萬元的盈利,就連位於產業鏈最低端的抓貓工的月收入也都高達萬元左右。  追擊  私家車逼停販貓車  昨天清晨6點多,志願者張小姐(化名)和小黃(化名)在得到線索後自發驅車駛入上海高速公路口,試圖追擊一輛開往蘇州的運貓車。
  • 美國農場主披露食品產業鏈問題
    斯科特·布魯博是俄克拉荷馬州的農民聯盟主席,斯科特一家住在布拉堡安格斯牧場,養牛是他們的主要產業,同時還會種植一些農作物,如小麥和大豆等。 斯科特一家的這個牧場已經傳承了六代,斯科特的兒子贊恩也打算繼承家業。
  • 野鴨湖首次為鳥兒種下「口糧田」
    這是北京市首次在鳥類棲息地人工試種的一片糧田,總種植面積達310畝,專為越冬候鳥提供「口糧」。近日,記者來此探訪了解到,自今秋糧田成熟以來,已觀察到灰鶴、大鴇、鐵爪鵐、豆雁、銀雀、角百靈、鳳頭百靈、蒙古百靈等近十種重點保護鳥類從中取食。每年9月底起,野鴨湖保護區都會迎來成千上萬隻候鳥在此中轉、棲息,補充體力。
  • 這些藏在農村不起眼的暴利 你知道多少?
    藏在農村不起眼的暴利揭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進程不可謂不快,據統計數據2017年底我國城鎮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是58.52%,但是任然可以看到有一小半人是生活在農村地區的,那麼農村現在發展得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