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人為啥要學多門外語?

2020-12-03 浪淘沙的夢

最近有一個新聞特別有意思,有人把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上高中時候的成績單給找到了。

咱們小時候都聽過雞湯文,說愛因斯坦小時候成績不好,數學考零蛋,受盡了小夥伴的嘲笑,不知道現在兒童讀物還是不是這麼說,結果拿來人家成績單一看,愛因斯坦妥妥的學霸,代數幾何、物理歷史都是六分,六分是最高分。然後德語文學義大利語文學,自然歷史和化學是五分,地理繪畫是四分,最差的法語文學三分。所以雞湯文不靠譜。

愛因斯坦這種物理天才,數學怎麼可能不及格呢?不過有人問說,愛因斯坦怎麼得學這麼多語言,德語、義大利語、法語啊,這是怎麼回事?

是因為愛因斯坦在瑞士上的高中,在瑞士你就得學這三門語言。德語、法語、義大利語,這三種語言都屬於印歐語系。之前講過歷史上的印雅利安人,他們的語言叫原始印歐語。這原始印歐語發展出來很多分支都屬於印歐語系。其實歐洲絕大部分語言,包括印度北部、伊朗、阿富汗一帶這些語言都屬於印歐語系。

語系下面分語族,德語屬於日耳曼語族。這個德語、英語、荷蘭語、挪威語、瑞典語都是日耳曼語。法語、義大利語屬於羅曼語族,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也都是羅曼語族。還有兩個比較特殊的,就是東歐的羅馬尼亞語和摩爾多瓦語也是羅曼語族,羅曼語族是從這個古羅馬的拉丁語演變出來的,所以俗稱叫拉丁語系。

中美洲、南美洲那些國家,巴西說葡萄牙語,其他的幾乎都說西班牙語,所以一般咱們俗稱當中把美國以南的美洲就是中南美洲叫做拉丁美洲就是這麼來的。

在歐洲除了日耳曼語族和羅曼語族之外,還有一個主要的語族就是東歐的斯拉夫語族,俄語、烏克蘭語,波蘭語等等,還有巴爾幹半島北部那幾個前南斯拉夫國家,基本上說的都是斯拉夫語族。

說回瑞士,瑞士夾在法、德、意三個國家中間,瑞士沒有自己的官方語言,法、德、意三國語言通用,哪怕是到了國會會議上也是這樣,各個議員都用自己的語言發言,一位議員用德語發表自己的提案然後另外一位用法語表示贊成,忽然跳出來一個人用義大利語表示反對。這畫面這看起來很荒唐,但是瑞士人開會就真這樣,你要想在瑞士生活,那就這三種語言都得會說。

瑞士為什麼有這麼多語言?這個得從歷史上說起。最早生活在瑞士的人,那是赫爾維蒂人,歐洲蠻族凱爾特人的分支。公元五世紀,另一夥蠻族日耳曼人佔領了這片土地。日耳曼人統治的瑞士大制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勃艮第部落管轄的西部地區,阿拉曼尼部落管轄的中部和東部地區。這兩個地區分別說著不一樣,但有發音相似的語言。

幾百年後,日耳曼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又後來分成了東、中、西三個法蘭克王國,阿拉曼尼控制的東部和中部劃歸到東法蘭克王國境內,這個王國就是德意志的前身。所以瑞士東部、中部就逐漸變成說德語,當然他們這個德語嚴格意義上講是瑞士德語,夾雜著很多方言,所以德國人和瑞士人要是面對面拿自己的德語聊天估計都聽不懂。

從十三世紀開始,瑞士北部崛起的一個諸侯,大名鼎鼎的哈布斯堡家族,他們在一二六四年成了瑞士境內最大的封建領主,一般當了老大之後幹的都是收稅,徵兵這些活兒,但瑞士是山區,老百姓自己吃都不夠,哪有餘糧。當地唯一的土特產就是勇猛彪悍的山區百姓,悍不畏死的居民,拿著武器保家衛國,憑啥給你哈布斯堡賣命。

於是在一二九一年,瑞士的三個州結成永久同盟,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幫助之下對抗哈布斯堡,獲得了相對獨立的地位,可是過了幾百年了,情況變了,哈布斯堡的馬克西米連一世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神羅在他的治理之下進入到鼎盛時期。此時的哈布斯堡家族雖然已經離開了瑞士,但是一直對龍興之地念念不忘,現在神羅國力也上來了,就派出了皇帝的弟弟利奧波德大公領兵九千進攻瑞士,雙方的力量極為懸殊。瑞士山民沒有足夠的騎兵,沒有足夠的武器,但是他們靈活利用山區狹窄的地形,在山路上設置路障,發動偷襲,最終使得哈布斯堡一方戰死兩千人。一時之間一群野蠻人打敗了帝國的消息傳遍歐洲,神羅不得不跟瑞士妥協,把瑞士劃成一片高度自治的地區,實際上跟獨立也差不多。

今天咱們去瑞士的時候,還能看見哈布斯堡家族發跡的那座城堡,但是其他東西就一點兒都找不到了。所以後來德國人很瞧不上瑞士德語,覺得這一群沒文化的山民語言,我們德意志人怎麼能說這個呢?在德國,你要拿瑞士德語跟他們打招呼,他們就算真聽懂了,那可能都不理你。

但是瑞士正相反,從教授到勤雜工,從牧師到農民,人人都是瑞士德語,也不想學標準德語。

瑞士人為什麼要說法語呢?也得從日耳曼部落統治瑞士說起,咱們前文提到日耳曼的勃艮第部落控制西部,西部地區後來劃歸到西法蘭克王國治理之下。也就是今天法國的前身,隨著時間的發展,西部人自然就開始說法語。後來瑞士三個州形成了瑞士的永久同盟,不僅在強敵環伺的條件下生存了下來,還逐漸吸引其他州的加盟。這個時候歸法國管轄的西瑞士也加盟了過來。這是瑞士歷史上的第一次有了說法語的人,到了十八世紀末,拿破崙橫掃歐洲各個角落,瑞士也沒能獨善其身。

一七九八年,拿破崙在瑞士境內建立了一個附庸國赫爾維替共和國。這個國家只存在了五年,一八零三年被瑞士人推翻了。不過共和國的許多政策被繼承了下來,比如說國內的貨幣用瑞士法郎,還有就是說法語,經常提到一個名詞叫日內瓦公約,規定了很多戰爭法則,像優待戰俘、保護平民等等,這個公約的籤署地,瑞士日內瓦就在這個法語區。

另外瑞士跟義大利接壤,不少義大利人往瑞士移民,所以又形成了義大利語言區。瑞士國內有這麼多語言交流這麼麻煩,為什麼不規定一門官方語言,這多方便?這是因為瑞士國民是一群崇尚自由的人,當初就不想歸神羅或法國統治,才建立起國家,如果強行推廣某種語言就等於破壞了自由,那居民絕對不幹是吧?

再加上一八一五年維也納會議規定,瑞士以後要永久中立,如果設立官方語言的話,就等於有了傾向性。用法語德國不樂意,用德語法國不開心。那既然這樣,就不如沒有官方語言,所以瑞士不光沒有官方語言,連首都都沒有。聯邦政府在伯爾尼,外交中心在日內瓦。但是沒有一個法定的首都。所以瑞士有的人評價說,一幫法國人不想做法國人,一幫義大利人不想做義大利人,一幫德國人不想做德國人,所以他們走在一起就是瑞士。

相關焦點

  • 英語渣3年掌握5門外語,老外直呼她「外語變色龍」
    因為工作、學習、旅遊、交友,甚至只是一部很喜歡的劇,一位超喜歡的明星,一首特別想學的歌,忽然很想學好某一門外語?如果我們想從零開始學習一門外語並把它學好,要花多少錢呢?誰也沒想到,後來她靠著自學英語,不僅實現了從班級墊底到年級前五的逆襲,還意外解鎖了學習多門外語的新姿勢!她發現,靠著這套方法,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能學好任何一門自己想學的外語!當然,這靠的絕對不是死記硬背,高效的學習,無非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使用正確的方法。
  • 塔牌外語創始人姚麗雪:要辦一所讓人幸福成長的「可汗學院」
    塔牌外語的創辦塔牌外語由旅居瑞士的姚雪麗於2015年底回國創辦,創辦伊始她就帶著一種理想主義的教育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在談及到為何會想到要創辦一所英語學校時,她表示當時深受一本名為《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的書影響,她意識到教學英語這麼多年,就連她本身學習英語就經歷著很多的困難與掙扎
  • 清華美女學霸掌握5門外語 每周都翻譯1000條語句
    美女學霸掌握5門外語每周翻譯1000條語句  清華園中,遠遠走來的楊元辰渾身上下沒有一絲霸氣。白淨的臉,精緻的眉眼,微卷的長髮……就像《冬季校園》裡那「漂亮的女生」。  能考進清華的,都是各地的尖子。楊元辰沒參加過高考,是保送上的清華人文學院,但僅用3年,她就成了尖子中的尖子。
  • 日本是世界第二熱愛學外語的國家?聽到「日式外語」,你笑了嗎?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除了母語之外還會學習一些外語,作為幫助學習和工作的工具。日本人對於學習外語也十分有熱情,因為#日語#本身就是一種複雜的語言體系,既包含了本土語言,又加入了部分外來語,比如漢語和英語,而且英語的佔比越來越高,在街頭到處都能看到滿是片假名的招牌和廣告。
  • 「土田國際教育」浙江103歲「學霸」爺爺會說5門外語!
    「學霸」爺爺的這幾門外語是怎麼學習的呢?他的二兒子說沈爺爺的英語底子都是學生時代打的基礎。在高中時期,沈爺爺還拿到過浙江省英語比賽高中組一等獎,後來讀大學也有英語課程。除了英語,沈爺爺還自學了幾門外語:為了學習俄語,他買來唱片和詞典;學日語也不馬虎,嘗試翻譯日本兒童小說《窗邊的小豆豆》;學西班牙語,是因為孫女有個去西班牙工作的機會,他就想著自己先學會這門外語,再教孫女學。
  • 世界最臭的「鯡魚罐頭」,口感很差為啥還生產?瑞士人直言不諱吃
    香也好,臭也罷,既然這樣的美食出現在市場上,那麼說明就有人喜歡吃,畢竟,每個人喜歡的口味就不一樣啦。不過話說回來,你們知道最臭的美食是什麼嗎?世界最臭的「鯡魚罐頭」,口感很差,為啥還生產?瑞士人:不會吃小愛想到非常多臭的美食,例如平常經常看到的螺螄粉、臭豆腐、榴槤、皮蛋等等,這些美食都是很臭。但是這些美食的臭度,還不算高,畢竟等會就要給你們說說這個鯡魚罐頭。
  • 打破外語學習的枯燥,多鄰國App助推碎片化語言學習新模式
    藍鯨教育8月5日訊,現階段儘管留學行業受到一定影響,但外語學習市場的熱度並未減退。根據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學習外語的人數高達15億。而在中國有近4億人學習第二語言。針對這樣的用戶群體,低收費、富有趣味性、能夠獲得更多成就感、沒有嚴格時間限制的外語學習平臺熱度逐漸上升。據公開數據顯示,如今,全球範圍內有3億人選擇使用多鄰國App進行外語學習,該平臺包括39種不同語言的學習資源,提供免費、有趣、高效的內容和課程。像很多90後一樣,歐陽從小就被日本漫畫和二次元世界所吸引。
  • 孩子學外語越早越好?看中外幼兒教師怎麼說
    中國日報網6月30日電(信蓮) 不少中國家長很看重孩子的學前教育,尤其是英語學習,在孩子兩三歲時,家長們就不惜重金送中文都還不熟練的小寶貝們接受英語培訓,購買各種書籍和影像資料,盡力創造學習外語的環境。作為兩歲孩子的媽媽,小編對這麼早孩子讓學英語一直存在疑問:「學外語是越早越好嗎?當前各家學前機構的外語教學方案都合適嗎?」
  • 睡著大覺也能學好外語?實驗室研究員與臨床醫生的話你相信哪個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何麗娜學外語是件令很多人都感到頭大的事情。天天背單詞、記語法,可常常一轉臉又忘得一乾二淨。也有的人說,不管前一秒如何興奮,後一秒拿起外語書翻看則分分鐘睡著。於是,有人則異想天開,要是睡覺的時候也能學習就好了。
  • 投胎是門技術活:在瑞士,你可能活的還不如一隻貓瀟灑
    超過12萬國民籤名後發起的,要求政府每月每人發放2500瑞郎(1-7人民幣兌換率)或每年超過3萬美元(確定是美元)的支票,據瑞士一位經濟學家表示:政府並不是支付不起,更多的是擔心公民們享受福利金而產生惰性,會引起失業率的增加...為什麼瑞士人要發起這個投票?因為物價很高,尤其是在德語區,因此很多德語區的居民都會跨境去德國買菜...而法語區呢,基本如同小鎮,也就是我們說的農場!
  • 會「外語」的重要性!狸花貓為了抓燕子竟然學鳥叫!
    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養貓的人越來越多,貓成為全世界家庭中較為廣泛的寵物,它們溫文爾雅,一舉一動都非常的安靜,讓人喜愛。狸花貓,是一種精悍的小型猛獸,最為人知熟知的便是「狸貓換太子」它受人們喜愛,因為它們有著漂亮、厚實的毛髮,健康的身體,容易餵養,並且對於抓老鼠等十分在行。
  • 20年,16種外語,2個四川省唯一!成實外的外語特色基因,值得贊!
    成外教學樓前廣場的對聯:「問學中華源、立德世界路」 便傳達了外國語學校的育人理念,希望學生在努力學習外語和科學知識的同時,努力學習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做一個有尊嚴的中國人:視通古今、海納百川、溫潤如玉、心懷天下。
  • 程莉莎聽不懂外語,謝娜幫忙翻譯,穎兒無意中透露,娜姐喝多了
    最新一期的《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謝娜一行人離開了匈牙利,來到景色美麗的瑞士。在謝娜的安排之下,大家來到了一家歷史悠久的酒館用餐。酒館內還有當地的歌舞表演,非常具有瑞士特色。酒館為了更好地招待謝娜他們,還用中文向他們問好。
  • 四川高考優先進考場女孩:想學外語 希望當翻譯
    對話人物鍾珊,四川內江人,從小學到高三,鍾珊都要靠母親江有芳背著或扶著才能上下學。6月7日,華商報報導了「拐杖媽媽」江有芳的故事,引發關注。今年高考,鍾珊獲準每門科目考試時間延長30%,並能優先進入考點和考場。昨日下午,結束全部考試的鐘珊接受了華商報記者電話採訪。華商報:兩天考下來,感覺如何?鍾珊:雖然覺得試題難易程度和平時做模擬題差不多,但我還是有點緊張,考試時手腳都在發抖。
  • 「北外附」的芳華歲月,一代特招的外語幼童
    1963年,是中國外語教育面臨重大調整的一年。據北外附校顧問陳琳教授回憶,新中國成立初期是俄語「一統天下」的時期。上世紀60年代初,在一個小型外語教育工作會議上,周恩來指出,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全國學俄語的狀況不能繼續下去了。英語是全球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今後很長時期還是要以學習英語為主,發展包括六種聯合國官方語言在內的多語種。
  • 82歲舉重泰鬥能講兩門外語 兩個錄音機學英文
    騰訊體育2月16日訊(記者肖苑玫(微博))知道體育圈能講英文的教練不少,但沒想到82歲的舉重泰鬥黃強輝竟然能講兩門外語,一門英語、一門俄語。在騰訊體育記者的要求下,他不僅做了示範,還進行了講解俄語和英語學習語法的難易點,再一發音,徹底被震撼到。「我覺得要學就要達到本地人的水平。」
  • 瑞士人的瑞士表_三聯生活周刊
    那個鐘上至今刻記著它被打造的年月:1405年10月,但在鐘下感慨滔滔逝水、急急流年的人卻換了一撥兒又一撥兒。曼努埃爾出生在伯爾尼附近一個小村莊,整個村子就3000多人,他在伯爾尼讀大學,畢業後在Swatch集團做過工廠經理。總之,很純粹的一個瑞士人。年輕的時候,他是個表痴,家裡收藏了80多塊表,直到今天,不時還會拿出來把玩一番。對他來說,機械錶是一種高度情感性的東西。
  • SHMS瑞士酒店管理大學校友與你分享10個出國留學Tips
    瑞士是一個怎樣的國家?近幾年關於瑞士在各大報導中,關鍵詞都是仙境,夢幻,童話,伴隨著許多美到不真實的圖片,所以瑞士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成了白月光,而我作為在這裡生活了三年的人,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以上這些形容詞 ------- 都是真的!冰川瀑布、雪峰湖泊,古堡城鎮,草甸木屋,真實的一個拍照都不需要濾鏡的國家。
  • 三四歲學英語該學什麼
    有受訪專家稱,在功利化的導向下,中國英語教育正陷入怪圈:很多大學生只會應付考試,學了十幾年,能實現無障礙交流的人不超過5%。   三四歲開始學英語 只為「不能輸在起跑線」   近年來,英語教育的低齡化趨勢加劇。
  • 魯子問:促進社會發展與個人幸福的外語教育
    我覺得研究當前的外語教育改革,第一個重要問題是我們要明確外語教育的性質,外語教育在我們國家是什麼樣性質的社會實踐活動,語言做規劃首先要討論可不可以規劃,什麼是可以規劃的,什麼是不可以規劃的,我們要弄清楚。外語教育哪些可以規劃,那些不可以規劃,先要弄清楚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