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新聞特別有意思,有人把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上高中時候的成績單給找到了。
咱們小時候都聽過雞湯文,說愛因斯坦小時候成績不好,數學考零蛋,受盡了小夥伴的嘲笑,不知道現在兒童讀物還是不是這麼說,結果拿來人家成績單一看,愛因斯坦妥妥的學霸,代數幾何、物理歷史都是六分,六分是最高分。然後德語文學義大利語文學,自然歷史和化學是五分,地理繪畫是四分,最差的法語文學三分。所以雞湯文不靠譜。
愛因斯坦這種物理天才,數學怎麼可能不及格呢?不過有人問說,愛因斯坦怎麼得學這麼多語言,德語、義大利語、法語啊,這是怎麼回事?
是因為愛因斯坦在瑞士上的高中,在瑞士你就得學這三門語言。德語、法語、義大利語,這三種語言都屬於印歐語系。之前講過歷史上的印雅利安人,他們的語言叫原始印歐語。這原始印歐語發展出來很多分支都屬於印歐語系。其實歐洲絕大部分語言,包括印度北部、伊朗、阿富汗一帶這些語言都屬於印歐語系。
語系下面分語族,德語屬於日耳曼語族。這個德語、英語、荷蘭語、挪威語、瑞典語都是日耳曼語。法語、義大利語屬於羅曼語族,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也都是羅曼語族。還有兩個比較特殊的,就是東歐的羅馬尼亞語和摩爾多瓦語也是羅曼語族,羅曼語族是從這個古羅馬的拉丁語演變出來的,所以俗稱叫拉丁語系。
中美洲、南美洲那些國家,巴西說葡萄牙語,其他的幾乎都說西班牙語,所以一般咱們俗稱當中把美國以南的美洲就是中南美洲叫做拉丁美洲就是這麼來的。
在歐洲除了日耳曼語族和羅曼語族之外,還有一個主要的語族就是東歐的斯拉夫語族,俄語、烏克蘭語,波蘭語等等,還有巴爾幹半島北部那幾個前南斯拉夫國家,基本上說的都是斯拉夫語族。
說回瑞士,瑞士夾在法、德、意三個國家中間,瑞士沒有自己的官方語言,法、德、意三國語言通用,哪怕是到了國會會議上也是這樣,各個議員都用自己的語言發言,一位議員用德語發表自己的提案然後另外一位用法語表示贊成,忽然跳出來一個人用義大利語表示反對。這畫面這看起來很荒唐,但是瑞士人開會就真這樣,你要想在瑞士生活,那就這三種語言都得會說。
瑞士為什麼有這麼多語言?這個得從歷史上說起。最早生活在瑞士的人,那是赫爾維蒂人,歐洲蠻族凱爾特人的分支。公元五世紀,另一夥蠻族日耳曼人佔領了這片土地。日耳曼人統治的瑞士大制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勃艮第部落管轄的西部地區,阿拉曼尼部落管轄的中部和東部地區。這兩個地區分別說著不一樣,但有發音相似的語言。
幾百年後,日耳曼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又後來分成了東、中、西三個法蘭克王國,阿拉曼尼控制的東部和中部劃歸到東法蘭克王國境內,這個王國就是德意志的前身。所以瑞士東部、中部就逐漸變成說德語,當然他們這個德語嚴格意義上講是瑞士德語,夾雜著很多方言,所以德國人和瑞士人要是面對面拿自己的德語聊天估計都聽不懂。
從十三世紀開始,瑞士北部崛起的一個諸侯,大名鼎鼎的哈布斯堡家族,他們在一二六四年成了瑞士境內最大的封建領主,一般當了老大之後幹的都是收稅,徵兵這些活兒,但瑞士是山區,老百姓自己吃都不夠,哪有餘糧。當地唯一的土特產就是勇猛彪悍的山區百姓,悍不畏死的居民,拿著武器保家衛國,憑啥給你哈布斯堡賣命。
於是在一二九一年,瑞士的三個州結成永久同盟,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幫助之下對抗哈布斯堡,獲得了相對獨立的地位,可是過了幾百年了,情況變了,哈布斯堡的馬克西米連一世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神羅在他的治理之下進入到鼎盛時期。此時的哈布斯堡家族雖然已經離開了瑞士,但是一直對龍興之地念念不忘,現在神羅國力也上來了,就派出了皇帝的弟弟利奧波德大公領兵九千進攻瑞士,雙方的力量極為懸殊。瑞士山民沒有足夠的騎兵,沒有足夠的武器,但是他們靈活利用山區狹窄的地形,在山路上設置路障,發動偷襲,最終使得哈布斯堡一方戰死兩千人。一時之間一群野蠻人打敗了帝國的消息傳遍歐洲,神羅不得不跟瑞士妥協,把瑞士劃成一片高度自治的地區,實際上跟獨立也差不多。
今天咱們去瑞士的時候,還能看見哈布斯堡家族發跡的那座城堡,但是其他東西就一點兒都找不到了。所以後來德國人很瞧不上瑞士德語,覺得這一群沒文化的山民語言,我們德意志人怎麼能說這個呢?在德國,你要拿瑞士德語跟他們打招呼,他們就算真聽懂了,那可能都不理你。
但是瑞士正相反,從教授到勤雜工,從牧師到農民,人人都是瑞士德語,也不想學標準德語。
瑞士人為什麼要說法語呢?也得從日耳曼部落統治瑞士說起,咱們前文提到日耳曼的勃艮第部落控制西部,西部地區後來劃歸到西法蘭克王國治理之下。也就是今天法國的前身,隨著時間的發展,西部人自然就開始說法語。後來瑞士三個州形成了瑞士的永久同盟,不僅在強敵環伺的條件下生存了下來,還逐漸吸引其他州的加盟。這個時候歸法國管轄的西瑞士也加盟了過來。這是瑞士歷史上的第一次有了說法語的人,到了十八世紀末,拿破崙橫掃歐洲各個角落,瑞士也沒能獨善其身。
一七九八年,拿破崙在瑞士境內建立了一個附庸國赫爾維替共和國。這個國家只存在了五年,一八零三年被瑞士人推翻了。不過共和國的許多政策被繼承了下來,比如說國內的貨幣用瑞士法郎,還有就是說法語,經常提到一個名詞叫日內瓦公約,規定了很多戰爭法則,像優待戰俘、保護平民等等,這個公約的籤署地,瑞士日內瓦就在這個法語區。
另外瑞士跟義大利接壤,不少義大利人往瑞士移民,所以又形成了義大利語言區。瑞士國內有這麼多語言交流這麼麻煩,為什麼不規定一門官方語言,這多方便?這是因為瑞士國民是一群崇尚自由的人,當初就不想歸神羅或法國統治,才建立起國家,如果強行推廣某種語言就等於破壞了自由,那居民絕對不幹是吧?
再加上一八一五年維也納會議規定,瑞士以後要永久中立,如果設立官方語言的話,就等於有了傾向性。用法語德國不樂意,用德語法國不開心。那既然這樣,就不如沒有官方語言,所以瑞士不光沒有官方語言,連首都都沒有。聯邦政府在伯爾尼,外交中心在日內瓦。但是沒有一個法定的首都。所以瑞士有的人評價說,一幫法國人不想做法國人,一幫義大利人不想做義大利人,一幫德國人不想做德國人,所以他們走在一起就是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