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6月30日電(信蓮) 不少中國家長很看重孩子的學前教育,尤其是英語學習,在孩子兩三歲時,家長們就不惜重金送中文都還不熟練的小寶貝們接受英語培訓,購買各種書籍和影像資料,盡力創造學習外語的環境。作為兩歲孩子的媽媽,小編對這麼早孩子讓學英語一直存在疑問:「學外語是越早越好嗎?當前各家學前機構的外語教學方案都合適嗎?」帶著這些疑問,中國日報網與正在從事幼兒英語教學的中外教師進行了交流,正在猶豫的家長們不妨了解一下專業人士的看法。
加拿大籍幼兒英語教師Julie(右後一)認為中國家長應該少一些好奇心,不要在孩子們學習外語時,透過窗戶偷看。(圖片來源:中國日報網英文博客)
幼兒園英語教師:Julie 加拿大籍,在江蘇一家幼兒園任教
英語和其他任何語言一樣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就應該按實用科學對待。英語教育無論是對學前的孩子還是小學生來說都非常重要。兒童心理學顯示,在孩子年齡小時進行教育是最佳時期,因為那個階段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調查結果也顯示,年紀小的學習者記住的信息遠比成年人多。孩子年紀越小,越容易學習新東西。若孩子在很小時被送進語言學校(英語學校),這段經歷可以幫助他們發音更準確,肯定會更熟悉英語。中國大部分家庭在幫助孩子練習英語方面能做的很少。
從我踏進中國英語學校,我和其他老師就一直在衡量我們的教學,檢驗孩子們在口語和書面英語兩個方面的進步程度。
在幼兒園或幼小銜接的時候開始學習英語,通常與外國人交流時不會感到害怕和緊張,也容易理解英語的邏輯性,而小學後學英語恰恰相反。
我們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才探索出一些創建更好師生關係的方法。例如,為了讓孩子們不害怕老師,當他們回答正確或表現好時,我們會笑著和他們擊掌。這些小技巧很有效果。我所教授的學生在口語和書面英語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改進,英語對他們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
當前的教學環境很好,一旦有孩子不理解,總會有人幫助我們翻譯。而且在我們的學校,教學大綱都是母語為英語的教學人員編制的。
我認為中國人有系統地學習英語時,有一件事情要改變:大多數父母都過於好奇,在孩子們學習時,他們就坐在教室裡或者透過窗戶偷看。這種情況是非常尷尬的,除了中國,我沒有在其他國家看到過。
這樣就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會。有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在課堂上沒有得到重視,要求老師給他們的孩子更多的關注。除了這一點,其他方面在我看來都很好。
加拿大籍幼兒英語教師Lily認為,教學工具應該多種多樣,而且上課的形式應該自由一些,比如老師和小朋友可以通過一起做飯、讀書或開展某種活動來完成學習外語,這樣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資料配圖)
Lily 加拿大籍 在北京一家幼兒園任教
我2015年來到中國,之前曾給8歲到15歲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當家教,大部分是一對一課程。我目前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口語。
有關三歲以上兒童英語教學的方案有很多,材料也很多。父母通常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些幼兒園沒有提供明確的學習方案和材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們不得不自己制定方案,而這些方案通常並不專業,效果也不好。從我的經驗來看,你使用的材料越多,包括書籍、教學卡片、影像資料等,授課形式越豐富,孩子們受益越多。不過不要錯誤地認為孩子在知名的、收費高的幼兒園裡能學到更多知識。
另外,在一個團隊中總是會有一個中國的英語教師,但他(她)在與孩子們練習日常英語時經常不夠細心。在這一點上,一些的知名幼兒園比普通園做得要好。
我想建議家長們找一位友好的外國人,願意花時間陪他們的孩子練習日常英語,不該像那種上課的形式,而是很自由的方式,比如通過一起做飯、讀書或者是開展某種藝術活動來學習外語。這種方式對孩子來說是很有趣的,而且也能克服交流上的心理障礙。
左娜娜 南京某英語教育機構教師
我是一名從事幼兒及小學英語教育的老師。在我三年的執教期間,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學生,感受過家長對於孩子學英語的急切心情,從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目前,中國大部分家長非常注重孩子的英語學習,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和考一所理想的學校。
從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中國絕大多數家長在孩子升小學前就開始籌劃把孩子送入英語早教班。家長的做法我完全可以理解。我曾經對我的學生家長做過一項小調查,他們之所以把剛上幼兒園的孩子送去學英語,目的不是他們能學多少單詞,而是從小就為他們創造一個全英文的學習環境,感受英語的魅力,同時激發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我個人認為,語言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工具。在沒有進小學學習漢語之前,我們的中文就能說得很好,因為我們有全中文的語言環境。英語亦如此:聽,說!
然而,到了小學時,學校把英語列入考試一欄,家長就把更多的心思放到英語考試成績上。各種補習班層出不窮,孩子學習壓力大,我問過我所有學生關於周六日的安排,90%的孩子沒有休息時間。絕大多數家長和我說,他們想讓孩子去哪所重點高中或上外國語學校,以後還要出國留學,這就是他們把孩子送往補習班的主要原因。
當我問孩子們「你們喜歡英語嗎?」80%的孩子會說不喜歡,或者一般。學習語言本來就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另外加上中國傳統式的灌輸教育和死記硬背,機器人估計都會拋錨吧!在我的課堂上,學生從來不會犯困或是無聊,因為我充分把孩子的喜好和英語結合起來,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學習英語的樂趣。採用邊學邊玩的教學方法,現在他們至少對英語不是那麼反感,也不再害怕張口去說,不僅要考得好,還要說得好,這才是所有老師家長共同期望的。
在我看來,中國的教育需要從兩個大的方面來改善,第一,教學方法,第二教師的個人素養。中國應該學習借鑑一下西方的滲透式教育方法,目前中國只是紙上談兵,還沒有真正運用到實際中。如何去創造一些新的教育方法,也是教師的一大職責,新一代的年輕教師要懂得摒棄一些過時陳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去創造新方法。我們為什麼不採用發散性聯想記憶呢?去引導孩子怎麼樣把兩個毫不相干的詞語聯繫到一起並記住不會忘掉,當你嘗試過這種方法之後,你會發現孩子的思維很活躍,超乎你意料之外。
我個人覺得教師的個人素養很重要。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孩子不喜歡英語,除了枯燥的教學方法,不能提起孩子的學習興趣之外,還有就是教師的個人魅力原因。教師比一般人要更具有耐心、愛心、正能量、熱情、激情等等。一個多愁善感、性格內向、負能量滿滿的教師,她的課堂也不會有多活躍。
另外,中國的英語書本上的課程設置也有待提高,要豐富多彩,實踐多於理論,再加上必備的教學器材,中國的教學一定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