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的四大行當分為生、旦、淨、醜。
「生」是指扮演男子的角色。根據角色的年齡、性格等不同,又可以分為老生、小生、娃娃生、武生等。老生是指戲中中年以上的男子角色,口戴髯口。小生是戲中青年男子角色,不戴鬍鬚。武生是劇中武藝高強的角色。娃娃生是指扮演兒童的角色。其中,老生又可分為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和紅生;小生又可分為文小生和武小生;武生又可分為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
京劇中的女性角色統稱「旦」。旦行中又分為青衣、花衫、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和彩旦。正旦又叫青衣,扮演正旦要有唱的功夫!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潑或潑辣的青年婦女的角色,以做工和說白為主。老旦是在劇中扮演老年婦女的角色。刀馬旦是在劇中扮演武功高強的婦女角色。彩旦俗稱醜婆子,是以滑稽和風趣的表演為主的喜劇性角色。
「淨」俗稱花臉,以在面部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臉譜為特色,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按扮演的人物身份、性格及技術特點,淨可細分為銅錘花臉、架子花臉、武花臉等。銅錘花臉也就是唱工花臉,扮演的多是朝中重臣,如包公、廉頗、銚期等,這類人物一般端莊穩重,剛直不阿。架子花臉以「做」工(表演)為主,如張飛、曹操、竇爾敦等。武花臉要以武功為主,如金兀朮、楊七郎;有的武花臉形象很奇特,如鍾馗。架子花臉和武花臉經常「哇呀呀」大叫,架子花臉和武花臉表現的是魯莽粗直或勇猛霸道的人物。
醜行是傳統戲曲中的喜劇角色。丑角的化妝特點是用白粉在鼻梁眼窩間畫一個面積不大的臉譜(扮演女性可例外),故稱「小花臉」,又稱「三花臉」。按扮演的人物身份、性格及技術特點,又可分為「文丑」和「武丑」。表演以念白為主的丑角又叫文丑,以武打、跳躍和抑揚頓挫的念白為主要表演形式的丑角叫武丑。醜行在鼻梁上用白粉塗的那塊還很有講究呢!有方的,有元寶形的,還有棗核形的等。醜行並不是專門扮演壞人的,像一些社會地位不高的勞動人民,如漁夫、樵夫、書童也大都由丑角來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