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水為「墨」勾畫我區生態可...

2021-01-16 中國日報網

按照輸水方案,從今年1月開始,數以億方計的水量從博斯騰湖輸入孔雀河,這將使孔雀河下遊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曾經,孔雀河因河道斷流,乾涸的河道超過600 公裡,以胡楊林為主的荒漠河岸林生態系統因此而嚴重衰敗。通過多年治理,如今,孔雀河地下水水位由之前10米到15米,抬升到4米到10米。曾經因缺水而死亡的植被,正慢慢開始復甦,重新煥發生機…… 這是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荒漠與綠洲生態實驗室)科研人員開展水資源利用,改善新疆荒漠和綠洲生態系統的一個縮影。 2011年4月,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為依託,荒漠與綠洲生態實驗室獲批開建,是新疆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從建設之日起,該實驗室確定了圍繞國家西部大開發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建設需要,以水資源為主線,荒漠與綠洲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重點開展荒漠生態系統穩定性及其保育,綠洲生態過程與可持續性的研究。

工作人員測塔河水裡氫氧的穩定同位素。 據實驗室主任陳亞寧介紹,新疆南部地區屬於溫帶荒漠區,塔克拉瑪幹沙漠和庫魯克沙漠兩大沙漠遙相呼應,降水稀少,生態環境極為脆弱。境內的塔裡木河和孔雀河是阻隔兩大沙漠合攏的天然生態屏障,但這兩條河流因水資源利用不合理,以及流域周邊環境遭破壞,致使下遊區域常年斷流,生態環境惡劣,嚴重遏制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實驗室建設初期,就針對南疆這一問題,採取區域監測、田間試驗與系統模擬的方法,把氣候變化適應技術納入水利程規劃和生態建設中。 山區水庫—平原水庫聯合調節、綠洲地表水—地下水聯合開發、膜下滴灌立體種植模式,以及下遊生態恢復與洪水(融雪水)沙漠造林生物固碳,荒漠與綠洲生態實驗室緊緊圍繞「水」字做文章,從技術和方法上豐富了區域適應減緩與可持續發展模式,為乾旱區農業應對氣候變化開闢了新的技術領域,為乾旱區內陸河流域適應氣候變化,提高水資源調控能力提供了支撐。 隨著工作的推進,塔裡木河斷流了40年的乾涸河道,如今400公裡河道恢復水流;曾經枯死的胡楊林,如今鬱鬱蔥蔥;曾經地表自然植被僅有十幾種,如今有 40 多種植被;依塔河下遊新建的第二師30團場,讓曾經被沙漠逼走10年的團場職工回到了家;而羅布人村寨也因為塔河下遊的治理和生態恢復,曾經消失的天鵝、鵝喉羚等野生動物,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吸引大批遊客流連忘返,羅布人村寨如今已成為4A級景區……塔裡木河和孔雀河生態系統「鎖」住了沙漠的蔓延,給綠洲帶來了盎然生機。 該實驗室圍繞乾旱區山地—綠洲—荒漠三大生態系統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的一系列研究與探索,其成果已在天山南北得到廣泛利用,為我區生態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技術支撐。成熟的研究成果已向中亞地區和地中海地區推廣。 陳亞寧告訴記者,未來,實驗室將投入更多的科研力量和資源,強化中亞荒漠區研究的同時,積極聯合國內外相關研究機構擴大研究領域,提升中國荒漠治理在國際上的科技影響力。

來源:文/新疆科技報 記者郎花 阿買臺·阿里坤 圖/記者 郎花

來源:新疆科技

相關焦點

  • 西南大學召開長江上遊生態保育與農業綠色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
    6月11日,西南大學召開長江上遊生態保育與農業綠色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座談會。  崔延強表示,學校牽頭建設長江上遊生態保育與農業綠色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學校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學校將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管理委員會,積極準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專家論證工作。
  • 謝德體代表:建議組建「長江上遊生態保育與農業綠色發展」國家重點...
    生態保護與扶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共同發展,離不開綠色發展理論和技術創新研究的智力支撐。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為開展綠色發展理論與技術創新研究,他建議在重慶組建「長江上遊生態保育與農業綠色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
  •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助力沙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了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機制。先後制定並出臺《酒泉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酒泉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通過建制度、明責任、定措施、補短板,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機制體系日趨完善,大環保格局初步形成。
  • 我區通過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規劃論證
    專家組認為建設規劃依據充分、思路清晰、結構合理、方法科學、內容詳實,符合《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管理辦法》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編制指南》,一致同意該規劃通過論證,這標誌著我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創建工作將進入實施階段。
  • 吉木乃縣:立足生態修復 推動產業發展
    精準定位,推動項目落地  吉木乃縣地表水資源比較匱乏,主要水係為吉木乃諸小河,諸小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0.95億m3。年水蒸發量為2960毫米,年降水量只有50毫米左右,植被逐年惡化,草場載畜量由10年前14畝載畜1隻標準羊減少到現在17畝載畜1隻標準羊。
  • 房山:京西南重點生態保育及區域生態治理協作區 看得見山水的綠色...
    別看價格不低,人家可說了,現在是旅遊旺季,天天爆滿,想訂房至少提前半個月。5年來,為了眼前這片綠,房山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近乎苛刻。小水泥廠關了上千家;清退無照非法類企業4000家;投入百億元,實現平原造林16萬畝……
  • 昆明經開區成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根據日前國家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科技部聯合發布的《關於批准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0家園區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通知》,昆明經開區被正式命名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昆明經開區也成為目前雲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園區,為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的高質量發展再添「金字招牌」。
  • 蕪湖經開區獲批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日前,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科學技術部三部委正式印發《關於批准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0家園區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通知》,批覆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記者從蕪湖經開區經濟貿易發展局獲悉,該區於2013年啟動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創建工作,2014年獲得三部委正式發文批准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多年來,經開區堅持新發展理念,組織區內企業強化協同合作系統,構建完善園區生態工業鏈網,實現生產過程耦合和多聯產,不斷探索創新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汙染物的產生和排放量。
  • 推動人才強區建設 秀洲聚力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區
    秀洲區委書記吳炳芳講話:過去一年,全區人才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重要論述,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焦聚力最優人才生態,科學謀劃、精準出招,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多項重點指標保持全市領先。特別是頂尖人才、高端人才等指標在全市名列前茅,在市對區考核中排名第二。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質量趨好,五隻荒漠貓同框畫面被拍攝
    它們不畏氣候的惡劣,在荒漠、山林邊緣、高山灌叢和高山草甸等地帶生活,主要捕食一些小型的動物。青海片區拍到罕見的五隻荒漠貓同框的畫面。此次調查到一隻雌性荒漠貓能成功撫育4隻幼崽的情況實屬罕見。、蒙新、黃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的祁連山北麓,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西北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水源涵養地。
  • 「雲原生+ AI」 ,時速雲攜手飛騰共建全棧式人工智慧生態聯合實驗室
    12月29日,以「芯科技 新生態 共飛騰」為主題的2020 飛騰生態夥伴大會於天津成功舉辦。會上,飛騰重磅發布其與時速雲等企業共同打造的「全棧式飛騰人工智慧生態聯合實驗室」。共建芯生態,賦能新基建作為新基建的重要構成,AI技術的應用將推動新一輪產業變革。
  • 貴陽經開區入選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本報訊 日前,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科學技術部聯合發文,批准全國10家園區成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貴陽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選,成為貴州省首個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自啟動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以來,經開區始終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示精神,依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路,堅持「守底線、走新路」的綠色發展理念,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示範園區創建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 東北虎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落戶吉林琿春
    央廣網琿春1月30日消息(記者苑競瑋 通訊員黃雪瑩 張宇健)記者近日從延邊大學琿春校區獲悉,依託延邊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建立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保護生態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已落戶該校區,這是繼「溼地與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之後落戶吉林琿春的又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 貴陽經開區入選 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日前,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科學技術部聯合發文,批准全國10家園區成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貴陽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選,成為貴州省首個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自啟動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以來,經開區始終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示精神,依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路,堅持「守底線、走新路」的綠色發展理念,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示範園區創建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 青海共和光伏產業園邊保生產邊改生態,荒漠成了優質農場
    據青海共和縣人民政府網站介紹,清潔能源發電量佔青海省用電量的60%,為青海省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 為了減少天氣變化對光伏電站發電的影響,提高光伏發電電能的質量,從而獲得穩定可靠的電源,黃河水電公司在此探索出了目前全球運行最大的「水光互補」項目——共和縣塔拉灘850兆瓦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
  • 內蒙古舉行2019年生態氣象綜合監測與評估報告新聞發布會
    (五)荒漠生態系統  內蒙古西部荒漠區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是全國荒漠化和沙漠化防治的重點區域。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記者:  據我了解內蒙古氣象局與阿拉善盟行署聯合成立了荒漠生態氣象中心,請問該中心成立後在荒漠生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還將推進哪些重點工作?  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應急與減災處處長牛寶亮:  非常感謝這位記者朋友對內蒙古荒漠生態氣象工作的關注。
  • 建設一流創新平臺 奏響黃河大合唱科技最強音——河南省黃河實驗室...
    建議把實驗室做成一個黃河流域可持續管理的平臺,為高質量發展服務。要建立大數據的分析和智能分析系統,用新的手段模擬水資源合理的配置,模擬水和生態環境、水和人之間的關係。在設立研究方向時,要確定每一個方向的定位,而不是單一的要素和單一學科。實驗室的體制機制要鼓勵交叉研究,鼓勵綜合研究,鼓勵面向未來預測和未來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
  • 經開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規劃通過國家論證
    原標題:經開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規劃通過國家論證   近日,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專家召開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規劃
  • 昆明經開區正式獲批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12月21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科技部三部委正式印發《關於批准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0家園區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通知》,批覆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日前,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對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0家園區創建情況進行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