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流創新平臺 奏響黃河大合唱科技最強音——河南省黃河實驗室...

2021-01-08 大河網

  8月31日上午,河南省黃河實驗室籌建方案論證會在鄭州召開

  前言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視察時提出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掀開了新時代黃河治理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貫徹落實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科技創新是支撐點,更是發力點。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省將謀劃建設河南省黃河實驗室作為科技創新支撐國家戰略的結合點、著力點,面向全流域、多省份、多學科進行謀劃,打造全國領先、全球一流的科技聚集協同科研創新平臺,為爭創國家實驗室儲備力量。

  8月31日,由省科技廳與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組織召開論證會,邀請26位兩院院士和專家學者就《河南省黃河實驗室籌建方案》進行了諮詢論證。與會院士專家對河南謀劃建設黃河實驗室給予充分肯定,並圍繞各自專業,針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保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利工程建設及養護、水利地理信息化發展等前沿引領技術建言獻策,為河南省黃河實驗室籌建提供了真知灼見。本報現將論證會發言摘要刊發,以供讀者參閱。

  依靠科技創新補齊黃河流域短板

  □中國科學院院士、青海大學校長、清華大學教授王光謙

  河南省黃河實驗室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舉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定是靠創新驅動的,要依靠創新來保護生態,來預測水沙關係,來合理布置工程,來論證西線調水。高質量的發展更是未來沿黃九省區面臨的重大挑戰,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現在還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未來要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只有依靠科技創新,這正好是我們黃河流域的一個短板。黃河實驗室建設既響應了國家戰略,同時又補足了這一短板。我們堅信黃河實驗室一定能夠建好,我們也都特別支持。

  面向未來提升站位為高質量發展服務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傅伯傑

  建設黃河實驗室,要站在面向黃河流域的流域系統和流域管理的高度上,從新的形勢、新的問題、新的發展趨勢著手,面向未來組建一個黃河流域系統和可持續發展管理的實驗室。要注重高質量發展。建議把實驗室做成一個黃河流域可持續管理的平臺,為高質量發展服務。要建立大數據的分析和智能分析系統,用新的手段模擬水資源合理的配置,模擬水和生態環境、水和人之間的關係。在設立研究方向時,要確定每一個方向的定位,而不是單一的要素和單一學科。實驗室的體制機制要鼓勵交叉研究,鼓勵綜合研究,鼓勵面向未來預測和未來發展的重大科學問題。

  引領黃河研究的方向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倪晉仁

  黃河實驗室的開放性要體現在面向各個相關領域的方向,實驗室的前景才會廣闊。實驗室要提升定位,引領黃河研究的方向,做到一提大河研究,就能想到黃河實驗室。要靜下心來研究黃河中長期的發展趨勢,為制定治黃方略提供一些很有用的參考。現在研究黃河的人很多,但黃河研究的氛圍並不是很濃厚。希望能通過實驗室的建設,形成一支高水平的黃河研究團隊,要聚集一些對黃河著迷的、做夢都想著黃河的高水平專家,安心地坐下來研究黃河。

  按照系統科學思維和系統工程方法建設實驗室

  □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大學教授王家耀

  謀劃實驗室建設一定要從黃河全流域按照系統科學思維和系統工程方法來考慮實驗室建設問題。建議構建「黃河大腦」,要存儲和保存所有黃河流域有關的數據,要建設一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資源池。建議構建「黃河模擬器」,可以將現有的物理黃河、科學黃河、數字黃河在同一平臺上實現互動,再結合一體的黃河流域感知系統和數據,來研究我們流域的自然系統與社會系統互配與融合的過程,實現保護和發展的目標。

  要把黃河河南段的事情搞好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高王浩

  黃河問題包括了全黃河流域的水、能源、糧食、生態四大方面的用水競爭性協調問題。如包括了潼關高程進一步降低的問題,包括洛陽、開封沿河城市群、豫北城市群水怎麼配置、怎麼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包括在黃河極為有限的水資源條件下,如何多發展像生物醫藥、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些新型業態。所以在黃河實驗室初期運行階段,先要把黃河河南段的事情搞好,兼顧著黃河的排兵布陣,中期要積極爭取國家實驗室來做這個事情。實驗室一定要有創新思維,經費要用在人身上,鼓勵自由探索、自由申報,要重獎成果、重獎科研人員,這樣才能鼓勵創新。

  要逐步建設自己的主力研究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教高張建雲

  支持地方和國家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應該是實驗室的重要研究內容,建議增加經濟社會、政策制度、生態文明等方面的研究方向。關於實驗室機制,最終還是要逐步建設自己的主力研究力量,應該加大力度引入一些高端的人才、一些有潛力的青年才俊,作為自己穩定的骨幹力量。還要加強開放的機制,像國外的一些實驗室一樣,聘用國內外一些知名專家,利用學術休假等來到實驗室工作一年或者半年,多出成果。黃河實驗室應該突出公益性,重點是研究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和關鍵技術。

  要先幹起來,把黃河實驗室做實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

  建設黃河實驗室是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基於黃河戰略,基於河南創新體系建構。一是要立足國家戰略與解決河南問題。從自然生態到經濟社會,凝練科學問題與目標。二是要起步於點,只要做實,就越做越好。三是既確立思想,又搭建平臺。創新關鍵靠人,對河南來說,可能是先有平臺後有人。四是加強協調。不僅實驗室內部形成機制,而且要流域與區域協調,逐步形成區域性的國家創新力量。目前,我們正在建設國家超算鄭州中心,這不僅是黃河模擬器開發的基礎,也為實驗室建設與運行機制包括人才匯聚進行了有益探索。

  大膽實施機制體制創新凝聚人才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任南琪

  黃河保護要比長江保護更具複雜性,它不僅僅是生態環境的保護,更重要的是在水沙方面的保護。所以我希望黃河實驗室能夠發揮更大作用,可以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地區解決不同的問題。建議黃河實驗室大膽實施一些創新的機制體制,把人才凝聚在一起。我的實驗室團隊可以為黃河實驗室建設貢獻力量,我可以帶團隊來開展一些基礎理論研究、包括一些工程應用研究,也可以開展一些水沙和生態方面的物理模擬實驗。

  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

  黃河實驗室建設方案的框架和架構、戰略思考都很好,站位很高。溯源中國文化,起初是由黃河流域特殊的優勢所形成的,和農業緊密相連。一談到黃河,大家首先想到的傳統是治水,但是從高質量發展的角度看黃河,涉及的內容就很豐富,我想農業就是黃河流域的主要特色。我們河南建設黃河實驗室,如何才能夠聚集一批優秀的頂尖的人才?如何才能夠解決國家級的黃河區域發展的關鍵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更多的探討和研究,需要進一步加強機制體制創新。今天進行黃河實驗室的戰略論證,框架和戰略已經有了,接下來要把這個定位搞好,真正使黃河實驗室成為河南的一個名牌,成為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的一個創新平臺。

  要建成解決實際問題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實驗室

  □中國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學教授王超

  黃河流域系統特別複雜,需要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黃河實驗室,藉助這個平臺來探索和解決流域重大實際問題。我對這個實驗室能夠建成功充滿希望和期盼。要建好實驗室,建議一是應重點關注黃河的歷史演變和文化沿革、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高效利用、流域高質量發展和流域綜合管理五個方面研究;二是聘請具有重要學術影響和組織管理能力的實驗室主任,通過有一個好的實驗室主持人,帶領著團隊,持續研究,解決黃河重大實際問題,特別是在水資源偏少流域的高質量發展戰略問題;三是在用人、機制體制方面要搞活,要有人、財、物的政策特區。

  要緊密圍繞黃河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來做研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高胡春宏

  建設河南省黃河實驗室具備非常好的基礎,定位也非常正確。建議進一步拓展研究範圍,從全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角度來設置研究任務,特別要注重多學科交叉。實驗室分階段建設,應緊密圍繞黃河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來設置研究任務,為新思想、新理論和新技術創造寬鬆的研究和交流平臺。在體制機制方面,要有具體的政策、落地的措施,採取靈活的機制吸引高端人才;要完善學術諮詢委員會的權限和工作機制,使其真正發揮引領和把握方向的作用。

  加強實驗室黃河特色方向特色平臺建設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州大學教授王復明

  建議進一步凝練黃河實驗室特色研究方向。關於黃河水工程安全,首先要聚焦黃河水利工程的特點和難點,力爭在堤壩安全運維和搶險搶修方面做出原創性、引領性成果。二是密切結合沿黃城市及城市群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關鍵問題,特別要重視城市地下空間開發、穿黃工程建造等重大需求。三是綜合考慮工程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關注黃河流域尾礦壩及汙水管網安全運維。實驗室要勇於打破常規,面向全國引進國際一流團隊,在績效考核、經費使用等方面讓團隊負責人有充分的自主權。要著力搭建共性平臺、特色平臺、不可替代性平臺,特別要重視「黃河大腦」和試驗平臺建設。

  要面向黃河流域在國家層面上開展工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夏軍

  黃河實驗室有重大的國家需求,要真正面向黃河流域在國家層面上來開展工作,需要協調沿黃各個省的聯合與協同創新,建立聯動機制。重點是要以水科學、水沙與水資源作為基礎,擴展到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促進社會學、經濟學、生態學,尤其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合的交叉,加強流域科學、地球科學研究。可以考慮以黃河流域水為支撐,把黃河流域的產業發展、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結合在一起,關於「水—能源—糧食」的問題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抓手。

  在平臺方面,可考慮增加「美麗黃河」,包括監控、評估與人工智慧型的決策支持,進一步擴展到黃河流域的社會經濟及流域管理。黃河實驗室要不斷擴大國際開放與創新,建議適時地恢復「黃河國際論壇」。要學習國際上與流域科學相關的一些基礎實驗室和國家實驗室在流域管理方面的經驗和做法,打出黃河實驗室在水沙與流域管理方面的特色與品牌。

  站位要高、落地要實、體制要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張建民

  黃河實驗室建設站位要高,要在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當中發揮示範、支撐和引領作用,在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核心推動作用。落地要實,黃河實驗室應該著力解決黃河流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需求和基礎科技創新的重大項目,解決跨尺度、跨學科、跨部門的重大科技難題。體制要新,要大膽探索重大創新的新體制、新模式,建成聚集人才、聚集資源、聚集裝備的開放共享型的綜合研究體,形成多種所有制並存、多種管理模式並用的創新環境、氛圍和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釋放團隊及個人創新的潛力和能力,真正發揮出黃河實驗室未來的示範、支撐和引領作用。

  著眼現在,放眼未來,跳出黃河看黃河

  □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協副主席鄧銘江

  要著眼現在。一是要鞏固現在已經取得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果。二是要持續開展黃河水沙調控,確保黃河下遊不斷流,確保黃河的入河生態水量。三是要聚焦黃河下遊300公裡遊蕩性河道治理、經濟開發和生態治理。四是要解決制約沿黃九省區高質量發展的水資源優化配置問題。五是要解決好黃河流域資源性缺水問題。

  要放眼未來。一要圍繞黃河的歷史、現實以及未來開展一些研究。二要圍繞黃河的歷史文化、生態文明開展一些工作。三要打通國家、流域、區域三個環節,形成一個協調創新機制,充分調動沿黃各省的積極性。四要加快黃河幹流重大樞紐工程建設,解決制約沿黃九省區高質量發展的水資源優化配置問題。五要加快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建設,解決好黃河流域資源性缺水問題。

  明確戰略定位,區分研究層次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馬軍

  黃河實驗室應把黃河整個流域作為研究對象,明確科學定位和研究目標,發揮學術委員會和諮詢專家的頂層設計與方向指導作用,聚焦實驗室重點工作內容,突出重點創新能力條件建設,加強研究工作的針對性,動態地形成學術研究優勢。黃河實驗室研究可以分為幾個層面:第一個層面,重點放在國家重大戰略問題,例如,建立流域層面的動態監測系統,形成全流域的動態基礎數據體系、研究流域與區域層面的氣候變化等科學問題。第二個層面,在對科學問題的研究基礎之上,形成一系列的技術戰略研究體系,重點解決制約流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關鍵技術問題。第三個層面,水資源和水質問題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研究水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動態地指導全流域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做到三個「不局限」

  □中國科學院院士、長安大學教授彭建兵

  黃河實驗室的戰略定位不能僅限於河南。要立足河南、面向全流域,初步形成國家黃河實驗室原型,建立黃河流域科技研究的創新引領平臺,佔領國際流域科學研究的前沿高地。

  研究方向的定位不能僅限於水科學。要注重科學研究,如地球科學、生態科學、災害科學等。水科學也不能局限於地表水,要研究三水轉化(天上水、地上水、地表水)的科學問題。同時,不能捨棄黃河文化,這個研究方向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相結合的創新點。

  機制體制的定位重點是人才,不能僅限於現有的隊伍,要吸收省外,甚至國外頂尖科學家來參與黃河科學研究。怎樣引進人才、使用人才,必須拿出一套全新的方案。

  加強區域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研究

  □歐亞科學院院士、河南大學教授李小建

  人類活動與黃河水沙的關係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建議黃河實驗室的重中之重,首先是流域-區域高質量發展研究。應藉助實驗方法和模擬技術,圍繞水資源利用,優化黃河流域城鎮、鄉村和產業空間布局,以低碳發展、人地關係、國土規劃、產業集聚與演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研究為基礎,打造先進技術孵化轉化平臺和新產業高地,解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一些關鍵問題,建成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智庫。

  第二,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指示,增加「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研究方向,依託教育部重點基地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和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組建「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實驗平臺,在地理環境與文明持續研究上作出貢獻。

  聚焦水與社會的關係

  □歐洲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劉俊國

  在科學層面上,要聚焦國際前沿的科學問題。其中,水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是當前全球關注的非常重要的科學問題,也是國際水文科學協會最新十年水文計劃唯一聚焦的主題。在變化環境下水資源怎麼變化、流域社會經濟怎麼變化、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係怎麼變化,是亟待解答的科學問題,這也需要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合。我們尤其需要關注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內容,解答新的經濟形勢下出現的新的科學問題,包括水沙變化以後的生態環境問題,水與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問題,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問題。研究新的科學問題,能夠對全世界的科學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甚至引領作用。

  在研究隊伍層面上,需要儘快整合河南省現有科學力量,包括像黃委會、鄭州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等這些單位已有的力量,加強省內高校和科研單位之間的聯合,同時與省外單位加強合作。

  站在流域生態系統健康的角度保護黃河

  □黃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教高蘇茂林

  站在流域機構的角度,如何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任務?一是站在流域生態系統健康的角度保護黃河;二是站在黃河長治久安的角度確保歲歲安瀾;三是為黃河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管好有限的黃河水資源;四是為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服務好;五是大力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歷史故事、革命故事、社會主義建設故事。

  要通過搭平臺做加法

  □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秘書長、教高賈金生

  建設黃河實驗室,當前的資金有限,目標極高,需要頂層設計多做加法。既要發揮河南人才的作用,也要多引進國內、國外的人才。需要在「搭建平臺、推進原創、落地河南」上多做工作。黃河實驗室不能僅限於水科學,還要把工程科學納進來。我們國家再發展再提升的核心之一是新工業技術,融合大數據、5G、北鬥等的新工業技術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籌建實驗室過程中,不能定位在追趕上,要通過搭平臺做加法,不管是河南的還是非河南的,不管是水口的還是非水口的,都應該在河南這兒落地,都應該通過與河南發展的深度融合再提升。

  要擴展為整個黃河的信息系統

  □武漢大學原常務副校長、教授談廣鳴

  我一直建議要把黃河防汛系統擴展為整個黃河的信息系統。就像最近一直在調度小浪底放4000還是放5000流量,如果有這個系統,放4000流量下面會怎麼樣,放5000流量怎麼樣,馬上就顯示出來了。上遊降雨,降多少雨會怎麼樣,就是要有一個很大的圓屏幕,然後把整個黃河流域都顯示出來。當然這個需要觀測數據,需要有好的模型支撐,能夠做到這一條,這個黃河實驗室將來就有用了。

  亟須搭建交叉學科前沿研究平臺

  □河海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唐洪武

  黃河實驗室籌建的目標已很清晰,就是為了流域的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發揮交叉學科前沿研究的作用,突破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和水環境等領域的重大理論和技術瓶頸。亟須搭建交叉學科前沿研究平臺,凝聚已有的黃河流域各方研究力量,創新管理機制、明確責任主體。同時,吸收國內外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力量,開展前沿性、基礎性科學技術集智攻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為實現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培養拔尖的全方位人才。

  創新體制機制建成一個「試驗區」

  □河南大學校長、教授宋純鵬

  第一,建議創新體制機制,將其建成一個試驗區,在人才聘任和管理、運行模式和評價體系等賦予改革權限,引領帶動區域的科學技術、人才和大學的整體發展,顯示其示範引領意義。例如,可以把今天在座的這些科學家,以不同形式聘任到實驗室,吸引和培養一流人才。第二,建議不僅關注黃河自身水的國家重大需求,更要關注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態治理重大科學問題,研究黃河文明及可持續發展文化傳承等。

  研究關鍵是實驗室運行機制和開放姿態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校長、教授劉文鍇

  黃河實驗室研究內容應該集中在水,主要是黃河水及其相關問題。研究的科學問題應該是氣候、氣象問題在黃河流域地形、地貌地質條件下特有規律以及人工幹預情況下的規律及機理,研究形式是黃河模擬器和黃河大腦。研究關鍵是實驗室運行機制和開放姿態。

  高效協同發揮優勢做出世界一流成果

  □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景田

  作為企業代表,我們希望黃河實驗室未來的運作過程中能夠注重實效,集聚各方力量,有效地協同科研院所、產學研和企事業單位,發揮各自的優勢,做出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成果。我很支持前面幾位專家提到的三個跨:第一個跨是跨流域,跨地域;第二個跨是跨部門;第三個跨就是跨學科。應該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黃河實驗室這個平臺上有機結合,多做人水和諧的跨學科研究。


相關焦點

  • 東營搭建平臺創設環境 農業科技創新要素集聚黃河三角洲科技賦能...
    原標題:東營搭建平臺創設環境,農業科技創新要素集聚黃河三角洲科技賦能,鹽鹼地變身豐收田   在5‰的鹽度下,魯鹽稻69達到畝產量498.17公斤!
  • 《黃河大合唱》被惡搞視頻截圖 歌詞低俗、表演誇張
    北京某大學國重實驗室惡搞黃河大合唱這幾年,以另類形式表演的《黃河大合唱》,已經成為公司年會或晚會的熱門節目,甚至還曾被搬上電視熒幕。  對此,《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後人通過中國之聲表達了他們的憤怒和不滿,因為惡搞歌曲是對歷史的不尊重,呼呼有關單位停止這樣的演出,並要求限制相關視頻的傳播。  一段名為「精神病醫院合唱團演繹黃河大合唱」的2分多鐘視頻,近日在網絡流傳。
  • 黃河科技學院大學科技園孵化器獲評優秀(A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關於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019年度考核評價結果的通知》,黃河科技學院大學科技園孵化器通過層層審核被評為優秀等級(A類)國家級孵化器。
  • 河南省美術作品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展現「中原風·黃河魂」
    展覽開幕活動現場 王詩文 攝 展覽開幕活動現場 王詩文 攝 12月24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承辦、河南省書畫院協辦的「中原風·黃河魂——河南省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學術研討會同時舉行
  • 山東舉行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發布會
    為此,黃三角農高區以創建國家實驗室為目標,在世界範圍內選擇優秀的科研院所和團隊,整合國際國內的人才和技術,深度開展交流與合作,建設國家級鹽鹼地綜合治理與高效利用平臺。重點建設水鹽動態、植物營養等5個實驗室和水鹽運動等3個模擬實驗場。
  • 致敬黃河|大河上下
    屬於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已然奏響……一年來,堅持生態環保優先、綠色發展的前提,從治理中得到合理保護,從保護中尋找發展機遇,黃河流域綠意更濃,環境更美,三秦大地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正呈現出更多更新的美景;一年來,沿黃9省區採取多項措施,開展綜合治理,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一曲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在黃河沿岸漸入佳境;一年來,以中歐班列為主的陸路通道和以國際航線為主的空中通道有效推進黃河流域參與共建
  • 黃河三角洲鹽鹼地生態高效農業研究中心建設方案通過專家論證
    、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組織召開了「黃河三角洲鹽鹼地生態高效農業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鹽鹼地研究中心」)建設方案專家論證會。  鹽鹼地研究中心是由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與黃河三角洲農高示範區聯合共建,位於黃河三角洲農高示範區,是貫徹落實省政府《關於印發共建黃河三角洲現代農業技術創新中心推進方案的通知》的先導項目,是中科院支持黃河三角洲農高示範區發展的重要載體。
  • 「生態黃河」重現中原
    據河南省水利廳數據,2019年8月黃河「清四亂」進入大規模實施後,河南僅5個月就新排查整改「四亂」問題158個;2020年共排查「四亂」問題594個,並全部整治完畢。河南省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部副主任羅瑞介紹,河南黃河流域面積約3.62萬平方公裡,涉及地市和部門眾多,「河長+檢察長」機制能有效督促有關單位依法充分履職,推動老大難的「四亂」案件得到及時有效化解。
  • 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名單出爐
    【大河財立方消息】12月28日,河南省科技發布關於同意鄭州天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建設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通知。根據相關規定,經研究,同意鄭州天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洛陽海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神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黃河旋風股份有限公司等397家單位建設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知指出,希望工程中心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不斷創新體制機制,積極開展產業共性技術研發,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集聚和培養優秀人才,著力提高工程化、產業化和開放服務能力。
  • 河南啟動實施國家超算鄭州中心首批創新生態系統建設科技專項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 劉曉波 1月8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近日省科技廳會同省財政廳印發立項通知,啟動實施了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首批創新生態系統建設科技專項
  • 我校召開「作物逆境生物學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學術研討會
    為促進「作物逆境生物學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發展,穩步推進我校「雙一流」建設,8月26日-27日,「作物逆境生物學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年度學術研討會在植物逆境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舉行。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關負責人、植物逆境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全體教師參加會議,會議由實驗室副主任周樹堂主持。劉先省代表學校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感謝,希望各位專家能夠通過「作物逆境生物學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這個平臺,更好地參與和支持河南大學「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
  • 黃河故道溼地迎來「稀客」
    這是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黃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拍攝的青頭潛鴨(資料照片)。新華社發(民權縣黃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這是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黃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拍攝的夜鷺(資料照片)。新華社發(民權縣黃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李傑是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黃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他口中「稀客」指的是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青頭潛鴨的傳統繁殖地位於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在朝鮮、日本、緬甸、印度、泰國等多地越冬。因為十分珍稀,所以李傑對青頭潛鴨首次「登門」的日子記得很清,「2017年1月4日第一次發現4隻,現在監測到266隻。」
  • 黃河三角洲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黃河三角洲鹽鹼地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黃河三角洲作為黃河出海口的重要區域,地處河-海-陸交互區,是工業(石油)-農業-溼地複合區。
  • 河長史萬鈞:講好「黃河故事」 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
    史萬鈞表示,黃河流域應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建設力度,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促進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史萬鈞:烏海市立足欠發達地區實際,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著力」「五個結合」「三個紮實」等重要要求,創造性提出、大力度落實「以建設區域創新性城市為統領,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著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數和區域服務能力,打造轉型發展示範區、城鄉融合先行區、生態環保攻堅區、投資貿易首選區、優教優醫普惠區」的地區發展思路,開創了烏海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 今天,黃河三門峽商務中心區醫院正式開診
    市政府、水電十一局、市衛健委有關領導及各縣(市、區)、各鄉鎮醫療機構的主要負責同志、黃河三門峽醫院全體成員等,共同見證黃河醫院的盛事,見證三門峽市醫療衛生界的盛典。  據了解,商務中心區醫院於2017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以「大專科、小綜合、醫養結合」為建設思路,規劃床位1000張,總投資近10億元,是一所集醫療、急救、養老和康復為一體的新型現代化醫院。
  • 東海​青蟹 「黃河」扶貧 - 現代金報-數字報刊平臺
    這是前天,記者和河南省延津縣青蟹養殖戶楊明濤之間的對話。    延津縣位於黃河北岸,大多是難以治理的鹽鹼地。這裡以玉米、花生、小麥為主要農作物,一畝地從冬春忙到秋收,農作物賣賣也就千把元的收成,不少青壯勞力把土地流轉出去,到外面打工。    兩年前,楊明濤還在新疆安裝天然氣管道,背井離鄉免不了種種酸甜苦辣。
  • 平陰縣:做好黃河流經濟南第一站獨具特色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7日訊 濟南平陰是黃河流經濟南的第一站,9月17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 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發布會的第12場發布會。平陰縣緊抓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機遇,貫徹落實省、市安排部署,主動擔當、率先行動,積極打造獨具特色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地。
  • 「一流學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河南這所高校近年來進步明顯!
    河南科技大學位於古都洛陽,是一所居於省內高校前列、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所綜合性大學。近年來,該校高度重視學科建設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建設,著力鞏固優勢學科、打造特色學科、培植新興學科,呈現出工科優勢突出、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學校核心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