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在社交裡,會說話顯的俞發重要,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在語言上獲得被人的青睞與好感。不過事實上,懂得沉默也是尤為關鍵,魯迅說,唯沉默是最高的輕蔑。特別是在某種特定的場合下。在巴特爾的書籍《隨心所語》中,有著三種沉默尤為可貴,都是什麼呢?
大悲時不發言,大怒時不爭辯,大喜時不許諾。——《隨心所語》巴特爾
在受到重大的打擊時,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冷靜淡然,但是不去對這件事情做過多的評價卻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不發言,指的就是不去博同情,賣悲慘。不要對任何人抱有期望,要不然最終就會失望。所以與其怨天尤人,不如主動經營自己的堅強和尊嚴,這才是該沉默的時候。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總會變的越來越寬容,能聽的去別人意見,在事業上來說至關重要。每當有不同的聲音的時候,不爭則是上上之策。老子說,水利萬物而不爭,擁有像水一樣的胸懷就是憤怒時的沉默。不要讓憤怒衝昏了頭腦,爭辯也沒有任何的好處。與其圖得一時的口舌之快,還不容易靜心思考,求得一時愜意。有時候處理爭論的方式,沉默是再好不過了。
古人說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人生也是這個道理。艱難的時候有著目標,時刻都有著一股幹勁激勵自己。然而當有所成就的時候,往往會在一點功利中沾沾自喜,從而迷失自己。而大喜時不許諾也正是這個道理,不能高估自己。要保持著一個清醒的頭腦,不隨隨便便地對他人許諾。即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保護。沉默在這種情況下依然是金。
有很多事情發展到最後並非是解決了,而是算了吧。沉默則是語言上的另一種妥協,有時候另類的以退為進總能發揮不一樣的效果,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