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是一種大型貓科動物,有「草原之王」的稱號。野生非洲雄獅平均體重240公斤,身長可以達3.2米。雄獅跟母獅在體貌特徵上是有較大的區別,雄獅長有又長又濃密的鬃毛,小朋友們習慣的把雄獅的鬃毛,叫作「雄獅的頭髮」,真是非常形象。雄獅的鬃毛會從脖子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顏色有的較深,有的稍淺。母獅的毛髮就比較短了。
雄獅為什麼會有這麼長的鬃毛呢?
這是雄獅進化的結果。獅子一般是群居生活,一個獅群至少有2頭成年雄獅,但是肯定只有一頭是領頭的。成年雄獅往往並不和獅群呆在一起,它們經常在領地四週遊走,保衛整個領地。所以,能夠有一頭又長又密的好鬃毛,這讓雄獅看起來很威猛,獅群裡的母獅和小獅子們才能把它當成首領,服從它的管理。
獅子是怎麼捕獵的呢?雄獅為什麼不參加捕獵呀?
捕獵主要是母獅們的工作。獅子奔跑的速度很快,但是長跑不是它們的強項。所以,獅子捕獵的時候,總是在短距離內,快速追上獵物,制服對手。
獅子的捕獵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對付小型的獵物,獅子常常是單獨捕獵。另一種是對付大型的獵物常常是群體捕獵。在狩獵時,它們會選擇水塘附近,或者草叢較密的地段,來伏擊獵物。在它們埋伏的地方,獅子們儘可能利用一切可以用作為遮掩物的屏障來隱藏自己,母獅們也有分工,它們會分散開,圍成一個扇型,包圍一群獵物,然後悄悄的逼近獵物。在獵物走進包圍圈以後,就會突然地跳出來,從各個方向迅速向目標猛撲過去,有的在後面追,有的在旁邊截,把捕獵圍在中間,然後找準了機會,一起攻擊其中的一個獵物。獅群協同作戰,戰果也總是不錯的。
那麼,為什麼雄獅不參加捕獵行動呢?
其實,雄獅也會參與捕獵的,而且經常捕殺大型動物。雄獅之所以被誤解為不參與捕食,是因為它們經常在黑夜和在植被茂盛地帶捕獵,所以很難被觀察到。
有人猜測呀,首先是雄獅長著長長的鬃毛,這使它的捕獵的時候不容易隱蔽自己,所以雄獅捕食的成功率很低。另外呀,雄獅是一群之主,它的主要任務是擔負獅群和領地安全,不能讓其它的獅群或者別的動物佔領自己的地盤。因此,它必須經常巡視自己的領地,所以就不能參加捕獵活動了。還有就是,在捕食過程中,特別是遇到像野牛、羚羊、斑馬等大型獵物時,獅子很容易受傷的,如果雄獅一旦受了傷,那獅群就很容易被別的獅群或是其他動物攻擊,而且年青的雄獅也會趁機侵入,打敗並趕走受傷的獅王。出於對自身安全的考慮,因此雄獅一般也不會去主動參加捕獵。其實,雄獅有時候也會出現在捕獵隊伍中的。比如,當母獅們控制住獵物,但不能立刻制服對手的時候,雄獅就會給馬上衝過去,給獵物致命的一擊,可是這種情況是很少出現的,因為母獅們也非常強大,很少遇到制服不了的對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