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紐西蘭之行,遭遇長有第三隻眼的楔齒蜥

2021-01-18 自然使者

郭耕

這裡,曾被譽為白雲之鄉

南半球島國紐西蘭,領土面積與英國相仿,是臺灣島的7倍。港臺人按音譯稱其紐西蘭。在荷蘭語,紐西蘭的意思為「新的海中陸地」,最先登陸的島民毛利人則稱這裡為「長長的白雲之鄉」。毛利人的這個美麗而浪漫的稱謂,我覺得最貼切。

在16年前,也就是2004年7月底,我曾去紐西蘭進行科普考察。先從南島的基督城向南,又從北島的惠靈頓向北,在這修長的島國南下北上,馬不停蹄,「雲遊」的城鎮甚多,考察的範圍甚廣,但綠色的草原、廣袤的山野、澄澈的湖水、燦爛的星空,無不令人心曠神怡。雪山皚皚、河水滔滔、鷗鳥翻飛…藍天白雲,更是如影隨形,這麼一個處處田園牧歌、約30%國土為保護區的、既是現代、又天然的國度。其實,在一千年前,這還鮮有人跡,在二百年前還沒有國家。

大約在公元1100年,一個叫庫彼的玻里尼西亞航海者發現了紐西蘭,他的妻子把這裡取名「長長的白雲之鄉」,回到玻里尼西亞後,向人們描述了這塊美妙的土地,但直到1350年,作為玻里尼西亞人的一支毛利人,由於家鄉食物的匱乏而開始移民這裡。他們的獨木舟船隊浩浩蕩蕩,在北島羅託魯瓦附近的東海岸登陸,然後逐漸移居內陸。

羅託魯瓦是我們途經的一個重鎮,這裡熱泉噴湧,地熱資源豐富,幾乎家家有溫泉可泡。想必當年毛利人也是由此而樂不思蜀了。在十八世紀,紐西蘭的毛利人約有十幾萬,他們與世隔絕,有自己的語言,無國家的概念,能歌善舞,醉心藝術,工於雕刻、編織等。在羅託魯瓦,不但目睹了毛利婦女嫻熟的劍麻搓繩手藝,還欣賞了他們美妙的歌舞表演,我還與胖胖的毛利女人合了影。有趣的是,據維多利亞大學科學家進行的基因分析,毛利人的祖先應當源自中國,原來「本是同根生」呀。

1642年,荷蘭探險家阿爾貝塔斯曼乘船從爪哇、印尼南行探險,意外地抵達紐西蘭,成為第一個發現這塊土地的歐洲人,只是因為北島毛利人的抗拒而登陸未逞。記得,我們的飛機在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之間的海域經過時,飛行圖顯示:塔斯曼海,原來就是以這位探險家的名字命名的。

1769年,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船長在考察澳大利亞之前,也發現了紐西蘭,經與毛利人溝通,登上了陸地,便成為第一個踏足紐西蘭的歐洲人。庫克船長在紐西蘭人的心目中,可謂舉足輕重,很多地方都能見到他的塑像,全國最高的、海拔3764米的山峰,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庫克峰。

1840年,英國總督赫伯森從雪梨來到紐西蘭,與毛利人談判,在當年的2月6日,籤署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件——《懷唐義條約》,以後,紐西蘭便將2月6日這天,定為國慶節。這天,英國人在紐西蘭的統治地位得以確定,大規模移民由此開始。在我們所經城市的顯要位置,幾乎都能見到記載最初定居者名字的紀念碑。

奇特的活化石——三眼楔齒蜥

在1.5億年前,南半球的紐西蘭,尚與南極、南美、非洲、澳大利亞連在一塊,組成岡瓦納古陸。以後,逐漸分離,由於紐西蘭獨立於其他陸地,在世界上所有動物區系中,屬於最古老的一個,在很大程度上保留有中生代末期的動物類群。

紐西蘭也是一個相當貧乏的動物區,本地的哺乳動物,除了兩種蝙蝠外,一無所有。兩棲爬行類,少的可憐,蛇根本沒有,但一種名為三眼楔齒蜥的爬行動物,格外引人注目。

我們到位於惠靈頓山坡上的維多利亞大學考察,該校生物系的蘇珊女士為我們做了有關「三眼楔齒蜥」的專題演示。正好在前一天,我從惠靈頓動物園的夜行館,時隱時現地看到雄雌兩隻三眼楔齒蜥,正希望了解得清楚一些。聽了專家的講解,略知一二。

圖片來自網絡

在紐西蘭,沒有三眼楔齒蜥的天敵,它們優哉遊哉地、默默地延續著,從恐龍時代一直走到今天,堪為侏羅紀時代的孑遺物種——活化石。近幾百年以來,因人類登陸,肆意捕殺,並帶來了老鼠,使這種動物在主島上滅絕殆盡。

為了讓這種奇特的活化石延續下去。紐西蘭早已立法保護並採取人工孵化的輔助措施,繁育後「重引進」到指定的沒有人類和老鼠幹擾的島嶼上。

蘇珊放完投影,說讓我們看看、摸摸她養的一隻活的三眼楔齒蜥,我們簡直喜出望外。一會兒,蘇珊抱來一個箱子,打開蓋子,輕輕捧出一隻一尺多長、渾身覆鱗的、文文靜靜的動物——三眼楔齒蜥,這是一隻十七歲齡的雄性,但還未進入成年。三眼楔齒蜥的壽命可達百年,二十歲才進入性成熟。

我想,低調、緩慢、深居簡出的生存策略,正是它們得以長久延續的關鍵。大家忙著拍照,我則凝視著蘇珊手中的這位寶貝,想到,它的名字叫三眼,可為什麼看不見呢?一問蘇珊才知,它的確有個「顱頂眼」,但並非真正的能看東西的眼睛。

我們能與這來自恐龍時代的神奇生靈做親密接觸,也算是開了眼了,但願三眼楔齒蜥,這種紐西蘭獨有的古老動物,永遠成為這個世外桃源的活神仙

延伸閱讀--關於楔齒蜥

1、因何得名:

「楔齒蜥」,毛利族語意為「背部刺狀鬣鱗」,這是楔齒蜥的外表特徵。毛利人通過神話說故事,賦予其有關的超自然力量。早期的毛利人對楔齒蜥十分敬畏,被視為死神和災神的使者。

2、孵化期:

卵,有鴿蛋大小,需要1年零3個月才能孵化出幼蜥來,但它的生命可活到100多年。要經過20年才成熟。

3、體長體重:

體色與其棲息環境相仿,呈灰色或橄欖綠色;成體的雌蜥體長約40cm,雄蜥體長約60cm,體重可達1kg。夜行性,白天多逗留在洞穴中。

4、關於第三隻眼:

據說,楔齒蜥的遠祖就是長三隻眼睛,除了兩隻現在仍很發達的平視眼睛外,還有隻生長在頭頂上的「顱頂眼」。那時,它們天敵鳥類經常傷害和殘殺它們。為了生存,這第三隻眼睛很發達。隨著時間的化變,傷害它們的鳥類逐漸被大自然所淘汰,「顱頂眼」也退化了。現在,這隻眼睛僅保存角膜、水晶體和視網膜。在幼年時,只能接受光的刺激,卻無法看東西。成年後,基本失去作用。

5、關於求偶:

雄性充滿攻擊性,還要在同性中競爭。發情期,雄蜥不顧長途跋涉去與其它雄蜥爭鬥,往往先脹大喉部的液囊,挺起後背,發出聲音,向前猛衝。楔齒蜥依靠其上下顎進行打鬥。大部分年長的雄蜥身上都留有疤痕。

6、楔齒蜥由盛轉衰的幾種說法:

降溫說

--氣溫驟降使得南島和斯圖爾特島(Stewart Island)上的楔齒蜥死亡。這些地方的楔齒蜥化石要比北島找到的古老。

外來動物入侵

--14世紀毛利人來到紐西蘭,帶來的太平洋鼠對幼小的楔齒蜥肆無忌憚地捕食。歐洲人到來時,很多被歐洲人帶來的動物消滅。當然,也少不了人類的獵殺。

7、禁令:

目前,只有紐西蘭少數小島存在楔齒蜥。紐西蘭政府頒布法規:任何人未獲得通行證,不準登上這些偏僻小島。未經許可捕獵楔齒蜥將受到重罰。要求嚴格防範過往船隻偷獵。

相關焦點

  • 最古老的爬行家族,爬行界的活化石,竟長了「第三隻眼」
    爬行界的活化石,酷似蜥蜴卻不屬於蜥蜴家族,頭上長著古怪的"第三隻眼"很多動物的愛好者在閱讀爬行動物資料和書籍的時候總能發現一種奇怪的動物,它長得和蜥蜴一模一樣,卻單獨被劃分成一個種類佔用一個版面。
  • 氣候變暖 紐西蘭珍稀活化石大蜥蜴瀕臨滅絕
    紐西蘭大蜥蜴2億多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是當今倖存為數不多的遠古爬行動物物種之一。然而,素有「活化石」之稱的紐西蘭大蜥正瀕臨滅絕。英國《泰晤士報》2日援引科學家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上的文章報導,由於紐西蘭大蜥蜴的性別由孵化溫度決定,氣候變暖使得孵出蜥蜴的雄性比例上升。長此以往,最終將導致大蜥蜴滅亡。
  • 紐西蘭你最難忘是什麼,他們都有獨特景色,紐西蘭最難忘的是什麼
    紐西蘭你最難忘是什麼,他們都有獨特景色,紐西蘭最難忘的是什麼,其實你去過西藏,去過瑞士,去過美國西部和加拿大安大略,或者尼泊爾,紐西蘭的自然風光並不會那麼那麼誇張的讓你眼前一亮,就是和我剛提及的這些地方差不多的水準,但細節各有千秋。
  • 為什麼有些動物能長出第三隻眼?
    前不久,有報導說在印度出現了一頭「神牛」,長出了第三隻眼,被當地人視為神明的化身。為啥這頭牛能長出「第三隻眼」呢?我試著尋找了關於這頭牛的報導,找到了一些圖片,外觀上看去,這頭牛確實有如在腦門上長了一枚豎眼。但是,這到底是一枚真正的眼睛,還是一個黑色的肉瘤?
  • 為什麼人類沒有第三隻眼?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都有第三隻眼呢!
    為什麼人類沒有第三隻眼?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都有第三隻眼呢!其實這種種現象都和人類的第三隻眼睛——松果體有關係。從脊椎動物的演化過程上來看,無論是運動系統、循環系統還是神經系統,都是結構越來越複雜、功能越來越強大這麼一個套路。
  • 魚卵變異黑金魚長出第三隻眼
    「我兩周前買回四對金魚,一直在魚缸裡養著,但前天偶然發現一條黑金魚的眼泡上有一個明顯的大黑點,像是一隻眼睛。而且這隻『眼睛』似乎能轉動。」昨日,家住大連中山區石葵路的劉先生給本報新聞熱線來電報料。
  • 【紐西蘭之行】--幾維鳥kiwi
    在我的紐西蘭之行中遇到了一種很有特色的動物——幾維鳥kiwi。1975年,紐西蘭的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曾成功孵化了一隻幾維鳥,這隻已經41歲的幾維鳥仍在該動物園的鳥舍中和遊人見面。 幾維鳥是紐西蘭特有的珍禽,在紐西蘭人的生活中觸目皆是,有銀行的名字叫幾維的;紐西蘭的兩角與一元的錢幣上一面印的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的頭像,另一面便是幾維鳥;紐西蘭人更是坦然地以幾維自稱。
  • 手指靠近眉心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莫非這是道教中的第三隻眼?
    手指靠近眉心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莫非這是道教中的第三隻眼?我們肯定有過這麼一種感受,當手指指向自己眉心的時候,我們會有一種奇怪的引力一般的感覺,即便是閉上眼睛也會這樣。很多人就覺得這莫非是道教中所說的人類的第三隻眼,只不過是退化了而已?
  • 二郎神的第三隻眼是天眼?陰陽眼能看見汙穢之物,山海經早有記載
    提起"第三隻眼",人們一下子就會聯想到二郎神,他是中國神話歷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戰鬥力可以排在天庭前三。不過關於這隻天眼的來歷,人們眾說紛紜,至今沒有權威的解釋。隕石正好砸中楊戩的腦門,靈力與天賦便合二為一成了第三隻眼。也有人相信宗教的說法,認為楊戩的第三隻眼處於靈臺方寸之地,由此變化而來。不論何種說法,都承認了二郎神的第三隻眼有神之又神的能力。首先是辨別千變萬化,識破詭計。
  • 什麼是松果體,人類的第三隻眼?
    人類的第三隻眼。松果體,位於腦前丘和腦丘之間,呈紅褐色豆狀大小形狀非常像松果,松果體不只是醫生通常告訴我們的,褪黑色素的一個腺體。而是說在上古時代,人類和更高文明溝通的一個工具,但現在退化了,古人稱為靈魂的種子,現在有叫第三隻眼或者天眼。
  • 看到澳大利亞下場後,紐西蘭拒絕參與五眼聯盟涉華行動
    五眼聯盟可以說是國際上的最大竊聽組織,很多時候也明顯針對中國。這其中,露頭比較明顯的有英美澳三國,而紐西蘭與加拿大則是在一旁觀望。但自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川普即將下臺之後,堅不可摧的五眼聯盟也開始出現「內訌」,紐西蘭看到澳大利亞遏華下場後,拒絕參與五眼聯盟的相關行動。
  • 紐西蘭的「熊貓」——kiwi鳥,究竟kiwi蛋有多大?
    可千萬別因為kiwi鳥個頭小且其貌不揚就小看它哦,它們可是和恐龍同樣古老的生物——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紐西蘭曾經同澳大利亞、南極洲相連。後來,澳大利亞陸塊同南極大陸分裂並向北漂移,紐西蘭漂離了澳大利亞大陸,這使得此後其他大陸出現的兇猛的高等食肉動物,由於海洋的阻隔無法進入紐西蘭,因此,幾維鳥和其他一些原始的動物,例如楔齒蜥、滑趾蛙等,就安全地存活下來。
  • 人類過去真的有第三隻眼嗎?
    圖片來源:IMDBNEXTMIND相信不少80後和90後都看過動畫片《三眼神童》,男主人公因為有第三隻眼,故具備令人羨慕的超能力,那麼人類過去真的有第三隻眼嗎?神智學認為,人類在遠古時代有第三隻眼,位置在後腦勺,但後來隨著人類進化,這隻眼睛就退化成了今天的松果體。按照這種理論,第三隻眼可以通往更高層次的意識,並能讓人擁有超能力,包括預知和透視等,但這種說法有依據嗎?公開資料顯示,松果體位於腦部中央附近,是人體最小的器官,負責製造褪黑素。什麼是褪黑素呢?
  • 馬英九光腳參觀印度神廟 長「第三隻眼」求智慧
    據臺媒報導,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12日赴印度訪問,抵達新德裡後展開一連串緊湊的行程,第一站參觀伯拉·曼地爾(BirlaMandir)廟時,馬英九依照習俗在額頭點上紅點,象徵打開第三隻眼,求取智慧。入境隨俗,馬英九跟著當地習慣,打著光腳進入寺廟參拜,同時也在額頭上點了紅點,象徵開第三隻眼;當記者問是否代表看到副手人選時,馬英九笑笑的說就快出現了。
  • 為什麼用手指著眉心,會有種奇怪的感覺?難道真的有第三隻眼?
    主要是二郎神楊戩的造型實在是讓人難忘,三隻眼睛的造型讓人過目難忘。威風堂堂的二郎神的形象,估計對於每一個觀眾來說,應該都是十分深刻的形象。可是大家平日裡面,有沒有發現你用手指著眉心的時候,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呢?
  • 紐西蘭:喜氣「羊羊」的愛歌頓農場之行
    大家,羊年好~~咩~~    羊年的第一篇文章就從到處都是羊咩咩的紐西蘭開始吧。     紐西蘭是個農業大國,在這片遍地綠草的土地上,你總能看到牛羊在廣闊的農場上悠然自得地吃草的迷人場景。紐西蘭人曾經開玩笑說「我們的綿羊數量是人口數量的二十倍」,聽當地人說牧羊業受到乳業和林業等其他農業的競爭影響,綿羊的數量不斷下降,不過,在紐西蘭南北島的沿途還是能隨處見到低頭吃草的羊群們,一個個圓滾滾的毛球站在綠色草地上,和印象中的紐西蘭一模一樣。
  • 遊記:純美紐西蘭之行
    老闆的車,感覺紐西蘭的好車不多,像我們租的車,已經開了十多萬公裡了,不像歐洲的車都是新車WhaleWatch——紐西蘭觀鯨魚的主要公司。有這種大巴把觀鯨魚的人從公司送達海岸觀鯨船停了下來,隨著海流慢慢漂動,全船的人都屏息以待,誰也不願錯過鯨魚出水的瞬間。
  • 二郎神原型是不是真的有第三隻眼?
    古典神話《封神演義》中有一位與二郎神形象極為相似的人物那就是楊戩,他原型就是依據二郎神創作的。我們在現實中於影視作品中對二郎神的印象都是有三隻眼睛的,那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他第三隻眼睛真實性。要說神話傳說中的二郎神,在好多文學作品和電視劇中都有介紹。